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6971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河北省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1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第七章 立体几何7.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高考目标定位】一、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考纲点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2)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经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2、热点提示(1)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判断位置关系,考查空间想象能力;(3)应用公理、定理证明点共线、线共面等问题;(4)多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有时也出现在解答题中。二、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1、考纲点击(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

2、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经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平行关系的简单命题。2、热点提示(1)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线与面、面与面平行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的内容;(2)在解答题中,综合考查定理的应用。三、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考纲点击(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经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2、热点提示(1)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解答题中,考查线面垂直关系及逻辑能力;(3)通过考查线面角及二面角,考查

3、空间想象能力及计算能力,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考纲知识梳理】一、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位置关系的分类(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定义:设a,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中任一点O作直线aa,bb,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或夹角)范围:3、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直线a 在平面内直线a与平面相交直线a与平面平行公共点

4、有无数个公共点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符号表示图形表示4、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图示表示法公共点个数两平面平行0两平面相交斜交有无数个公共点在一条直线上垂直有无数个公共点在一条直线上5、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但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平行,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6、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二、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2)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

5、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2)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注:能否由线线平行得到面面平行?(可以。只要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两个平面就平行)三、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与平面垂直;(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2、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2)二

6、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3、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2)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注: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是否平行?(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4、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当直线与平面垂直和平行(含直线在平面内)时,规定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900和00。【热点难点

7、精析】一、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平行公理的应用相关链接1、平面的基本性质的应用(1)公理1:可用来证明点在平面内或直线在平面内;(2)公理2:可用来确定一个平面,为平面化作准备或用来证明点线共面;(3)公理3:可用来确定两个平面的交线,或证明三点共线,三线共点。2、平行公理主要用来证明空间中线线平行。3、公理2的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4、点共线、线共点、点线共面(1)点共线问题证明空间点共线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再根据公

8、理3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2)线共点问题证明空间三线共点问题,先证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经过这点,把问题转化为证明点在直线上。(3)证明点线共面的常用方法纳入平面法:先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有关点、线在此平面内;辅助平面法:先证明有关的点、线确定平面,再证明其余元素确定平面,最后证明平面、重合。例题解析例如图,四边形ABEF和ABCD都是直角梯形,BAD=FAB=900,BCAD,BEFA,G、H分别为FA、FD的中点。(1)证明:四边形BCHG是平行四边形;(2)C、D、F、E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思路解析:(1)G、H为中点GHAD,又BCAD GHBC;(2)方法

9、一:证明D点在EF、GJ确定的平面内。方法二:延长FE、DC分别与AB交于M,可证M与 重合,从而FE与DC相交。解答:(1)(2)方法一:方法二:如图,延长FE,DC分别与AB交于点M,BEAF,B为MA中点。BCAD,B为中点,M与重合,即FE与DC交于点M(),C、D、F、E四点共面。(二)异面直线的判定相关链接证明两直线为异面直线的方法:1、定义法(不易操作)2、反证法:先假设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即两直线平行或相交,由假设的条件出发,经过严密的推理,导出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肯定两条直线异面。此法在异面直线的判定中经常用到。3、客观题中,也可用下述结论:过平面处一点和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

10、平面内不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如图:例题解析例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问:(1)AM和CN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2)D1B和CC1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思路解析:(1)易证MN/AC,AM与CN不异面。(2)由图易判断D1B和CC1是异面直线,证明时常用反证法。解答:(1)不是异面直线。理由:连接MN、A1C1、AC。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MN/ A1C1,又A1A CC1,A1ACC1为平行四边形。A1C1/AC,得到MN/AC,A、M、N、C在同一平面内,故AM和CN不是异面直线。(2)是异面直线。证明

11、如下:ABCD-A1B1C1D1是正方体,B、C、C1、D1不共面。假设D1B与CC1不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使D1B平面,CC1平面,D1、B、C、C1,与ABCD-A1B1C1D1是正方体矛盾。假设不成立,即D1B与CC1是异面直线(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D且AB与CD所成的角为300,E、F分别是BC、AD的中点,求EF与AB所成角的大小。思路解析:要求EF与AB所成的角,可经过某一点作两条直线的平行线,考虑到E、F为中点,故可过E或F作AB的平行线。取AC的中点,平移AB、CD,使已知角和所求的角在一个三角形中求解。解答:取AC的中点G,连接EG、FG,

12、则EG/AB,GF/CD,且由AB=CD知EG=FG,GEF(或它的补角)为EF与AB所成的角,(或它的补角)为与所成的角。与CD所成的角为300,=300或1500。由EG=FG知EFG为等腰三角形,当=300时,GEF=750;当=1500时,GEF=150。故EF与AB所成的角为150或750。注:(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关键是将其中一条直线平移到某个位置使其与另一条直线相交,或将两条直线同时平移到某个位置,使其相交。平移直线的方法有:直接平移中位线平移补形平移;(2)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作:通过作平行线,得到相交直线;证:证明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通过解三角形,

13、求出该角。二、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相关链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主要有三种方法:(1)利用定义(常用反证法);(2)利用判定定理:关键是找平面内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可先直观判断平面内是否已有,若没有,则需作出该直线,常考虑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过已知直线作一平面找其交线。(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当两平面平行时,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注:线面平行关系没有传递性,即平行线中的一条平行于一平面,另一条不一定平行于该平面。例题解析例如图,矩形ABCD和梯形BEFC有公共边BC,BE/CF,BCF=900,求证:AE/平面DCF思路解

14、析:作EGCF于GADEGAE/DGAE/平面DCF解答:过点E作EGCF交CF于G,连接DG,可得四边形BCGE为矩形。又ABCD为矩形,所以ADEG,从而四边形ADGF为平行四边形,故AE/DG。因为AE平面DCF,DG平面DCF,所以AE/平面DCF(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相关链接判定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常用方法有:(1)利用定义(常用反证法);(2)利用判定定理:转化为判定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客观题中,也可直接利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线来证明两平面平行;(3)利用面面平行的传递性:(4)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例题解析例如图所示,正

15、三棱柱ABC-A1B1C1各棱长为4,E、F、G、H分别是AB、AC、A1C1、A1B1的中点,求证:平面A1EF/平面BCGH思路解析:本题证面面平行,可证明平面A1EF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平面BCGH平行,然后根据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即可证明。解答:ABC中,E、F分别为AB、AC的中点,EF/BC。又EF平面BCGH,BC平面BCGH,EF/平面BCGH。又G、F分别为A1C1,AC的中点,A1GFC。四边形A1FCG为平行四边形。A1F/GC。又A1F平面BCGH,CG平面BCGH,A1F/平面BCGH。又A1FEF=F,平面A1EF/平面BCGH(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及应用例如图,

16、在四面体ABCD中,截面EFGH平行于对棱AB和CD,试问截面在什么位置时其截面面积最大。思路解析:先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判定截面形状,再建立面积函数求最值。解答:AB/平面EFGH,平面EFGH与平面ABC和平面ABD分别交于FG、EH,AB/FG,AB/EH,FG/EH,同理可证EF/GH,截面EFGH是平行四边形。设AB=a,CD=b,FGH=(即为异面直线AB和CD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又设FG=x.GH=y,则由平面几何知识可得两式相加得当且仅当时,取最大值,此时,即当截面EFGH的顶点E、F、G、H分别为棱AD、AC、BC、BD的中点时,截面面积最大。注: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可以实现

17、由线面平行到线线平行的转化。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若遇到线面平行这一条件,就需在图中找(或作)过已知直线与已知平面相交的平面。这样就可以由性质定理实现平行转化。至于最值问题,常用函数思想解决,若题目中没有涉及边长,要大胆地设未知量,以便解题。(四)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及应用相关链接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一样,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三种平行关系如图:性质过程的转化实施,关键是作辅助平面,通过作辅助平面得到交线,就可把面面平行化为线面平行并进而化为线线平行,注意作平面时要有确定平面的依据。例题解析例已知,平面/平面,AB、CD夹在、之间,A、C,B、D,E、F分别

18、为AB、CD的中点,求证:EF/,EF/思路解析:通过作辅助平面,利用面面平行得到线线平行,再证线面平行。解答:当AB和CD共面时,经过AB、CD的平面与、分别交于AC、BD。/,AC/BD。又AE=EB,CF=FD,EF/AC。AC,EF,EF/,同理EF/,当AB和CD异面时,如图:在CD现E所确定的平面内,过点E作CD/CD与、分别交于点C、D。经过相交直线AB和CD作平面分别交、于AC、BD。/,AC/BD,又AE=EB,CE=ED。CD/CD,经过CD和CD作平面与、分别交于CC和DD。/,CC/DD。在平面四边形CDDC中,CE=ED,CF=FD,EF/ DD。DD,EF,EF/,

19、同理EF/。三、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相关链接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1)利用判定定理;(2)利用平行线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当直线和平面垂直时,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常用来证明线线垂直。例题解析例如图,已知PA垂直于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若PDA=450,求证:MN平面PCD。思路解析: 解答:如图,取PD的中点E,连接AE,NE。 (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相关链接证明面面垂直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判定定理。在审题时要注意直观判断哪条直线可能是垂线,充分利用等腰

20、三角形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勾股定理等结论。用定义证明。只需判定两平面所成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客观题中,也可应用: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另一个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例题解析例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点D是AB的中点。(1)求证:BC1/平面CA1D;(2)求证:平面CA1D平面AA1B1B。思路解析:解答:(1)连接AC1交A1C于E,连接DE,AA1C1C为矩形,则E为AC1的中点。又CD平面CA1D,平面CA1D平面平面AA1B1B。(三)平面与平面垂直性质的应用例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DC,PAD是等边三角形

21、,已知BD=2AD=8,AB=2DC=4。(1)设M是PC上的一点,证明:平面MBD平面PAD;(2)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思路解析:(1)因为两平面垂直与M点位置无关,所以在平面MBD内一定有直线垂直于平面PAD,考虑证明BD平面PAD;(2)四棱锥底面为一梯形,高为P到面ABCD的距离。解答:(1)在ABD中,(2)过P作POAD,面PAD面ABCD,PO面ABCD,即PO为四棱锥P-ABCD的高。又PAD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PO=。注:(1)当两个平面垂直时,常作的辅助线是在其中一个面内作交线的垂线。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而可以证明线段线线垂直,构造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得到点

22、到面的距离相等。(2)已知面面垂直时,通过作辅助线可转化为线面垂直,从而有更多的线线垂直的条件可用,必要时可以通过平面几何的知识证明垂直关系,通过证线面垂直来证线线垂直是空间中两直线垂直证明书的最常用方法。(四)线面角、二面角求法相关链接高考中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及二面角的考查是热点之一。有时在客观题中考查,更多的是在解答题中考查。求这两种空间角的步骤:根据线面角的定义或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作(找)出该角,再解三角形求出该角,步骤是作(找)认(指)求。在客观题中,也可用射影法:设斜线段AB在平面内的射影为AB,AB与所成角为,则cos=.设ABC在平面内的射影三角形为,平面ABC与所成角为,

23、则cos=.例题解析例三棱锥P-ABC中,PC、AC、BC两两垂直,BC=PC=1,AC=2,E、F、G分别是AB、AC、AP的中点。(1)证明:平面GFE/平面PCB;(2)求二面角B-AP-C的正切值;(3)求直线PF与平面PAB所成角的正弦值。思路解析:(1)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2)利用定义作出二面角B-AP-C的平面角;(3)利用线面垂直构造直线与平面所成角。解答:(1)因为E、F、G分别是AB、AC、AP的中点,所以EF/BC,GF/CP。因为EF,GF平面PCB,所以EF/平面PCB,GF/平面PCB。又EFGF=F,所以平面GFE/平面PCB。(2)过点C在平面PAC内作C

24、HPA,垂足为H,连接HB。因为BCPC,BCAC,且PCAC=C,所以BC平面PAC,所以HBPA,所以BHC是二面角B-AP-C的平面角。依条件容易求出CH=,所以tanBHC=,所以二面角B-AP-C的正切值是。(3)如图,设PB的中点为K,连接KC,AK,因为P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KCPB;又ACPC,ACBC,且PCBC=C,所以AC平面PCB,所以AKPB,又因为AKKC=K,所以PB平面AKC;又PB平面PAB,所以平面AKC平面PAB。在平面AKC内,过点F作FMAK,垂足为M。因为平面AKC平面PAB,所以FM平面PAB,连接PM,则MPF是直线PF与平面PAB所成的角

25、。容易求出PF=,FM=,所以sinMPF=.即直线PF与平面PAB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感悟高考真题】1、(2010浙江理数)(6)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则 (B)若,则(C)若,则 (D)若,则解析:选B,可对选项进行逐个检查。本题主要考察了立体几何中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中的公理和判定定理,也蕴含了对定理公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属中档题2、(2010全国卷2文数)(8)已知三棱锥中,底面为边长等于2的等边三角形,垂直于底面,=3,那么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 (B) (C) (D) ABCSEF【解析】D: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的线与面、面与面位

26、置关系及直线与平面所成角。过A作AE垂直于BC交BC于E,连结SE,过A作AF垂直于SE交SE于F,连BF,正三角形ABC, E为BC中点, BCAE,SABC, BC面SAE, BCAF,AFSE, AF面SBC,ABF为直线AB与面SBC所成角,由正三角形边长3, ,AS=3, SE=,AF=, 3、(2009北京卷理)若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1,与底面成60角,则到底面的距离为 ( ) A B1 C 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四棱柱的概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直线与平面的距离等概念.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查. 依题意,如图,故选D.4、(2010陕西文数)18.(本小题满分

27、12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AP=AB,BP=BC=2,E,F分别是PB,PC的中点.()证明:EF平面PAD;()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V.解()在PBC中,E,F分别是PB,PC的中点,EFBC.又BCAD,EFAD,又AD平面PAD,EF平面PAD,EF平面PAD.()连接AE,AC,EC,过E作EGPA交AB于点G,则BG平面ABCD,且EG=PA.在PAB中,AD=AB,PAB,BP=2,AP=AB=,EG=.SABC=ABBC=2=,VE-ABC=SABCEG=.【考点精题精练】一、选择题1、(广西桂林十八中2010届高三月考) 如图,正

28、四面体的顶点分别在两两垂直的三条射线上,则在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是正三棱锥 B、直线平面C、直线与所成的角是45 D、二面角为452、(广西桂林十八中2010届高三月考)正四面体的外接球球心为,为中点,则二面角的大小为A、 B、 C、 D、3、(湖南长沙一中 2010届高三月考(文)若直线,且直线平面,则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ABC或D与相交或或4、(广东佛山一中2010届高三模拟(文)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给定下列四个命题,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5、(河南省许昌平顶山2010届高三调研)给出下列条件:(其中l为直线,为平面) l

29、垂直于内的一凸五边形的两条边 l垂直于内三条不都平行的直线 l垂直于内无数条直线 l垂直于内正六边形的三条边 其中是l的充分条件的所有序号是 A B C D6、在侧棱长为a的正四棱锥中,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底面边长为( A)A.a B.a C.a D.a7、设X、Y、Z是空间不同的直线或平面,对下面四种情形,使“XZ且YZXY”为真命题的是( C )X、Y、Z是直线 X、Y是直线,Z是平面 Z是直线,X、Y是平面X、Y、Z是平面 (A) (B) (C) (D) 8、设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是空间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逆命题不成立的是( D )A.当时,若,则.B.当,且时,若,则.C.当

30、时,若,则.D.当时,若,则. 9、(广东兴宁四矿中学高三段考)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立方体图形的三视图,甲、乙、丙对应的标号正确的是(A) 长方体 圆锥 三棱锥 圆柱A B C D10、(湖南省2010届高三月考)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M为侧棱AA1上一动点,已知BCM面积的最大值是,二面角MBCA的最大值是,则该三棱柱的体积等于 ( A )A. B. C. D. 11、(安徽省高二月考) 已知在如下图四面体ABCD中,E、F分别是AC、BD的中点,若CD=2AB=4,EFAB,则EF与CD所成的角为(B)、 、 、 、12、(广东省三校2010届高三一模)如图,设平面

31、,垂足baAEFBDC分别为,若增加一个条件,就能推出.现有 与所成的角相等;与在内的射影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上述几个条件中能成为增加条件的个数是个 个 个 个.答案:C二、填空题13、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及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多面体的体积为 14、矩形ABCD中,AB=4,BC=3,沿AC将矩形ABCD折成一个直二面角BACD,则四面体ABCD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15、(湖南长沙一中2010届高三月考(文)如图,正方体中,、分别为、的中点,则与所成角的大小为 16、一直角梯形ABCD,AD是垂直于上、下底的腰,AB=2,CD=1,BC=,E为AD的中点,沿CE、EB折成一个三棱锥E-ABC(缺一

32、个面ABC),使A、D重合于A,则这个三棱锥的体积是_.解答:三、解答题17、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ABCD为矩形,PA 平面ABCD,设PA=AB=a,BC=2a,求二面角B-PC-D的大小。解析1.定义法:过D作DE PC于E,过E作EF PC于F,连接FD,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可知是所求二面角B-PC-D的平面角。求解二面角B-PC-D的大小只需解DEF即可【解法一】过D作DE PC于E,过E作EF PC于F,连接FD,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可知是所求二面角B-PC-D的平面角在四棱锥P-ABCD中, PA 平面ABCD且ABCD为矩形,ADDCPDDCPA=a,AD=BC=2a

33、,PD=,PC=,DE=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CE=同理在RtPBC中,在RtEFC中,FC=, 在RtDFC中,DF=,在DEF中由余弦定理cos=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所求二面角B-PC-D的余弦值为解析2.垂面法:易证面PAB面PBC,过A作AM BP于M,显然AM 面PBC,从而有AM PC,同法可得AN PC,再由AM与AN相交与A得PC 面AMN。设面AMN交PC于Q,则为二面角B-PC-D的平面角;再利用三面角公式可解。【解法二】略解析3.利用三垂线求解:把四棱锥P-ABCD补成如图的直三棱柱PAB-EDC,显然二面角E-PC-D与二面角D-PC-B互补

34、,转化为求二面角E-PC-D。易证面PEDA PDC,过E作EF PD于F,显然PF 面PDC,在面PCE内,过E作EG PC于G,连接GF,由三垂线得GF PC 即为二面角E-PC-D的平面角,只需解EFG即可。解析4.在面PDC内,分别过D、B作DE PC于E,BF PC于F,连接EF即可。利用平面知识求BF、EF、DE的长度,再利用空间余弦定理求出q 即可注:用几何法求二面角的方法比较多,常见的有:(1)定义法, 在棱上的点分别作棱的垂线,如解析(2)三垂线求解 ,在棱上的点分别作棱的垂线,如解析(3)垂面法, 在棱上的点分别作棱的垂线,如解析用几何法将二面角转化为其平面角,要掌握以下三

35、种基本做法:直接利用定义,图(1).利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图 (2).最常用。作棱的垂面,图(3).18、(湖北部分高中2010届高三联考)(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正四棱锥P-ABCD中,侧面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60,点E是PB的中点。()求异面直线PD与AE所成角的大小;()求二面角PAC-E的大小;()在侧面PAD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EF平面PBC, 若存在,确定点F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设四棱锥边长为2,取AD中点M,设对角线交点O,则PMO=60则PO=()连OE则AEO(或其补角)即为所求,在RtAOE中,AO= ,OE=PD=,; (4分)()即求POE,PE=PB=,POE ; (8分)() 存在,延长MO交BC于N,连结PN,取PN中点G,连结EG、MG、EF PABCD为正四棱锥且M为AD的中点,N为BC中点. BCNM,BCPN. BC平面PMN. 平面PMN平面PBC.PM=PN2MN,PMN=60,PMN为正三角形. MGPN. MG平面PBC. 取AM中点为F,连结FE,则由EGMF且GE=MF得到MFEG为平行四边形,FEMG. FE平面PBC. (14分) 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