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南昌市雷式学校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6124 上传时间:2025-10-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雷式学校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西省南昌市雷式学校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西省南昌市雷式学校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西省南昌市雷式学校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西省南昌市雷式学校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昌市雷式学校下学期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卷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0分)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屏息(png) 狂阑 军帖(ti) 凹凸不平B. 搞头(go) 斑斓 嗥鸣(ho) 迥乎不同C. 亘古(gng) 祈祷 殷红(yn) 鲜为人知D. 校补(jio) 振悚 诘问(ji) 锋芒毕露2. 请选出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 善于思考,富有创造力的周兰芳总是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识。B. 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他都略胜一筹。C. 刘启龙突然意识到,在关键环节上的操作偏差导致了整个焊接工程屡试不爽。D. 面对一片荒山,他没有望洋兴叹,而是决心要将

2、这片荒山变为森林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 我市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增强人们对传统产业的保护意识。B. 没有人可以否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丰富了当时以及后人的世界。C. 造成中小学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D. 今天张晨璐又在会议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更努力。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你遇到什么事,人家才肯帮你。这样的人人不需要考虑何时会露出马脚,自己的内心会一直很踏实。同时,因为你人前、人后脸孔一致,别人与你相处内心也更踏实。人前人后,脸孔一致的人,

3、会有机会走向人生的远方。一个人内心踏实,想干点正经的事,就得放开手脚。假以时日,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别人的内心踏实了,自然也愿意向你交出心来。A. B.B. C.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诗书传家诗书传家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础。B.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给市容市貌带来改变。更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C. 古人写诗作文,多有讲究。或色彩相杂,或远近相映。D.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呢?二、 古诗文阅读和积累。(24分)(一) (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兴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6.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内

4、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此诗的开头两句,从春天的景物写起,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B. 雨过天晴,花与流莺,这是一副典型的早春景物图。C. 落尽残花,方流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着一种美好的春天即将消逝的景象。D. 异乡的春天已经悄悄逝去,故乡春色此时想必也应该凋零了。因此,悠悠相思便不可抑制的产生了。7.下列诗歌鉴赏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在整首诗中,“春”扮演着一个个一个贯穿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B. 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带有伤感惆怅的相思相梦也似乎渗入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C. 这首诗所写的情景十分平常,但全诗写时触景深情,感人至深。D. 末句“又”,不

5、但透露出思乡的深切,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小题。(12分)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钱氏/据两浙时 B.问塔/动之因B. 盖/钉板上下弥束 D.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9.解释文中加点字词。(3分)如(

6、) 方( ) 伏(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 (2)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喻皓本领高超。(3分) (三) 古诗文默写。(8分)1. ,散入春风满洛阳。2. 故园东望路漫漫, 3. 杨花榆荚无才思, 4. ,弹琴复长啸。5.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 当窗理云鬓, 7. 斯是陋室, 8. 东市买骏马, 三、 现代文阅读。(30分)(一) (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季羡林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

7、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五十

8、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 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

9、“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

10、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lun,切成块的肉),不也是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本文节选自季羡林谈师友)略有改动)13.请用简洁

11、的语言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三件事。(3分) 14. 老舍先生的大事很多,季老为什么全写了“芝麻绿豆的事”(3分) 15. 有人说:文章的题目是“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可第一段就写作者对老舍先生的作品的迷恋,跑题了,该删除。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16. 品读下面的句子,集合其中加点的字,说说其表达效果。(8分)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 17.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二) (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看海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今年夏天总算是让她如愿以偿了。 一大堆吵吵闹闹的旅游者,坐在一辆漂漂亮亮的旅游车上

12、。车上装满了水果、食品、罐装饮料,装满了各色名牌或非名牌的服装和鞋袜,另外还装了满车的流行音乐,我不由得想,在这样一副装备里,看见的还是海吗?我有点替女儿感到遗憾。 久居闹市,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可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门对面的那个公园。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们的前面都得加一个“假”字。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有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才带女儿进公园。这种时候游人寥寥。草木之间有种难得的沉静,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去,听她讲些学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忽发的奇想。有时我们都停下来,都不说话。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经楼抹去了鲜艳

13、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稀的残红。女儿看看,说:“好看。”后来在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藏经楼,她写道:“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但我知道,这还不是大自然。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 仔细回想起来,我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因为插队而来到吕梁山的腹地。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捡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

14、,错杂缤纷。有许多次,独自一人呆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一块石头,满心的孤独,如麻的惆怅,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 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那一次也有一辆汽车,也有满车的旅游者,那次的目的地原本是敦煌。可是当汽车翻越乌鞘岭进入了河西走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抛到了生物圈的外面,抛到一个任何生命都不可企及的地方,你的肉身不知被留在何处,跟着自己的只是一个充满了犹豫、恐惧、彷徨

15、、惊叹的灵魂。狰狞而又庄严的祁连山,广漠如海却又冷酷死寂的戈壁滩,轻而易举地淹没了可以称作人类文明的那点东西。举目所见除了地平线,还是地平线。河西走廊,是造化给人类留下的形而上的大课堂,是人类语言的终点站,从这儿再向前,你将没有任何熟悉的经验和理念可以依凭 这样想着又觉得自己有些太功利,有些杞人忧天。与大自然的沟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终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当中,却一直麻木不仁;有的人只因为在一个早晨,偶然朝一片结了露珠的叶子瞥了一眼,却在刹那间领悟了宇宙。 于是,我跟着尖叫不已的女儿走下海去。沁凉的海水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涌上身来,淹没了所有恐惧而又惊喜的孩子们。这种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

16、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在这一刹那,女儿开始了她自己和大海的相遇。 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一份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 (选自读者2009年第10期)18.作者带女儿“看海”的目的是什么?(3分) 19.文中写了“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者为什么说这两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4分) 20.下面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3分)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 2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3分) 四、 综合性学习与

17、作文(56分)(一) 综合性学习(6分)22.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子已经脏的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的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利落的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35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差的远。(1) 文段选择 ,作者 (2) 请联系原文内容,简要说说主人公在前后性格有什么变化。(2分)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变化(2分) (二) 写作(50分)风景是什么?到底是两街的数是灿烂的花,还是人间蕴含着美好与温暖?请以“人间处处无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 不得少于600字,严禁抄袭。(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