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24.某学者指出,限定宗法制内涵的前提是肯定宗法制源于原始时代后期的父系家长制,这自然就会将氏族与宗族混同一致来看待。其实,宗法就是宗族之法。该学者意在说明 A.宗法制产生时间相对较晚 B.宗法制建立在氏族基础上C.宗族的形成是宗法产生的前提 D.氏族是宗法制产生的基础【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依据信息“源于原始时代后期的父系家长制”可知,宗法制产生时间相对较晚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是否建立在氏族基础上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D项错误;依据信息“其实,宗法就是宗族之法”可知,宗族
2、之法是宗法的前提,故C项正确。 25宋史职官志载,“事之所寄,十亡二三”,仆射、尚书、丞相等“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这反映的宋代政治特点是A.行政效率提高 B.官僚行政机构腐败C.中央集权加强 D.官僚行政机构膨胀【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依据信息“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可知,行政效率低下,故A项错误;材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政机构腐败,但不是材料的重点强调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中央集权加强,故C项错误;信息“仆射、尚书、丞相等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反映了宋代官多,机构臃肿,过度膨胀,故D项正确。 26.下表是15501950年间中国地区人口统计表(
3、单位:百万)地区15501750185019001950北方5178128139224南方99137301291326总计150215429430550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15501750年间南方人口增长率明显快于北方B.17501850年间人口增长得益于封建经济的发展C.18501900年间南方人口变化是因为战争破坏D.19001950年间人口增速加快是因为政局稳定【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中国的人口增长。15501750年间北方人口增长率约为70%,而南方不到40%,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17501850年间人口几乎翻了一番,这跟统治者推行“摊丁入亩”等政
4、策有关,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18501900年间南方人口减少,主要是受太平天国运动等战乱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19001950年间中国经历了清政府、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以及新中国的统治,结合所学可知这期间中国社会动荡,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27.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在“富国强兵”的军事、经济变革失败之后,改革者即使面临着自身理论的不成熟和广大民众的愚昧如故,依然被迫仓促上阵,避开文化上的前哨战,直接诉诸政治变革。这一状况A.是甲午战争后外患渐趋严峻的结果 B.根源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C.导致近代中国选择走法美共和道路 D.与西方的近代化进程有相似之处【答案】A【试题解析】本
5、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制度变革。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的过程,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渐趋严峻的结果,其与西方近代化恰恰相反, 故A项正确,D项错误;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B项与史实不符, 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以英日为榜样,故C项错误。 28.晚晴时期,“农村共同体松散了:宗族内部互相救助的组织的活动范围缩的更小了社会机构受到下层力量的打击而被削弱,开始逐渐瓦解”。据此可知A.清廷覆灭导致传统社会湮没 B.政治制度改革能够维持社会稳定C.民众起义打破原有社会稳定 D.鸦片战争导致农村社会开始瓦解【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旧民主主义革命。清廷覆灭后旧
6、思想旧习俗等还大量存在,清廷的覆灭并没有使传统社会随之湮灭,而是使它越来越陷入混乱,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社会机构受到下层力量的打击而被削弱”,说明民众起义没有维持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社会机构开始逐渐瓦解,而不是农村开始瓦解,故D项错误。 29.1933年初,蒋介石发表演讲称:“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这样一步复一步的兵力,一线复一线的阵地,不断地步步抵抗,时时不懈,这样长期的抗战,越能持久,越是有利。若是能抵抗三、五年,我预计国际上总有新的发展,敌人自己国内也一定有新的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蒋介石接受毛泽东论持久战
7、的思想 B.蒋介石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判断明显错误C.蒋介石为欺骗民众做虚假的抗日宣传 D.蒋介石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从材料信息“1933年初”“作长期不断的抵抗”“不断地步步抵抗”“抵抗三年、五年”中可以看出蒋介石持久抗战的主张,故D项正确;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故A项错误;史实证明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故B项错误;材料未反映虚假宣传的信息,故C项错误。 30.黄炎培称:“自从九一八事发,吾们内心起了极大的冲动,精神受了极大的影响。吾们亲切地看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上、经济上受着种种枷锁的国家,所谓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统一于国家民族的解放吾们
8、深深感到,吾们的教育工作如其不配合于一个合理的政治主张和措施中,是不能有什么成效的。”据此可知,黄炎培A.强调政治救亡的优先性 B.主张教育救国的可行性C.强调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D.认为民族危机更趋严峻【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从材料“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统一于国家民族的解放”“吾们的教育工作如其不配合于一个合理的政治主张和措施中,是不能有什么成效的”可知, 黄炎培强调当前政治救亡更重要,教育工作应配合政治措施, 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教育救国的可行性,故B项错误;“吾们的教育工作如其不配合于一个合理的政治主张和措施中,是不能有什么成效的”强调教育工作配合政治工作,故C项错误;
9、民族危机更趋严峻符合史实,并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31“熊猫外交”是中国一中独有的外交方式。如下图所示,熊猫外交得以推行的关键因素是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推行 B.万隆会议的召开C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的改善【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结合图片显示中国对德国、墨西哥等西方国家实行“熊猫外交”,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故D项正确;“一边倒”、万隆会议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时间不符,故A、B两项错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是表现,不是原因,更不是关键因素,故C项错误。 32.2014年11月29日,长
10、春人李海东以6.2万元拍下琉球国全国图。该图是1785年日本著名政治学者林子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日本东京出版)一书中的附图。图中琉球三省和附属的36个岛屿都是黄色的标识,而当时的钓鱼台(即钓鱼岛)、黄尾山、赤尾屿等和广东、福建、浙江、南京。一律都是使用粉色标识的。这A.说明日本政府认同钓鱼台是中国领土 B.证实了中国历代政府对钓鱼岛的管理C.说明该学者的制图技术与现代无异 D.可以作为钓鱼台归属问题的历史见证【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根据材料“琉球国全国图是1785年日本著名政治学者林子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日本东京出版)一书中的附图”可知,琉球国全国图可以作
11、为钓鱼台归属问题的历史见证,故D项正确;学者并不代表政府,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中国政府的任何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制图技术的信息,故C项错误。 33.在雅典人看来,在由平等人民组成的城邦中,一人高高凌驾于全邦人民之上,是不合乎自然的。如果某行政官权势太大,就可能危害国家,公民就在每年举行一次的秘密投票中把它驱逐出境。这体现的雅典民主的特点是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体 D.法律至上【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材料的意思是,个人的权力不能够“凌驾于全邦人民之上”,否则就实行陶片放逐法“把他驱逐出境”。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行政官进行控制的重要手
12、段,体现了对权力、权势的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一定的公民意识,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平民政体、法律至上,故C、D两项错误。 34.罗马法规定:丈夫是他妻子的法官。假如妻子犯了错误,丈夫可以惩罚她;假如妻子喝醉了酒,丈夫可以谴责她。后来又规定对妻子的处理要得到由夫妻双方家庭所有成员参加的家庭法庭的批准。上述规定的变化反映出A.罗马法鼓励身体暴力和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不平等 B.罗马家庭结构有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的发展趋向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逐渐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D.罗马妇女与男子的家庭地位逐步平等有了法律保障【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材料表明,罗马的家庭
13、组织体现的是父权家长制,后来丈夫的权利有所松动,说明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故B项正确。罗马法鼓励身体暴力和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不平等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任何时代,家庭仇怨和纠纷都难以避免,故C项错误。D项材料依据不足,故D项错误。 35.1867年,英国国王批准了国会提出的一项改革法案:每年缴纳地租12磅以上的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磅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城市中一切房东和每年交房租满10磅,能缴纳济贫税并在某一选区住满一年的房客,都有选举权。该法案的通过A.消除了英国选举制度的弊端 B.保障了真正意义上的普选权利C.促使间接民主转向直接民主 D.使英国的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
14、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材料表明,英国选举资格依然有财产限制,故A、B两项错误;英国的民主形式是代议制民主,是间接民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每年缴纳地租12磅以上的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磅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体现出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的扩大,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明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项正确。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在借鉴西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和夷夏交易观,提出了御外自强的“大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是:联合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以构建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汉族是民族共同体的中心和主
15、体;保存族粹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大民族主义”顺应了中国现代化的需要,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于革命派民族观的转变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的贡献颇大。摘编自高强论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材料二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顿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过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摘编自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大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大民族主义”观的原因。(15分)(2)材料二中,卡尔顿海顿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各举一个能证明该观
16、点的近现代中西方的典型史实。(10分)【答案】(1)特点:将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华夷观相结合;维护民族利益加强内部凝聚力;突出汉族的主体地位。原因: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冲击;抵御西方列强,挽救民族危机的时代需要;反对革命派“排满”式狭隘民族观念的政治需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推进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前提。(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内容:民族主义是建设民族国家进程中的政治行动。典型: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美独立战争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结合材料一“在借鉴西方民族主义的基础
17、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和夷夏变易观”可知梁启超前外来民族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夷夏观结合;“联合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以构建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可知“维护民族利益和加强内部凝聚力”这一点特点;“汉族是民族共同体的中心”可知突出汉族的主体地位。第二小问原因,可从外来思想冲击、民族危机严重、政治斗争需要、经济发展推动等角度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二的中心意思,民族主义有利于民族革命行动的发展;第二小问史实在中国可以举例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词语的“生老病死”真实地折射出
18、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时间新词语汉朝石榴、葡萄、狮子魏晋南北朝世界、菩萨戊戌变法时期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时期德律风、沙发、坦克新中国成立后土改、阶级成分、修正主义、割尾巴改革开放后万元户、下海、白领、房奴、菜鸟、海归 该表能够反映我国词语变化的多种特点。指出其中一种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特点:外来词语多。原因: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新的物种,东西方交流扩大;西学东渐,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探索救国之路;工业革命开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联系不断加强;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示例二:特点: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
19、土地改革。“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政治上出现一些列错误,政治运动、阶级斗争接连不断,最终酿成“文革”十年的浩劫;改革开放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互联网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词语变化折射出的时代变迁。第一小问特点,结合材料信息“石榴、葡萄、科学、民主、德律风”等体现了外来风格;“阶级成分、修正主义、下海、白领”等也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点。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外来风格主要是中西交流频繁,特别是世界市场的确立,中国对外开放之后更加普及;时代特征主要原因是新中国初期“左”倾错误,出现了“文革”等史实,而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是
20、互联网时代,促进经济迅速发展。(历史选修部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乾隆帝即位之初,密旨立嫡子永琏(皇次子)为储,仍希望以秘密立储形式,行嫡长继承之实。但永琏不久病殁,其余嫡子与皇后也相继去世。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他终于决定再行秘密立储,并将这一做法完全制度化。在乾隆四十三年发表的长篇“上谕”中,乾隆帝对历代王朝立储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称“朕历览诸史,今古异宜,知立储之不可行与封建、井田等,实非完全无弊之道也”。“立嫡立长之说,尤非确论”,“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最为良法美意”。因此将秘密立储赋予清朝“家法”的地位,要求“世世子孙
21、,所当遵守而弗变”。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乾隆帝秘密立储改革的主要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乾隆帝秘密立储制度改革的影响。(6分)【答案】(1)特点:吸取历代王朝立储的经验教训;不受“嫡长”传统观念约束;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排除统治集团其他势力、个人对立储的干扰。(2)影响:利于杜绝储位争夺、维持政局稳定;加强皇帝集权、容易导致选人不当。【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乾隆帝秘密立储改革。第(1)问,据“朕历览诸史,今古异宜,知立储之不可行与封建、井田等,实非万全无弊之道也”“立嫡立长之说,尤非确论”“将秘密立储赋予了清朝家法的地位”等信息概
22、括即可。第(2)问,据“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最为良法美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方面概括作答。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42526272829303132333435CDDACDADDABD二非选择题40.(25分)(1)特点:将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华夷观相结合;维护民族利益加强内部凝聚力;突出汉族的主体地位。(6分)原因: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冲击;抵御西方列强,挽救民族危机的时代需要;反对革命派“排满”式狭隘民族观念的政治需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推进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前提。(9分)(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内容:民族主义是建设民族国家进程中的政治行动。(4
23、分)典型: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美独立战争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6分)41(12分)示例一:特点:外来词语多。(2分)原因: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新的物种,东西方交流扩大;西学东渐,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探索救国之路;工业革命开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联系不断加强;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迅猛发展。(10分)示例二:特点:有明显的时代特色。(2分)原因: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政治上出现一些列错误,政治运动、阶级斗争接连不断,最终酿成“文革”十年的浩劫;改革开放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互联网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10分)(说明:如果学生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5.(15分)(1)特点:吸取历代王朝立储的经验教训;不受“嫡长”传统观念约束;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排除统治集团其他势力、个人对立储的干扰。(9分)(2)影响:利于杜绝储位争夺、维持政局稳定;加强皇帝集权、容易导致选人不当。(6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