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087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5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体现出了哪些伟大的精神?你知道长征的胜利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吗?提示: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等。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计划,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学习目标1了解南昌起义的原因、南昌起义的概况。2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3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等内容。4

2、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5了解红军长征的概况、意义。6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新知预习一、南昌起义1背景(1)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_的重要性。(2)共产党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力量。(3)南昌附近敌人的兵力比较薄弱。2过程(1)1927 年 8 月 1 日,_、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2)起义军在南下途中遭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3)保存下来的队伍,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3意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_

3、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问题探索 1 贺龙说:“八一南昌起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胜利。”如何理解此话的含义?试答:提示: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1)时间、地点:1927 年 8 月 7 日,汉口。(2)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3)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秋收起义(1)时间、地点、领导人:1927 年 9 月;湘赣边界;毛泽东。(2)概况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

4、山区进军。10 月,毛 泽 东 创 建 了 中 国 第 一 个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_革命根据地。3“工农武装割据”(1)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2)根据地建设创建根据地:到 1930 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1931 年 11 月,_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3)武装斗争: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问题探索 2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

5、策略”是指什么?试答:提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三、红军长征1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过程(1)开始:1934 年 10 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2)遵义会议时间:1935 年 1 月。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会师: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_镇,与当地红军会师。(4)结束:1

6、936 年 10 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3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3)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问题探索 3 77 年前,在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的危急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实现了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结合当时形势分析,遵义会议应着重解决什么问题?试答:提示:应着重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主题一 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史料应用材料一 这一时期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中国共产党组织上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及其领袖被杀害。一些党内的动摇

7、分子公开退党甚至叛变自首,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 6 万多人减至1 万多人,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也受到严重摧残,全国有组织的工人由 300 万下降到 3 万,各地农民协会 910万会员大部分散落。中国共产党战略策略材料二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毛泽东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讲话)秋收起义请分析:(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实?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进攻的目标是哪里?(2)秋收起义

8、后为什么要改向井冈山进军?意义何在?答案:(1)1927 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给共产党带来极大危害。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攻打南昌、长沙等大城市。(2)攻打大城市受挫,井冈山地区敌人防守薄弱,易于立足。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重点聚焦要点 归纳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提出: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的斗争经验,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从而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内容:其主要内容就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3意义(1)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9、,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2)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典例精析例 1 国民革命失败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A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取全国政权B进行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C通过改组国民党来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D进行平均地权,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解析:A 项不符合中国国情,C 项发生于国民大革命时期,D项“平均地权”是国民党的主张。向农村进军,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中

10、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答案:B思维点拨:革命道路的选择要依据本国的国情。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全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的反动势力最薄弱,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国是农业国,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广大农民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是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误区警示关于南昌起义的两个误区南昌起义不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开始,只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同时,也不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此时仍然以攻打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跟踪练习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其意义在于()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

11、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时期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解析:B、C 两项以南昌起义为标志,D 项是指三湾改编。答案:A21929 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 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A新中国对太平天国运动肯定B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C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蓬勃发展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解析:在 1929 年时蒋介石对太平天国运动给予了高度肯定,而 1930 年后蒋介石的态度则发生了转变,变成了全

12、面否定,这是由当时国内因素决定的。当时国内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迅速发展,大量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危及蒋介石集团的利益,因此蒋介石对太平天国这场农民运动的态度也发生转变,由原来的肯定转向否定、批判。所以正确答案为 C 项。答案:C主题二 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史料应用材料一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最近决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要全党积极地自己批评这些错误而纠正它们。我们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1927 年 8 月)材料二 决议指出,在战略转变和实行突围问题上,“左

13、”倾机会主义者同样犯了原则错误。“在苏区内同敌人拼命抗战、大量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退出苏区变成了一种恐慌失措的逃跑的与搬家式的行动”。决议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要求红军迅速完成从阵地战到运动战的转变,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为创建新的根据地而斗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请分析:(1)材料一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错误是什么?是怎样纠正的?(2)材料二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决议?与材料一借助共产国际承认错误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答案:(1)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八七会议”上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发动了一系列

14、武装起义,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2)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认识错误纠正错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重点聚焦要点 1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遭遇的两次严重挫折、挽救措施及教训1两次挫折及主观原因(1)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2)毛泽东被撤销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左”倾领导人博古、李德掌握军事指挥权,同敌人死打硬拼,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挽救措施(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召开“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最后走出一条正确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2)红军进行

15、战略转移,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领导人的军事指挥权,在军事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革命转危为安。3深刻教训: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那种脱离实际,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左”,也要反右。要点 2 全面认识和理解遵义会议1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的领导实质是指导思想、方针的领导。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也就从指导思想、方针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16、点可以从遵义会议前的危急形势、会上的英明决策和会后长征胜利及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进行分析。典例精析例 2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遵义会议()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D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解析: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选 A 项。答案:A思维点拨:选错的原因是对遵义会议内容的错误理解,在当时战争的危机时刻是没有时间对“左”倾错误进行彻底清算的,只是纠正了最急

17、迫的军事路线问题。跟踪练习1陈独秀说过,革命是我们自己的事,各国革命有各国国情我们要有独立自主的做法。这一观点在党内高层开始得到较广泛认可的标志是()A八七会议召开 B创立井冈山根据地C遵义会议召开D长征的胜利答案:C2下列有关遵义会议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B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C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D全力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解析:遵义会议只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有中央领导核心之实却没有名分。答案:B1(2015长沙高一检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趋成熟时期,对其表述错误的是()A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

18、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根据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正确处理了国共两党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1921 年中共一大提出的,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在 19271937 年,所以本题中从时间上来看对其表述错误的只能是选项 A,其他三个选项均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趋成熟的具体表现,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A 项。答案:A2(2015广州高一阶段考试

19、)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B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C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D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准确解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作为革命军队的摇篮主要是指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并且创建了人民军队;革命的摇篮主要是指当时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共和国的摇篮主要是指苏维埃政府;故本题选 B 项。答案:B3(2015秦皇岛

20、高一期中测试)下图为 1930 年至 1931 年鄂东南苏区印制的纸币的正面和背面。从中可以看出纸币的印制十分重视()A政治宣传 B联系群众C经济发展 D勤俭节约解析:1930 年、1931 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以中共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在苏区纸币上印有学习苏俄十月革命的政治宣传内容,故选 A 项。答案:A4(2015吉林高一检测)1935 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指引红军战略转

21、移的胜利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联系所学知识,1935 年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为了适应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的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故 C 项正确;A、B 两项与题干“深刻的民族性质”的信息不符,故排除;D 项指 1938 年论持久战的发表,故 D项错误。答案:C5(2015广州高一阶段考试)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斥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

22、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材料中的“这个运动”()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B扭转了长征以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C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表明党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结合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南昌起义和攻打长沙属于城市中心路线,D 项正确,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虽然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在当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认可。答案:C6(2015烟台高一同步测试)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

23、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信息“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和“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可以分析出当时中共党内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所以本题选 A 项。B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与材料不符;D 项材料没有体现。答案:A7(2015太原高一月考)下图是为

24、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八十周年,于 2015 年 1 月 15 日发行的邮票,该历史事件被认为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判断该事件是()A井冈山会师 B遵义会议C长征的胜利 D中共七大解析: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表明中共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所以说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B 项正确。答案:B8(2015广州高一阶段考试)下图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口号。从图 1 到图 2 反映了()A中日民族

25、矛盾逐渐上升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国共关系进一步恶化D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已经完成解析:图 1 的内容“打倒土豪劣绅,把土地分给农民”,反映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图 2 内容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三十年代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成为时代主题。A 项符合题意。答案:A综合探究【探究素材】工农武装割据史料 1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它的发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国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

26、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包围的中间发展和坚持下来。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探究问题】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2如何理解井冈山精神?【探究思路】毛泽东指出由于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及地方农业经济的普遍存在,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而军阀间的割据混战为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全面、多角度地思考历史问题。【探究结论】1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多集中在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其统治薄

27、弱的地方,易于突破。2(1)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主要内涵是: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探究素材】红军长征史料 2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探究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探究思路】材料反映了红军长征的艰苦、艰险。红军长征不仅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更是壮大了革命力量,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探究结论】(1)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2)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3)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