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我国古代农业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考查我国农业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稻谷”“粟壳”等表明我国古代农业已进入种植时代,正确;南方生产水稻、北方种植粟说明南北农业各具特色,正确;南方
2、的稻谷在黄河、长江流域都有种植说明南北之间的粮食品种已有交流,正确,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答案:B2(2011深圳高一检测)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D农民生存要求极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闭门”而生活用品足够,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不需要与外界交流即可满足生活需要。答案:A3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农业的叙述,例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
3、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解析:B项概括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而A、C、D三项只反映四则材料中某一项的特点。答案:B4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的信息不包括()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D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和丝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古代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辛,C项衣食无忧表述不正确。答案:C5下列对春秋时期齐
4、、鲁等国税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这些改革明确宣布废除井田制推行改革的目的在于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商鞅变法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明确废除了井田制。而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目的在于增加国家收入,但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答案:C6春秋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此处的“田”属于()A国有土地 B君主私有土地C地主私有土地 D自耕农私有土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描述的是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故属于自耕农私有
5、土地。答案:D7如下图(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趋势的把握能力。随着租佃关系的发展,契约纳租方式的确立,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答案:B8唐人罗让指出唐朝“根本实在于江淮矣”。杜牧也说:“江淮赋税,国用根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江淮经济发达C唐朝重视江淮的开发 D江淮赋税负担沉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在继续加速发展。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材料主要表明江淮地区经济较发达。答案:B9“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
6、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考试制度不公平 B经济重心南移C商品经济发展 D中央集权加强解析:由于经济重心南移,引起了材料中政治、文化、军事方面南移。答案:B10公元1世纪时,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著作自然史中说:“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炼的相媲美。”中国炼钢业最早可以追溯到()A夏朝 B春秋C战国 D西汉解析:中国炼钢技术起源于春秋晚期,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于世界。答案:B11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兴
7、盛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解析:明朝时的苏州、杭州丝织业发达,且“比屋皆工织作”,说明应是民营手工业。答案:A12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商业交通比较发达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A BC D解析:春秋战国时商业最发达的是中原市场,因此不符合史实。答案:A13(2011佛山市质检)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A晓市 B村落C草市 D夜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是“赶集”。选项A、D分别是早市和
8、夜市,一般没有日期限定,选项B不符合材料,三项均排除。选项C“草市”是乡村定期集市,符合材料,是正确选项。答案:C1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近代”和“资本主义萌芽”实质的理解。近代化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化,因此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已经表明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故C项中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内容符合题意。答案:C15明清之际,在封建经济的内部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
9、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但其发展非常缓慢,其原因包括()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深刻存在明清曾经长期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入侵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都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但在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虽然已东来,但尚未大规模入侵,与史实不符。答案:A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有关明清商业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
10、不迟疑”。明清史散论材料二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和家谱等。明清史散论材料三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1)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2分)(2)指出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哪两种不同的商业经营现象。并从经济文化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3)明清时商帮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当时实力最强的商帮有哪些?(4分)(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商业经营活动及其理念的认识。(
11、6分)解析:题目主要考查了中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本题以商业发展为切入点考查了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商业经营的理念,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答案:(1)历史主题:明清商业诚信问题。(2分)(2)经营现象:诚实守信,注重声誉。掺假造假,骗取钱财。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财富,一部分人遵守传统道德,合法经营。但有的人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8分)(3)背景: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徽商和晋商。(4分)(4)认识:商业活动要遵守诚信,奉行商业道德,取信于民;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思想,持续发展;要提高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商业气氛。(6分)(答出
12、三点即可,其它说法酌情给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李白估客行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升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王建夜看扬州市材料二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陆游杂赋你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王安石收盐材料三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乾隆时南江县志棉布谣(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8分)(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6分)(3)材料三反映出了哪些历史现象?此时期与唐宋时期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6分)解析:本题以全新的视角考查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第(1)问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商业的发展;第(2)问要注意概括宋代商业的发展;第(3)问要注意“乾隆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1)商业发展: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水上贸易发达;出现不受时间限制的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8分)(2)信息:商业发展渗入农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6分)(3)现象:清朝前期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包买商打入生产领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出现。不同点: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6分).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