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6276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过关检测(五)一、选择题1(2019石家庄模拟)“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A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B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C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变化趋势,与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无关,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宰相制度的废除,故D项错误。2(2019日照校际考试)清朝时

2、,政府的行政文书以汉文、满文为主,但也涵括蒙文、托忒文、帕尔西文、藏文等诸多民族语言。此举旨在()A传递政治大一统理念 B表达民族平等的思想C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D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的行政文书包括诸多民族文字,这样可以有效传达国家政令方针,维护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B、C、D三项皆不符合材料主旨,且与史实不符,排除。3(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

3、了当时()A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C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D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答案D解析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甚至爆发“反科举”运动,表明科举制发展到明朝已经阻碍了政治发展进程,因此材料反映了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反科举,不是针对八股文,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公平性问题,排除B项;生员、监生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并非操纵国家政权,排除C项。4(2019海南高考)“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A与明

4、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明朝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可知清朝重视农业,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故选B项。材料主要说明农业祭祀礼仪的继承不是所有制度继承,排除A项;材料“各代皇帝奉礼如常”只是说明重视农业,不能说明满洲贵族成为农耕者,排除C项;材料体现重农,不是笼络反清政治势力,排除D项。5(2019天津高考)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

5、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众且观且市”可知集市中既有文化娱乐活动,也有商业交易,说明文化与商业活动结合,促进了经济发展,B正确。农村集市贸易在明朝以前就存在,A项错误;材料并非只强调文化生活,还体现了商业活动繁荣,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乡村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D项错误。6(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

6、映了清朝前期()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 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 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也改户役为户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役”指百姓免费为官府提供劳动力,中国古代的徭役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对“役”的改动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7(2020福建三明一中返校考)随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有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但是到了17世纪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发展棉织业的同时却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B明清经济的发展

7、是人口压力下的一种经济变动C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阻碍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D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的衰退答案B解析材料“17世纪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发展棉织业的同时却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说明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是人口压力导致的结果,故选B项。A项表述错误,排除;明清时期长途贸易有较大发展,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且与史实不符,排除。8(2019陕西汉中高二期末)据某学者统计,明代从洪武到嘉靖200年间主要实行“海禁”,隆庆、万历以后部分“开禁”,“海禁”时间是“开禁”的3倍;清代前期196年,39年“闭关”,157年基本开放,其中17571

8、840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的“半闭关”。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A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B旨在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D反映出经济状况逐渐恶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政策的长期执行,严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A项正确。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并不是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的宗旨,排除B项;长途贩运早就兴起,排除C项;经济状况逐渐恶化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9(2019山东泰安模拟)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9、”,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答案D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为一定时期的政治服务,因此不同时期的思想有所变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黄宗羲的思想含有民主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排除A、C两项;韩非子代表法家,排除B项。10(2019山东泰安英雄山中学月考)虽然李贽在佛寺生活期间,谈经读佛供奉孔子,但是他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这在当时()A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B背离了儒家的思想C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D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

10、可知,反对孔孟的绝对权威,这有利于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禁锢以及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D项。A项是对后世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顾炎武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C项排除。11(2019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它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它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D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本草纲目皇舆全览图和圆明园等都是得到政府扶持而取得的成就,B项正确。A、C两

11、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中成就并未促进中国向近代化转型,故D项错误。12(2019长春市高三3月质监)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提到了“吉零国”。而明史记载,巴剌西遣使入贡,因“去中国绝远”,舟行四年半,遭风飘至“吉零国”。这说明()A明史作为官修史书,其记载更为可信B文学作品记载多为虚构,不可作为史料C文学作品可为官修史书记载提供佐证D明代小说从侧面反映了国人的世界观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初刻拍案惊奇的记载中有提列“吉零国”,而明史中也有关于“吉零国”的记载,这说明文学作品可为官修史书中的记载提供佐证,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比较二者谁更为可信,故A项错误;文学作品中的记载有些经过证实

12、也可作为史料,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出当时国人的世界观,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齐齐哈尔市月考)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规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材料二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表(部分)品序文官武官带饰一仙鹤狮子玉二锦鸡狮子花犀三孔雀虎豹金级花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

13、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答案(1)内

14、容: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度(或中央机构)、地方行郡县制度。(2)特点: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实质: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和严格的等级制度。(3)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政治稳定;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等。(任答三点)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皇帝常服:袍黄天顺二年规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违例治以重罪”和表格内容概括。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并结合所学知

15、识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从政治、经济、民族、历史传承等角度概括。14(2019沈阳市高三教学质监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传统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民生价值、学术价值和现代价值。下表是某校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概况和当代学人对其认知的相关信息统计。史料一从先秦到清末,比较系统地记载工艺的只有考工记和天工开物这两部书,其余散见于正史、稗史、笔记、小说,多半很简略,

16、有的只是只言片语史料二有少数人视传统工艺为可有可无,是陈旧落后的物事,只能等着进博物馆束之高阁。但是,环顾四周,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史料三我国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众多珍贵的传统工艺长期陷于发展困境,甚至濒临失传史料四中国是世所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成就至为辉煌史料五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都曾面临要不要保护、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难题史料六传统工艺具有“三品四性”的本质特征,即:实用的品格、理性的品格、审美的品格,人性、个性、能动性和永恒性史料七历时二十载、成集出版于2016年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被认为是考工记天工开物在当代

17、的补编、续编之尝试史料八2004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摘编自华觉明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等结合中国史的所学知识,对上述史料进行重新组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料,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组合:史料一、史料四看法: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但在古代被看做末技,不受重视。说明: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手工业部门,如冶炼业、丝织业、制瓷业等,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凭借着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的多种经营形态和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中国传统的工艺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商品远销世界。但由于

18、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技艺传承的封闭性、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以及儒家重人伦轻自然的思想观念,传统工艺被看做末技,不受重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组合:史料四、史料六看法:中国传统工艺的辉煌源自于劳动人民的创造,体现了工匠精神和民族自信。说明: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手工业部门,如四大发明、冶炼业、丝织业、制瓷业等,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凭借着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的多种经营形态和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中国传统的工艺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商品远销世界。作为社会底层的中国古代工匠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下,对传统工艺进行不懈的研究和探索,为国家和民族增强了实力和声望

19、,如四大发明,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这些辉煌的传统工艺,渗透着工匠精神和民族自信。(示例三)组合:史料一、史料六、史料七看法:对中国传统工艺历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说明:中国的传统工艺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品格,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但由于古代的社会环境使然,传统工艺不受重视,仅有两部专著,很多工艺缺失,所以,当下对于中国传统工艺历史的深入研究极为重要,2016年出版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做了初步的尝试。(示例四)组合:史料二、史料六看法:中国传统工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呈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它必将受到重视与善待。说明略。(示例五)组合:史料三、史料五、史料八看法: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我国与西方国家一样需要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说明略。(示例六)组合:史料三、史料七、史料八看法:我国加大力度保护与传承传统工艺,承续国家文化命脉、保持民族精神。说明略。解析首先选取同类史料,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说看法,最后进行说明,说明时要围绕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多方面或系统性地进行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