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限时综合规范训练:第一部分 第4章 小说阅读2.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729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限时综合规范训练:第一部分 第4章 小说阅读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限时综合规范训练:第一部分 第4章 小说阅读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限时综合规范训练:第一部分 第4章 小说阅读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限时综合规范训练:第一部分 第4章 小说阅读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限时综合规范训练:第一部分 第4章 小说阅读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用时:45分钟满分:38分)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确凿(zo)剽悍(pio)独角戏(jio) 怏怏不乐(yn)B.谄媚(chn) 汤匙(ch)潜力股(qin) 戮力同心(l)C.剥皮(b) 岿然(ku)供销社(n) 不肖子孙(xio)D.畏葸(x) 朴刀(p)入场券(qun) 琅琅书声(ln)答案A解析B项“潜”读qin。C项“剥”读bo。D项“朴”读p。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式,符合现代社会政治民主化的要求,各国政府都注重民主与法治的建设。B.城乡学校

2、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城市里不同公立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很大,并由此延生出“择校热”等问题。择校背后,其实就是择师资。C.自余额宝上线之后,加剧了银行“存款大搬家”的挑战,有媒体报道称银行存款规模以每天上千亿的速度萎缩。D.强拆、官员贪腐、官富二代的骄横对平等、对权利、对人心的践踏必须得到竭制,社会分配不公所累积的社会紧张必须得到有序释放。 答案C解析A项式势。B项延衍。D项竭遏。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师在高考前再三强调“要沉着冷静”,这语重心长的叮咛,这情真意切的嘱咐,蕴含着老师对我们的担忧和牵挂。B.大家对国庆黄金周“高速拥堵”事件的过分抱怨,反映了人们求全责备“公

3、共服务”的心态。认为“免费政策”是拥堵罪魁,有点本末倒置了。C.南京家具行业相对比较混乱,很多市民对家具的选购知识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很容易被某些商家误导。D.他临终前仍因不能目睹日月重光、金瓯无缺而抱恨。面临一场伟大的民族战争,爱国志士不惜断头沥血奏出历史上悲壮的乐曲。答案B解析A项再三:用在动词前或后,表示一次又一次,偏重于态度的谨慎和诚恳。B项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后面不能带宾语。C项混乱:没条理,没秩序。D项金瓯无缺:比喻国家疆土完整。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脑活动绘图”计划将历时10年,耗资约30亿美元,其目的旨在探索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为脑活动绘制全图。

4、B.个人住房信息查询是否规范,关系着备受关注的全国住房信息联网能否加快适应,社会信任度能否得以提升。C.成功后,她并没有到处诉说这段苦难,而是感谢它使她的人生变得丰厚:是乐观还是悲观地对待苦难,体现了人的境界和品位。D.布多昂表示庞巴迪公司是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见证者,对中国市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希望在交通设备的制造、研发和管理等方面深化与中方合作。答案C解析A项句式杂糅,“其目的”与“旨在”重复,可删除“其目的”。B项搭配不当,应将“适应”改为“推进”。D项语序不当,应将“制造、研发和管理”改为“研发、制造和管理”。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5、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2)_,金块珠砾,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3)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_?(晏殊蝶恋花)(4)遥襟俯畅,_。爽籁发而清风生,_。(王勃滕王阁序)(5)鹏之背,_;_,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答案(1)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2)鼎铛玉石弃掷逦迤(3)昨夜西风凋碧树山长水阔知何处(4)逸兴遄飞纤歌凝而白云遏(5)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三、小说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幸福的印度男孩英约翰耶尔德大家都叫他印度男孩,但千万别臆想,他其实很大了,甚至有点儿老。或许是他总表现得那么开

6、心、那么幸福的原因吧,所有邻居都觉得他像个孩子。“喂,乐一个!”只要有人这么喊,他就会使劲翻几个印度版筋斗,“掌声!”他叫嚣着要掌声。很多时候,大家还是会很给面子地鼓几下掌,然后,大家都去上班,留下他一个人傻傻地站在那里,当然,他的笑容丝毫没有缩水,因为他开心。其实印度男孩也有自己的工作,虽然只是一个投递员,但他显然很满足,遇到上司、同事都能即兴“乐一个”,他的这种乐观的态度甚至在贝斯拉镇出了名,有很多市民主动打电话到邮局,要求以后让印度男孩为自家送报刊。邮局当然不会同意这种非正当的要求,但“印度男孩”的名号确实火了,因为在某天下午,英国著名的BBC邀请他去做节目,这本身就是一个大新闻:一个普

7、普通通的印度男孩,就凭他活得不痛苦便能和美女主持坐在一起,对全英国的市民海侃,凭什么?这个问题根本就不需要回答,因为当天晚上播出的节目对那些鸣不平者来说,简直就是大快人心。主持人步步紧逼,丝毫不给他面子:“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快乐?据我所知,你的工资远远低于英国平均水平,很多时候,你需要靠政府救济,你在英国没有亲人,更没有听说有哪个女孩子喜欢过你,你没有事业,也没有爱情,你能告诉我,你到底因为哪一点而开心吗?难道你不觉得自己应该痛苦一些吗?”印度男孩被逼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回到小镇的时候,很多人看到他耷拉着脑袋,是的,大家都在猜测,这下子他高兴不起来了,以往所有的快乐都只是假象,因为他没有发现痛苦

8、所在,如今一切被揭开,所有点滴被拉扯出来,他便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快乐,“可怜”,邻居们用两个字来形容被挫败的印度男孩。“我凭什么高兴?我本就是这个世界痛苦的一部分。”这是印度男孩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他告诉身边所有的朋友,自己要回印度,他要远离痛苦,寻找哪怕一丝幸福感。没有人阻拦他,也没有人送他,那情景好像印度男孩本就不该在这里存在一样。但是,谁又会想到,一个星期后,印度男孩又回来了,回到小镇,一脸快乐的样子,有人试探着叫:“乐一个。”印度男孩便迅速地表演了他的印度版筋斗,让在场的所有人再次发出感慨。BBC的美女主持再次向印度男孩发难时却再也没了当初的锐气,因为印度男孩说得很坦白:“我本来就来自

9、印度最贫困的德卢卡村,从小便没有父母,我虽然没有发现哪个女孩子喜欢我,但我喜欢很多女孩,我本来什么都没有,如今能够做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为什么不快乐?又为什么不觉得幸福?我就应该做一个快乐幸福的男孩。”他强调,自己喜欢“印度男孩”这个称呼。印度男孩的名字瞬间风靡整个英格兰,人们似乎慢慢体会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关于幸福,其中蕴含着太多生命的真谛。BBC广播引用了东方一首古老的诗来形容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幸福或许真的不可说,唯有你忍不住要“乐一个”时,才会突然抓住那么一丝感觉。6.面对印度男孩的幸福,人们的心态是怎样的?请用三个词语概括。(3分)答: _答案旁观、

10、欣赏、质疑(嫉妒)。解析作答本题,要仔细阅读文本,确定答题区间,把不同的人对印度男孩的态度进行分类,注意对文本中的关键词的理解,答案要符合题干中“三个词语”的要求。7.赏析第五段中的画线句。(3分)答:_答案这几个句子语气强烈,气势足,主持人以铺陈的手法向印度男孩提出了问题,表现了主持人对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如此快乐幸福的不理解。解析解题时要注意观察画线语句的结构,特别是句式上的安排。“你”这种短句的连续使用,增强了提问的气势,突出了主持人的情感倾向。8.BBC的女主持人第二次采访印度男孩时没了当初的锐气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_答案印度男孩又回到了小镇,依然那么快乐,可见第一次采访的逼问对他造

11、成的影响已经减小甚至消失;第二次采访,印度男孩坦承,自己本来就一无所有,而现在自己已经拥有了不少的东西,没有不快乐幸福的理由。解析联系上下文可知,印度男孩的表现一如既往,并没有因为女主持人第一次的采访而有所改变;再加上印度男孩说的话,女主持人意识到了自己认识上的错误,因此没了当初的锐气。9.文章两次描写印度男孩表演印度版筋斗有什么作用?(5分)答:_答案第一次写印度男孩的表演,是为了展现他的快乐形象。这时候他的快乐是一种纯粹的快乐,他对“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理性的认识,更没有思考过自己的幸福感源于什么。第二次写他的表演,是在经历了别人的质疑后,此时,他经过思考,终于明白幸福是什么、自己为什

12、么幸福,这意味着他真正理解了幸福的含义。两次的描写是印度男孩领悟幸福的含义的过程体现,塑造了印度男孩的乐观形象。解析联系上下文,从文本内容分析,写印度男孩第一次表演是为了展现他的快乐形象,这个时候的快乐是一种纯粹的快乐,他对“幸福是什么”没有理性的认识;第二次表演时他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两次的描写塑造了印度男孩的乐观形象。10.本小说入选了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材,成为学生必读的文章。牛津大学这样做有什么目的?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答:_答案本文探讨的是什么是幸福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足够的亲情、爱情、金钱是得到幸福的根源与前提;但是,印度男孩的幸福感却来源于知足,来源于感恩之心。文章通过对比,引发了人们对幸福的真谛的思考。牛津大学用此文作为教材中的课文的目的是借此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正确理解幸福的含义,积极地追求幸福,并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感知幸福、获得幸福的能力,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正式走入社会做准备。解析解答此类探究题,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本文的关键词是“幸福”,文章通过印度男孩对幸福的看法及其他人的表现等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的独特理解,使人们思考对待幸福的正确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