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 )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D.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
2、性【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材料“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可知“宰相一致原则”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故选D;“达成一致意见”的决策方式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A错误;“宰相一致原则”体现了相权相互制约与平衡,而不是削弱,故B错误;C项与“宰相一致原则”不符,且唐代实行群相制,是为了限制相权加强皇权,排除。2.北宋乾德二年,宋太祖“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翰林学士承旨(官名)陶毅的建议最后被采纳。下列选项中他推荐的“名称”最有可能是A. 刺史B. 三司使C. 枢密使D. 参知政事【答案】D【解析】A项是汉代;B项时是北宋时期管财政的高官;C项是北宋时期管军
3、事的高官;D项是宋代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与“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相符,故本题答案选D项。3.某同学在上大学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A 西周B. 秦朝C. 汉初D. 元朝【答案】C【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行政制度包括“郡”“ 县”“王国”“支郡”“侯国”等组成部分,可知是汉代的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制度,故C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是郡县制,元朝是行省制,故排除ABD项。4.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A. 消灭六国B. 严刑峻法
4、C. 修筑长城D. 制度创新【答案】D【解析】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在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基本格局,故D正确;A、B、C不是秦朝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排除。【名师点睛】本题以“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5.“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据此可以推断出A. 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 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 西周诸侯势力强大D. 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分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可知,
5、西周按爵位等级依次分封相应土地,故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分封制下,天子对地方控制削弱,排除。C项,题干无法体现诸侯势力强大。6.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是正确的;A项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体现了专制
6、主义不断加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经济联系不大,故C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7.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这体现了A. 重农抑商政策的终结B. 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C. 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D. 拜金主义思想的严重【答案】C【解析】材料“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反映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的婚姻等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终结”;材料反
7、映的是社会思想观念的改变,没有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排除;材料“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说明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8.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 完善选官制度B. 增加政府收入C. 强化君主权力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目“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呈送上级”,可知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8、,故D项正确。从题目可知是秦朝的“上计制度”,并非选官制度,故A项错误。题目只是将治理情况汇编成册,呈送上级,并未涉及到政府财税收入,故B项错误。题目没有涉及君主权力,故C项错误。所以选D。9.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相国,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称左、右丞相。秦朝的丞相A. 掌管全国军队B. 把持中央人事任免C. 职位可以沿袭D.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政事,故D正确。掌管军队的是太尉,中央人事权在皇帝手中,官职不可沿袭,排除ABC。10.全球通史载:“公元前127年时,皇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
9、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据此判断,当时该朝代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国并行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嫡长子继承父亲爵位和一半封地,其他兄弟平分另一半。紧扣题干时间和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这符合汉武帝推恩令的特点,而推恩令则是为解决郡国并行制的弊端而推行的。故答案为B项;A项违背史实,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违背史实,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排除;D项违背史实,行省制是元代实行的,排除。11.“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郡,与都省互为表里”材料记载的政治制度开始实行于A. 秦朝B. 唐朝
10、C. 元朝D 明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行中书省”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开始于元朝时期的行省制,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和唐朝不存在行省制,故A和B项错误;明朝虽然存在行省制但不符合材料“开始实行”的表述,故D项错误。12.因处理西北战事的产生,进而辅助皇帝全面处理全国政务的机构是A. 内阁B. 政事堂C. 军机处D. 尚书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故C项正确;内阁形成于明朝时期,明太祖时期设置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内阁逐渐形成,故A项错误;政事堂是唐宋
11、时期宰相办公的地方,故B项错误;尚书省,为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故D项错误。13. 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B. 隋唐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C. 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是指皇权弱化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的议政王
12、大臣会议制约了皇权,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两项是皇权强化的现象,故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14.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A. 限制权力滥用B. 防止官员腐败C. 培育权利观念D. 增强责任意识【答案】D【解析】“限制权力滥用”应当是在权利行使机制上要有约束制度,或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材料说的是官员在就职前和18岁男子在行使公民权利前,材料“官员就职前须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体现了古代雅典的这些宣誓旨
13、在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所以D项正确、A项不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故C项说法不全面。【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很容易选择A项。初读材料感觉题目并不难,但本题不能用排除法来完成,完全依靠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它与以往的考查点有所不同,不是简单的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内容为切入点,而是通过设置材料情境,这个情境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学生需要正确的理解A、D两项才能得出答案。15.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
14、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国家最终形成克利斯提尼时代,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执政的“黄金时代”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时期采取财产等级制等措施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等措施推动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正确;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准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国家最终形成说法没问题,正确;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的是伯里克利改革内容不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错误;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执政的“黄金时代”,雅典民主制度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里
15、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时期达到“黄金时期”,正确,根据题意可知,正确,故B选项正确;错误,故A、C、D选项排除。16.一部反映古代希腊的电影中有以下几个情节,你认为下列哪些事情在电影中发生符合历史真实一个阿拉伯男子为躲避国内的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公民德里希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诉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每个公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公民沃尔默迪和妻子玛丽亚一起参加公民大会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城邦时期,雅典公民才会有民主权利,公民是指本邦的成年男子,因此一个阿拉伯男子为躲避国内的政治迫害来到雅典,不能够享受雅典的公民权,错误,
16、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德里希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诉能够发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正确;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每个公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雅典实行直接民主,能够激发每个公民建设国家,正确;古代雅典,享受公民权利的是雅典公民,公民是指本邦成年男子,不包括妇女,故错误,结合题意得知,正确,故C选项正确,排除B和D选项。17.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有这样的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不得以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材料表明罗马法律注重A. 主权在民B. 保护公
17、民私有财产C. 天赋人权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项是启蒙思想,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根据“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不得以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可知,材料体现了对私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对权益纠纷的调节,表明罗马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材料“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说明奴隶和公民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罚金”“不得以
18、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所学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的特点分析解答。18.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A. 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B. 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C. 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D. 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目中的信息“召开民众大会将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则被放逐国外十年”可知“陶片放逐法”一定程度上维护
19、了雅典民主制度,故B正确;A项中“严酷性”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某人票逾半数,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不符,故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雅典物质文化水平低下,故排除;D项中“充分成熟”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D排除。19.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他力图解决的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统治者内部之间矛盾B. 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 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 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在众多矛盾中,当时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尖锐,导致社会秩序动荡,因此他力
20、图解决的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故D项正确;ABC项虽是当时社会的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排除。【点睛】解答关键是掌握梭伦改革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哪些,哪些是最关键的矛盾。在20.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产生于罗马共和国时期B.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C. 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权利D. 应隶属于万民法的范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产生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因此选A。B属于民法大全,C错在“充分”,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十二铜表法二、非选择题(其中21题
21、24分,22题16分,总计40分)21.中外古今,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读下列图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
22、理人员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影响。(2)图二政治制度的实施是在哪个朝代?它具体称为什么制度?(3)图三与前两幅图示的区别在哪里?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4)结合材料及所学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答案】(1)区别:分封制世袭;郡县制皇帝任命。影响: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朝代:唐朝。制度:三省六部制(3)区别:废除相权,加强皇权。朝代:清朝。(4)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解析】【详解】(1)区别:依据材料“商周的官
23、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可知,分封制主要靠世袭,而郡县制下官员则主要接受皇帝任命。影响:结合所学分封制的弊端和郡县制积极影响可得出结论,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朝代和制度:依据图中信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实行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3)区别:依据图示可知,图三与前两图相比的不同之处是皇帝直辖六部,丞相被废除,皇权得到加强。朝代:结合所学可知,图四军机处是清朝设立的中央机构。(4)基本矛盾:依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相关所学可
24、知,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君相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什么是民主材料三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
25、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材料四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德)耶林(1)材料一中的陶片在古代希腊有什么特殊的用途?(2)材料二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根据材料二指出对参加公民大会者有何限制?这种限制说明了什么?(3)材料三引自古代罗马的哪一部法律?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法律规定?【答案】(1)是公民大会
26、用来投票、计票的。(2)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限制:参加者是成年男性公民,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剥夺了公民权。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具有阶级的局限性。(3)十二铜表法。看法: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部分条文体现了不平等,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解析】【详解】(1)由材料一图片下的文字“记载着放逐者名字”“点票”即可得出“用来投票、计票”的结论。(2)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二中“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即可得出“人民主权”的结论,由材料二中“市民组成的陪审团”即可得出“轮
27、番而治”的结论。第二小问“限制”,由材料二中“公民大会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即可得出“参加者是成年男性公民,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剥夺了公民权”的结论。第三小问“说明”,在第二小问的基础上即可得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具有阶级局限性”的结论。(3)第一小问“哪部法律”,材料三中的“第3表”“第5表”“第8表”“第11表”足以证明材料三是引自古代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第二小问“如何看待”,其实就是考查如何看待十二铜表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作答即可。积极方面主要强调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一定程度上既限制了贵族的特权,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消极方面主要是部分条文体现了不平等,并根据材料举出具体的条文规定即可。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