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达标检测第卷(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材料表明中华法系()A重视维护君主专制 B基于小农经济和宗族社会C维护商品经济秩序 D侧重协调人与人的关系2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制定一部一成不变、永远适用的宪法。作为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宪法也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任何国
2、家都不能只有一部宪法,必须因势而定任何国家的宪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因时而变我国法治总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我国法治是由党的意志所决定的并与其相适应A BC D3法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理解正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完备的法律理论体
3、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的统一A BC D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要求()加强法治宣传,放弃道德教化全体人民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法治思维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自觉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A BC D5“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本质要求。下列能够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原则的有()全社会法治观念和人权法治保障意识显著增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中国人民享有更广泛、更充分的
4、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依宪执政、依宪治国A BC D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由此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因为()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A BC D7十九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换挡提速,行政审批加快了,执法扰民现象也在减少,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这表明法治政府建设可以()实现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升公民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 提高政府的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A BC D8
5、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要实现文明立法、科学执法、公正司法、平等守法旨在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A BC D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中国建设,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经济繁荣、人民幸福提供了坚实保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因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作为执
6、政党,中国共产党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党的领导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尊重宪法和法律权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A BC D10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法治可以()凝聚社会共识和力量,保障公民权益根除社会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民众对自己生产生活有合理预期和安全感A BC D11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已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这一体系理解正确的是()这一体系以宪法和法律为核心宪法在这一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都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若行政性法规与地方性法规相抵触,必须修改行政性法规A
7、BC D12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纠正“四风”一刻不停歇,反腐败持续保持高压态势,违反党纪国法的党政干部受到了相应处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表明中国共产党坚决依法反腐的坚定决心国家应坚持良法之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国家应主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国家应规范权力的运行,彻底消除腐败A BC D13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制定和实施宪法,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能够充分汇集民意民智,提高立法司法质量能促进国家各
8、项事业有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 BC D14漫画给政府部门的启示是()A转变职能,加强监管 B以人为本,合理行政C廉洁高效,合法行政 D民主执政,科学执政15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军备),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的回答诠释了树立政府权威的价值。这对我国政府工作的启示有()加强立法工作,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监督,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A BC
9、 D16我国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为此,国家宣传部门要()坚持不懈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治德治结合中推进宪法实施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为人们崇尚宪法创造良好氛围强化法治对道德的支撑作用,以法治滋养道德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使宪法、法律走进千家万户A BC D17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司法过程中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坚持建立和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国家实施司法救
10、助制度充分体现了()A在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B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法律制度C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D社会主义民主的全民性18为保护、拯救珍贵濒临灭绝野生动物,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我国制定实施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然而十余年来非法捕猎珍稀动物时有发生。这启示我们()A人类应尊重和保护自然,不得伤害自然界的任何动物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行为都应承担刑事责任C依法治国就是国家制定法律,每个公民遵守法律D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养192018年9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第二十四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必须顺应新时
11、代新要求、呼应人民群众新关切、紧跟党中央新部署,推动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需要()着力规范立法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立法质量发挥政协委员在立法协商中的主导作用健全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人民立法主体作用A BC D20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实施13周年。物权法草案在充分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基层群众、专家学者、中央有关部门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从一审到八审,物权法是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物权法的制定全过程表明我国立法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的过程反映了立法工作走群众路线,对人民负责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
12、,全民直接立法的过程体现了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维护立法的严肃性、准确性A BC D21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治庸”“问责”风暴,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制度()要求维护政府立法权,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能扩大政府部门职能,使岗位责任具体化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应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A BC D22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推进严格执法,要求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规范执法坚持公正执法坚持文明执法A BC D23老赖现象由来已久,如果不能有效惩治老赖,不能严格执行法院判决,那么法律就会变成
13、失去约束力的稻草人,不仅难以实现正义,更会对公序良俗世道人心带来负面影响,减少老赖现象。需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为民司法加大打击力度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出台法律履行专政职能公众提高守法意识,履行义务,自觉执行判决人大领导,司法机关进行质询实施责任追究A BC D242019年10月3日凌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新港城外一步行街发生一起损毁国旗案件,案件发生后,城关警方经过20余小时调查,于10月4日凌晨零点将违法人员辛某抓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19条规定,城关警方决定对违法人员王某处以十日行政拘留,城关警方做出这样的决定,旨在()维护国旗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 实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促
14、进公民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维护政府的权威,增强政府公信力A BC D第卷(主观题)本题共4个大题,共计52分。2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材料一:目前,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法律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司法不规范、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材料二: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1)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解决好材料一中的问
15、题。(8分)(2)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回答: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一段时间以来,高空抛物坠物造成他人损害的事件频发,人们呼吁尽快通过立法保护“头顶上的安全”。2019年8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是草案中一个突出问题,二审时就因各方意见不统一而没作修改,此次三审再次引发关注。相信,随着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明确,“头顶上的安全”将有法保障。结合材料说明,立法就能保障“头顶上的安全”吗?(12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全球
16、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人民法院的司法公开工作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了新的跨越,2019年7月18日,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湘13刑终426号案成为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的第400万场案件。打开中国裁判文书网,今日新增文书总量,访问总量等数据不断跳动,从当事人千方百计打听案情,到法院主动精准推送审判流程信息,从媒体事后报道案情到公开平台现场直播,从担忧执行不到位,到执行信息一网打尽诞生于互联网阳光之下的司法公开平台,让人民群众真正体验到透明便捷,可参与可监督的司法全过程。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公正司法的相关知识,谈一谈新时期我们应如何推进公正司法。(12分)28全民守法
17、,建设法治文化,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运用全民守法知识,说明如何推动公民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2分)第三单元达标检测1解析:材料“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说明中华法系重农抑商,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A正确,C错误;BD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2
18、解析:我国只有一部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法太绝对;“宪法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正确;我国法治由我国国情决定并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错误。答案:C3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整体,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等,正确。中的“思想道德体系”与中的“法律理论体系”都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答案:B4解析:厉行法治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
19、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自觉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说法正确。厉行法治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错误。答案:B5解析:司法案件中的公平正义,人民享有更广泛、更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都能体现这一原则,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6解析: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说明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正确。强调的是党的领导,不符合题意。答案:B7解析:十九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换挡提速,行政审批加快了,执
20、法扰民现象也在减少,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这表明法治政府建设可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符合题意。成立监察委员会实现了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说法错误。法治政府建设主要提升的是政府的法治思维和工作效率,并没有涉及提升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与题意不符。故选C。答案:C8解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正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错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的,排除。答案:D9解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1、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正确。与设问构不成因果关系。答案:C10解析:题目要求说明法治的意义,分别从法治对国家、对百姓生活的角度说明意义,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错误,应该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法治有利于减少违法犯罪行为,但不可能完全根除社会上的违法犯罪行为,的说法夸大了法治的作用。答案:C11解析: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错误,正确;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正确;行政性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错误。答案:C12解析:材料信息是坚持全面从严
22、治党,坚持反腐败斗争、纠正“四风”永不停歇。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坚决依法反腐的坚定决心,还表明国家应坚持良法之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正确;与材料主旨不符;中“彻底消除腐败”的说法错误。答案:C13解析:建设法治国家能有效规范权力运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提高立法司法质量,排除。答案:C14解析:漫画中某政府为了节能减排而拉下电闸,使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这启示政府部门做事情应以人为本,合理行政,B正确;漫画不是启示政府部门应转变职能,加强监管,也不是启示政府部门应廉洁高效,合法行政,排除A、C;政府行政并不执政,D错误。答案:B15解析:孔子的回答诠释
23、了树立政府权威的价值,这对我国政府工作的启示有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正确;政府不能加强立法工作,政府没有立法权,不符合题意;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排除。答案:D16解析:材料涉及的是法治的相关内容,所以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应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法治德治结合中推进宪法实施,正确;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使宪法法律走进千家万户,有利于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正确;积极参加各项文化活动和为人民崇尚宪法创立良好氛围没有必然联系
24、,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法治和道德关系,排除。答案:D17解析:国家实施司法救助制度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体现了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C正确。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A错误。我国还未建立足够完善的法律制度,B错误。D中“全民性”抹杀了民主的阶级性。答案:C18解析:消灭害虫,保护益虫,A错误;一般违法但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是不承担刑事责任的,B错误;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C错误。答案为D。答案:D19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必须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呼应人民群众新关切、紧跟党中央新部署,推动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需要着力规范立法工作机制
25、,努力提高立法质量,健全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正确且符合题意;发挥政协委员在立法协商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人大在立法协商中的主导作用,错误;立法主体是立法机关,而不是人民,错误。答案:A20解析:材料主要讲了物权法的形成、讨论、通过等阶段,这一系列过程,体现了不同的政治常识知识。物权法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是一个民主立法的过程,正确;物权法的制定过程,走的是一条群众路线,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正确;物权法的制定过程,又是一个依法治国的过程,正确;中“全民直接立法”错误,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答案:A21解析:中“维护政府立法权”表述错误;错误,政府的职能不能随意扩大;完善
26、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应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这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正确。答案:D22解析:都属于政府严格执法的措施,答案为C。答案:C23解析:减少老赖现象,需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为民司法加大打击力度,也需要公众提高守法意识,履行义务,自觉执行判决,正确。“出台法律”是立法机关的职责,不是政府的职责,错误。我国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权力机关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且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不是人大的职权,错误。答案:B24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城关警方做出
27、这样的决定,是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正确。材料未涉及公民的权利,不符合题意。城关警方作出这样的决定,目的并不是维护政府权威,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排除。答案:B25解析:第(1)问,首先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旨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立法权、行政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以及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即可。第(2)问作答时需认真审读设问,从设问和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从中国共产
28、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以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等知识进行分析论述,注意联系材料作答即可。答案:(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立法权,做到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使法律真正反映人民意愿;行政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文明执法;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特权思想和行为。(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加强执政能力
29、建设,能够领导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依法治国。26解析:首先说明立法对相关保障的积极作用,其次应从法的内容及实施角度,说明保障安全的其他相关要求。答案:加强立法,使相关领域有法可依,是依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要求。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
30、严格实施。27解析: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分析推进公正司法的举措,如庭审公开网直播,体现了审判公开;法院主动精准推送审判流程信息,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司法公开有利于保障司法公正、程序公正、司法独立等。答案: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利益,庭审公开网直播法院主动精准推送审判流程信息,是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的具体表现。推进司法公开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司法公开有利于推进结果公正,程序公正。推进司法公开,必须加强人权
31、司法保障,从当事人担忧执行不到位,到执行信息一网打尽等保障了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诞生于互联网阳光之下的司法公开平台,让人民群众真正体会到透明便捷,可参与可监督的司法全过程,确保了司法独立。28解析: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旨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具体解答时可以根据教材基础知识,从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角度论述即可。答案: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