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陕西专用)课后作业: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6757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陕西专用)课后作业: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陕西专用)课后作业: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1.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B.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C.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D.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解析:“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等信息,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急躁冒进、脱离实际,是缺乏实事求是思想的具体体现,但不能体现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答案:C2.下表是19511965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表。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年份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总

2、产值(%)1951195510.811.313.1195619609.19.010.4196119656.56.58.6A.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B.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C.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D.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缓慢解析: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表格中的数据不符,B项与题干材料没有关系。答案:D3.1970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其中,“脚踩刹车”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A.没有突破原有政治经济体制的框架B.使苏联成为高度发达的

3、社会主义国家C.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D.确保了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的地位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A4.下图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它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不包括()A.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一定成效B.直接导致苏联日益走向解体C.没有解决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D.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解析:苏联日益走向解体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与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符合题意;A、C、

4、D三项均与图文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相符。答案:B5.戈尔巴乔夫在政治改革中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倡导“公开化”和“民主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改革()A.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B.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C.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解析:“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必然导致苏联改革背离社会主义道路,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6.2003年,俄罗斯社会科学院某院士说:“苏联的所谓民主化、私有化、多元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片面归结为()A.经济危机日益严重B.国内政局动荡不安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D.西方和平演变战略解析:“民主化、私有化

5、、多元化”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加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答案:C7.普京在谈到苏联解体时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A.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B.体制僵化使社会缺乏活力C.严重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D.与美国争霸造成经济困难解析:苏联长期实行斯大林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致使社会发展缺乏活力,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均由B项所导致,D项不属于主要原因的范畴。答案:B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

6、50年,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材料二赫鲁晓夫不顾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地区原来种植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不佳和管理不善,产

7、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的质量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指出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改革的有利条件。(2)材料二说明推广玉米种植带来了怎样的后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赫鲁晓夫改革的整体评价。解析:第(1)问中的“背景”可结合材料一中“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等信息进行概括,“有利条件”可围绕材料一中“1953年”等信息展开思考;第(2)问中的“后果”可依据材料二中“产量并不理想”等信息进行归纳,“原因”可联系材料二中“生产条件不佳和管理不善”等信息进行提炼;第(3)问应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和结果,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进行分析和说明。答案:(1)背景: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发展缓慢;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有利条件:斯大林逝世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2)后果:玉米种植挤占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原因:忽视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3)整体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规划和科学试验,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