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概念: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形成的垄断资本主义。(2)目的: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4)原因战争的特殊作用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适应战争需要,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
2、影响推动,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入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5)发展过程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形成于罗斯福新政时期。广泛发展于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6)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财政政策调节。(7)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8)评价积极性: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局限性: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和
3、经济危机。国有企业普遍经营不善,效益低下,后期出现“滞胀”、财政危机等问题。2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3)内容: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4)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规模缩小。(5)评价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的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图解历史 战后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易错提醒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易错提醒 经济计划计划经济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指令性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问题探究1 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滞胀”局面,西方国家纷纷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吗?提示:否。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干预经济程度上的变化,并不等于国家放弃干预经济政策。问题探究2 福利制度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按资分配”吗?提示:否。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
5、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降低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3第三产业的兴起(1)含义: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2)原因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3)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和就业人数超过物质生产部门。(4)作用以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4
6、“新经济”的出现(1)原因: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应运而生;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2)概念: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3)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4)实质:信息化与全球化。(5)意义:推动全球化的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1)斯大林模式弊端,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2)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赫鲁晓夫改革后期出现混乱(1)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下降(2
7、)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措施农业:(1)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2)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3)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工业:(1)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2)给企业部分权利(3)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2)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1)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2)政府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3)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了所有制结构(4)企业开始
8、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还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5)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1)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2)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经济改革未取得预期成果,开始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图解历史 美国的“新经济”问题探究3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什么?提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和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图解历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问题探究
9、4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吗?提示:否。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图解历史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主题1改革与调整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煤炭工业的组织将由专局掌握,而这项组织将与煤气和电力供应工业相关联,而这两种工业都已达到国有化的时机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戴高乐二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
10、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三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保守党撒切尔夫人抛弃“共识政治”,她按照货币主义理论进行改革,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发行,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教你读史史料一中的“国有化”“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又不使它(自由)失去优点”,反映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史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局面,这表明凯恩斯主义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重新调整。史料三体现了为
11、解决“滞胀”,英国进行了改革,采取了许多措施。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归纳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主要形式。其有何积极作用?(2)结合史料二,分析史料三中“削减福利开支”的原因,并指出其实质。答:_答案(1)变化: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式:部分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保证生产的社会性。(2)原因:70年代经济“滞胀”,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福利制度自身的弊端。实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表现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
12、的“新经济”模式。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空以及激光等。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评价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滞胀”、财政危机等新问题。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不断调整政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
13、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接触中的借鉴。主题2“减速脱轨”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一赫鲁晓夫所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组作为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对后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者。他勇于突破旧的模式,探索新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是,他毕竟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病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还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可能产生成熟的改革理论和思想。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
14、提高。三“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了对赫鲁晓夫改革的全面认识和评价。解读史料注意转折词“但是”的运用。史料二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心在重工业方面,特别是在军事工业方面,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未得到解决。史料三反映了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否定,形象地说明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史料运用(1)史料一是如何看待赫鲁晓夫改革的?(2)根据史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结
15、果如何?(3)史料三是如何看待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答:_答案(1)史料一表明,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不会成功。(2)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落后。(3)戈尔巴乔夫剥卷心菜的过程就是其改革的过程,先改革经济,未取得成效后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实行多党制,最后使问题全都暴露,导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指向“肿瘤”,“肿瘤”是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而“挥向了党的脖子”,体现了戈尔巴乔夫否定了党的领
16、导,否定了社会主义方向,从而造成苏联解体。战后苏联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因困难重重而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制度“大锅饭”现象严重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1(2019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
17、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答案A解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滞胀”危机,新形势下需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法国总统密特朗上台之后却继续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这样只能加剧经济恶化,不利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A项正确。“滞胀”危机下,政府加强干预会导致危机加剧,不利于物价的下降,B项错误;“滞胀”危机下,政府加强干预会导致经济危机加剧,通货膨胀加剧,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从未放弃经济自由,D项
18、错误。2(2018全国卷)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追求速度,依然重点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斯大林模式相符,说明七年经济计划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A项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互会,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强调的是用商品和货币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项“加强”说法错误。3(2017全
19、国卷)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苏联将集体农庄的劳动报酬由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结合时间“1953年”可知,这一措施旨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造成的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故B项错误;该措施有利于促进农业
20、发展,但不能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苏联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2017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针对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美国总统呼吁“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
21、人民手中”,体现了美国政府逐步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地方的自主性,以消除国家干预经济带来的弊端,故A项正确。“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并非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意图,故B项错误;美国联邦政府旨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扩大福利政策覆盖的范围正是加强对经济干预的体现,故C项错误;美国联邦政府意在“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并非是要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故D项错误。1(2019济宁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出现了一次市场革新,人民不仅开始大量花费他们的工资,还开始用信用卡购物,花他们还没有挣到的钱。此次革新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家干预深入到个人生活B美国为西欧提供大量经济授助C人
22、们对政治稳定充满信心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对经济全面干预,政府提倡消费,材料中现象便是这些因素促成的,故A项正确。B项不是其内在原因,故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该时期欧洲面临美苏压力,人们对政治稳定并未充满信心,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1951年欧洲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到50年代中期并未取得显著成果,故D项错误。2(2019江西九江模拟)下表是19811984年的美国、欧共体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由此可知()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美国3.1%2.6%3.5%6.5%欧共体0.3%2.1%3.1%3.1%中国5.2%9.1
23、%10.9%15.2%A减少国家干预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发展B欧洲一体化制约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C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领先D美欧中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初步成型答案A解析表格中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八十年代美国为了解决“滞涨”现象,开始减少国家的干预,提升经济发展速度,故A项正确。材料中欧共体经济增长速度较慢是由于西欧国家对经济过度干预而非一体化导致的,故B项错误;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高但生产总值并非最高,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是指美国、欧共体和日本,故D项错误。3“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C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苏联科技投入生产的时间长、效率低,这主要是因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下体制僵化,技术革新效率低,故选C项。20世纪50年代,苏联已经是斯大林模式,没有制度上的变革,排除A项;科技交流受到“冷战”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模式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而不是“决定科研方向”,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