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新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训练: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672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新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训练: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新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训练: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新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训练: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新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训练: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新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训练: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新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训练: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新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训练: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新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训练: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章末综合检测(五)(建议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 (2021浙江高三检测)人口累计增加量是指各个时期人口增加量之和。2000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共 91 236 854 人。下图示意20012018年该省常住人口累计增加量(以2000年为基准)。读图完成12题。1该省常住人口()A2005年以来一直减少B2007年开始波动增长C2015年比2000年多 D2009年比2000年少2该省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减少 B老年人口多,死亡率高C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经济因素导致人口迁移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累计增加量有正有负,不是一直减少,A错误。2007年到201

2、4年大部分时间累计增加量为负值,人口以减少为主,B错误。2015年累计增加为正值,说明人口比2000年增加,C正确。2009年为正值,人口比2000年增加,D错误。故选C。第2题,从图中的数据可知,该省人口出生率相对稳定,A错误。死亡率高不会导致人口大幅减少,B错误。从图中信息不能确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C错误。人口的大幅波动,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导致人口的迁移。故选D。答案:1.C2.D2019年央视春晩小品“儿子”来了让人们认识到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下表为中国三个区域人口老龄化变动情况表。据此完成34题。年份指标(%)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1990老龄人口比重6.165

3、.235.20老龄人口相对份额46.8532.4920.661995老龄人口比重7.466.236.11老龄人口相对份额47.1532.4420.412000老龄人口比重7.676.596.37老龄人口相对份额47.8931.9520.162005老龄人口比重9.448.428.22老龄人口相对份额47.3731.9820.652010老龄人口比重9.098.729.05老龄人口相对份额46.6331.9221.453形成三个地区老龄人口相对份额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增长 B人口基数C自然环境 D人口迁移4下列关于三个地区人口老龄化变动的叙述,合理的是()A2005年至2010年东部沿海地

4、区老龄人口比重下降是由于出生率提高B西部地区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C中西部地区人口大量迁出到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D全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及出生率降低解析:第3题,结合表中数据分析,东部沿海地区老龄人口相对份额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与人口数量的空间分布一致。东部地区总人口最多,老龄人口相对份额也最大,B正确;人口增长、自然环境不是主要因素,A、C错误;向东部迁移的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不影响老龄人口相对份额,D错误。故选B。第4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05年至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老龄人口比重下降是由于劳动力人口迁入,A错误;

5、西部地区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是因为西部地区劳动力人口迁出,B错误;人口年轻化指014岁人口比重大,中西部地区大量迁出的主要是劳动力人口,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结构不会年轻化,C错误;全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及出生率降低,D正确。故选D。答案:3.B4.D(2020高考江苏卷改编)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完成56题。5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之前增加,之后减少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之前增大,之后减小A BC D6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全国交通

6、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A BC D解析:第5题,据图分析,东部地区19822005年占比上升,2005年之后占比下降,正确。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错误。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之前增加,之后减少,正确。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9821987年较快,19871990年较慢,1990年至2008年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率下降,错误。故选B。第6题,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是流动人口总量在增加,这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主要

7、是经济差距加大、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引起的,错误,正确。各地户籍政策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中,错误。2014年流动人口数量规模减少,应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且不必远距离流动到东部地区,因此中西部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正确。故选D。答案:5.B6.D(2021惠州高三一模)婚配性别比是指在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20102060年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3340岁)婚配性别比(含预测)。据此完成79题。7我国农村和城镇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分别从2051年和2

8、045年开始下降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增速 B生育观念C生育政策 D外来移民8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的原因最可能是()A城镇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农村B城镇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农村C农村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城镇D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9为了缩小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当前我国应()A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B发展教育,提高乡村人口素质C鼓励生育,宣传男女平等国策D尊老爱幼,发扬中华优良传统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婚配性别比是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量之比。读图可知,无论农村还是城镇,图示时间内婚配性别比均大于1,表明男性人口数量大于女性人口数量(这也是我国人

9、口性别比失衡造成的),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生育政策调整,人口性别比得以改善,农村和城镇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分别从2051年和2045年开始下降(该图表示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分配性别比,大龄未婚人口是指3340岁的年龄组人口,2051年和2045年该年龄组的人口,大多出生于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时期),C正确;经济增速、生育观念、外来移民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C。第8题,读图可知,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结合婚配性别比的概念可知,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使得农村的未婚女性数量减少,农村未婚男性数量与未婚女性数量差异加大,农村和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D正确;城市

10、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收入更高,城镇大量未婚男性和未婚女性迁往农村的可能性小,A、B错误;图中显示农村婚配性别比大于城镇婚配性别比,且两者差距增大,如果农村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城镇,则农村未婚男性与未婚女性数量差异减小,而城镇未婚男性与未婚女性数量差异增大,结果是农村婚配性别比与城镇婚配性别比的差距缩小,C错误。故选D。第9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我国农村和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通过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使农村大量未婚女性在本地就业,可缩小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A正确;与提高人口素质、发扬尊老爱幼传统关系不大,B、D错误;宣传男女平等国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人口

11、性别比,但相比于A选项而言,该措施见效较慢,且该措施我国已倡导多年,并且“鼓励生育”描述也不是很恰当(注意鼓励生育与我国目前实行的全面二孩政策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排除C。故选A。答案:7.C8.D9.A(2021天津高三期中)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8%以上。下表为该州2012年建设用地规模与比重统计表。据此完成1011题。人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m2/人)人均实际建设用地面积(m2/人)适宜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重(%)实际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重(%)441.83447.291.611.6310制约该州人口容量的主要资源类型是()A水资源 B水能资源C耕地

12、资源 D森林资源11若该州建设用地长期处于上表所示使用状况,该区域最有可能导致()A洪涝灾害多发 B生物灾害加剧C森林火灾增多 D地质灾害多发解析:第10题,该州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比大;该州土地面积虽广,但适宜建设用地占比极小,平地少、耕地不足,故耕地资源是制约该地人口容量的主要资源;地处西南,降水丰富,山地多,水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故C正确,A、B、D错误。第11题,该地实际建设用地大于适宜建设用地,说明该地进行了陡坡开发;地处降水丰富的山区,且地处板块交界带,陡坡开发会加重地质灾害的发生;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平原排水不畅的地区,该州为山区,会加重泥石流而不是洪涝;会使

13、生物多样性减少而不是生物灾害加剧;本地降水丰富,坡地开垦对森林火灾影响不大。故D正确,A、B、C错误。答案:10.C11.D二、非选择题12(2021滨州检测)下图是我国2010年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近年来新疆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省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相关性?(2)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3)河南和新疆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都比较大,成因有何差异?近年来,从内地来新疆的流动人口已突破200万人,主要来自河南、四川等省的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1)从图中看出,我国综合人口压

14、力指数大致由东向西呈增加趋势,结合我国人口密度东南多、西北少的规律,可得出二者呈负相关。(2)西藏、青海自然条件恶劣,虽然人口密度小,但人口总和压力仍然较大,所以分析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3)新疆与河南的人口压力大,其原因主要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河南、四川等省的农村人口迁往新疆的原因可从迁入地的拉力和迁出地的推力分析。答案:(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2)人口数量与分布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3)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

15、小;河南人口基数大,面积狭小,所以综合人口压力较大。新疆地广人稀,土地、矿产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河南、四川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13(2021洛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6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82亿,其中在区县以外流动的外出农民工达到1.69亿。但近年来,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从流入地向流出地回流迁移的“逆迁移流”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材料二下表为2014年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和未曾外出就业劳动力基本情况表。项目总计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仍在外就业劳动力未曾外出就业劳动力平均年龄(%)1630岁27.219.347.010.6304

16、5岁40.647.339.636.74560岁32.233.413.452.7婚姻状况(%)未婚、离异或丧偶18.810.732.49.5已婚81.289.367.690.5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5.424.316.336.9初中、高中或职高57.461.860.151.1大专及以上17.213.923.612.0个人年收入(元)17 068.014 983.022 852.011 562.0有父母在农村(%)41.844.048.832.0有配偶在农村(%)37.647.312.059.5有孩子在农村(%)18.741.67.425.0从事体力劳动(%)70.773.069.5 (1)从

17、社会因素角度,比较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基本情况的差异。(2)从经济因素角度,分析劳动力回流迁移的主要原因。(3)简述劳动力回流迁移对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解析:(1)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基本情况的差异,结合表中数据,从平均年龄、婚姻状况中的已婚比例、总体教育程度、有孩子在农村的比例等方面作比较。(2)劳动力回流迁移经济因素角度的主要原因通过读表可知。个人年收入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从事体力劳动的比例高,就业难度较大;还有乡土情感,回乡自主创业等因素影响劳动力回流迁移。(3)劳动力回流迁移对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借助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经济的

18、影响来分析。劳动力回流迁移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弥补了劳动力不足,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带给乡村地区急需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创新理念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提高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等。答案:(1)在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中,已婚的比例较高;在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中,有配偶和有孩子在农村的比例明显高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回流迁移劳动力的总体平均年龄较大;回流迁移劳动力的总体教育程度较低等。(2)个人年收入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从事体力劳动的比例高,就业难度较大;乡土情感,回乡自主创业等。(3)弥补乡村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回流迁移的劳动力可带给乡村地区急需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创新理念等,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率,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