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核心素养1.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综合思维)2.分析区域相关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区域认知)3.树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人地协调观)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1)概念: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2)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区域聚落规模分布聚居人口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较大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山区一般较小相对分散较少3典型案例(
2、1)半坡村落遗址:大多分布在河流阶地上。(2)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大多分布在盆地边缘,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中下部。温馨提示平原地区更容易形成聚落,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发育在平原上。(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影响深刻)、气候、水文。(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影响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2)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平原山区限制因素较少较多线路形态呈网络状分布呈“”字形,线路曲折工程造价较低较高3交通选线时应注意的问题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
3、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温馨提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交通线建设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但自然因素不能忽略,科技是保障。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2人类对地表的改变,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3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一、判断题1聚落靠近河流分布主要是为了利用水运便利条件。()2山区的聚落都分布在河谷中河流阶地上。()3山区中原材料丰富,人烟稀少,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平原。()4地表形态影响
4、交通线路选择,而地质构造对线路影响不大。()5山区的公路多呈“之”字形。()二、选择题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3题。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A河流三角洲平原B山地半山腰C河流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水文 D生物3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A团聚型 B带状C网状 D棋盘状解析:1.C2.A3.B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图中居民点位于河流阶地上。位于河流沿岸,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读图,完成45题。4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河流
5、 B气候C山地 D冻土5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有按图中虚线修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解析:4.C5.D第4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岛为日本的本州岛,以山地为主的地形成为其交通运输线建设的主要障碍,铁路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的沿海地区。第5题,虚线处虽然是直线,距离近,却没有建铁路,最有可能是因为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 探究点(一) 从生活中学 一、地理情境激趣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多位于大河旁,而小村庄则位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
6、的突出特点。下图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A)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B)。二、核心素养培优1山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河流出山口的原因是什么?(区域认知)提示:河流出山口靠近取水点,地势开阔;土壤接受堆积,相对肥沃。2聚落多“在水一方”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思维)提示:聚落多临近河流分布,主要是运用河流的供水及水运功能。 在探究中悟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不同地形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高原、山区和平原等地形使聚落的分布产生明显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地区聚落分布原因聚落形态高原地区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
7、,水资源丰富呈狭长的条带状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聚落发展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密集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2.分析影响聚落分布因素的方法(1)主导因素分析法在影响聚落分布的诸因素中,总有一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因素,在分析时要紧紧抓住它。例如武汉位于河流交汇处,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就是河流。(2)综合因素分析法即对聚落分布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力求全面彻底。分析
8、时一般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再把这两方面细化为各种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如图所示: 到实践中用 下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A宽阔的平原地区B深切的河谷地带C平坦的高原地区 D凉爽的高山地区2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与水源 B植被与土壤C气温与降水 D日照与海拔解析:1.B 2.A第1题,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深切的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适宜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第2题,结合上题判断西藏城镇分布主要受地形和水源的影响。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山村建筑模式”的土楼,以石为基
9、,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舂压、夯筑而成。它们是几次中国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读图,回答34题。3土楼主要分布在()A黄土高原B西北地区C东南沿海 D青藏高原4关于土楼建设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是()依山就势取水 坐北朝南防风人字形屋顶排水 墙体厚实防风A BC D解析:3.C4.D第3题,由土楼材料中掺糯米饭可推测出土楼主要分布在以水稻为粮食作物的东南沿海地区,C正确。第4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人字形屋顶有利于排水;易受台风影响,墙体厚实为了防风,D正确;依山就势主要是为了军事防御;坐北朝南主要考虑采光。探究点(二) 从生活中学 一、地理情
10、境激趣北京房山区的红井路,号称北京最美山区公路,也是北京境内弯道最多、风景最美的一条路。红井路藏在大山深处,本来名不见经传。不过近几年被骑行爱好者们发现,现在已成为自驾或骑行旅行圣地。这段盘山公路的最大特点是山势巍峨、蜿蜒起伏、坡度大、弯道急,颇有驾车直冲云霄的感觉。二、核心素养培优1房山区的红井路为什么要修建成盘山公路?(综合思维)提示:山区地形起伏大,工程难度高,与等高线平行呈“之”字形可以降低坡度,相对降低工程难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行车安全。2盘山公路对车辆行驶的影响有哪些?(地理实践力)提示:便于爬坡和行驶,但延长了行驶距离。 在探究中悟 1地表形态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影响原则原因
11、运输方式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优先发展水运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线路走向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小单位距离内的坡度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最近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小受灾害的影响线网密度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
12、较小、经济相对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线路成本高平原地区密度较大自然条件优越,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飞机场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稍有坡度的地方,地质条件要好利于飞机的升降且便于排水,地基较稳定港口宜建在地势平坦且近岸海水较深的地区便于筑港、建仓库、连接交通线,便于船舶的进出2.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 到实践中用 下图是某地交通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丁地地形最有可能是()A山顶B陡崖C山谷 D鞍部2图中公路最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C塔里木盆地 D云贵高原解析:1.D2.D第1题,从公路2在丁处有隧道可以看出此处有山岭;
13、从公路1线路相对稀疏可以看出此处海拔较低,坡度略缓,因此丁处为鞍部。第2题,根据图中公路呈“之”字形分布的状况可以看出,该公路位于山区,最有可能是云贵高原地区。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地区属_地形区,如果在东部地区从南(A)向北(B)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选择的海拔高度应为_ m。(2)在图中A、B间画出此公路,该地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3)该地区选择公路作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属江南丘陵,根据选线原则即选建在起伏最小的250260 m之间平坦地区。第(2)题,从图中可知公路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第(3)题,山区交通建设成本高、难度大,相比
14、较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较小。答案:(1)江南丘陵250260(2)画图略。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较小。 1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2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较多。在我国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较少。3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有许多,如自然因素中的地形、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因素中的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在自然条件中
15、,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4我国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5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络状。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为了减缓道路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6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7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有些甚至是有害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