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单元知能整合-2-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品析科普文的语言 科普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寓严密的科学性、生动的文艺性于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科普文的阅读,考试说明要求能“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品析科普文的语言可从两方面展开。一要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同是科学小品,语言也会有所差异,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我们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整体感受这些语言风格。二要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这就应抓住文中的比
2、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从语言的形象、情感、趣味等各方面进行涵泳鉴赏。下面我们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有关文段为例,分析解答科普文语言类题目的方法。-3-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八岁时曾听过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我的中学老师给班里讲了一个已故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
3、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这个理论,但是他死之后,他的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4-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的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
4、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这个理论能解释所有的自然规律,从细小的原子到浩瀚的星系。然而,作为一个孩子,我却不能理解,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对于用更高的维数可能是解决统一场论的关键这一点我不理解。-5-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1.结合有关内容,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1)他们说很少有
5、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思路解析:这是文中的一个议论句,从结构上看是一个转折关系的语句,重点在转折连词“但是”之后,抓住关键性词语,联系作者的观点,结合语境理解。参考答案:这句话说明了爱因斯坦的贡献巨大,表现了人们对爱因斯坦的无限崇敬之情。-6-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2)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思路解析:第一句是成分复杂且使用了多重修饰语的语句,解答时要抓住“好多时间”“静静阅读”“能够找到的”“每一本”等修饰成分;第二句“温暖如春”是比喻。
6、理解时要注意从中体会“我”对爱因斯坦著作的着迷程度和阅读感受。参考答案:这两句话表现了爱因斯坦的著作对“我”的极大吸引力,以及“我”阅读后的体会。-7-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2.“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一句中“可能”为什么不能换用肯定的说法?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本文语言严谨特点的理解。可以从表述的准确性和当时作者的认识情况两个方面回答。参考答案:“可能”表推测,一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二是说明了作者对二者的关系在当时确实不能理解,因为还有很多理论性的问题不能解决,特别是对“用更高的维数可能是解决统一场论
7、的关键”不能理解。-8-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解答科普文的语言类题目,应当在通读全文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抓关联词,体会语言的准确严谨。常见的关联词有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唯一条件”;看到“所以”,要寻找原因找到这类词语,一是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找到答案所在的重点语句,二是能让我们体会出文本准确严谨的语言特点。2.抓指代词,体会语言的简洁明了。常用的指代词如“这”“那”“这些”“那些”“它”“它们”“此”“某”“其他”等,作者为了行文简洁,常用这些代词替代文中的各种信
8、息、观点、例证等。抓住这些词语,也就可以看出科普文不同于其他文本的语言简洁的特点。-9-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3.抓描述性词语,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如本段文字中的“好多时间”“静静阅读”“能够找到的”“每一本”“在全市搜寻”“急切地查找”等,从这些词语中,体会整个文本的语言特色。反过来说,如果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我们也就要抓住这些词语。4.抓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鲜明生动。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生动形象外,还讲究趣味性、通俗性、文艺性,所以常常采用口语化的语言,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本题的“仍然温暖如春”就属于这种类型。-10-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
9、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2015泉州市毕业班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揭开智力进化之谜 阿 碧 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患上了一种“大头病”。古猿们经常因为这种病而头疼,然而这种奇怪的病却让这些古猿们越来越聪明。这些“大头病患者”在痛苦中不断进化,最终和其他小伙伴们分道扬镳,成为了演化史上第一批人类。以上描述并非“穿越”小说中的无稽之谈,而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古人类学家兰蒂巴克尼尔等科学家的推测。巴克尼尔表示,古猿因为基因突变而导致大脑开始变大,在此过程中古猿们需忍受慢性头疼。当然,脑容量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花了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进化到现代智人的水平。-11-单
10、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我们都知道,人类之所以比其他灵长类动物聪明,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脑容量超常的大脑。在所有的动物中,人是脑容量和身体体积比值最大的一种动物。从颅腔的容积上看,人的颅腔容积可达1 500毫升左右,而100万年前的爪哇人的脑容量也才900毫升。研究还表明,人类的大脑容量是猕猴脑容量的20.6倍,是长臂猿的14.4倍,是黑猩猩的4.3倍。如今,对于基本完成了物种进化的人类来说,脑容量不再与智力挂钩。大头者可能愚笨,小头者也可能聪明。但是,在人类长久进化的历程中,的确是脑容量与智力密切相关。然而,脑容量和智力发展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是脑容量增长促进
11、了智力,还是智力的增长促进了脑容量?科学家往往倾向于脑容量的增长促进了智力。但是,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谜。按照通常的观点,脑容量增加会让神经细胞增多,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这就好比是要让电脑的运行速度更快,就得拥有一个更强的中央处理器一样。-12-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然而,现代的统计研究表明,各个地区的人脑容量差异很大,人的脑容量随着纬度的变化有20%的浮动范围,一般是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人脑容量更大。但这与智力无关,因为高纬度地区光照较少,当地的人们为了更精确地处理视觉信息,就进化出更多的脑容量来完成这个任务。那么,在进化的历程中,
12、人类的智力究竟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呢?巴克尼尔等人表示,人类的智力的确是在脑容量逐步增加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在几百万年前,南方古猿因自然环境的改变而下地行走,在自然环境和行为的双重压力下,古猿的脑容量基因发生突变,头部逐渐变大,脑容量开始增加。脑容量增加的确意味着脑细胞的增多,但这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关键在于脑细胞之间的连接发生了改变。无论是现今的其他动物还是远古猿猴,它们的脑细胞连接模式相对简单,就像是鞋带的栓系模式。因此,研究人员称这种简单的神经连接方式为“栓系”,并将这种理论称为“栓系假说”。-13-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在南方古猿脑容量不断增加的
13、过程中,原有的“栓系”被粗暴地撕裂。古猿不得不忍受这种撕裂般的慢性头疼,在剧烈时甚至会疼得满地打滚。而且,这样的头疼延续了几百万年。这是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必不可少的代价。直到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阶段,人类的脑容量才完全定型,人类才告别了那个总是慢性头疼的漫长进化期。在脑神经连接被撕裂之后,一些南方古猿的脑神经连接未能恢复,它们因此变成白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还有一部分南方古猿的脑神经慢慢恢复,并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神经回路,它们因此变得比同类更加聪明,逐渐在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搏斗过程中形成了高级的智力,最早的一批人类由此诞生。(摘编自新民晚报)-14-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
14、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南方古猿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大脑变大,由此引起了脑容量的突变,最终成为演化史上的第一支人类。B.人类基本完成物种进化之后,生活在不同纬度的人们虽然脑容量有大小之分,但智力并不与之正相关。C.巴克尼尔等科学家对人类智力进化的推测与前人相反且尚无定论,但其“大胆假设”的精神值得肯定。D.第段以“鞋带的栓系模式”打比方,形象说明现今其他动物和远古猿猴脑细胞的连接模式相对简单。E.本文围绕“智力进化之谜”,侧重介绍了脑容量和脑神经连接方式与人类进化和智力发展的若干关系。思路解析:A项,脑容量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C项,“与前
15、人相反”缺乏文本依据。答案:AC-15-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2.第段通过列举数据来比较人类与猕猴、长臂猿和黑猩猩的脑容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思路解析:在科普文中,列数字和作比较都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可以结合要说明的对象,从表达效果的准确、鲜明角度分析。另外,在这段文字中,这处对比还引出下文探究人类智力与脑容量的关系。参考答案:科学准确地说明人类脑容量超常,人类比猕猴等灵长类动物聪明。引出下文对人类脑容量与智力的关系的说明-16-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3.请根据全文,探析“这是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必不可少
16、的代价”这句话的含义。思路解析:探究这句话首先要明确“必不可少的代价”指的是“慢性头疼”,其次要明确这种头疼与脑容量的增加、智力的发展有着必然的关系,是进化必须付出的代价。参考答案:慢性头疼是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人类祖先只有经受慢性头疼,才有可能形成复杂的神经回路,进而完成进化。揭示“要进化,必须付出代价,承受痛苦”这一客观规律。(意思对即可)-17-单元知能整合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内引外联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训练 本单元写作训练对应的是“表达交流”部分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我们精选下面这篇文章,谈谈议论中记叙要注意的问题。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必修课
17、,与选修课相对,是指必须学习的课程。从小到大,从校内到校外,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门又一门的必修课。有的是按规定必须学习的,有的是你自觉完成的;有的费时不多,有的需终生研习 请以必修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18-单元知能整合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内引外联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训练 范文分析【范文】【旁批】必修课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宝贵的雕刻,受凿子的打击最多。人要活得有意义,成为一块最精美的宝石,我看苦难就是人生的必修课,我们要勇于承受苦难频繁的击打。贝多芬说,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就要经历苦难,
18、苦难是上帝的礼物,是世人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文章开头用比喻的方式,引出本文的论点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引用贝多芬的话,进一步申述论点。议论文的引用要准确。-19-单元知能整合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内引外联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训练【范文】【旁批】苦难源于内心对美好的不懈追求。庸碌的人害怕苦难这门必修课。他们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他们的心灵干枯,因而无须为美好的事物奋斗,无须忍受挫折的磨研与心灵的折磨,自然也就没有痛苦可言。只有内心苦苦追求的人,才能把苦难视为人生的必修课。“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出家人的终极目标是使众生摆脱痛苦,然而谁能说面壁修行的过程不苦,跋山涉水的旅途不苦?唐僧执着西行,为的
19、不就是普度众生吗?墨子为了传播“兼爱”“非攻”的思想,身体力行,历经苦难;李时珍为了人民安乐,经历踏千山尝百草之苦;如果不是内心对“中国人能造出自己的原子弹”的理想的追求,邓稼先也无须在沙漠中鞠躬尽瘁;如果不是追求心灵的复活,涅赫留朵夫也无须任自己的心灵忍受折磨,甚至亲自赶往西伯利亚。苦难应着伟大的心灵而生,这份苦,苦得有几分伟大。在论证第一个分论点“苦难源于内心对美好的不懈追求”时,作者列举了唐僧、墨子、李时珍、邓稼先、涅赫留朵夫等人的事例。对于这些事例,作者只是紧扣论点的需要,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了苦难对于他们的意义。-20-单元知能整合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内引外联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训
20、练【范文】【旁批】唯有在苦难中挣扎过,才能成就人生之美。如果文王忍受不了被拘禁的苦难,就不会有千古传诵的周易;如果司马迁不能在受辱后坚强,他的人生终将一无所成;如果贝多芬在耳聋后放弃,他就不会成为伟大的音乐家。苦难是阻挡弱者的大山,更是冶炼强者的熔炉。唯有参悟彻骨的痛,读懂苦难的必修大书,才能造就生命的美。陶潜重生了,可他经历了“箪瓢屡空”的煎熬;李白重生了,可他经历了“赐金还乡”的打击;苏轼重生了,可他经历了“乌台诗案”的折磨。米开朗琪罗在生活的苦难中拼搏,塑出了自己壮美的人生;保尔柯察金在沙场的苦难中奋斗,炼就了自己钢铁般的伟大意志。美丽的浪花,在海浪与礁石的猛烈碰撞中开放;璀璨的火星,在
21、铁锤与铁砧的急剧撞击中迸发;美丽的人生,在不断的修炼中铸成。在论证第二个分论点“唯有在苦难中挣扎过,才能成就人生之美”时,作者又列举了周文王、司马迁、贝多芬、陶潜、李白、苏轼、米开朗琪罗、保尔柯察金等古今中外的人物,人物虽多,由于作者注意了议论中叙述的特点,对这些人的事迹没有展开,更没有描述他们是如何“挣扎过”的,因而并没有削弱论证的力量,更没有出现“以叙代议”的问题。-21-单元知能整合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内引外联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训练【范文】【旁批】面临高考的莘莘学子,要承受住学业的重负、精神上的压力、寂寞的煎熬,完成学业上的必修课,更要修好精神上的必修课。但请别忘了古人的遗训:宝
22、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求学的征途中,就是再大的苦难压力,我们也要勇敢地顶住;既然我们选择了求学,就不要后悔;既然我们经历了苦难,就不要放弃。唯有那些不畏风吹浪打、扬帆前进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磅礴气势,才能看到“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美风光。结尾部分,联系现实生活,点明文章的现实意义。【综评】本文开篇即紧扣主题,语言精练,还能适时插入名人关于苦难的名言,堪称一篇优秀之作。文章分两个层次展开议论,在两个分论点的论述中,举了许多名人在苦难中成就事业的典型事例,同时引经据典,很有说服力。篇末点题,强调中心,十分形象。-22-单元知能整合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内引外联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训
23、练 我们知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是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划分出来的。议论文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议论文要“摆事实讲道理”,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除议论之外,记叙是用得最多的,是仅次于议论的基本表达方式。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追求故事的完整与生动,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在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我们运用记叙这一表达方式时应做到以下三点:1.明确文体明差异。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着
24、很大的区别: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要求记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而议论文的记叙则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的,强调语言的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点相联系的规律、本质。-23-单元知能整合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内引外联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训练 2.紧扣论点叙关键。议论文中运用的事例在生活中都是完整、充实,充满细节的,可是在写作过程中,却不能照搬照抄。我们必须根据中心论点对事例进行恰如其分的剪裁,提炼事例中与论点相关联的本质、规律并加以叙述,为论证论点服务,而不能以详尽的叙述代替议论,喧宾夺主。3.不枝不蔓巧点题。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叙述什么,怎样叙述,都要受观点的限制。
25、因此,在记叙时,要不枝不蔓,简明扼要,凡是与观点无关的内容都可以舍弃。记叙后一定要有分析,要有议论,要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不能记叙是记叙,议论是议论,油是油,水是水,互不交融。-24-单元知能整合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内引外联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农场主,雇了一个水管工来安装水管,但这个水管工的运气不好,电钻坏了,轮胎爆裂,他的老爷车不动了。他收工后,雇主开车送他回家。到了家门口,他邀请雇主进去做客。在门口,这个水管工沉默了一会,双手抚摸着门前的一棵小树。待到门开时,他笑逐颜开,和两个孩子紧紧拥抱。雇主离开时,好奇地问:“你刚才在门口的动作,有什
26、么用意吗?”水管工说:“有,这是我的烦恼树,我到外头工作,磕磕碰碰总是有的,可是烦恼不能带进门,这里有太太和孩子嘛。我就把它挂到树上,让老天爷管着,等到第二天再去拿,说也奇怪,第二天烦恼也不见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5-单元知能整合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内引外联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训练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是一则接近于寓言的故事。注意材料的中心,“把烦恼挂在树上”,实际影射生活中的一些人放不下烦恼而无法解脱,能不能放下的关键实际是对待生活的一种心态,心态正则烦恼无。可以立意为要端正心态。行文可以
27、记叙,可以议论,注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材料典型,结构严谨。-26-单元知能整合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内引外联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训练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应该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在自然界中,北地的瑞雪,江南的细雨,一望无际的草地和给人以强烈冲击的茫茫戈壁都会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心灵震撼。在我们走过的不多的岁月中,一定有印象最深的人、印象最深的事,镌刻于我们的脑海,感动着我们的心灵。那些定格的画面与风景永远记载着深藏于内心的记忆的残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8、。-27-单元知能整合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内引外联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训练 写作提示:材料中的关键词为“风景”,针对这道题,我们既可以写自然界中的风景,又可以写自己所经历的人和事。如果写自然风景,可以写与自然风景对话时的状态,希望回归自然生活的心理,还可以沿着一条主线找寻风景背后的人文记忆等。如果写人或事,则应当取材主流意识指导下的人和事,注意真情实感的抒发。内容要主要表现当今社会的道德风尚的美好、人性的光辉等。其次,还要注意“风景”带给人们的永恒的、亘古不变的价值。在行文时,不能只是简单地指出风景,更重要的是,要指出这些风景能够永远深藏的原因,这样才能避免作文流于表面,才能传达出较为深
29、刻的思想。-28-单元知能整合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内引外联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训练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人头攒动的旅游景区,乘坐观光缆车上山下山的游客络绎不绝。缆车给游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引发了大家的感慨和议论。有人说:“缆车真好,一路轻松游览,居高临下,极目楚天。”也有人说:“坐缆车是轻松,可一路摇摇晃晃,让人提心吊胆,哪有心情赏景呀!”还有游客说:“这缆车太快了,还没看清美景,就匆匆过去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9-单元知能整合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内引外联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训练 写作提示:这则材料涉及两个对象,即缆车和游人,材料中最为关键处是“缆车给游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引发了大家的感慨和议论”。分析时,可以将缆车比喻为生活中的某些事物。面对同一个事物,有人看到事物的“利”,有人看到事物的“弊”。由此,可以从缆车和游人两个角度立意。从缆车的角度立意可以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事物总是有利也有弊等。从游人的角度,立意可以有:心态决定你的感受;境由心生;立足自身,择路而行;找适合的方式,赏最美的风景;正确对待事物的利与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