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释义: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运用: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携手合作、共创未来,是时代对我们的召唤,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双方应该在中墨联合声明的精神指引下,齐心协力,锲而不舍,共同推进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我们要坚持平等相待、加强战略协作。贵国总统贝尼托华雷斯曾说过:“无论人与人还是国与国之间,尊重他人权利才能带来和平。”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墨两国应该坚持互尊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在探索符合各自国情发展道路的努力中,继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习近
2、平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一、字音辨识勿视(w)樊迟(Fn)枉者(wn) 皋陶(Go)(yo)弘毅(hn)二、通假字1问知“知”通“智”,智慧2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排、安置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先前三、一词多义1为2知3举4济5家6而7于四、词类活用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使动用法,使立;使达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正直公正的人3不仁者远矣形容词作动词,疏远4不可以长处乐形容词作名词,安乐的生活5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形容词作动词,安于;名词作动词,利用五、古今异义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古义:爱护别人。今义:丈夫或妻子。
3、恋爱中男女的一方。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同意或可能。六、特殊句式1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句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状语后置句3富哉言乎主谓倒装句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宾语前置句5何如?可谓仁乎宾语前置句6舜有天下,选于众状语后置句七、熟语积累1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3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4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5杀身成仁:成,成全;
4、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八、名句积累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成自觉,一是设身处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
5、的核心。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赏析自己不愿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也就是孔子的“仁”。它实际上是告勉学者:欲求达到“仁”的境界,固然“克己复礼为仁”,而居心敬恕与无怨,且展现于外,内外如一,同样亦为“仁”。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赏析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的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曾子认为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孔子的仁道精神就在于以仁爱的态度来对待国家、社会和别人,为此就要承担起济世救人的责任。而曾子在进行仁
6、德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人生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他的这两句名言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的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博大的胸怀与高远的志向,都是源自于孔子的论语和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赏析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在文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仁者安于仁,智者利用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
7、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渝,保持气节。1选文1中的“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明确强调“仁”是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2选文2孔子对其学生仲弓谈“仁”,谈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明确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3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种说法区别在哪里?明确 二者本质上是相通的,但前者是从否定的方面说(即不要做什么),后者是从肯定的方面说(即要做什么)。4选文6中的“我欲仁,斯仁至矣”说明了什么?明确为仁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5通过学习选文,谈一谈要想做到仁,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明确仁
8、不是嘴上的功夫,不是玄想,要落在行动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实践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践仁的方法。做到仁并不难,关键看你是不是有这种追求。孔子的“仁”的学说有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明确第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是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
9、思想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会的秩序,所以,人们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1.(论语颜渊)2.(论语颜渊)3.(论语颜渊)4.(论语卫灵公)5.(论语雍也)6.(论语述而)(论语泰伯)(论语卫灵公)(论语里仁)【经典传承】立人,达人,推己及人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当你想要自己通达的同时,也要让别人通达。而不是推倒别人站稳自己,损害他人发展自己。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
10、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有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彼此,不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不自私自利,整个社会才会和谐。【现实链接】方舟苦渡万千甜2019年1月2日,“糖丸爷爷”顾方舟离世。顾方舟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这一儿童急性病毒传染病的战斗中,为我国消灭“脊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带领下,1960年我国成功研制出首批“脊灰”活疫苗,1962年又成功研制糖丸减毒活疫苗,使数十万名儿童免于致残。2000年,我国成为无“脊灰”国家。运用评点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句话是对顾方舟先生最好的人生写照。顾方舟先生去世后,在互联网上,凭吊他的人
11、们亲切地称他为“糖丸爷爷”。在纪念顾先生的文章下面点赞之多、言辞之切,让我们动容,这是社会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缅怀是为了传承和发展。顾方舟先生以身作则树立起的人生丰碑,深刻启示和强烈感召中国医学界的后来人,要真正地于医、于民、于国、于世界、于人类有大作为。美文虽己所欲,勿施于人(1)蝴蝶的破茧重生只能由它们自己完成生命的突围,幼鹰的展翅蓝天只能由它们独自完成成长的使命,被喂食的动物只能因为固守依赖而丧失生命的本能。(2)孔夫子曾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己所欲”就果真能“施于人”?其实不然。自然的生长规律早已在宇宙洪荒时便已定下,随着亘古流传下的规则推着它前行。帮蝴蝶打开束缚它的蝶蛹又当
12、如何?不!那是你在摧残生命。川端康成曾写道:“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浅眠。”大师并未撷下这朵芬芳,也并未用闪光灯打扰它彼时的宁静。然而,总有人穿上“善意”的外衣大行伤害之事,将天然生长的野菊移于温室,将翱翔天际的飞鸟拘于小小笼中,还美其名曰“保护”,实则伤害了它们最引以为傲的天性和自由。如果将天性比作双足,那么善意便是助行之履,倘若削足适履,以善意伤害原本的天性,那便是适得其反,本末倒置了。善意的力量不在你手中,而在于你的内心,在于你的一念之间,成全抑或不成全它们的天性,满足抑或不满足你自己的“欲望”,决定权完全在于你。(3)不止是生命中的动物朋友,社会以及个人的精神家园,也常因“喜爱”而被伤害。
13、(4)雷锋日敬老院的奶奶因被洗脚二十余次而苦不堪言;网络上因“喜爱”而被恶搞的事件不计其数;因“喜爱”而高调行善的背后是对他人的尊严的践踏当我们只能在雷锋日一表自己的爱心,而平日对弱势群体不管不问时;当所有历史社会事件都可以被戏谑玩笑,狂欢成风时,我们的喜爱与关注早已演变成了一阵阵狂风,将我们的责任感与善举之意吹得摇摇欲坠。当国民的喜爱没有一丝敬畏与尊重时,我们的家国大厦必将岌岌可危。怀揣一颗体贴与尊重之心吧,在日常去照顾孤寡老人,让他们体味家的温暖;网络上也别人云亦云哗众取宠,让正气返璞归真,我们不需要对恶劣之事口诛笔伐,只要每个人身正独善,便能将善举之履穿好,便能保护天性越行越远,便能以众
14、人拾柴之力照彻漆黑长空。君不见那花间纷飞的蝴蝶,若没有当初蜕变的痛苦,又怎会成就日后美丽动人的翩翩舞姿;那九天盘旋的苍鹰,若是不经历那断崖折翅的刻骨铭心,又怎会成就笑傲长天的勃勃雄姿。(5)让生命成为他们自己吧!莫削天性之足适善意之履,莫用好心办了坏事。哪怕是“己所欲”,也要用理智的冷眼和平和的心境判断是否应该“施于人”。遵从生命本来的规律,“虽己所欲,勿施于人”。赏析(1)本文立意新颖。作者大胆借用孔子名言,又反其意而用之,足见其思想的特立独行,让人耳目一新。(2)第段开篇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以蝴蝶破茧成蝶、雄鹰翱翔蓝天、动物坐等喂食等,巧妙引入论题,水到渠成,引人入胜。(3)第段具有过渡作用
15、,“然而”一转,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往往会“好心办坏事”,凭着自己的愿望去改变事物的天性,那就适得其反了。(4)画线句子紧承上文,由“自然现象”引入“社会现象”,使论证走向深入。(5)第段运用假设对举的手法,句式整齐,语气亲切,感情真挚。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问知。子曰:“知人。”B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C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D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解析:选D。A项,第一个“知”通“智”;B项,“错”通“措”;C项,“乡”通“向”,“知”通“智”。2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赞许、称许B颜渊曰:“请问其目。” 目:条
16、目、详情C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家:家庭D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已:停止解析:选C。家:古代大夫的家族。3下列各句中与“何谓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B舜有天下,选于众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D富哉言乎解析:选C。C项与题干中的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判断句;B项,状语后置句;D项,主谓倒装句。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C。C项,而,均为连词,表并列,并且。A项,语气词,不译;表反问,哪里;B项,语气词,表感叹,啊;语气词,表疑问,吗;D项,语气词,啊;动词,停止。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子贡问曰:“有一
17、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子曰:“其恕乎!”其
18、:表推测,大概B可谓仁之方也已 方:方法C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广大,志向远大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约:节约解析:选D。D项中的“约”意为“贫困”。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相同C与不同,与不同D与不同,与相同解析:选D。中“以”介词,表“用来”;中“以”连词,表示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产生的结果;中“而”连词,表并列。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解析:选D。D项为一般句式。A、B、C三项为状语后置句。8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19、是()A孔子告诉子贡,看到别人的错误应该终身“恕”,这里的“恕”是指宽恕。B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C曾子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他又认为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道路却很遥远。D“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解析:选A。A项中“恕”,不是宽恕,而是从自己出发,去推想别人。9“杀身成仁”是什么意思?它对人生有何积极作用?答:答案: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为信念而勇于献身的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20、(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3题。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注,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子路为季氏宰,季孙
21、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
22、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冠雄鸡,佩豭豚:头戴雄鸡似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B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C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
23、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D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解析:选B。可根据关键词“作乱”“谋”“是”的意思断开,“出公”为“卫出公”。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人”,指门生、弟子、门客或者看守门户者。这里的“门人”指孔子的门生、弟子。B“狱”,毛传有曰:“狱,讼也。”即“罪案、官司”的意思。C“乘”,音shng,意为辆,战车。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本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三人,车下步卒七十二人,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共计一百人。“千乘之国”,指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春秋时指中等
24、诸侯国。D“宰”,指古代卿、大夫之家臣。地方县邑长官亦称“宰”。“季氏宰”,是说子路做了季氏的家臣。解析:选A。“门人”无“看守门户者”之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喜欢逞勇斗力,性格直率,曾经欺凌过孔子,孔子没有跟他计较,而是用礼乐诱导他。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B孔子很赞赏子路判决诉讼案件的能力,认为他有仁德,可以管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的赋税。C子路出任蒲邑大夫,向孔子辞别时,孔子告诫他“恭以敬”“宽以正”“恭正以静”来治理蒲邑。D卫出公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采邑之宰,蒉聩联合孔悝作乱。子羔劝子路离去,他没有听从,最后被蒉聩手下的人杀掉。解析:选
25、B。“认为他有仁德”的表述不正确,原文是说“不知其仁”。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译文:(2)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译文:解析:(1)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好勇”“无义”“乱”“盗”的对应翻译,直译为主。(2)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衣”“敝”“耻”“其”的对应翻译,要做到文通字顺,注意词类活用类型及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答案:(1)君子崇尚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作乱造反;小人崇尚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偷盗抢劫。(2)穿着用乱麻絮做的旧袍同穿着狐貉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
26、九岁。子路性情粗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似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欺凌孔子。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做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做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孔子说:“坚持不懈。”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武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君子崇尚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作乱造反;小人崇尚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偷盗抢劫。”子路听到什么道理,没有马上行动,只怕又听到别的道理。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
27、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用乱麻絮做的旧袍同穿着狐貉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好像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季康子问道:“仲由有仁德吗?”孔子回答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大臣了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
28、报效上司了。”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吃着人家的饭就不能回避人家的危难。”子羔最终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击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子就死了。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他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听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