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268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0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0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0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8年高考复习历史一轮精品资料第一单元 先秦部分第01课时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田书堂一、复习目标1、夏朝的建立:时间、特点。2、商朝的兴衰:灭亡的原因。3、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前者的性质,后者实行的目的、内容和影响。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前者的性质和作用,西周灭亡的时间、原因。二、知识归纳知识点1、夏朝的建立(重点)(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2)性质: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表现: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国家机构初具规模(3)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建都阳城。(4)灭亡:原因:实施暴政,激化矛盾。方式:商汤讨桀,夏朝灭亡。知识点2、商朝的兴衰(重点

2、)(1)建立:商汤灭夏,以亳为都城建立商朝(2)稳定:盘庚在商朝中期迁都到殷,商朝又名殷朝;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3)衰落:商朝晚期,商王纣实行暴政,生活腐朽,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知识点3、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重点)(1)武王伐纣:背景:一是商纣实施暴政,激化社会矛盾。二是周的强盛。周文王任用姜尚,周公旦等改革政治和军事,发展经济,到武王时成为西部强国。过程:公元前1046年,双方激战于商都郊外牧野。纣王军队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进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性质:奴隶主贵族反抗暴君的正义战争。(2)周朝的强盛:地域空前广袤。民族关系:国内各民族的联

3、系和交往加强。世界地位:在世界的东方具有重要地位。知识点4、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重难点)(1)实行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2)井田制: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内容: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诸侯臣下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3)分封制:含义: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服从作战。作用: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三、典例精讲1(2007海南卷)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

4、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 析能力及读图识图能力。根据图中甲骨文所显示文字的信息分析“买”、“贮”、“贷”和“宝”四个字都与贸易有关而得出正确答案。答案: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图片中的甲骨文,综合图中四个文字的含义,通过分析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本题错选项主要集中于A项,容易联想到与甲骨文形成有关。B、C两项也具有很大的迷惑性。2.(2007上海历史)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A商汤 B

5、武丁 C盘庚 D商纣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通过再现商朝迁殷的历史获取正确认识的能力。解题应回忆商朝屡次迁都的史实,在次基础上引申出其教训进行推理分析。答案:C点评: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如“屡屡迁徙”,“定都二百年”等。3、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主要理由是 A原始的生产力获得了较快的发展B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C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阶级产生D建立了一套奴隶制国家机器解析: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夏朝建立了武装,设立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这一整套国家机器的设立,说明夏朝已经具备了一个国家的特征答案:D点评:注意要对国家的理解。4、邮驿传递制度出现在

6、商周时期,主要原因是 A王权统治的需要 B.商业发展的需要 C人民生活的需要 C.交通运输的需要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的认识能力。解答本题要弄清楚邮驿传递制度是为谁服务。在当时奴隶社会的商朝,这种制度不可能是为人民服务,修建驿道,建立传递制度都只是为了当时统治者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控制。答案:A点评:本题错选主要集中在B项。主要是没有从深层次去思考,许多学生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就轻易作出结论,单凭商周时期商业的发达就作出选择,有很大的迷惑性。四、课堂理解中国奴隶社会几个王朝的特征十分明显。据此回答13题。1我国奴隶社会是从夏朝开始的,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特征的是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7、最早建立国家机器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社会生产力提高A B C D解析: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开始,其标志主要是制度的本质变化和所有制形成的改变。由此可以推导出答案答案:B。点评:本题为组合选择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奴隶社会的特征,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由奴隶社会产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一个社会的特征。2西周 开始出现铁器 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 灭亡于“国人暴动” 强大与衰落都是因为分封制A B C D解析: “国人暴动”使西周衰落,其灭亡于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故错误。答案:C。点评: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答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3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

8、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国家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华夏族与周边各族融合加强 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 A B C D解析: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是春秋战国时期,分析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可以得出结论。答案:A。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时间限定,而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说法不正确。分封制度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对我国政治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据此回答47题。4对西周分封制得以实行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基础是A王位世袭制 B世卿世禄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解析:井田制是西周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西周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井田制的巩固与衰落,决定着分封制的巩固与衰

9、落。答案:C。点评:答题时注意审题明确,题干中的关键词为起“决定作用的基础”。错选项集中于A项,因为只从西周奴隶社会的特征分析,而没有对分封制去理解。5西周分封制与井田制之间的纽带是A王位和权力 B土地和义务 C贡赋和工具 D工具和奴隶 解析:诸侯有权力使用周王分封的土地和支配土地上的人民,就要履行向周王交纳贡赋、派兵作战的义务。答案:B。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含义。周王与诸侯之间的联系。6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以其制度严格维护周天子独尊的神圣地位 以严格的等级制度维护奴隶制秩序 注重依靠血统纽带的亲族势力 以亲情作为维护统治的纽带A B C D解析:西周维护统治的纽带是

10、分封制度、土地和义务。答案:B。7、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解析: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它不仅是周王分封大诸侯国,大诸侯也有权力再向下分封小诸侯国,因而它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严格的等级关系。答案:D点评:注意A项的错误,因为分封制只到诸侯一级,误认为只属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8、(2004山东)夏桀、商纣的亡国表明A奴隶制国家的更替 B奴隶制度的衰败C国君的暴虐无道 D反腐倡廉的重要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通过再现夏桀、商纣因暴虐而亡获取正确认识的能力。解题应回忆夏桀、

11、商纣暴政的史实,在次基础上引申出其教训进行推理分析。答案:D。点评:本题错选主要集中在C项。主要是没有从深层次去思考,许多学生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就轻易作出结论,单凭夏桀、商纣暴虐无道就作出选择,有很大的迷惑性。五、课后巩固1、夏朝的建立是社会的重大进步,其最主要的理由是 A确立了世袭制 B.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建立了国家 D.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禹建立夏朝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点评:错选项集中于B项,夏朝时的土地制度应是国有制,土地归夏王所有。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2、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 巩

12、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私有制发展的需要 阶级对立的需要 统一国家的需要 A B. C. D. 解析:世袭制是在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条件下实行的,“巩固部落联盟”的说法显然不符合史实;王位世袭制意味着从财产私有制到政权私有制的变化,所以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和“阶级对立的产物”;王位世袭制与“统一国家”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答案:B点评:错选项为D,要正确理解统一国家所要采取的手段。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解析: B、C两个选项与分封制的内容明显不相符合,周初分封的对象不仅有同姓王族,还有异姓功臣和先代

13、贵族,这些受封的诸侯控制着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A选项是周初实行分封制后,诸侯与周王关系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诸侯国的义务,是“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具体化,它不是分封制的目的,此为一干扰项。答案:D点评:本题的错选主要集中于A项。上层建筑的变化是为了巩固国家政权的。有两个以上备选项具有合理因素时,应选最符合题意的。六、阶段测试1禹建立夏朝,其进步意义在于 A“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B结束了漫长的原始社会 C建立奴隶制国家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解析:判断一个事件的价值,最主要的方法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夏朝建立的奴隶制国家,推动了社会进步,对历史影响深远。

14、A、B、D都是直接影响。答案:C。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对进步意义的正确掌握,此题错选项为B项,通过比较B与C两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解析:此题为材料性选择题,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材料内容为西周时分封制,分封的种类有西周的王族、姻亲、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而西周的前一朝代为商朝即殷朝,材料中的关键词为“殷民六族”由此推导出“殷民”为“商代遗民”。答案:B。点评:解答材料题,首先要弄清楚材料中的关键词。3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其性质是 A诸侯国之间

15、的争霸战争 B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C统治者之间争夺奴隶的掠夺战争 D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斗争解析:铸造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都是在商朝,由此可以推导答案。答案:D点评:学生容易错选C项,将统治者之间争夺奴隶的掠夺战争,误理解为统治者之间的斗争。注意领导者的阶级属性及斗争的原因。4一部电视剧中有这样的几个镜头:奴隶主用尊饮酒,奴隶用青铜农具劳动,士兵用青铜兵器作战。这部电视剧所反映的历史最可能发生在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解析:此题为历史情景性选择题,注意题干中的情景,奴隶主、奴隶和青铜器的使用。士兵作战的武器。由此得出正确答案。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

16、能力,以及通过信息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错选项为A项,商周时的青铜器非常珍贵,很少在生产及战争中使用。5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这则材料最能确切说明商朝 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 B.人民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C.奴隶遭到沉重的压迫 D.农业生产使用粪肥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有关内容可以判断出来答案:D。点评:此题材料式选择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难度较低。6我国出现最早的原始瓷器是在 A夏朝 B商周 C战国 D西汉解析:本题为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通过对教材的掌握而得出答案答案:B7一本历史书籍记载了某一战国时期城市的出土文物,其中可能出现的是 皮革残片 五铢钱币 象牙化石 甘薯炭

17、化物 A B C D解析:五铢钱出现于西汉,甘薯是明代传入中国的。答案:C点评:解答此题最好是用淘汰法,本题中第个选项最少为两个元素,因此只要淘汰下一个或两个元素就可得出正确答案。8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 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 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 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解析:诗经中的作品主要是春秋及春秋以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答案:D。点评: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注意对题意的正确理解。9西周分封制得以实行的前提是 A周王独尊的地位 B周

18、王绝对的经济和军事实力C较亲近的血缘关系 D森严的等级制度解析:注意题中“前提”的限制。答案:A。点评:前提指的是事件发生之前的所具备条件,西周是由周王建立的,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周王的统治,因此周王有绝对的地位是其分封制的前提。B选项错误。10之所以说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主要是因为 A西周继承和发展了夏朝商朝的传统 B推行井田制和分封制使奴隶制度完善C西周的疆域是我国奴隶社会中最大的 D推广使用铁器,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解析:西周的强盛,主要是因为奴隶制度达到极致。C项是表现。答案:B。点评:本题应从我国奴隶社会本质特征分析。主要从我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去理解。11

19、、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位于最北和最南面的是 A鲁、卫 B.齐、燕 C.卫、晋 D.燕、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地方的确切地理位置的记忆,答案:D点评:平时要多注意教材中对古代历史事件的时空方面的掌握,解答这样的试题时在头脑中要确立时空概念。12、歌词唱道“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若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则开端是 A炎黄时期 B夏朝建立 C公元前841年 D秦朝统一解析:注意关键词“五千年”。B、C、D三项中最早的事件是夏朝建立(前2070年),距今约4080年,不到五千年。可以推断A项正确。答案:A点评: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思维障碍主要有:无法弄清各个选项的时间;以为五千年是大约数,容易

20、选择B项。导致出现错误。13、下列对夏、商、周三代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统治中心在黄河中下游 统治时间约为500年 被自己的属国所灭 末代君主都在攻破都城后被杀 A B C 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所涉及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联系教材运用比较法和排除法,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不符合西周;不符合 商、西周。答案:A点评:学生容易错选的是B项,由于对三代存在的时间记忆不清,出现计算错误。只符合夏(约470年),商存在约574年,西周存在约275年。14、“下列事件具有相同性质的是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 盘庚迁都 国人暴动 A B C D解析:是国王迁都;是下层群众的反

21、抗斗争,并非推翻旧王朝,故本题首选为,它们都是属国推翻暴政,建立新王朝的行动。答案:A点评:解答此题首先确定各项内容的性质,然后再进行比较,商汤和武王都是统治者,商朝和西周的建立者,其次,再比较灭夏和伐纣的性质。15、西周的强盛表现在 统治区域空前广袤 政治、经济制度较完善 奴隶制经济有较 大发展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勃兴 A B C. D. 解析:用排除法,儒家思想的产生最早是在春秋时期,以含的选项为依据排查即可。答案: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依据基础知识便可得出正确答案。16、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B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C普

22、天之下,莫非王土 D更名天下为王田解析: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土地为周王所有。答案:C点评:“实质”即本质,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它隐藏于事物内部,不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意思是说天下之田归周王所有。17、能够说明我国古代奴隶制国家出现的本质含义的是A氏族、部落首领拥有私有财产 B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的形成C“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D夏朝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解析:国家机器是国家建立的基本内容。答案:D点评:本题是一道考查学生对国家概念的理解性试题,关键词是“国家”的本质。18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主要集中在A中原地

23、区 B镐京附近 C长江流域 D山东半岛解析:观察西周王朝和周边民族形势图;诸侯国主要集中于黄河下游地区。这里曾是商部落的发源地。西周发源于西部渭水流域,西周灭商后需要加强对东方地区的控制。答案: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需要在头脑中建立空间观念。要求学生对西周形势图有一定的掌握。19、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昭公七年请回答:(1) 材料中“古之制也”指的是什么制度?(2) 材料还反映了怎样的土地制度?(3) 你认为以上两种制度的关系如何?19.解析:首先要读懂史料,其次与课

24、本知识相结合作答;对于两种制度的关系要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去理解。答案:(1)西周的分封制。(2)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3)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障和经济基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点评:材料与问答相结合是当前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之一,本题就是一个典型的创新设计题。这种类型的题目既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又要分析材料,层次性、阶梯性较强,在答题时应注意区别。20、结合史实说明西周社会后期面临哪些社会矛盾?这些矛盾造成了什么影响?20.解析:要结合西周的政治特点分析,即分封制的存在与消亡,表面上看是两问,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经济的矛盾、民族矛盾、内部矛盾三个方面把握,并据此分析所 引起的变化。答案:矛盾:阶级矛盾,周王与平民、奴隶之间的矛盾;民族矛盾,中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之间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王室诸侯之间的矛盾。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国人暴动;民族矛盾尖锐,导致少数民族攻被镐京;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导致统治分崩离析,西周灭亡。点评:本题第(1)问要求从教材整体结构上高度概括与归纳的基础上的所有信息,要求从政治、经济、民族等方面分类归纳,思维含量很大。但集中反映了高考命题的要求和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