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西城区2018年高中生物合格考模拟题(一)试卷第一部分 选择题 1.1.细胞学说揭示了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 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 D. 认识细胞经历了曲折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详解】细胞学说只是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没
2、有涉及动植物细胞的区别,A错误;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这就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学说中只是提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没有提出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C错误;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确实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但是细胞学说没有揭示该内容,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学说的三点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2.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A. 有无核物质 B. 有无核糖体 C. 有无细胞膜 D. 有无核膜【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
3、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物质,A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B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C错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3.3.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A. 空间结构 B. 氨基酸种
4、类 C. 氨基酸数目 D. 氨基酸排列顺序【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进而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形成的结构层次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三肽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等空间构型的变化蛋白质。【详解】据题意可知,烫发时,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说明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过程中,氨基酸种类和数目并没有发生改变,BC错误;据题意可知,该过程中,只是二硫键断裂,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故氨基酸排列顺序没有改变,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及其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能够
5、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角蛋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中哪一个发生了改变。4.4.下列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A. 苏丹染液;橘黄色B. 斐林试剂(本尼迪特试剂);砖红色C. 双缩脲试剂;紫色D. 碘液;蓝色【答案】C【解析】【分析】双缩脲试剂、苏丹或、斐林试剂、碘液分别是用来检测蛋白质、脂肪和还原糖、脂肪的,产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紫色、橘黄色或红色、砖红色、蓝色。【详解】脂肪可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所以用苏丹染液可以检验脂肪的存在,A错误;斐林试剂可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所以用斐林试剂是用来鉴定还原糖的,B错误;双缩脲试剂中的铜离子在碱
6、性条件下能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C正确;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用碘液可以检测出淀粉的存在,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中化合物鉴定的原理,能够根据试剂的种类和结果出现的颜色反应等现象判断鉴定物质的种类。5.5.唾液腺细胞中合成淀粉酶的细胞器是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 内质网 D. 高尔基体【答案】B【解析】【分析】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内蛋白;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与动物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详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
7、场所,可以为淀粉酶的合成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C错误;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等的功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注意不能相互混淆。6.6.可以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并消化掉吞噬泡内物质的细胞器是A. 线粒体 B. 溶酶体 C. 高尔基体 D. 内质网【答案】B【解析】【分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内质网是有机
8、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详解】线粒体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不能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A错误;溶酶体可以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并消化吞噬泡内物质,B正确;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但不能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C错误;内质网能对来自核糖体的蛋白质进行加工,但不能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真核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7.7.下列
9、有关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B. 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C. 细胞膜有一定的流动性 D. 细胞膜的结构两侧不对称【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其中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细胞需要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A错误;由于细胞膜的外侧有糖蛋白,与细胞表面
10、的识别有密切关系,所以细胞膜具有识别的功能,B正确;细胞膜中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有的贯穿、有的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所以细胞膜结构两侧不对称,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识记和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8.8.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A. 蛋白质和 DNA B. DNA 和 RNAC. 蛋白质和 RNA D. DNA 和脂质【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
11、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详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染色体和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对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组成成分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9.9.蔗糖不能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将红细胞分别浸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和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形态发生的变化是A. 皱缩、涨破 B. 涨破、皱缩C. 皱缩、皱缩 D. 膨胀、膨胀【答案】A【解析】【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
12、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置于不同的溶液中后,其形态会皱缩、基本不变或涨破。【详解】由于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的保护,蔗糖不能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所以当红细胞被分别浸入高渗的蔗糖溶液和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细胞不断失水或吸水,因此细胞形态发生的变化依次是因失水而皱缩和因吸水而涨破,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渗透作用的原理,明确溶质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而水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导致动物细胞失水皱缩或吸水涨破。10.10.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A.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 B. 定期地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C. 真空包
13、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 D. 采用快速短跑进行有氧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氮气浓度等)、水分等,在保持食品时,要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而粮食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详解】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A正确;定期地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B正确;真空包装可隔绝空气,使袋内缺乏氧气,可以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C正确;快速短跑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运动,所以提倡慢
14、跑等健康运动有利于抑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过多的乳酸,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常考的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3)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4)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5)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6)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11.1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
15、叙述中,正确的是A.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B. 细胞周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C.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D. 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个细胞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详解】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A错误;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B错误;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C正
16、确;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成熟的生殖细胞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1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B.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C. 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中D.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
17、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生物体内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B错误;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C错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衰老和凋亡的相关
18、内容,明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13.13.四分体是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 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个染色单体 B. 互相配对的四条染色体C. 大小形态相同的四条染色体 D. 两条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个染色单体,A正确;一
19、个四分体只含有两条染色体,BC错误;非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不能称为四分体,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掌握四分体的概念,确定其中的数量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14.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A. 有丝分裂中期B. 有丝分裂后期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
20、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据图分析,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15.15.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它的一
2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有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三个的基因型分别是A. Ab、aB、ab B. AB、ab、abC. ab、AB、AB D. AB、AB、AB【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了基因型不同的2个2种次级精母细胞;1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最终产生2个1种精子。因此,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共产生了2种4个精子。【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A与B
22、的染色体自由组合,含a与b的染色体组合,因此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另外3个精子为AB、ab、ab,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和精子的形成过程,明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6.16.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A.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C. 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D. 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答案】C【解析】【分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其异花授粉的过程为:首先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待雌蕊成熟时
23、,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在套上纸袋。【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说明雌蕊已经成熟,此时已经完成了自花传粉,A错误;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不能阻止其自花传粉,B错误;花蕾期,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可以防止自花传粉,C正确;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可以防止异花传粉,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豌豆的传粉方式的特殊性,明确豌豆严格进行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在花未开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授粉。17.17.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B. 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C. 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D.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答案】B【解析
24、】【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属于同一种生物的不同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是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两种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属于同一种生物的两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属于两种生物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18.18.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25、,后代的基因型有A. 2种 B. 4种 C. 9种 D. 16种【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其中A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bb=1:2:1。【详解】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可以将两对基因分开考虑,其中Aa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Bb自交后代也有3种基因型,再将两者相乘,则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后代有33=9种基因型,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26、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19.19.人类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A. 44,XX B. 44,XY C. 22,X D. 22,Y【答案】C【解析】【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男性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详解】人类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为常染色体,2条为性染色体,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并且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因此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22+X,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
27、关键是识记人类染色体的组成(男性为44+XY、女性为44+XX),并且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20.20.下列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
28、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中双亲均正常,但有一个患遗传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是伴性遗传,B错误;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是伴性遗传,C错误;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是伴性遗传,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各遗传病可
29、能的遗传方式,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21.21.果蝇的下列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是A. 精子 B. 体细胞 C. 精原细胞 D. 受精卵【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详解】果蝇的精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A正确;果蝇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果蝇精原细胞就是特殊的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果蝇受精卵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染色体组的概念,明确果蝇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只含有1
30、个染色体组。22.22.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A. 血液中镰刀状的红细胞易破裂 B. 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不正常C. mRNA中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D. 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典型实例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改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详解】弯曲的镰刀状红细胞易变形破裂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A错误;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改变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直接原因,B错误;信使RNA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不是镰刀型
31、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C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相关实例,能正确区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进而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23.23.我国科学家精选的农作物种子通过“天宫一号”搭载上天,利用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诱发的变异育种,这些变异A. 是定向的 B. 对人类都有益C. 为人工选择提供原材料 D. 不能遗传给后代【答案】C【解析】【分析】太空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人工诱变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缩短育种年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需进行人工筛选
32、;空间诱变育种能培育出带有新性状的新品种。【详解】太空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所以太空诱变育种产生的变异对人类不一定都是有益,B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而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所以太空诱变育种能为人工选择提供原材料,C正确;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所以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明确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且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特点。24.24.遗传咨询对预防遗传病有积极意义。下列情形中不
33、需要遗传咨询的是A. 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 B. 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C. 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 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答案】A【解析】【分析】遗传咨询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常见的遗传咨询对象有以下几种:(1)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病或先天畸形者;(2)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3)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儿的父母;(4)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5)婚后多年不育的夫妇;(6)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7)长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的育龄青年男女;(8)孕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病的孕妇;(9)常规检查或常见遗传病筛查发现异常者。【详解】因外伤而截
34、肢不属于遗传病,不需要遗传咨询,A错误;智力障碍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因此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正确;先天性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C正确;血友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措施,明确遗传咨询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同时要求考生了解常见的遗传咨询对象,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25.25.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70%,Aa 的个体占20%,aa 的个体占10%。该种群中A 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 70%、3
35、0% B. 50%、50%C. 80%、20% D. 90%、1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70%,Aa 的个体占20%,aa 的个体占10%,则A的基因频率=AA+1/2Aa=70%+1/220%=80%,a的基因频率=1-80%=20%,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公式和题干提供的数据计算相关的基因频
36、率。26.26.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 蛋白质 B. 水 C. 淀粉 D. 糖原【答案】B【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其中水占85%-90%,无机盐占1%-1.5%,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糖类和核酸占1%-1.5%。【详解】蛋白质是红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A错误;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正确;淀粉和糖原都属于糖类,而糖类和核酸一共占1%-1.5%,C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及其含量,明确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
37、合物,而蛋白质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27.27.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 酶在催化生化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会发生改变C. 高温使酶分子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 D.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
38、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A错误;酶是生物催化解剂,在生化反应前后其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变化,B错误;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C正确;酶是生物催化剂,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即酶具有高效性,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酶的概念、本质和影响因素,明确高温、强酸和强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其失活。28.28.北方秋季,银杏、黄栌等树种的叶片由绿变黄或变红,一时间层林尽染,分外妖娆。低温造成叶肉细胞中含量下降最显著的色素是A. 叶黄素 B. 花青素 C. 叶绿素
39、 D. 胡萝卜素【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作用:色素种类颜色含量定性滤纸条上显现的色素层析图谱吸收光谱主要功能化学性质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少橙黄色蓝紫光吸收、传递光能四种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叶绿素的化学性质没有类胡萝卜素稳定,其合成易受温度、光照和Mg等的影响叶黄素黄色较多黄色吸收、传递光能叶绿素叶绿素a蓝绿色最多蓝绿色蓝紫光红橙光少数吸收、转化光能;大多数吸收、传递光能叶绿素b黄绿色较少黄绿色吸收、传递光能【详解】树叶的绿色来自叶绿素,树叶中除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外,还含有叶黄素、花青素等其它色素。进入秋季天气渐凉,气温下降,叶绿素的分解加快,
40、而合成受阻,导致树叶中的叶绿素减少,叶黄素、胡罗卜素、花青素则会表现出来,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植物细胞中色素的分布,明确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29.29.一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团的数目分别是A. 2 和 3 B. 1 和 3 C. 2 和 2 D. 4 和 6【答案】A【解析】【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详解】ATP分子的结构简式为A-P
41、PP,其中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可见一分子ATP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和3个磷酸基团,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ATP的分子简式,明确一个ATP分子含有1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再作出准确的判断。30.30.细胞核中携带遗传信息的是A. 核膜 B. 核孔 C. 核仁 D. 染色质【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孔、染色质和核仁,其中染色质的主要组成成分为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详解】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膜不具有核酸,不能携带遗传信息,A错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不携带遗传信息,B错误;染色体由DNA和
42、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是遗传物质,携带了遗传信息,C正确;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不携带遗传信息,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明确染色质的组成成分中的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31.31.同源染色体是指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C. 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详解】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来源相
43、同,而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错误;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正确;形态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C错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除了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还需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来源,如D选项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虽然与概念中说法相同,但需要明确同源染色体是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一号染色体。32.3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A. 荚膜多糖 B. 蛋
44、白质 C. R型细菌的DNA D. S型细菌的DNA【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S型细菌的荚膜不能将R细菌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错误;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将R细菌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R型细菌的DNA不能将R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错误;S型菌的DNA分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具体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
45、结论,明确S型菌的DNA分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再作出准确的判断。33.3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A. 是DNA母链的片段 B. 与DNA母链之一相同C. 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 D. 与DNA母链完全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详解】由于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所以DNA复制完毕后,得到的DNA子链不可能
46、是DNA母链的片段,A错误;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完毕,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非模板链)相同,B正确;U是尿嘧啶,只存在于RNA分子中,DNA分子中没有,C错误;由于复制是以DNA的双链为模板的,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DNA复制的概念、过程和四个基本条件,明确复制的结果是新形成的子链与模板链互补,与非模板链相同。34.34.下列物质的层次关系由大到小的是A.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B.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C.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D.
47、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与DNA分子、染色体、核苷酸的关系:(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2)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3)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详解】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所以它们的关系由大到小依次是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染色体的组成、基因的概念,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35.35.利用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
48、体时,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周期的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后期【答案】B【解析】【分析】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分裂前期,所以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周期的前期,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进而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6.36.白色念珠菌是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粘膜中的真菌
49、,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菌丝大量生长,侵入细胞引起疾病。V蛋白具有ATP酶活性,对菌丝形成有重要作用。为研究药物 D(一种ATP酶抑制剂)的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1)白色念珠菌与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白色念珠菌具有_。ATP 分子的结构简式是_,V蛋白将ATP水解为AD时,储存在ATP分子_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同时产生无机磷。(2)为研究不同浓度药物D对V蛋白的作用,科研人员将V蛋白与反应缓冲液混合,实验组加入用DMSO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药物D溶液,室温孵育10min之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ATP溶液,室温反应30min。再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孔雀绿试剂(可与无机磷反应呈现绿色),
50、定量分析反应体系的绿色深浅,得到如图所示结果。本实验中测定的绿色深浅,可反映出_的量,从而得到V蛋白活性。本实验以对照组数据作为V蛋白活性相对值 1,对照组的处理是将V蛋白与反应缓冲液混合,加入等量DMSO溶液,室温孵育10 min,向反应体系中加入ATP溶液,室温反应30 min。实验结果说明_。【答案】 (1). 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2). A-PPP (3). 高能磷酸键 (4). ATP水解无机磷的生成量(或生成物生成量) (5). 药物D能抑制V蛋白的活性,且随药物D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解析】【分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
51、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合成ATP所需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已知,白色念珠菌是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
52、肠道粘膜中的真菌,属于真核生物,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两者的主要区别的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核膜包围的成形的细胞核;ATP 分子的结构简式A-PPP,V蛋白将ATP水解为ADP时,储存在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同时产生无机磷。(2)根据题干信息已知,反应体系中加入的孔雀绿试剂可与无机磷反应呈现绿色,而无机磷是ATP水解为ADP时产生的,因此本实验中测定的绿色深浅,可反映出ATP水解无机磷的生成量,从而得到V蛋白活性。据图分析,随着药物D浓度的增加,V蛋白活性的相对值先缓慢下降,后快速降低,说明药物D能抑制V蛋白的活性,且随药物D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
53、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并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和图中的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曲线分析析判断本实验的结论。37.37.下图为肌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肌细胞中的Ca2+储存在肌细胞的特殊内质网肌浆网中。肌浆网膜上的Ca2+-ATP 酶可将细胞质中的Ca2+运回肌浆网,以维持肌细胞的正常功能。为研究不同训练方式对肌细胞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进行实验,定期检测Ca2+-ATP 酶活性,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问题:组别Ca2+-ATP 酶活性相对值第 2 周第 4 周第 6 周有氧训练组44.375.573.5无氧训练组39.162.047.2对照组58.7(1)兴奋
54、传到肌细胞膜后,Ca2+由肌浆网释放到细胞质中,引起肌肉收缩。Ca2+-ATP 酶以_方式将细胞质中的Ca2+运回肌浆网内,据上图可知,肌细胞适应这一功能的结构特点是细胞中有较多的_。(2)实验前,需将大鼠在实验室中适应性喂养一段时间,避免_影响实验结果。(3)由实验数据分析,有氧训练组的Ca2+-ATP酶活性均高于无氧训练组,有氧训练更有利于提高_;无氧训练组第6周的Ca2+-ATP酶活性_第4周和对照组,与长时间无氧训练会损伤肌细胞有关,因此平时锻炼宜采用有氧运动。【答案】 (1). 主动运输 (2). 线粒体 (3). 环境改变 (4). 肌细胞的功能 (5). 低于【解析】【分析】根据
55、表格数据分析,有氧训练组的Ca2+-ATP 酶活性相对值在第2、4、6周都高于无氧训练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的Ca2+-ATP 酶活性相对值第2周都下降了,第4周都升高了,而第6周有氧训练组的Ca2+-ATP 酶活性相对值较高、无氧训练组的Ca2+-ATP 酶活性相对值较低。【详解】(1)无机盐离子一般由主动运输进入细胞,肌浆网膜上的 Ca2+-ATP 酶可以作为运输的载体,所以Ca2+也由主动运输运回肌浆网内;肌细胞中有较多的线粒体可以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2)实验前,需将大鼠在实验室中适应性喂养一段时间,以避免由于环境的改变影响大鼠的活动,从而影响实验结果。(3)实验证明有氧训练有利于提高
56、肌细胞功能;由表格数据可知,无氧训练第6周的 Ca2+-ATP 酶活性低于对照组和有氧第6周。【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具有一定的图表分析能力,明确有氧训练组的 Ca2+-ATP 酶活性均高于无氧训练组,说明有氧训练更有利于提高肌细胞的功能。38.38.中山杉树干挺直,树形美观,耐淹性极强。为研究其耐淹性机理,科研人员将中山杉幼苗进行水淹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细胞中相关酶的活性、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请回答问题:(1)中山杉细胞存在如图1所示的代谢途径,酶a和酶b存在部位是_。(2)据图2分析,水淹一段时间后酶a和酶b活性增加,说明根和叶的无氧呼吸速率增强,中山杉无氧呼吸生成的最主要代谢产物为
57、_。(3)科研人员检测中山杉细胞中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如下表。组别处理总糖量相对值根系中糖类物质含量(mg/g)根系叶片淀粉可溶性糖对照不做处理,正常生长65.441.165.1l.8水淹植株幼苗浸于水中95.768.792.83.7 注:总糖量=淀粉+可溶性糖 据表分析,水淹时根系总糖量_,水淹期间中山杉的根、叶间糖的转运方向为_。糖类是主要的_,因此根系积累淀粉和可溶性糖可帮助中山杉在退水后快速恢复生长。【答案】 (1). 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 (2). 酒精和CO2 (3). 增加 (4). 叶片运向根系 (5). 能源物质【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 表示两种无氧呼吸,其中酶
58、a催化的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酶b催化的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图2中,与对照组相比,水淹处理处理后两种器官的两种酶的活性都升高了,说明中山杉可以同时进行两种类型的无氧呼吸,但是酶a是活性升高得较大,说明其主要进行的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根据表格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根系、叶片的总糖量相对值都增加了,根系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也都增加了。【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酶a和酶b催化的是两种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因此两种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水淹一段时间后根和叶的酶a和酶b活性都增加了,说明根和叶的无氧呼吸速率都增强了,而酶a的活性升高更大,说明其主要进行的是
59、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因此中山杉无氧呼吸生成的最主要代谢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3)据表分析,不做处理,正常生长时根系总糖量相对值为65.4,而水淹时根系总糖量相对值为95.7,说明水淹时根系总糖量增加,而糖类来自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因此水淹期间中山杉的根、叶间糖的转运方向为叶片运向根系;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因此根系积累淀粉和可溶性糖可帮助中山杉在退水后快速恢复生长。【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无氧呼吸的类型、过程和场所,判断两种酶存在的场所,并根据图2中的柱状图的变化量判断主要的呼吸作用产物。39.39.烟草花叶病毒(TMV)专门感染植物,尤其是烟草,使其受感染的叶片看来斑驳污损。科
60、研人员进行了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的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植株类型叶绿素a含量(mg/g)叶绿素b含量(mg/g)健康株2.1080.818感病株1.5430.604(1)由表数据分析可知,TMV侵染烟草后,随着病毒的大量繁殖,细胞中的_(细胞器)遭到破坏,_的合成减少,叶片将出现畸形、退绿等现象。(2)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光照强度对健康株和感病株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当光强小于1500klx 时,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并未小于健康株,说明此时_不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当光强等于1500klx 时,健康株和感病株的实际光合速率均为_molm-2s-1。(3)综
61、合以上分析,TMV在强光条件下对感病株光合作用的抑制更显著,其可能的机理是_。【答案】 (1). 叶绿体 (2). 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3). 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 (4). 18 (5). 感病株叶绿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株,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能力弱,影响光反应速率。(在弱光下,叶绿素含量不是光合速率的限制性因素,而在强光下,感病株叶绿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株,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能力弱)【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与健康植株相比,感病植株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都降低了,进而降低了烟草的光合作用。据图分析,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与纵坐标相交的点表示两
62、种植株的呼吸速率;与横坐标相交的点表示两种植株的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图中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两种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都逐渐增加,光照强度为1500klx时,两种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相等,而之前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健康株,之后低于健康株。【详解】(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感染病毒后,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降低,因此应该是细胞中的叶绿体被破坏,导致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减少。(2)当光强小于 1500klx 时,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并未小于健康株,说明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不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当光强等于1500klx 时,健康株和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相等,均
63、为15molm-2s-1,而它们的呼吸速率均为3molm-2s-1,因此它们的实际光合速率都为15+3=18molm-2s-1。(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烟草花叶病毒在强光条件下对感病株光合作用的抑制更显著,可能是因为感病株叶绿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株,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能力弱,影响光反应速率。(在弱光下,叶绿素含量不是光合速率的限制性因素,而在强光下,感病株叶绿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株,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能力弱)。【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并能够读懂曲线图中各个点的特殊含义,明确与横坐标相交的点表示净光合速率为0,与纵坐标相交的点表示呼吸速率,进而进行相关的计算。40
64、.40.下图是某雄性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填字母),该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_(器官)中。(2)图中A所示的细胞有_对同源染色体,B与 C所示的细胞中的DNA含量之比为_。(3)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有_条染色体。【答案】 (1). ACD (2). 睾丸 (3). 两 (4). 2:1 (5). 4【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精母细胞;B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
65、精母细胞;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为初级精母细胞。【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A、C、D;该雄性动物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在精巢或者睾丸中。(2)图中A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含有8个DNA分子,C细胞含有4个DNA分子,因此B与C所示的细胞中的 DNA含量之比为2:1。(3)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4条染色体,说明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并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41.41
66、.科学家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DNA复制的机制。请回答问题:(1)将两组大肠杆菌分别在15NH4Cl培养液和14NH4Cl 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四种_分子,作为DNA复制的原料,最终得到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2)实验一:从含 15N 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 DNA,混合后放在100 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_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因此图a中出现两个峰。(3)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含 15N 的大肠杆菌转移到
67、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 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F1DNA是由_(选填中的序号)组成,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选填中的序号)。两条15N-DNA 单链 两条14N-DNA 单链 两条既含 15N、又含有14N 的DNA单链一条15N-DNA单链、一条14N-DNA单链双链的F1DNA 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单链的F1DNA 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弥散复制”图b与图
68、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答案】 (1). 脱氧核糖核苷酸 (2). 氢键 (3). (4). 【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分析题图:图a: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即一个2条链15N的DNA分子和一个2 条链都是14N的DNA分子,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应该含有2个条带,1个14N条带,1个15N条带;图b:将DN
69、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详解】(1)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是DNA复制的原料,且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2)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3)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70、第一代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出现的两种条带,即14N条带和15N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若为全保留复制,则双链的F1DNA,1个DNA分子是两条链都14N,1个DNA分子是两条链都15N,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2个条带,1个14N条带,1个15N条带,而本实验双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 );若为分散复制则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1个条带,而本实验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
71、带,排除“弥散复制”( );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即一个2条链15N的DNA分子和一个2 条链都是14N的DNA分子,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应该含有2个条带,1个14N条带,1个15N条带,如图a,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如图b,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分子复制方式,能够根据
72、题干信息推断每一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数目和含15N的DNA分子数目,再进行相关的计算。42.42.下图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示意图。字母AD表示化学物质,数字、表示过程。请回答问题:(1)所示过程以_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_作为原料合成B,催化此过程的酶是_。(2)所示过程由C_识别B的序列,并按B携带的信息控制合成具有一定_序列的D。【答案】 (1). DNA(A) (2). 核糖核苷酸 (3). RNA聚合酶 (4). 转移RNA(tRNA) (5). 氨基酸【解析】【分析】转录指的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指
73、的是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据图示可知,所示过程为转录过程,所示过程为翻译过程,A为DNA,B为mRNA,C为tRNA,D为蛋白质。【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表示转录,即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以4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合成mRNA(B)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表示翻译,该过程中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的是tRNA(C)上的反密码子,该过程最终合成的是具有一定的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根据图示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以及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
74、名称。43.43.黏多糖贮积症患者因缺少黏多糖水解酶,出现身材矮小、骨骼畸型、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异常等症状,少年期即死亡。某男性患者家庭中其他成员表现均正常。经进一步的基因检测发现,其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1)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2)群体调查时应在人群中_取样。调查显示发病率约为 1/132000,且患者均为男性,推测没有女性患者的原因是_。(3)测定该病的有关基因,正常人与患者的相应部分碱基序列比较如下:正常人 TCAATTTGCAGCGGAAA患者 TCAATTTGCAACGGAAA从上述比较推测,致病基因结构改变是由于碱基对_导致,进而影响该基因的_,使黏多糖水解酶缺失,黏多糖大量贮积在
75、体内。【答案】 (1). 伴X隐性遗传 (2). 随机 (3). 女性若为患者,其致病基因来自于父母双亲,但男性患者在婚育前(少年期)已死亡 (4). 替换 (5). 表达【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该病的患者均为男性且少年期即死亡”和“某患者家庭中其他成员表现型均正常”可知推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根据题意分析,女性若为患者,其致病基因来自于父母双亲,但男性患者在婚育前(少年期)已死亡,因此患者均为男性,没有女性。(3)比较正常人与患者的基因序列发现,正常人的G/
76、C对变成了患者的A/T对,说明致病基因结构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进而影响该基因的表达,使黏多糖水解酶缺失,黏多糖大量贮积在体内。【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44.44.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首次从野生青蒿中提取抗疟药物青蒿素而荣获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研究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素的中间产物 FPP,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若想通过培养酵母细胞获得青蒿酸前体,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_基因。(2)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该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
77、合成的青蒿酸前体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3)野生青蒿白青秆和紫红秆为一对相对性状,白青秆植株因青蒿素含量高实用价值更大。为确定显隐性关系,可采取的方法是让某一白青秆植株连续多代_,若后代均不发生_,可判断该植株为纯合子。将该纯合白青秆植株与纯合紫红秆植株进行杂交,F1均为白青秆,F2白青秆:紫红秆 =3:1。由这一结果可初步推测,白青秆性状遗传由_性基因控制。【答案】 (1). ADS酶(基因) (2). 酵母菌细胞将大量的FPP用来合成固醇 (3). 自交 (4). 性状分离 (5). 显【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实线方框中表示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青蒿素的合成需要F
78、PP合成酶、ADS酶;虚线方框表示酵母细胞合成FPP合成酶及固醇的过程,酵母细胞只能合成FPP合成酶,不能合成ADS酶,因此其不能合成青蒿素。【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酵母细胞只能合成FPP合成酶,不能合成ADS酶,因此其不能合成青蒿素,因此若想通过培养酵母细胞获得青蒿酸前体,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2)根据题意分析,将ADS酶基因导入酵母细胞后能够正常表达,但是产生的青蒿酸前体仍很少,说明图中酵母菌细胞将大量的FPP用来合成了固醇。(3)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野生青蒿白青秆和紫红秆为一对相对性状,确定其显隐性关系可以用自交法,即让某一白青秆植株连续多代自交,若后代均不发生性
79、状分离,说明该植株为纯合子。将该纯合白青秆植株与纯合紫红秆植株进行杂交,F1均为白青秆,F2白青秆:紫红秆 =3:1,说明白青秆对紫红秆为显性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逐对分析法解题;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分析题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45.45.银鱼科鱼类是我国重要经济鱼类,但其分类和进化问题尚存不少争议。按照传统的分类观点,太湖新银鱼、小齿日本银鱼、有明银鱼三个物种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属。科学工作者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资料1 基于传统的调查法,已
80、知三种银鱼自然条件下的分布区域见图 1。资料2 三种银鱼线粒体CO基因和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比较数据如下:CO基因Cytb 基因太湖新银鱼小齿日本银鱼13.4126.57太湖新银鱼有明银鱼14.8924.32有明银鱼小齿日本银鱼13.5916.95注:三个物种同一基因的基因序列长度相等; 表中数据表示的是核苷酸序列差异百分比。基于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自然条件下,太湖新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_(填写“会”或“不会”)发生基因交流,原因是_。 (2)太湖新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亲缘关系如何?请表明你的观点_。从资料2中找到支持你观点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论述_。 (3)三个物种的线粒体CO基因和
81、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都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属于_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_的结果。【答案】 (1). 不会 (2). 两个物种在空间上存在地理隔离 (3). 亲缘关系近(亲缘关系远不能确定) (4). CO基因核苷酸差异数据显示,在两个有地理隔离的物种(太湖新银鱼与小齿日本银鱼)之间核苷酸序列差异为13.41,是最小的;Cytb基因核苷酸差异数据显示,在两个有地理隔离的物种(太湖新银鱼与小齿日本银鱼)之间核苷酸序列差异为26.57,是最大的;CO基因与Cytb基因核苷酸差异数据的结果是相反的,需要依据更多的研究数据才能得出结论 (5). 基因(遗传) (6). 长期自然选择【解析】【分
82、析】据图分析,图1中三种银鱼中的太湖新银鱼、有明银鱼生活在同一个水域,而小齿日本银鱼生活在另一个水域。根据表格分析,太湖新银鱼小齿日本银鱼的CO基因的序列相差最小,太湖新银鱼有明银鱼的CO基因的序列相差最大;太湖新银鱼小齿日本银鱼的Cytb 基因的序列相差最大,有明银鱼小齿日本银鱼的Cytb 基因的序列相差最小。的序列相差较大。【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太湖新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水域,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因此无法进行基因的交流。(2)据图分析,CO基因核苷酸差异数据显示,在两个有地理隔离的物种(太湖新银鱼与小齿日本银鱼)之间核苷酸序列差异为13.41,是最小的;Cytb基因核苷酸差异数据显示,在两个有地理隔离的物种(太湖新银鱼与小齿日本银鱼)之间核苷酸序列差异为26.57,是最大的。由于CO基因与Cytb基因核苷酸差异数据的结果是相反的,因此不能确定太湖新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亲缘关系的远近,需要依据更多的研究数据才能得出结论。(3)根据题意分析,三种银鱼的两种基因在核苷酸序列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基因)多样性,这个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判断不同的银鱼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基因的交流,并能够根据表格中不同的银鱼之间两种基因差异的大小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