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247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解析》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下面有关实验的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大肠杆菌具有细胞壁、拟核、核糖体等结构B. 观察花生子叶切片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时,用苏丹染色后需滴加蒸馏水洗去浮色C. 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使用的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也应现配现用D. 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需用 15%的盐酸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水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大肠杆菌的拟核、核糖体等结构,A错误;B、观察花生子叶切片

2、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时,用苏丹染色后需滴加50%酒精洗去浮色,B错误;C、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使用的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也应现配现用,C正确;D、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需用 8%的盐酸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水解,D错误。故选C。【点睛】2. 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细胞中某些化学元素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元素CHONPCaS植物43.576.2444.431.460.200.230.17动物55.997.4614.629.333.114.670.78A. 碳元素的含量能说明有机物是动植物体内干物质的主要成分B. 由表可

3、知,两种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C. 测定该动物的某种小分子含C、H、O、N、S,此小分子不可能是氨基酸D. 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H、O的含量说明植物体内含水多【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中干重最多的元素是碳,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详解】A、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无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的干重中C元素含量较多,原因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糖类,所以碳元素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A项正确;B、由表可知,两种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B项错误;C、氨基酸的R基当中可能含有S元素

4、,C项错误;D、表中的数据为化学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所以H、O的含量不能说明植物体内含水多,D项错误。故选A。【点睛】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某些氨基酸的R基中含有S。3. 某些保健品含有一定量的性激素(或性激素类似物),对青少年的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从化学成分上分析,性激素属于A. 糖类B. 核酸C. 蛋白质D. 脂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故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化合物的化学本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4. 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为“国际罕见病日”。下列关于罕

5、见病苯丙酮尿症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病是常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B. 近亲结婚不影响该病的发生率C. 该病的发病风险在青春期会增加D. “选择放松”不会造成该病基因频率的显著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该病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B、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近亲婚配会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B错误;C、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率很低,C错误;D、对遗传病的“选择放松”导致致病基因频率增加,但有害基因的个体会出现被淘汰等现象,所以致病基因的增多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D。【点睛】理清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5. 胡杨树有“英雄树”之美称,且这种树只

6、生活在大漠荒原中,则组成胡杨树的元素和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A. H和蛋白质B. H和水C. O和蛋白质D. O和水【答案】D【解析】【分析】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含量:2、C、H、O、N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3、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详解】细胞中的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而水中氧元素含量最多,故选D。6. 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转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 )。A. 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B. 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C. 移动载玻片上的样品D. 调整准焦螺旋【答案】A【解析】【分析】

7、【详解】在显微镜下成立的是倒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物像在那里,向那里移动;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应该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细胞移到视野中央。A正确,BCD错误。故选A。7. 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一般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由于进光量减少,因此视野变暗。【详解】题中提出“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没有调反光镜和光圈,而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视野暗,因此确定A项细胞

8、最大,放大倍数最大,因此视野最暗。A正确,BCD错误。故选A。8. 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A. 746和764B. 760和760C. 762和762D. 4和4【答案】D【解析】【分析】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中,若有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条肽链,则可形成(n-m)个肽键,脱去(n-m)个水分子,至少有氨基和羧基分别为m个。我们从题目中抽取有用的信息IgG由4条肽链构成,即可以解题。【详解】蛋白质分

9、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免疫球蛋白含有4条肽链,其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氨基和4个游离的羧基,ABC错误,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9.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流动的B. 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C. 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 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

10、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详解】A、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而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B错误; C、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进出细胞是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不需要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

11、子则不能通过,因此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B。10.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线粒体和叶绿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B. 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其内膜中酶的种类相同C.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D. 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DNA、核糖体,都能够进行基因的表达,A正确;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由于两者进行的生命活动不同,所以发生的生化反应就不同,酶的种类也不相同,B错误;两者都有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线粒体内膜向内折

12、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C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但是蓝藻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酶,所以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两种细胞器的比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千古名句生动形象地勾画了早春的秀丽景色。与其相关的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朵桃花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B. 一片江水中所有鱼构成了一个种群C. 江水等非生物成分不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D. 一颗桃树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此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答案】A【解析】【分析】生命

13、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详解】A、桃花为生殖器官,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A正确;B、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不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C、江水等非生物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C错误;D、桃树属于植物,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不具有系统层次,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

14、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是解题的关键。12. 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 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B. 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C. 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两个染色体数目不同的细胞D. 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属于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b细胞正进行无丝分裂,可能是蛙的红细胞;c细胞没有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为有丝分裂中期。【详解

15、】图a中有细胞壁,并且正逐步形成细胞板,表示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A错误;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而来的,而图b可表示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的某个阶段,B错误;c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一分为二,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分裂后将产生两个染色体数目相同的细胞,C错误;d图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分裂方式及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类型、分裂方式及所处的

16、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 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A. B. C. D. 【答案】C【解析】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通过“注射法”补充;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可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补充;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通过“注射法”补充;性激素是脂质,可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补充。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故选C。14. 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基因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B. 基因全部位于细胞核中C.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D

17、. 基因是DNA上任意一个片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A错误;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中,少数位于叶绿体和线粒体,B错误;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C正确;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5. 下图甲、乙依次为蛋白质、核酸的单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为羧基或氨基,R基的种类决定了单体的种类B. 图甲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影响蛋白质的多样性C.

18、 若是脱氧核糖,则图乙是SARS病毒核酸的单体D. 若是胞嘧啶,则图乙可代表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答案】C【解析】分析】图甲为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至少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则和为-NH2或 -COOH;图乙为核酸的单体核苷酸,代表磷酸,代表五碳糖,代表含氮碱基。【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甲为构成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的结构式,可为羧基或氨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R基不同,R基的种类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A正确;B、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由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

19、空间结构决定,因此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会影响蛋白质的多样性,B正确;C、SARS病毒的核酸是RNA,其基本单位的结构式中的为核糖,C错误;D、若是胞嘧啶,则图乙可代表胞嘧啶核糖核苷酸或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D正确。故选C。16.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连续复制4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B.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C. 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D. 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

20、、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 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A、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DNA复制四次后产生的子代DNA的数目为24=16,故全部子代DNA含15N的DNA所占的比例为2/16=1/8,A正

21、确;B、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全部子代DNA都含14N,即经过四次DNA复制后,含有14N的DNA分子占比为1,B错误;B错误;C、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解得A=4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40=600,C正确;D、复制4次后产生24=16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B。【点睛】17.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点是( )A. 产生了新的基因B. 产生了新的基因型C. 都属于可遗传变异D. 改变了基因的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分

22、析】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

23、因,A错误;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变异不一定产生新的基因型,B错误;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D、只有基因突变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8.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和细胞种类均增多B. 细胞经分化后,其分裂能力降低、全能性增强C. 胡箩卜经组织培养产生完整植株过程中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并没有细胞分化过程D. 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化学组成趋向差异化,功能趋向专门化【答案

24、】D【解析】【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多,细胞增殖使细胞数目增多,A错误;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全能性逐渐降低,B错误;胡萝卜经组织培养产生完整植株过程中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需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故该过程存在细胞分化,C错误;细胞

25、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的化学组成趋向差异化,从而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正确。故选D。19. 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根据a(甲)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根据b(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根据c(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根据d(丁)系谱图不能判断其

26、遗传方式,但是第二代女患者的父亲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20. 下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B. 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C. 过程所需要的酶相同D. 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答案】D【解析】【分析】依题意并分析题图可知:为DNA复制;表示转录,其中a为DNA非模板链,b是DNA模板链,c为mRNA;表示翻译,其中d、e、f都是正在合成的肽链。【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是DNA的复制,是转录,二者所示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A错误;B、所示的转录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所示的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中完成,

27、B错误;C、所示的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所示的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C错误;D、是翻译过程,由肽链的长短可判断出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D正确。故选D。21. 豌豆、艾滋病病毒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是( )A. 8、4和8、4B. 5、4和5、4C. 5、8和4、4D. 8、4和5、4、【答案】C【解析】【分析】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的情况生物类别核酸核苷酸碱基遗传物质举例细胞生物DNA和RNA8种5种DNA细菌、人等病毒只含DNA4种4种DNA噬菌体只含RNA4种4种RNA艾滋病病毒【详解】豌豆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所以碱基

28、是5种,为A、T、U、C、G;核苷酸是8种(四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HIV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是RNA,所以碱基组成是A、U、C、G,共4种;核苷酸的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C正确。故选C。22. 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C. 赫尔希

29、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生物界中主要的遗传物质D.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和RNA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23.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RNA 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遗传物

30、质是DNA或RNA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不管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正确,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遗传物质是DNA,正确;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错误;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语句,并能据此准确判断各种生

31、物的遗传物质。24.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的化学反应B.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pH下发生C. 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D. 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本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做一条件温和性。其催化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催化后自身的结构、性质、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详解】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的化学反应,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B、酶的催化作用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pH下发生,在高温、pH过高或过低等条件下酶会发生变性失活,B正确;C

32、、对于同一个细胞来说,若发生细胞分化,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C错误;D、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实现的,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记清楚酶的概念、本质和特性等相关知识点,特别要理解酶促反应的原理。25. 由X染色体显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A. 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B. 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C. 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D. 如果祖母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答案】A【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遗传病和伴性遗传。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后代男女患病几率相等。伴性遗传分为伴X显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和伴Y遗传,其中伴X显性遗传

33、的特点是世代相传、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女性的发病率低于男性;伴Y遗传的特点是患者均为男性。【详解】A、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所以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A正确;B、母亲患病,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所以其儿子不一定患此病,B错误;C、外祖父患病,母亲一定患病,但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所以外孙不一定患此病,C错误;D、祖母患病,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所以父亲可能正常,因此孙女不一定患此病,D错误。故选A。26. 如果有25个初级卵母细胞,5个初级精母细胞,它们都正常发育并受精,最多能形成受精卵数目是()A. 15个B. 25个C. 10

34、个D. 20个【答案】D【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详解】由于25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形成25个卵细胞,而5个初级精母细胞能形成54=20个精子,因此它们都正常发育并受精,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数目是20个,D正确,ABC错误。故选D。27. 基因型为BBBbDDdd的某生物,其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型为BBBbDDdd的某生物表示4个染色体组A、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35、B、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4条,则含有4个染色体组,B正确;C、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2条,则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D、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2条,则含有2个染色体组,其中一种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三体,D错误故选B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8.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A. 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B.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

36、比接近1:2:1【答案】C【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A、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C、演绎推理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再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C正确;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组成,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

37、2:1,属于假说内容,D错误。故选C。29.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则部分子代噬菌体含有( )A. 32PB. 35SC. 32P和35SD. 二者都无【答案】A【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的是噬菌体的DNA,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合成(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该过程的控制者是噬菌体的DNA,原料、酶、能量等均由细菌提供)组装释放。【详解】据题意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32P标记的DNA进入细菌,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未标记的细菌,因此子代

38、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不含有35S;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少数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32P和31P,大量子代噬菌体仅含有31P,A正确。故选A。30.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遗传物质改变的一定是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病是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发生突变(或变异)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详解】、如果遗传物质改变发生在体细胞,不能遗传,则不是遗传病,错误;、一个家族几代人

39、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不一定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错误;、若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则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此病,错误、遗传病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增添或缺失所引起,如21三体综合征,是因为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而不是因为携带致病基因而患遗传病,错误。故选D。31. 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的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A. B. C

40、.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错误;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正确;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正确;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错误。故选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难度适中。32. 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的B. 除吲哚乙酸外,苯乙酸、吲哚丁酸也是植物激素C. 用适宜浓度的生

41、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得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无子番茄D.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详解】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的小分子有机酸,A正确; B、除吲哚乙酸外,苯乙酸、吲哚丁酸也是植物激素,也具有促进生长的效应,B正确;C、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得到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的无子番茄,C错误;D、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

42、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故选C。33. 进行人体肌肉注射,药液进入人体后作用于靶细胞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 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B. 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 D. 【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组织液中的物质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中的物质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详解】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从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C正确

43、,ABD错误。故选C。34. 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DNAB. 葡萄糖C. CO2D. 抗体【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DNA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A错误; B、葡萄糖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正确;C、CO2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弃物,需通过血液运输,可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D、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属于内环境成分,D正确。故选A。【点睛】35.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 体液调节B. 神经调节C. 免疫调节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内

44、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故选D36. 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 体液B. 血液C. 细胞外液D. 细胞内液【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详解】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正确,ABD错误。故选C。37. 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 乙烯B. 吲哚乙酸C. 脱落酸D. 2,4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乙烯是植物激素,A错误;B、吲哚乙酸是生长素,是植物激素,B错误;C、

45、脱落酸是植物激素,C错误;D、2,4D是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D正确。故选D。38. 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B. 机体的自身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C. 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D. 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防卫功能由三道防线组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46、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A、吞噬细胞在第二和第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A错误;B、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会成为抗原,如自身免疫病, B错误;C、第三道防线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是特异性免疫,C正确;D、抗体在第三道防线中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对于免疫系统的功能的全面理解、掌握是解题的关键。39. 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不会弯曲生长的是( )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胚芽鞘的尖端能感光且生长素可横向运输,尖端以下不感光且生长素只可纵向向下运输。【详

47、解】A、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尖端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生长素含量少,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因而能引起燕麦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A错误;B、由于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所以用不透光的锡箔套套在的胚芽鞘下部,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向光弯曲生长,B错误;C、由于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所以用不透光的锡箔套套在的胚芽鞘尖端,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直立生长,C正确;D、由于含生长素琼脂块放在没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左侧,使其基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左侧多,所以能引起燕麦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D错误。故选C。40.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

48、的是( )A.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微量有机物B. 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还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C. 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 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答案】D【解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微量有机物,A正确;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还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B正确;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正确;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的向光性都只体现生

49、长素促进生长,没有体现生长素抑制生长,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才体现高浓度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低浓度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两重性的识记和理解,生长素的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以及细胞的年龄等有关;学生应能够识记体现两重性的相关实例。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41. 下图表示某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_细胞可判断此动物的性别是_性。(2)图中进行有丝分裂的是_细胞;由此可推断,该动物体细胞含有_条染色体。(3)乙细胞被称为_细胞,此时细胞中染色

50、体的重要行为变化是:_。(4)若该动物的体毛颜色基因组成为Aa,则正常情况下,不具有A与a这对等位基因的细胞是_。(5)若要进行观察动物的减数分裂实验,常选用材料是_。实验过程中,需用染色剂_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答案】 (1). 乙 (2). 雌 (3). 甲 (4). 4 (5). 初级卵母 (6).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7). 丙 (8). 蝗虫精母细胞(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9).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

51、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1)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该动物为雌性动物。(2)图中进行有丝分裂的是甲细胞,有丝分裂结束时产生2个体细胞,由此可推断,该动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3)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此时细胞中染色体的重要行为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一般情况下,进行减数第二次分

52、裂的细胞则不含等位基因,即图中的丙细胞符合。(5)一般选用蝗虫精母细胞作为动物的减数分裂实验材料,染色体会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碱性染料有龙胆紫溶液(甲紫溶液)、醋酸洋红液。【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42. .下图是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a、b表示物质,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1)有光的条件下,b进入细胞后,在_中发生反应;过程发生在细胞的_中。(2)白天若突然中断b的供应,过程中的物质_会随之增加。(3)美国科学家卡尔文采用了同位素示踪

53、技术研究出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该转移途径可表示为_。.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请分析曲线并回答:(4)曲线AB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而_。(5)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是由于气温升高,气孔关闭,参与暗反应的原料_供应大量减少,使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生成_,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6)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7)从以上信息得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是_和_。【答案】 (1). 叶绿体 (2). 线粒体 (3). C5(五碳化合物) (4). CO2三碳化合物有机物(或葡萄糖或糖类) (5). 增强 (6). CO2 (7). 三碳化合

54、物 (8). 傍晚光照减弱 (9). CO2浓度 (10). 光照强弱【解析】【分析】部分的图中代表光反应过程,代表暗反应过程,代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代表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详解】(1)有光的条件下,b(CO2)进入细胞后,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反应;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2)白天若突然中断b(CO2)的供应,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反应生成三碳化合物停止,但之前生成的三碳化合物仍被还原,因此暗反应中的物质 C5(五碳化合物)会随之增加。(3)美国科学家卡尔文采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出暗反应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该转移途径可表示为

55、CO2三碳化合物有机物(或葡萄糖或糖类)。(4)分析图示可知,曲线AB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而增强。(5)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是由于气温升高,气孔关闭,参与暗反应的原料 CO2供应大量减少,使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6)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傍晚光照强度逐渐减弱。 (7)从以上信息得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两者的联系,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43. 下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A、B、C

56、、D四种模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若细胞1为内分泌细胞,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_。(2)若图中靶细胞为病原菌,那么在免疫过程中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可能是_,在寒冷紧张等情况下,身体内_和_ 激素含量会升高,此时身体内会发生哪几种信息传递模式_(用图中字母表示)(3)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是_。若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当血糖含量为130mg/dL时,下丘脑通过细胞3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效应是_。(4)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过咸时,体内_ 激素含量升高,其作用的靶细胞是_。【答案】 (1). 特异性受体 (2). 浆细胞(效应T

57、细胞) (3). 甲状腺激素 (4). 肾上腺素 (5). ABC (6). 肝脏细胞 (7). 胰岛素分泌增强 (8). 抗利尿激素 (9).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细胞1、2是内分泌细胞通过分泌激素与靶细胞进行信息交流;细胞3是神经细胞,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细胞4直接与靶细胞接触传递信息。【详解】(1)若细胞1为内分泌细胞,那么细胞2和细胞3分别是下丘脑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受体。(2)若图中靶细胞为病原菌,那么在免疫过程中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可能是浆细胞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在寒冷紧张等情况

58、下,身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会升高,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此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身体内会发生A、B、C三种信息传递模式。(3)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使得肝糖原分解,血糖浓度升高。若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当血糖含量为130mg/dL时,下丘脑通过细胞3神经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效应是胰岛素分泌增强,促进血糖的去路,降低血糖。(4)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过咸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其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促进水分的重吸收。【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内环境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59、44. 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和两个品种为基础,培育出四个品种的育种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叫做_;Ab可称作_植株,获得该植株常采用的方法是_。(2)通过I、过程培育出所采用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用I、V培育出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其优越性主要表现为_。(3)在图育种过程中,用秋水仙素处理的对象是_,其发挥作用的时期为_。图培育的育种原理为_。(4)某植株产生了一种新的抗病基因,若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应用_酶处理切割DNA分子,此酶的作用部位是DNA分子的_。将该抗病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体内的四个操作步骤为:提取目的基因、_、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答案】 (1). 杂

60、交 (2). 单倍体 (3). 花药离体培养 (4). 基因重组 (5). 单倍体育种 (6).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7). 幼苗或萌发的种子 (8). 有丝分裂前期 (9). 基因突变 (10). 限制性核酸内切(或限制) (11). 磷酸二酯键 (12).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解析】【分析】【详解】(1)过程将两个亲本植物进行杂交得到F1,Ab可称作单倍体植株,获得该植株常采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 (2)用和培育出所采用的方法和分别称为杂交和自交,其培育出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I、V过程分别为杂交、花药离体、秋水仙素处理,用这种方法培育出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其优越性主要表现为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在图育种过程中,用秋水仙素处理的对象是幼苗或萌发的种子,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旺盛,其发挥作用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其作用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图培育的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 (4)某植株产生了一种新的抗病基因,若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应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切割DNA分子,此酶的作用部位是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将该抗病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体内的四个操作步骤为: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 2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