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南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考前辅导一、“长期热点”:会议1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7月23日。上海。内容:确定奋斗目标与党的中心任务。意义:“一大”宣告中共诞生,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遵义会议(1935.内容:军事上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毛的正确主张;意义:结束左倾统治,确立正确领导;独立解决问题,走向成熟标志;生死攸关转折)。中共七大;1945年,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内容:转移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中共八大(1956年。内容:指出主要矛盾先进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提出总任务由农业国变工业国;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
2、会(1978年底,内容:思想确定指导方针;政治停止斗争为纲;重心转到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组织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冤假错案。意义:深远意义转折;改革开放开端;进入建设新期;路线思想形成;形成二代集体。)中共十二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2中国国民党的会议:中国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广州。内容: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意义:两个“标志”一个“促进”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3中国人民代
3、表大会: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秋,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年9月。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5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二、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热点一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链接1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建设(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3)德意志的统一,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4)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2近代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1)维
4、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2)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1)新中国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临时宪法;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推行“依法治国”战略,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3)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践踏与破坏。热点二 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链接1
5、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孔子、孟子思想:孔子主张“德政爱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2近代资产阶级的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孙中山一生奋斗的根本目标。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生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3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职责。4国外重要民生措施和政策(1)罗斯福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政府加强救济工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福利国家政策。热点三 三
6、农问题知识链接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精耕细作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种主要的耕作方式。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是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2建国后土地政策的调整我国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1958年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
7、村展开。其中,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苏俄的农业政策十月革命后,苏俄为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5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到1937年,超
8、过百分之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因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6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热点四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知识链接1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开启“大英帝国”最辉煌篇章。在工业革命引出的巨大生产力推动下,当时英国处于历史的巅峰,也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催生了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这届世博会充分见证了当时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力量与魅力。世博会展示了英国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和综合实力。2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见证从大萧条到复苏的巨大转折。在美国历史上,1933
9、年正是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的严峻时期。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作为首次确立主题的世博会,见证了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从大萧条走向复苏的巨大转折。3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宣告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新崛起。当1970年大阪世博会举行之际,日本举国上下已经历了战后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飞速发展。在二十年中,日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重新崛起为新兴世界经济大国,成为首个举办世博会的亚洲国家。在大阪世博会上,日本充分展示了战后发展的巨大成就。42010年上海世博会掀开中国和世界发展新篇章。通过上海世博会,全世界将更加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看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热点五
10、 民族团结与祖国和平统一知识链接1民族团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党和政府还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的权益。“文革”期间,民族工作受到严重破坏。1978年以后,民族工作随着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1999年党中央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2台湾与祖国的三次分离和回归(1)台湾与祖国的第一次分离和回归。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西南安平湾,修筑赤嵌楼(今台湾台南)。后来霸占整个台湾。1661年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众驱逐荷兰侵略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1、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台湾纳入清朝版图。第二年,清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年,清设台湾省,巩固了祖国的海防。(2)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与回归。1895年,甲午战败,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3)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在美国支持下,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3中国政府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和决策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系统阐明对
12、台的基本方针政策。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有利条件。1984年12月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4月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其宗旨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4“九二共识”就是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热点六 美韩、美越联合军演与中美关系知识链接
13、1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美国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年)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3)辛亥革命: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4)抗日战争:中美结盟共同反法西斯,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5)解放战争: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2中国现代史(
14、1)新中国初期,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2)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1971年民间交往推动了国家政府间交往,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热点七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知识链接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1911年10月10日凌晨,革命党
15、人熊秉坤、金兆龙首先发难,其他各部革命力量闻声纷纷响应,血战通宵,武昌光复。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22日,孙中山宣布如清帝退位,袁世凯表示赞成共和,当即辞职,并推袁为总统。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宣告退位,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结束。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20日选黎元洪为副总统。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立法、行政、司
16、法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体制。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向南京临时参议院辞去总统职务。2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正式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3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4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三、2011年周年大事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注:180周年)21851年,洪秀全率众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7、注:160周年)3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注:150周年)4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注:140周年)51901年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注:110周年)6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注:100周年)71921年,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开始了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中国共产党诞生。(注:90周年)8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注:80周年)9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注:60周年)101961年,不结盟运动成立 (注:50周年)11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注:40周年)121991年苏
18、联解体; (注:20周年)13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911”事件爆发;中国加入WTO。(注10周年)四、考前应试策略1、考试心态的调整许多考生考试紧张、焦虑,导致思维不规范,不严谨,不细腻,粗心大意,毛手毛脚。建议:唯我独尊,充分自信;沉着冷静,适度紧张。2、用好发卷后的5分钟试卷发下来后,有同学总是抢着做选择题,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建议:对试卷作整体观察。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不允许答题,我们千万不要去抢做选择题,而按要求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座位号,然后对试卷作整体观察,对全卷有个整体把握,以便尽早定下作战方案,对全卷各部分的难易程度和所需
19、时间作大致评估。所有这些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答题策略。3、时间分配考试过程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人过于紧张,盲目抢速度,思维展不开;有人缺乏时间观念,或慢条斯理地答题,或着眼于局部,被某道题缠住无法脱身,或对某道题很有把握,在它上面费了很多心思。所有这些情况都对考出高水平不利。建议:合理分配时间,把握答题节奏,稳扎稳打。做选择题,一般来说,一个选择题用50秒,最多不超过1分钟,不会的选择题也要根据理解和第一感觉选择一个选项,是否更改留待检查时作出决定 做一个非选择题,一般用1520分钟,所写的答案要点与分值基本相当时,就要停下,做下一个题目,等做完后面的题目后,若有时间再补充答案要
20、点。4、非选择题的组答技巧从形式上看,答案要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字一定要写干净整齐,让评卷老师能很快地获得答案要点;从内容上看,要尽可能多角度分析问题,多写要点,每个要点要简明扼要,不要太复杂。5、正确对待难题与易题所谓难题,往往是不能从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而无从作答。所谓易题,往往是情景材料比较简单,没有阅读障碍。易题容易失分,往往是因为思维不严谨、不细腻,或者心态的原因导致解读信息不准确,不全面,使答案不全而失分。那么,怎么应对呢?建议:严谨细腻,耐心细心,沉着冷静。对于确实很难的题,不要轻易放弃,而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觉,大胆猜测,如果是选择题,凭“感觉”选择一个答案,绝对不要留空
21、白题;如果是主观题,也应尽可能写上几句,要么把与题目相关的书本知识和时政知识写一点,要么把题目材料抄一些,或者把题目材料“翻译”、整理成学科语言,组织成一个“形”似完整的答案。因为现在试题的特点都是情景题,答案都来自对试题隐含信息的获取和解读。6、检查修改同学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试题做完后进行检查和修改时,总觉得原来有的答案有问题,于是就进行的修改,特别是选择题,结果呢?往往是改对的少,改错的多,得不偿失。怎么办呢?建议:先入为主,别轻易改动。检查时,重点检查难题或把握不大的题,但不要轻易改动原来的答案,要尊重原始答案,除非有确切的依据。因为当初做题时,思路清晰,思维活跃,考试的后期,大脑开始
22、疲劳了,思维也没有先前那样深刻、清晰了。五、来自高考阅卷老师的建议1、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除了做到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让人一看就舒服外,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答案要点化。如果某题不止一问,你应该一问一答,将每一问的答案分成不同的段落,并在每段前简要标明你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千万不要把几个提问混起来回答;如果某一问答案要点不止一个,你应该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的要点,并在每一要点前标上序号,如,或者abc;如试卷空间允许,最好能将这些序号上下排列,沿左侧照齐,让评卷老师一目了然。(2)答案要点要醒目。有的考生组织答案时写的文字很多,甚至长篇大论,但不得要领,命不中“得分点”。你应该
23、把你答案的每层意思都总结出关键词,并尽可能把关键词“要点”写在最前面,然后再进行解释。 (3)合理安排答题空间。2、答出技巧与水平,让人满意,让自己多得分(1)答案要点要全面。评卷时“采点给分”,即用标准答案与你的答案相对照,照上几个“得分点”给几个相应的要点分。为得到更多的分数,你组织的答案包含的“要点”一定要多。为做到这一点,答题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原则。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2)答案内容“广度第一,深度第二”。如上所述,评卷时“采点给分”,而不是按深度给分。实际操作时,评卷老师在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以外一般不随意新增分数;而只要答案全面,思路开阔
24、,只要包含“要点”,老师对阐释部分都显得十分宽容。3、按分作答、自信得分 (1)值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有同学会问,面对一个问题,回答多少内容算是“正好”呢?答曰“一分价钱一分货”,“给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所以,你组织的答案应该尽可能详尽。(2)写在试卷上的文字不要轻易划掉。评卷老师“相当”宽容,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只要你的答案能让老师“发现”,老师就会给分。试题内容无论你会还是不会,一定要敢于回答。回答错了一般也不要划掉,因为错误部分不影响你正确部分的得分。何况,你认为错误答案的,说不定里面还包含“得分点”呢。六、模拟练习1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则材
25、料最能说明西周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2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A世官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正中制 D科举制度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工商皆本思想提出君主专制受到批判 经世致用思潮形成A B C D4“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
26、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这段话意在说明A心外无理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格物致知5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其目的在于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 B打击西方列强,进行反帝斗争C进行改朝换代,完成民主革命 D传播西方宗教,取代儒家学说6宋代刻本书动辄数千卷,除汴京、浙江、福建、江西中心地区外,江苏、安徽、湖北、广东等地,也出现不少技术很高、印刷精美的刻本书。其中既有儒家经典,又有曲艺、话本等说唱文学作品。这说明宋代雕版印刷事业兴盛 城市经济的繁荣 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理学思想影响大A B C D7文人士大夫是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
27、重要阶层,也肩负着重要社会责任。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士大夫阶层作出的反应有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A B C D8二十六届联大召开前夕,尼克松政府知道已很难再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遂伙同日本政府炮制了所谓“双重代表权”案。这不仅遭到了中国外交部的反对,而且被二十六届联大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l5票弃权所否决。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该提案A实质是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 B不符合“一个中国”的根本立场C破坏了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遭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9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
28、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10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A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企业自主权
29、不断得到扩大11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11年4月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A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D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12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项目年代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155139学
30、历106117126253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C婚姻观念很大成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13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批评的是A人民主权的虚假 B直接民主的泛滥 C轮番而治的弊端 D行政官员的腐败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指出:“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把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并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群众的意
31、愿逐步建立经济组织。”此通知出台的历史背景是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C基层民主的加强和扩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5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16全球通史说:“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那里得到的东西要比矿山和工场从科学那里得到的东西多得多。”“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
32、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形势发生变化”是在A18世纪晚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中期17列宁提出“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为此,苏俄实行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商品自由贸易 D工业化方针18“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
33、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19右图为1933年美国政府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的蓝鹰徽章。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对蓝鹰运动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确立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B起到了扩大工业生产的作用C调节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D保障了劳工和消费者的权利202009年12月和2010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先后在哥本哈根和坎昆举行。在前一会议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论不休,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而在后一会议上,与会国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环境保护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意识形态问题仍是各国合作的重要障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34、家既有合作又有矛盾环保问题推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A B C D21邮票是时代的产物和历史的见证,中国航空航天科技成就也是纪念邮票主题之一。下列一组纪念邮票,最能反映上世纪七十年代突出成就的是 A B C D22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教会强烈不满。他们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大造声势,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但是,进化论最终成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由此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实际上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A B C D231926年,斯大林在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报告中说: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
35、个时期。如果不及时供给农业机器、拖拉机和工业品等,农业本身就不能有进展。因此,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此番讲话意在A继续执行列宁新经济政策 B实现农业的机械化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24罗斯福新政时期,大力推行“以工代赈”。由政府出资兴建公共工程,为失业工人提供劳动机会。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受此影响,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政府发放紧急救济金,只是排队太难了!”B“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工作,还是政府好!”C“政府大兴土木,赋税负担比以前重多了!”D“
36、工人示威、农民骚动,社会越来越乱了!”251997年12月13日,世界贸易组织第二轮金融服务贸易谈判达成最后协议。美国等56个成员方代表70个国家和地区,正式通过了包含下列内容的全球金融服务协议:允许外国公司享有与本国公司同等的进入金融市场的权利,允许外国资本在金融服务贸易投资项目中的比例超过50%。该协议使A美国在世界金融市场构建了新货币体系 B金融服务贸易的全球化进一步加深C发达国家消除了金融市场贸易壁垒 D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受到冲击26“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西周晚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隋唐时期27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
37、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朝代。下列说法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丝织技术,丝织品产量增多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元朝时文人画成就突出,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A B C D28.下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8941913年发展状况,对其理解正确的是时间工矿企业总数资本总额1894年约50家(资本1万元以上)3519万元1895-1913年549家(资本10万元以上)120288万元A.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开始在华投资设厂,促进其快速发展B. 清政府限制民间办厂,一定程度影响其发展速度C. 民族工业比重日益
38、增加,成为经济主导D. 促进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9. 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联合第三国际”。下列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制定 B正确揭示了当时中国的首要任务C实质是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30、在中国近代史上,它“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
39、里的“战争”应该指的是A、甲午中日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31、2007年,一首始终有你的主题曲响彻华夏大地“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的繁荣。”其中“找对了路径”意指A、毛泽东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B、上海世博会喜迎八方宾朋C、“一国两制”下喜庆香港10年回归 D、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32、2011年3月22日中国就联合国是否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的1973号决议的表决投票时,中国政府是投了弃权票,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中国又一次投了弃权票。由此说明中国实施的外交政策是A、以联合国为中
40、心的多变外交 B、建立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C、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3、被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的苏州,一直以来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苏州的说法正确的是:在明清时期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清代的苏州经济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在近代辛丑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1984年对外开放中被开放为沿海开放城市A、 B、 C、 D、34、右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你可以从中得到的信息有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大众传
41、媒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 B、C、 D、35、2011年是十月革命爆发94周年,也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周年。一位前苏共党员私下心情沉重地告诉一位作家:苏共在约有35万名党员的时候夺得政权,在约有550万名党员的时候打败希特勒,在约有2000万名党员的时候丧失政权下列理解不符合题意的是A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B二战期间苏联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法西斯国家C苏联改革失败,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过程D一个政党强大与否的标准与人数无关36、1944 年7 月,孔祥熙发给蒋介石密电:“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
42、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与这封密电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B、马歇尔计划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召开37、理学以“三纲五常”为指导思想,编撰教材教育青少年。要求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要遵从“礼”的规范。如:穿衣要系好领口、腰部和脚部;为人子弟必须低声说话、语速不能太快;看书要正襟危坐、仔细慢读;在长辈面前吃饭不能出声,要细嚼慢咽。下列评价正确的有理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 理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理学有利于尊老爱幼社会风气的形成 理学一定程度上压制人的个性发展A、 B、 C、 D、38、2011年3月,在两会
43、闭幕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道“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这一思想的核心是A勤政为民 B交流合作 C轻徭薄赋 D经世致用39、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40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当时,这
44、一报道A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B表明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C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 D带给了部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41(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共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蚕桑广类木棉材料二 (19世纪晚期)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补救、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
45、洋电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不为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器,故工致而价廉,且亦成功;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华人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三 作为传统产棉区的太湖流域东部,到1919年,仅常熟、嘉定、上海、宝山、南汇、奉贤、川沙、崇明八县的棉田面积合计就达367万亩。原本棉花产量有限的浙东沿海地区,也是“海滨沙地皆棉田也,每岁所收,为出口一大宗。” 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材料四 江浙两地的农民因为地理的优势和便捷,进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大城市做工的不在少数,而去当时的上海,则是流动目的地的首
46、选之地。据统计,从1912到1932年,20年问,仅在苏南颇具实力的荣家企业从2家增至21家,工人数也从1334人增至33416人,而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江浙两省农村。对此,时人评论说:“中国工人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虽离家不计也。” 仲富兰试论近代江浙农村人口流动与习俗变革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2分)(2)据材料二、三,概述江南经济出现的新局面。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这样的新局面体现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是什么?(7分)(3)材料四中江浙地区农民从业状况出现什么现象?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因素。(4分)(4)综合上述材
47、料,指出明中后期至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所处的地位。(1分)(1)特点:坚持粮食生产的同时,以经济作物(或棉花)为主(或经济作物在农产品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任答两点共2分)(2)局面:传统手工业陷入困境(或西方工业品大量涌入);棉花出口增多(或日益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3分) 趋势:逐渐形成“中心边缘”的经济格局(或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销往全世界,非工业国家生产的原料不断运往工业化国家)。(2分) 因素: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2分)(3)现象
48、:流入城市做工。(1分) 因素:城市化进程加速;民族工业(纺织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变化。(3分)(4)地位:领先。(1分)42(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材料二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
49、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瘁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材料四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
50、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3分)(2)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3分)(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2分)(4)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的主要策略。(2分)(5)综合上述材料,对百年以来
51、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有何认识?(2分)(1)原因: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或贫富差距较大)。(1分) 举措: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任答2点,共2分)(2)主张: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利益(或借鉴苏联模式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发展国民经济);改进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提高工人工资(或缩小贫富差距,或调节社会分配)。(任答3点,共3分)(3)相同。发展生产。(1分) 不同: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或先富带动后富)。(1分) (4)策略:通过税收方式调节;注意把握和选择调节的时机(2分)(5)认识:关注民生(或将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防止两极分化(或
52、缩小贫富差距);发展生产。(任答2点,共2分)4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
53、乎后也。 孙中山发刊词【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材料四】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固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作者为什么说第三个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
54、案是背道而驰的?(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4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4分)(1)学习西方技术(自强求富),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社会改良)。盲目排外(排斥近代化)。(3分)(2)政治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4分)(3)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回答具体史实同样赋分),十月革命
55、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3分)(4)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也可赋分)。(1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1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2分)44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解说词【材料二】 “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
56、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解说词【材料四】 2010年日本GDP数据为54742万亿美元,中国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GDP数据为587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日本自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以后,这一保持了42年之久的座次首次让位中国,中国由此成为仅次
57、于美国的GDP大国。 周俊生应冷静客观看待中国经济世界位次变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思想家有哪些?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5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科技因素。(2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加强软实力建设?(3分)(1)牛顿经典力学,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3分,任意3点3分)(2)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3分)君主立
58、宪、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社会契约。(2分,任意2点2分)(3)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拥有爱迪生、贝尔、莫尔斯等发明家。(2分)(4)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教育,重视科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素质。(3分,任意3点3分,其它言之成理皆可赋分)45(10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
59、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4分)(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2分)(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4分)(1)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
60、;(1分)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1分)原因:商鞍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分) (2) 都打击了旧势力;(1分)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1分)(3) 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4分,答出其中任意4点给4分)46(10分)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产生于相同的历史时代,分别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亚里士多
61、德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政治机制的运行以法律为最高原则,并为法律所制约。以道德优良的生活为宗旨而既能治理又乐于受治的人们。美德乃是牵涉到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它乃是两种恶行即由于过多和由于不足而引起的两种恶行之间的中道。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3分)(2)与孔子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何不同?(1分)(3)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5分)要求: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限80120字;表述成文。(1分)(1)相同;中庸;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秩序。(3分)(2)不同:强调以法治国。(1分)(3)评述:孔子: 背景: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转型)。(2分) 目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1分) 影响: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为后世道德规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或成为正统思想)。(2分) 亚里士多德: 背景;雅典民主共和制的繁荣与衰落。(2分) 目的: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2分) 影响:丰富了后世民主思想的来源。(1分)说明:1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 2只要表述成文,另给1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