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培优学案跟踪演练:4-13 张衡传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357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培优学案跟踪演练:4-13 张衡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培优学案跟踪演练:4-13 张衡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培优学案跟踪演练:4-13 张衡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培优学案跟踪演练:4-13 张衡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培优学案跟踪演练:4-13 张衡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培优学案跟踪演练:4-13 张衡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培优学案跟踪演练:4-13 张衡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培优学案跟踪演练:4-13 张衡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培优学案跟踪演练:4-13 张衡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培优学案跟踪演练:4-13 张衡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培优学案跟踪演练:4-13 张衡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培优学案跟踪演练:4-13 张衡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本落实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

2、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舍契若神。_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

3、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B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C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D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答案:A2下列对文中加点

4、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在文中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B迁:指迁移,变更,变动的意思,在古代一般指升官,如“再迁”“左迁”“右迁”。C下车:语出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指官吏初到任。D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常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辞职。解析: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描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B张衡“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表现了他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C文中写张衡花了十年时间来写二京赋,而且是模拟班固的两都赋来写

5、的,这表明张衡的文学才能要比他的科学才能低很多。D本文虽重点详写了张衡的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但也写了他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明的政治手腕。解析:此说无据,也不能作这种比较。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译文:_(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译文:_(3)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译文:_答案:(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2)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完全相符,灵验如神。从有典籍记载以来,还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情形。(3)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

6、事,认为祸福相因,幽微深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二、类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58题。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

7、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注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啬夫:农夫。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8、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解析:注意把握“在”“其”“然”“上”“下”“此”“则”等词语。理清语意即可。答案:D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

9、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C字,古人幼时取字,成人命名,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解析: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答案: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B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

10、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C吴祐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D吴祐在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解析:黄真被举荐为孝廉是在吴祐之后的事情,而且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的是黄真。答案: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译文:_(2)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译文:_答案:(1)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

11、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重点:“二千石”“业”“无耻”“奈何”)(2)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重点:“争诉”“辄”“断”“譬”)参考译文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前代的贤人对此也是十分慎重的。”吴恢于是就不写书了。吴祐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

12、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祐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诏,郡里给他饯行,吴祐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吴祐后来升为胶东侯相。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

13、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吴祐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祐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的父亲。吴祐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听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不听,愤怒地起身入室,吴祐也径自离去。梁冀于是把吴祐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祐便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园种菜,讲授经书。九十八岁去世。探究拓展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宋代的历史呈现着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我们既看到两宋三百年经济

14、、文化、制度建设方面的辉煌成就,也能感觉到王朝末日的苍凉。一方面有宋徽宗这样酷爱艺术的帝王,对“太平盛世”刻意追求、大肆渲染;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实际并非“太平盛世”,而是始终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挑战。宋代的民庶、士人以及征战于疆场的军队将士,用他们的脊梁撑起了这样一个时代。这些英雄人物,也有他们的生活寄托。这个时期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种多重而复杂的生活情境。宋代外部压力沉重,就国内政治局面而言,“稳定至上”是朝廷政治的核心目标。对于民间文化发展、经济事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宋廷因仍自然趋势而未予过多干预。相对来说,宋代文化环境比较宽松,士人群体活跃,“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正是在这样相对开明、宽松的

15、环境下,宋代社会充满活力,大师、精英辈出。由这种开放氛围,孕育出一种开创精神。葛兆光先生曾说,唐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巅峰”,而宋文化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这两者的区别,简单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比较唐宋两代都城,能直观感受到两类都市格局和它所呈现的不同气象。唐代长安城的布局非常严整,而宋代开封相对来说商业气氛比较浓重。唐代居民住宅区基本上是坊式结构,“坊”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于封闭的小区。而宋代城市结构,基本是一种长巷式、街区式的布局,是一种开敞式的氛围。南宋临安也是如此。两宋时期,文学重心逐渐下移,文学体裁从诗文扩大到词、曲、小说,与市井有了更密切的关系;创作主体从

16、士族文人扩大到庶族文人乃至市井文人;文学的接受者扩大到市民以及社会大众。当时都市的街头巷尾,活跃着一些讲史、说书的艺人,他们不仅是故事情节的传布者,也是文学作品的丰富者、参与创造者。而生活在市井中的普通民众,也成为文学艺术的直接欣赏者和接受者。在道路通衢、瓦子勾栏,有说书的、杂耍的、讲史的,也有街头的饮茶活动,这些都是市民文化勃兴的重要标志。通过读书、科举、仕宦、创作、教学、游赏等活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结成了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交游圈,像真率会、耆英会、九老会、同乡会、同年会等各种各样的聚会形式,层出不穷。有时,“耆老者六七人,相与会于城中之名园古寺,且为之约:果实不过五物,殽膳不过五品,酒则

17、无算。 以为俭则易供,简则易继也。命之曰真率会”。都市中的茶楼、酒肆,成为文人交往、会聚的场所。一些私人的花园、亭馆也成了士人交游访友的去处。士人也将茶具、酒器、梅花、新茶等作为重要的礼品彼此互赠。时人将此类以物相赠的活动,称为“人事”。在艺术旨趣上,“雅骚之趣”和“郑卫之声”同存,世俗匠画和文人画双峰并峙,文人作品中不乏世俗关怀,市井作品里也可能充溢着书卷气息,种种现象,都呈现出宋人生活中一体多面、雅俗相依的双重文化性格。他们“游于艺”的修养和美学趣味,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整体的精神追求中得到了升华。如朱熹所说,“日用之间本末具举,而内外交相养矣。”通过这样的文化涵育,希望达致崇高的

18、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摘编自邓小南大俗大雅:宋代文人生活一瞥)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统治者无法摆脱来自外部的压力,故而极力维护国内政治局面的稳定,为笼络民心,对于民间文化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并未过多干预。B两宋都城的结构布局有着开敞式的特点,商业气氛比较浓重,市民的文化活动丰富而普遍,勃兴的市民文化与唐代的古典文化有明显差异。C茶具、酒器、梅花、新茶等物品,被宋代士人作为重要的礼品彼此互赠,这种以物相赠的“人事”,是一种比较雅致的社交行为。D文人作品中不乏世俗关怀,市井作品里也可能充溢着书卷气息,这意味着在宋代,艺术旨趣上“雅骚之趣”和“郑卫之声”可

19、以并行不悖。解析: “为笼络民心”无中生有。答案:A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段指出宋代历史中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并说明这个时代的虚假繁荣和末日苍凉使真正的英雄人物们层出不穷并构造了多重而复杂的生活情境。B文章第段分别从宽松的文化环境与开敞的城市布局两方面揭示了宋代文化蓬勃发展的深层原因,并指出宋代文化具有世俗化、人文化等特点。C文章第段侧重于从文学接受者的角度描绘宋代市民文化勃兴的状况,第段则侧重于展现宋代士大夫热衷交游聚会、访友赠物的生活图景。D文章第段指出雅俗并存是宋代文学的艺术旨趣,也是宋人的文化性格,并认为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是通过内外并重的文化涵育达致崇

20、高的人生境界。解析:A项,“这个时代的虚假繁荣和末日苍凉使真正的英雄人物们层出不穷并构造了多重而复杂的生活情境”错。B项,“城市布局”“揭示了宋代文化蓬勃发展的深层原因”错。C项,“侧重于从文学接受者的角度”错。答案:D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的士人群体活跃,关心时事,热衷讨论,社会充满活力,大师、精英层出,这说明当时思想相对自由,文化方面确实可称为“盛世”。B宋代活跃在街头巷尾的讲史、说书的艺人,丰富和参与创造一些文学作品,为吸引市井中的普通民众,必然要注意艺术趣味的平民化。C作为宋代士人的聚会形式之一,“真率会”不拘参与者的长幼,不求聚会处的华美,在果实、殽膳方

21、面力求俭素,呈现出一种淳朴之美。D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借,这是宋人整体的精神追求,在具体的文化实践中他们又能“游于艺”,这对宋文化的繁荣大有裨益。解析:“不拘参与者的长幼,不求聚会处的华美”错。答案:C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

22、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

23、,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B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C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24、D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解析:理解句意后,抓住词汇“安帝、殇帝、事事”和分数表示法断句,“太后定策/迎安帝”一句中间可断可不断。答案:C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D“崩”,古代对

25、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解析: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对“死”委婉的说法。答案:D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

26、色把罪犯找了出来。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太平。解析:“首服”说明偷窃者是自首服罪的,并不是邓皇后亲自找出来的。答案:C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译文:_(2)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译文:_解析: (1)“非”,批评;“女工”,即“女红”,女性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务学”,致力于学习。(“供”,准备着东西或本领为需要的人或事应用;“衣服”,这里是两个词,都作动词用:裁剪衣服,做好服饰;“举”,考

27、,参加科举考试)(2)“官爵”名词作动词,译为“加官进爵”;“辄”译为“就”;“终帝世”译为“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答案:(1)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去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2)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进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参考译文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因为年龄大眼睛看不太清,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

28、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十六岁。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

29、,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邓皇后有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皇后对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诽谤。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和帝说:“别人都以经常能到禁宫走走为光荣,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真是难能可贵而为人们所做不到的啊!”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进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元兴元年,和帝去世。殇帝刚出生只百余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殇帝尊邓皇后为太后,太后临朝听政。这

30、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宫中丢失了一箧天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圣英明哲。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 自从邓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之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饥荒,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或撤除生活供给,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还得到丰收。语言运用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31、()A不好交接俗人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 征召C辄积年不徙 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看、视察解析:“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答案:D1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青,取之于蓝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C因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因此觉知D十年乃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解析:介词,用。A项,前者表比较,比,过;后者表范围,从中。C项,前者表顺承,于是;后者意为依据,根据。D项,均为副词,前者为才;后者为竟、却。答案:B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再迁为太史令B言甚详明C覆盖周密无际D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解析:A项,“再”古义为两

32、次,今义为再一次。C项,“周密”古义为四周严密,今义为周到细致。D项,“方面”古义为方向,今义为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答案:B19下列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解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C20从句式结构看,下列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解析:此项为宾语前置,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答案:C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印章文字,有凹凸两种,_,

33、凸者称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 因印泥多取朱色,故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即朱,遂又有“白文”“朱文”之目。_,但也无非是依阴阳二体间组合搭配以求变化。 阴文之美,无阳文之衬托则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_,故而“分朱布白”“虚实有致”乃印人需潜心探索的治印之道。真可谓是高深莫测,奥妙无穷。答案:凹者称阴文印面虽风韵万端二者相互制约,以相辅相成22张衡传以翔实的文笔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你对张衡的了解为张衡拟写一副对联。上联:_下联:_答案:(示例一)精仪揭天地科圣著千秋(示例二)刻苦求学术器双工科学结硕果谦虚励志德才兼备美名传千秋23试在下面一篇名为“执着”的短文空白处填上跟上下文相称的词语,使之与内容相一致。执着的故事不老,有女娲补天,有夸父追日,有_,有_,有_。执着的人物不死,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有_,有面壁静修的达摩,有_。执着的佳句不朽,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有_,有_。执着是殚精竭虑,义无反顾。驰心旁骛、见异思迁的人执着不了,而执着不了的人也成功不了。执着,一阕永无休止符号的进行曲。答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闻鸡起舞的祖逖程门立雪的杨时“衣带渐宽终不悔”“不到长城非好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