收藏 分享(赏)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468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月考试卷.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马年说马古往今来,有关马的成语在国人心中世代传诵,马的精神气质早与人们的心灵融为一体。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传说中的骏马,是仁马。最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说法是“龙马负图”。传说有一天中华始祖伏羲在卦台山上凝思瞭望,忽见对面云雾滚滚,一龙马翻腾而出,伏羲根据其身上的斑纹河图创制了八卦。“龙马”由此成为一种祥瑞的象征。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祖先们在世界观里已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认为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

2、昌盛、发达的代名词。易经中干脆说:“乾为马”,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着君王、父亲、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严、健康、善良、远大、原始、生生不息这就是文王在周易乾卦中总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中国人代代流传的最响亮的名言的由来。这匹由我们民族的魂魄所生造出的龙马,雄壮无比,力大无穷,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千里马是日行千里的优秀骏马。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常常骑着它们巡游天下。其实,周穆王的八骏比喻他的人才集团,才华卓越,本领非凡,各自用特殊的能力在共同辅助周天子的天下大

3、业。更清楚无误的以马喻示人才的事迹,是战国策里著名的燕昭王“千金买骨”的典故。 燕昭王“死马且买之五百金”,“于是,不满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这则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求贤若渴的道理。正因为马象征着人才,所以善相马的人又被喻为善识才、善举才者,像秦时期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方九堙等都是相马的专家。人才的埋没或缺乏表现的沉闷局面就被叫作“万马齐喑”。清朝的龚自珍有一首诗就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数千年来对马的赞美中,中国人还赋予了马许多人性化的特征。马的勤劳是有目共睹的。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尽职尽责是马的处世哲学。古往今来,马往往被用于战斗。马的

4、勇敢令人赞叹。战马可以一天连续奔跑五六个小时,日行千里。马在奔跑中从来不偷懒,只要人不命令它停下来,它便马不停蹄,直到累倒气绝而死为止。马用生命诠释它的勤劳、无畏、上进、奉献。 人们之所以把这些精神赋予马,缘于中国人本身对这些精神的推崇。勤恳、坚韧与百折不挠早已融入在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当中,早已体现在了中国人的精神当中,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直至今日。1下列关于“龙马”的象征和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龙马是仁马,是祥瑞的象征,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B龙马在祖先们的世界观里是纯阳的乾,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代名词。C自文

5、王在周易乾卦总结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后,龙马才具有了象征意义。D雄壮无比,力大无穷,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的龙马是中华民族精神最生动的写照。【答案】C(龙马的象征意义从伏羲氏就开始了。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语句,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去衡量辨析,得出正确答案。)2下列关于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有关马的成语几乎都有美好寓意,在国人心中世代传诵,马的各种精神气质早已深入人心。B俗话“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说的是人品当如吕布,选马当如赤兔。C周穆王有八匹骏马,个个本领非凡,各自有特殊的能力,因而周

6、穆王常常骑着它们巡游天下。D中国以马喻人才由来已久,战国时期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方九堙等都是相马的专家。【答案】A(B.应是“人才”(相貌武功),吕布俗称“三姓家奴”陈寿:“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陈宫:“君,骁勇无敌,善战无前,然勇而少计,暴而少仁。”曹操:“ 布,狼子野心,成难久养。” C混同了本义和比喻义。D.“伯乐”通常比喻慧眼识人的人才,但文中不是以马来喻他们的。对于说明文语句的理解,一定要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语句,并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否则就可能改变原意,造成曲解。)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崇尚奋斗不止、自强不息、进取向上

7、的精神,因而龙马精神自古以来就是民族精神的象征。B“千里马”是古人心目中最形象的人才比喻,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C. 马无论是被民用还是军用,都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用生命诠释它的勤劳、无畏、上进、奉献。D马身上体现的勤恳、坚韧与百折不挠等,早已成为中国人推崇的精神,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答案】D(颠倒因果。“马身上体现的勤恳、坚韧与百折不挠等,早已成为中国人推崇的精神”是人类赋予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去衡量辨析,得出正确答案。当然,运用排除法选择或验证也

8、是必要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吕太后本纪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

9、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10、,故有病也。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史记 吕太后本纪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微时妃也微:指地位微贱B高帝属臣赵王 属:托付C将兵居南北军 将:将级军官D号令一出太后 一:全、都【答案】C

11、(将:统领)5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吕后“残忍奸诈”的一组是(3分)()所诛大臣多吕后力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发丧,太后哭,泣不下元年,号令一出太后ABCD【答案】A(不是)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死,吕后以惠帝年少,便派人毒死她所怨恨的戚夫人之子赵王。B如意立为赵王以后,好几次差点取代了太子,靠着大臣们的辩争,加上留侯张良的计谋,太子才得以没有被废黜。C吕后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D惠帝非常不满吕后掌政,于是欢饮无度,最终抑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帝后专政

12、的第一人。【答案】D(“惠帝非常不满吕后掌政”,原文无出处。)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5分)译:_(2)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5分)译:_【答案】(1)一天,惠帝在清晨出去射箭。赵王年幼,不能早起。(2)(惠帝)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参考译文】吕太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太后。到高祖做汉王时,又娶了定陶人戚姬,非常宠爱她,生了赵隐王刘如意。孝惠帝为人仁惠柔弱,高祖认为不像自己,常想废掉他,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因为如意像自己。戚姬得到宠爱,常跟随高祖到关东,她日夜啼哭,想要让自己的

13、儿子取代孝惠帝做太子。吕后年纪大,经常留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如意被立为赵王之后,好几次险些取代了太子的地位,靠着大臣们的极力诤谏,以及留侯张良的计策,太子才没有被废掉。吕后为人刚强坚毅,辅佐高祖平定天下,诛杀韩信、黥(qng,情)布、彭越等大臣也多有吕后之力。前195年(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日,高祖逝于长乐宫,太子承袭帝号做了皇帝。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命令永巷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同时派人召赵王进京。使者往返多次,赵国丞相建平侯周昌对使者说:“高皇帝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纪还小。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起杀掉,我不能让赵王前去。况且赵王又有病,不能接

14、受诏命。”吕后非常恼怒,就派人去召周昌。周昌被召到长安,吕后又派人去召赵王。赵王动身赴京,还在半路上。惠帝仁慈,知道太后恼恨赵王,就亲自到霸上去迎接,跟他一起回到宫中,亲自保护,跟他同吃同睡。太后想要杀赵王,却得不到机会。前194年(孝惠元年)十二月的一天清晨,惠帝出去射箭。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得知赵王独自在家,派人拿去毒酒让他喝下。等到天亮,惠帝回到宫中,赵王已经死了。于是就调淮阳王刘友去做赵王。这年夏天,下诏追封郦侯吕台的父亲吕泽为令武侯。太后随即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叫她“人猪”。过了几天,太后叫惠帝去看人猪。惠帝看了,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戚夫

15、人,于是大哭起来,从此就病倒了,一年多不能起来。惠帝派人请见太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惠帝从此每天饮酒作乐,放纵无度,不问朝政,所以一直患病。前188年(七年)秋季八月戊寅日,惠帝逝世。发丧时,太后只是干哭,没有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彊任侍中,只有十五岁,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陈平问:“是什么原因?”辟彊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顾忌的是你们这班老臣。如果您请求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并请吕家的人都进入宫中,在朝廷里掌握重权,这样太后就会安心,你们

16、这些老臣也就能够幸免于祸了。”丞相照张辟彊的办法做了。太后很满意,才哭得哀痛起来。吕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权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于是大赦天下。九月辛丑日,安葬惠帝。太子即位做了皇帝,到高祖庙举行典礼,向高祖禀告。前187年(少帝元年),朝廷号令完全出自太后。(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8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5分)答:_【答案】一是春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仕途不顺(被贬柳州),远离故乡,心中凄苦,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9

17、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上羁思的凄凄,突出其分量之沉重。“乱”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莺啼本无所谓“乱”,是听莺啼之人的心绪烦乱,所以才有“莺乱啼”的感受。(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既窈窕以寻壑,_。_,泉涓涓而始流。(2)老当益壮,_?穷且益坚,_。(3)酌贪泉而觉爽,_。(4)非谢家之宝树,_。(5)质胜文则野,_,文质彬彬,_。(6)岁寒,然后_。【答案】(1)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2)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3)处涸辙以犹欢(4)接孟

18、氏之芳邻(5)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6)知松柏之后凋也请在第三、四两个大题中选做一个大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最后一颗子弹奚同发黎明时分林子间还缭绕着一团团带状的雾气,相距不足百米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刑警吴一枪则抢先对天空鸣枪,警告对方“站住”。吴一枪心里明白,刚才自己打的那一枪,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这个犯罪团伙的小头目全身一个战栗,随着吴一枪的喝令立即钉在林子间那片空地的中央,却并没有按吴一枪的命令把枪扔掉,而是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吴一枪心里一惊,看着歹徒慢慢地转过身来与他相对而视,并用手中的枪对准他。歹徒脸上挂着

19、绝境逢生的笑容,声音沙哑地说:“枪神,可惜你没子弹啦”吴一枪不动声色,只是用枪精确地指向对方。他是有名的神枪手,不仅公安内部,就连罪犯们都称他“枪神”。吴一枪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轻声说:“你很清楚,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那么,让我们较量一下枪的准头吧!”“嘿嘿嘿不可能!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四次对天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的第七次鸣枪,也是你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嘿嘿嘿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里啦”歹徒虽然满脸狰狞,却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并没有逃过吴一枪敏锐的眼神。“是吗?那么,我们来数一二三,开枪。”吴一枪轻松而镇定地说。他的右臂有力而笔直地举

20、着,黑洞洞的7.62毫米枪口坚定地指向对方。歹徒身子向后一倾,说:“不可能!别骗人啦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你,将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被现场击毙的罪犯!”吴一枪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一字一顿清晰地说。这句话刚出口,吴一枪感到对方明显地全身打了一个激灵。“一”吴一枪手中的枪一动不动,铿锵锐利的声音顿时划破凝滞的空气传递开来。歹徒紧盯吴一枪,慢慢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双手握紧那支沾着泥草晨露的手枪,他似乎看到吴一枪眼里另一个举枪的影子。“二”声音依然宏亮、坚定而自信地穿透林子间。一位警察与一名逃犯共同演绎着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在以往的刑警生涯中,吴一枪曾遇到过各

21、种情形,像今天这样还是头一次。昨夜他记住了歹徒慌乱中开枪的次数,可以准确地断定对方枪中只剩最后一颗子弹,而自己却没了子弹。如此近的距离,就形成了一种空前的赌局,是赌就有赢有输,他赢得起,当然也输得起。没了后路的吴一枪特别地想把射击动作做得完美一些。上一次因为追求完美和动作漂亮让同事献出了生命,现在,他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前能够成就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吴一枪嘴角挂着微笑就让这不易察觉的微笑永远留在自己的脸上吧。同时,他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额头浸出一层亮闪闪的白色,一粒汗珠清晰地从鬓角先慢后加速度地滑过脸颊。“三!”吴一枪在身后的一束阳光突然射向林子间的空地的一刹那,斩钉截铁大喝

22、一声,就像刚才命令对方“站住”那样威严有力,声震长空。“叭”枪声清脆地回响在林间山谷。歹徒匍匐向前一头栽倒子弹一声呼啸从吴一枪的头顶飞过在他发出“三”的同时,歹徒全身披着迎面而来的阳光,竟然再次打了一个激灵,扣动扳机时,子弹打飞了。吴一枪迅速跃向对方,反铐住对方的双手。令他吃惊的是,对方竟没有任何反应。用手枪拨过来歹徒那沾着草屑露水的脸,吴一枪才发现,歹徒已没了呼吸。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死于过度紧张造成的大脑及心脏不能供血,病变的心脏收缩得像石块一样坚硬,苦胆也裂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吴一枪发现追捕的歹徒起身逃跑时,立即对天空鸣枪,并命歹徒放下手

23、中的枪,如果持枪不放,他就开枪射杀。B鸣枪示警后,歹徒虽然站住不动,但并没有把抢扔掉,而且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这说明歹徒根本不惧怕吴一枪。C吴一枪面对歹徒的一系列表现,给歹徒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使歹徒产生了自我怀疑。D歹徒虽然狡猾凶狠,但因平时缺乏严格的射击训练和心理训练,以致林子间的带状雾气就可以干扰他的射击精度。E这篇小说叙述了刑警吴一枪智斗歹徒的故事,着重描写了双方对峙的场面,情节虽简单,但环环相扣,气氛紧张,十分吸引读者。【答案】CE(E给3分,C给2分,B给1分。)(A.“开枪射杀”,原文没有依据。B.“根本不惧怕”有一定道理。D.影响射击是因恐惧)(2)小说首段所写内容,在全

24、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_【答案】为人物设置特殊情境;为全文营造紧张气氛;为后文对峙场面作铺垫;创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呼应标题。(每个2分,答出3个即可)(3)请简要概括吴一枪这个人物的特点?(6分)_【答案】老练自信镇定勇敢。(每个2分,答出3个即可)(4)小说结尾对歹徒死因的交代,有人认为是多余笔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8分)_【答案】观点一:多余。理由:前文细节描写已表现歹徒的极度恐惧,为歹徒被吓死做好了充分铺垫。(4分)结尾不交代死因,能使读者追寻死因,激发阅读兴趣。(4分)观点二:不多余。理由:交代死因,使故事来龙去脉更加清楚。(4分)

25、交代死因,能烘托刑警吴一枪的形象。(4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卞毓方一位摆弄经济学的倔老头儿,风吹别调,发出了和百家其实也就是一家不同的声音,举国展开围剿。这老头儿不是别人,正是鼎鼎大名的马寅初。战友噤声,爱莫能助;同事侧目,视若寇仇;学子声讨,不共戴天。为了什么?为了一篇新人口论。有好心人劝马寅初偃旗息鼓,暂时收篷转舵,这也不失为明智。马老头儿断然拒绝,他认死理:学术贵乎争论,真理越辩越明;岂能一遇袭击,就退避三舍,明哲保身!一位举足轻重的老朋友出来圆场。他说:“马老啊,你比我年长16岁,你的道德学问,我是一向尊为师

26、长的。这次你就应我一个请求,对你的新人口论写一份深刻的检讨,也算过了这一关。如何啊?”谁知马寅初不买账,决不检讨。马寅初的决绝,令我们想起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不过,马寅初终究是侠义中人,他深恐自己的不妥协招致误解,开罪贤达。数天后,他为新建设杂志撰文,便特意加上一段:“最后我还要对另一位好朋友表示感忱,并道歉意。我没有接受他的真心诚意的劝告,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得拒绝检讨。”这里,我想到思想者的三种命运。一种思想者是与潮流同步,因而最功利,也最稳当,尽管转瞬就有可能化做明日黄花。一种思想者是超前半步,属于不乏新鲜,也不乏风险,然而,当卫道士们正要抡起大棒申斥时,已被

27、社会前进脚步裁判为真理。一种思想者是领先百家,超越时代,被视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认识、接纳。正是这种遭遇,使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成名,而使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曹雪芹愤世嫉俗,慷慨悲歌。自从献身经济学,人口问题,一直是马寅初关注的焦点。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他首次就人口问题表态。在他看来,这已是一个瓜熟蒂落的结论。没有想到,爆发的不是掌声,而是斥责。“社会主义国家哪来的人口问题?”面对公众的质疑,他居然扬言:“大家可以不同意我的意见。我也可以暂时收回发言稿件。但不因为大家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我将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调查研究,下次人大会上,还将提出。”

28、真理没有外衣。马寅初按照他的既定方案,经过一年多的广泛调查,深入研究,把人口问题直接搬到了中南海的最高国务会议。“人口多就是我们的致命伤。”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新人口论堪谓生不逢辰。起初批判仅局限在民间,停留在群众自发的层次。马寅初表现出不屑一顾。然而,到了1958年春天,毛泽东撰写了介绍一个合作社,以他惯用的诗性词语,强调:“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59年冬,北大临湖轩,雪压冰冻封,朔风尖啸。一场批判马寅初会议,正呈现出与大自然同步的严酷。中途,专程赶来压阵

29、的康生,也许觉得火力还不够猛烈,但见他一拍桌子,打断批判者的发言,恶狠狠地插话:“马寅初说,有人说他是马尔萨斯主义者,但他不能同意。他说马尔萨斯是马家,马克思也是马家,而他是马克思的马家。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到底是姓马克思的马,还是马尔萨斯的马?我认为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毫无疑问是属于马尔萨斯的马家!”谁知马寅初不吃这一套,前面话音刚落,他后面就当场顶撞:我马寅初是马克思的“马”家!斩钉截铁。数一数,总共十一个字。然而,这就够了。这才是“一句顶一万句”!有多少大师级、准大师级人物的一生,就是从胸腔里迸发不出这样的一句,连模仿也模仿不来。惟独马寅初做到了。不假思索,长啸而出,九鼎大吕,震铄古今。再说

30、那段铮铮誓言。面对政治高帽随时会扣落下来的生存险境,马寅初选择新建设刊登重申我的请求:我接受光明日报开辟一个战场的挑战。我虽年近80,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真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马老不老,守正白眼朝天,立世青眼向文。历史不堪重负,后人为轻装前进就不得不学会健忘。然而,我相信,无论无常的岁月经历多少轮回,马寅初高昂的头颅和勃发的英气,将永远激荡青史,烛照天地!马寅初在望八之年遭受重厄,竟以百岁高龄,重新出山,赢得世人的大声惊叹,大把热泪。马寅初,是上帝赠予20世纪中华民族的一份厚礼。他的价值,一半在于他发掘的人口理论,一半在于他渊渟岳峙【

31、注】、独立苍茫的健康人格。【注】:渊渟岳峙: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1)结合全文,概括马寅初“渊渟岳峙,独立苍茫的健康人格”的特点。(5分)_【答案】探求真理,持之以恒;捍卫真理,不惧强权;坚持真理,珍惜友情;思想超前,领先百家。(2)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战友噤声,爱莫能助;同事侧目,视若寇仇;学子声讨,不共戴天。_正是这种遭遇,使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成名,而使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曹雪芹愤世嫉俗,慷慨悲歌。_【答案】形象地表现了一个先知先觉者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社会环境的险恶。感慨现实的悲哀:小人得志,名噪一时;大师失意,受困蒙难。正所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3)简析文章是

32、怎样为“第三种思想者”马寅初造型的。(6分)_【答案】语言描写,“我没有接受他的真心诚意的劝告,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不因为大家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我马寅初是马克思的马家!”等。环境描写,“战友噤声,爱莫能助;同事侧目,视若寇仇;学子声讨,不共戴天”,“北大临湖轩,雪压冰冻封,朔风尖啸”。对比(衬托):思想者的三种命运的对比,康生的恶意攻击。(如将“语言描写”的相关内容答成“正面描写”,将“环境描写”和“对比衬托”的相关内容答成“侧面描写”亦正常给分。)(4)请概括本文的主题。(8分)_【答案】通过回忆马寅初因新人口论遭受的不平遭遇,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百折不挠的精神,以

33、及在困境中珍惜友情的优良品质,抒发了作者的崇敬之情。五、语言知识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有人说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B安徽电视台自制大型电视剧娘家的故事又创收视新高,片中主要角色的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赢得了观众的好评。C在昨天下午的比赛中,我班同学顽强拼搏,把对手打得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D中国足球水平落后,这不是偶然的;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普及率,无论是群众的喜爱度还是联赛体制,哪怕与韩日和中亚各国相比我们都显得相形见绌。我们喜爱足球的孩子大部分不再需要躲着大人

34、玩球了的时候,才是中国足球崛起的时候。【答案】A(A.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B.无所不用其极: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得出来;C.前仰后合:形容身体前后晃动;D.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起来显得远远不如。语意和前面的“与相比”重复。)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根据对寄宿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家住辖区之外,距离学校远,家长又很忙,出于无可奈何才选择参加餐宿班的。B在国内部分乳品制造企业爆出诚信危机之后,豆奶作为替代品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从而引发了投资者对于相关行业发展前景的关注。C“生态健康国际论坛”是由国际生态健康联合会组织的学术会议,主要探讨全球气候

35、、生态变化导致的新发传染病等人类健康。D全国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机构职能,增加监督实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了新的贡献。【答案】B(A.“根据发现”,结构杂糅;C.“探讨”后面缺宾语;D.“增加实效”动宾搭配不当。)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才会有效遏制住当前频频发生的非伤即亡的暴力征收拆迁事件而且,依法执政本就是行政机关的天然职责只有追究非法拆迁人背后的雇主责任才能使本就是出于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担当起职责他们不能为了避免与被征收拆迁人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就私下把职责转给开发商或拆迁公司而不是让那些直接施暴者当替罪羊了事 A B C D【答

36、案】B(“有效遏制住”的前提是“行政机关担当起职责”,因此第句要在第句前,排除掉A、D两项。第句承第句,“当替罪羊”承接“责任”;第句还可勉强承接第句,但绝不能承接第句,排除掉C选项。)16假如以“中小学封闭式管理是否有利于学生成材”为题展开辩论,请针对正方主要观点写出反方的主要观点。(5分)正方主要观点:“封闭式”绝对不等于断绝与外界的联系、禁锢思想、封闭视野,而是一种统一管理、规范学生行为、锻炼学生自立能力的理念。实行封闭式管理能有效避免学生发生被抢劫、泡网吧、出车祸之类的事件。封闭式管理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自立、学会与其他人共同生活。反方主要观点:_【答案】中小学封闭式管理只承认了事物的

37、内部联系,人为地割断了外部联系。封闭式管理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容易出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象。中小学封闭式管理不利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沟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17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句,表达的内容与对“生命”的假设有关联。(6分)假如生命是梅,不要惧怕寒冷,要坚毅地怒放在冰天雪地中,向世界展示傲然的风骨。答:_【答案】假如生命是鹰,不要畏惧困难,要自由地翱翔在碧海蓝天上,向世界宣告勇者的誓言。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坚定地挺立在狂风暴雨中,向世界诠释弱者的坚强。五、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38、)“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请以“慎独”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写作指向】(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的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

39、净化。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可按层进式展开: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

40、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为什么要“慎独”: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那么,该怎样慎独呢?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要“慎一”,否则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佳作赏读】小议“慎独”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

41、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42、。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

43、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

44、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从身边的种种“摆平”现象入手,很自然地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用三个自然段阐述了“慎独”的内涵,即“慎独是什么?”每段开头都以

45、一个形象的比喻句作为本段的论点,三句构成排比,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把“慎独”比作“自我完善的必修课”、“道德品质的试金石,”、“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从个人上升到社会,三个比喻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这是本文的一大亮色,作者在这里可谓“颇具匠心”!接下来,提出了一个观点: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这个观点把“慎独”这个观点诠释得“入木三分”!紧接着,又提出慎独的方法:严格要求自己;自我反省。举了2005年感动人物王顺友的事例,贴近社会生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给文章注入“新鲜的血液”,使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结尾更是本文的“一道风景”,一组排比句中又含有耐人寻味的比喻,清新自然、文采飞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