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 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ABCD【答案】C【解析】: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但并不是认识世界就能改造世界,因而“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说法错误,错误。: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因水以为师,这说明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也说明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
2、才能造福人类,正确且符合题意。:人们可以在尊重、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错误。故本题选C。2 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人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 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ABCD【答案】B【解析】: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
3、济的事实中,这说明新的学说与经济现实并不完全同步,反映了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符合题意。: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不仅能追溯事物的过去,复制事物的当前,还能预测事物的未来,因此“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说法错误,排除。:实践决定认识,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因此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马克思主义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这表明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符合题意。:来源于现实的理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不一定都具有真理性,排除。故本题选B。3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毛泽东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邓小平说,“我就
4、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晃就过去了”。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其哲学依据是时间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性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是科学利用时间的前提时间规律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对时机的把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BCD【答案】C【解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但其仍然具有客观的评判标准,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此,若要科学利用时间,首先要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符合题意。:规律是
5、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时间规律也具有普遍性,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但并不是所有人对待时间的态度都是一致的,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题意知,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了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因此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4 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
6、实。这表明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ABCD【答案】C【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发现来源于实践,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社会实践的发展。由题意知,门捷列夫依据元素周期表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一些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在这一科学原理的指导下,他展开了科学研究并在实验中逐一证实了他的推断和预言,这体现了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7、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由题意知,门捷列夫展开了科学研究并在实验中逐一证实了他的推断和预言,这表明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错误。故本题选C。5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这告诉我们的是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不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ABCD【答案】A【解析】
8、:由题意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这揭示了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脱离实际,脱离实践,没有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因此不属于真理,故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说法有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不以正确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法有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6新冠疫情出现后,内容不同、风格各异的条幅亮相各地街头:有醒目的抗疫方针,有简洁的防疫要领,也有幽默的防疫注意事项。它们都表达了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关爱,既提高了民众的防疫意识,又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说明意识可以指导实践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9、 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ABCD【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既提高了民众的防疫意识,又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信息可见意识可以指导实践,符合题意。: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但材料没有体现意识是怎样产生的,不符合题意。:“新冠疫情出现后,内容不同、风格各异的条幅亮相各地街头”,这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意识的本质以及意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体现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来阐述问题,注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0、比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调查研究等。上述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A坚持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坚持问题导向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C坚持全面协调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D坚持调查研究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答案】A【解析】A:实事求是的意思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A正确。B:坚持问题导向,体现的是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排除B。C:坚持全面协调,体现的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排除C。D:坚持调查研究,体现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D排除。故本
11、题选A。8采用传统的玉米和大豆间套种方法,大豆会缺少光照,倒伏严重,产量很低。针对该问题,农学家经过多年探索,反复试验,提出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实现了两种作物的协调高产。由此可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 认识受主体知识水平的限制ABCD【答案】A【解析】:针对农业耕作中出现的问题,农学家经过多年探索,反复试验,提出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这说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来源,没体现实践水平制约人的认识,也没体现主体的知识水平制约人的认识,排除。故本题选A。9漫
12、画意外收获(作者:吉俊明)针砭时弊,富含哲理。从所含哲理看,下列诗句中与漫画最接近的是A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花自凋零水自流,月自独行我自愁 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答案】D【解析】漫画表明,某人通过对枯死的树浇水,出现了想要收获苹果,却意外收获了蘑菇的情况,这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A:该选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这与材料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A。B:该选项的大意是“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艳的小山村”,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
13、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B。C:该选项的大意是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月亮也在独自运行着,我孤独的忧愁也涌上心头,这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C。D:该选项的大意是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可见,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这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一致,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0 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从此“小康”被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重要阶段。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
14、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过程体现了A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 B认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C真理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 D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答案】D【解析】A: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A说法错误。B: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B说法错误。C:真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而不是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C说法错误。D: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表明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
15、的发展在不断深化和发展,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 “乡野路,田地旁,帮扶队员不辞忙;东家奔,西家访,不落一个送芳香。”这一民谣成为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工作状况的真实写照。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发展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ABCD【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没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排除。:材料强调,在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深入基层,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说明发展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正确。:该民谣是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工作状况的真实写照,这说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潜移默
16、化强调的是不知不觉,润物细无声,可见,材料没体现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排除。故本题选C。12 18世纪,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像钟表一样有序运转的世界观完全取代了混乱的世界观。该观点肯定了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现真理的任务否认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否认了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BCD【答案】C【解析】: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该观点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现真理的任务,但是否认了真理具有上升性,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符合题意。:材料观
17、点否认真理的发展,但并未肯定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排除。:材料观点否认真理的发展,但并未否认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排除。故本题选C。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
18、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辩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韩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1)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
19、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中医药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3)请就如何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提两条建议。【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无限过程。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以诊疗实践为基础,是一个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指导诊疗实践又不断接受诊疗实践检验的过程。(2)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医疗
20、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总结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成功运用经验,弘扬中医药文化,能够繁荣发展中华文化,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保卫人民生命安全,丰富人类医学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进步。(3)普及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中医药人才。【解析】(1)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作答时首先:定点,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回顾相关知识点。其次:联系,审读材料,在材料分析时要注意分层次,抓关键句。最后:梳理、作答。将材料信息与考察知识点对照,做到观点与材料结合。(2)本题属于意义类的主观题型,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知识限定不明确,但由材料及题目的设问可知,考查的是传统文化、文化
21、自信的知识,解题时主要根据材料内容再结合与其有关的知识展开分析,注意设问的指向是“弘扬中医药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考查的是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考生围绕“如何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这一主题,言之有理即可。(1)本题要求学生运用认识论原理分析“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限定范围为“认识论”。材料中“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个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真理性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是一个从不深刻到此较深刻、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材料中“
22、第1版方案较为简单”、“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药治疗方案”、“第7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以诊疗实践为基础,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深化对新冠肺炎的认识。(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中医药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属于意义类主观题。首先需要明确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材料中“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表明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医药文化,是对中华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中华文化自
23、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有利于坚持文化自信。材料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体现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材料中“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表明中医药文化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保卫人民生命安全。材料中“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说明弘扬中医药文化有助于丰富人类医学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进步。(3)本题要求学生就如何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提两条建议,属于建议类主观题,答案不唯一,作
24、答时注意围绕设问限定主题展开,不要脱离主题,提出的建议至少应有两条即可。14近年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雨果奖,国产科幻电影也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越来越多的“未来感”不断涌现。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等科幻作品中许多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源头活水。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频繁造访中国,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因为中国在许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亿万人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可以听到时代的脉动,看到潮水的方向。“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
25、。”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每个时代的意识都是对当时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在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推测未来;科幻作品基于现实感,在合理想象中创造幻想世界。【解析】本题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对“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的理解。考生在审题时,首先必须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明确“科幻作品”、
26、“当下现实”与“物质”、“意识”的对应关系。“科幻作品”是由作家主观创作的,属于意识范畴。“当下现实”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属于物质范围。最后再根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来具体分析“科幻作品”与“当下现实”的关系即可。根据材料,科幻作品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找到其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材料“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频繁造访中国,踏上中国的土地,寻找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试图从在亿万中国人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听到时代的脉动、看到潮水的方向”,考生可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
27、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15烟雨画舫、亭台楼榭、琵琶纸伞,这些风物被视为江浙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审美情趣,根于我国江浙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厚的经济基础,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升华,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品格。她优雅灵动、崇文尚德、务实进取、开放包容从历代先贤名士到当代富有家国情怀的改革者、创业者以及无数劳动者,他们用智慧、雄心和创造成就了这片土地的富庶,也让这方文化熠熠生辉。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区域文化的繁荣。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2)综合运用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推
28、动我国区域文化历久弥新。【答案】(1)受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江浙一带的地理环境对区域文化特色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江浙一带优厚的经济基础和人们的政治参与对该区域文化的繁荣起着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江浙独特的区域文化离不开人民的实践和创造。(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区域的客观条件出发,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现文化独特的地域品格。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探寻区域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律,在服务现代社会过程中注入时代精神。要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既保持文化的区域特色,又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推动区域
29、文化创新发展。【解析】本题以推动我国区域文化历久弥新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区域性、文化创造的主体、唯物论和认识论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1)本题设问指向有人认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区域文化的繁荣。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本题属于辨析型题目,解答此类试题,应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同时指出题中观点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解答时首先明确受环境、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江浙一带的地理环境对区域文
30、化特色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然后分析江浙一带优厚的经济基础和人们的政治参与对该区域文化的繁荣起着决定作用,离不开人民的实践和创造。(2)本题设问指向综合运用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推动我国区域文化历久弥新,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真理的特征与认识的发展;然后调动运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立足社会实践等方法论要求,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最新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漫画山顶挖湖给我们的
31、哲学启示是A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C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不尊重客观规律,人们就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答案】B【解析】B:漫画山顶挖湖揭示了官员规划在“山顶挖湖”,这样做明显违背客观实际,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从哲学角度启示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B符合题意。AC:漫画启示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未涉及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和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C与漫画寓意不符。D:不尊重规律人们也可以发挥能动性,只不过不能正确的发挥能动性,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 “好
32、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的是难得的春季降水,这些自然界降水、光照、大气等能被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统称为气候资源。随着人们对气候规律认识的深化与生态文明实践进步,气候资源的概念逐步走入大众的视野,被更多人了解。这有利于我们A更好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改造自然规律,造福人类B在生产生活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我国气候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D深化我们对气候的认识,使之完全超越历史条件【答案】B【解析】A: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造自然规律。A错误。B:“气候资源的概念逐步走入大众的视野,被更多的人了解”,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
33、有利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正确。C:我国气候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具有客观性,不会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被改变。C错误。D:历史条件具有客观性,因而不可能“超越历史条件”。D错误。故本题选B。3共享员工,是指一些暂时难以复工的中小企业准确研判不利形势存在的持续性,将员工以共享模式进行短期人力输出,这一合作用工方式,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临时流动和再配置,成为企业应对疫情积极自救的创新之举。对此认识错误的是事物发展离不开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正确发挥能动性是形成认识的前提人的意识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动性 人类掌握和利用规律可以造福自身ABCD【答案】A【解析】: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
34、展具有普遍性,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发展可以离开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形成认识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是前提,错误,符合题意。:共享员工这一合作用工方式,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临时流动和再配置,成为企业应对疫情积极自救的创新之举,这说明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但不合题意。:共享员工这一合作用工方式说明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正确,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4 “沉没成本”是指由过去的决策所产生的不可挽回的成本,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等。经济学上对待“沉没成本”有一种误区,就是害怕没有效益产出而不敢再投入
35、。生活中,我们也时常沉溺于过去的付出而选择了非理性的行为。对待“沉没成本”的正确态度与下列古语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D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答案】D【解析】“沉没成本”警示我们不要因过去而消弭对未来的憧憬,不要因过去而放弃对价值的追寻,因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只因少了份坚持,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强调了绝对运动,B不符合题意。C:“夕阳无限好
36、,只是近黄昏”意思是夕阳是多么的好,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强调了自然规律,C不符合题意。D:“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意思是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劝告人们不要沉迷过去,不要因过去而放弃努力,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5某乡镇地处大山深处,是个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该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发挥“滴水穿石”的奋斗精神,在绝壁上修路、在大山中谋发展,成功实现了整体脱贫。这表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有质变的发生精神的力量能够在
37、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持续进行量的积累必然引起事物质的飞跃坚持不懈奋斗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ABCD【答案】C【解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有质变的发生”夸大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排除。:该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发挥“滴水穿石”的奋斗精神,在绝壁上修路、在大山中谋发展,成功实现了整体脱贫,这表明精神的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符合题意。:该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发挥“滴水穿石”的奋斗精神,克难攻坚,成功脱贫,体现了持续进行量的积累必然引起事物质的飞跃,符合题意。:坚持不懈奋斗属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做事情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守客观规律的统一,因此坚持不懈奋斗不一定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
38、势,排除。故本题选C。6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下列语句与材料中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答案】A【解析】A:“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A符合题意。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B不合题意。C:人事有代谢,往来成
39、古今,这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C不合题意。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7 “树上结两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邯邰镇变成了现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A自在的联系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B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拥有超自然力量C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可以造福于人类 D顺应规律就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答案】C【解析】A:题目中阐述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阐述自在事物的联系,排除A。B:“拥有超自然力量”的表述错误,该选项过
40、于夸大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排除B。C:材料中,瓜农通过搭架的方式,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瓜的成熟期提前了5至8天,用该方法栽种的瓜,不但瓜形好,而且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该做法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说明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可以造福于人类,C正确。D:“就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故本题选C。8为解决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烦恼,首款人工智能垃圾分类APP“阿拉去分类”于日前正式上线运行。该APP通过采集大量垃圾图片,配以高优化的计算模型,在自动识别率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准,市民通过手机拍张照片就可以立即自动识别并告知具体的垃圾种类。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41、现实生活的需要推动了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人工智能之智源自于对社会规律的正确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人们的理念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变成现实ABCD【答案】B【解析】:首款人工智能垃圾分类APP“阿拉去分类”通过采集大量垃圾图片,配以高优化的计算模型,在自动识别率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准,市民通过手机拍张照片就可以立即自动识别并告知具体的垃圾种类。这了现实生活的需要推动了创新能力不断发展,人们的理念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变成现实,符合题意。:人工智能之智源自于社会实践,而不是源自于对社会规律的正确认识,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9 2019中央经济工作
42、会议指出,2020年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有效有力应对内外风险,顶住下行压力。这一要求表明要尊重规律,把握发展趋势,主动作为 按规律办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ABCD【答案】B【解析】: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有效有力应对内外风险,顶住下行压力,表明我们要尊重规律,把握发展趋势,主动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错误。:题干中旨在说明在发展过程中尊重客观规律,并没有体现
4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人工智能(缩写为AI)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华为AI诗人“乐府”作出的唐诗宋词,让人分不出真假;清华团队分音塔科技研发的准儿翻译机聚焦AI语言翻译(口语 + 图文)这一更高层次的人机、人际、人物交互应用场景,来解决人们的跨语言文化沟通问题;新华社联合搜狗发布的人工智能主播不仅中文说得很棒,而且多种外国语言也说得非常顺利。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作为意识创造的结果,具有了新的语言思维和智能通过模拟人脑的功能,拓展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正成为新的实践主体,改变人脑的认识范围和能力作为社会实践
44、的产物,将推动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ABCD【答案】C【解析】:意识和思维都是人特有的,人工智能没有意识和思维,同时,人工智能也不是意识的产物,而是对人的意识的模拟,但是实践的产物,错误。:人工智能是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华为AI诗人“乐府”、清华团队准儿翻译机聚焦AI语言翻译、人工智能主播等都是通过模拟人脑的功能,拓展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符合题意。:人是实践主体,人工智能模拟人脑的功能,但不会改变人脑的认识范围和能力,错误。: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将推动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1某部国产网络剧以讲好“中
45、国故事”为创作初衷,在虚构的紧凑剧情中“努力还原大唐的一天”。该剧融入很多有据可查的历史人物,在服饰、化妆、道具、置景等诸多细节上“原汁原味”呈现了唐朝的真实生活,以至观众相信该故事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由此可见,在电视剧创作中意识可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客观事物意识的反映方式能决定意识内容的真实性人们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意识的对象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主动创造性ABCD【答案】D【解析】:材料中“努力还原大唐的一天”等,可见,在电视剧创作中人们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意识的对象,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主动创造性。符合题意。:意识可通过实践根据客观规律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客观事
46、物,说法有误。:意识内容具有客观性,不由意识决定,说法有误。故本题选D。12下列与漫画的哲学寓意相贴合的是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偷一个人的主意是剽窃,偷很多人的主意是研究成功者学习别人的经验,一般人学习自己的经验盲目模仿,适得其反,我们要反对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作风ABCD【答案】D【解析】:漫画“放下懒惰,不要拿别人的地图去寻找自己的路”告诉我们,盲目模仿,适得其反,我们要反对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作风,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符合题意。:漫画告诉我们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靠辛勤的劳动去创造生活,不要盲目模仿别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不体现怎样学习别人的经验,与
47、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13 2020年5月1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流行病学规律告诉我们,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的暴发需要一个必要的认知过程政府应对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病学将能够进行追潮性研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但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只能静观其变政府决策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BCD【答案】A【解析】:“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的暴发需要一个必要的认知过程政府应对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时间。”这体现了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符合题意。:事物本质呈现
48、有一个过程,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抓本质,而非只能静观其变。说法有误。:材料强调认识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未涉及“政府决策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4清代的郑板桥既是画家,同时也是诗人和书法家。他的很多作品是融诗书画于一体的,达到了内容与三种相关艺术形式较完美的结合。这种把诗、书、画融于一体的艺术创作方法体现了A诗书画三者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C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D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答案】B【解析】A:把诗、书、画融于一体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诗、书、画三者原本不存在本质的必然
49、的联系,A说法错误。B:把诗、书、画融于一体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C:艺术作品的创作内容属于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而非自在事物,C不符合题意。D:人得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通过实践建立新联系,而不是自己的需要,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5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这是因为与其它动物相比人类有意识,是地球上唯一拥有智慧的物种能实践,是地球上唯一生产活动的物种有心
50、理,是地球上唯一有丰富表情的物种有群体,是地球上唯一有群体活动的物种ABCD【答案】A【解析】:意识是人脑特有机能,意识是人特有的,因此,人是地球上唯一拥有智慧的物种,所以,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正确。: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因此,人是地球上唯一生产活动的物种,所以,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正确。:人以外的某些动物也有心理,也是有丰富表情的物种,错误。:人以外的某些动物也有群体,它们也是有群体活动的物种,错误。故本题选A。16(2020四川省高三三模)1990年4月,中央同意
51、上海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浦东新区的开发正式开启。30年来,从初期的“小政府、大社会”,到自贸区成立后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项项“浦东试点”上升为“中国经验”。这说明“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是成功改革的必由之路 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符合客观实际的改革政策具有直接现实性特征 制度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ABCD【答案】C【解析】:30年来,从初期的“小政府、大社会”,到自贸区成立后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项项“浦东试点”上升为“中国经验”,这说明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制度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
52、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符合题意。:“实践-认识-再实践”是成功改革的必由之路,错误。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改革政策作为社会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错误。故本题选C。17 2020年3月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这表明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有正确性 实践的发展依赖于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发展能够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ABCD【答案】D【解析】: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认识,该选项的说法太绝对。
53、错误。:该选项夸大了认识的作用,犯了唯心主义错误,排除。: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这表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发展能够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正确。故本题选D。18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揭开新型冠状病毒的神秘面纱。现在对于新冠病毒,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的开发、药物和疫苗的研发等都尚在进行中。这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实践具有历史性,不同时代实践的深度广度会不同认识具有反复性,经历反复曲折之后就能获取真理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活动都处于一定的社会
54、关系中ABCD【答案】A【解析】: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揭开新型冠状病毒的神秘面纱。现在对于新冠病毒,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的开发、药物和疫苗的研发等都尚在进行中。这说明实践具有历史性,不同时代实践的深度广度会不同,也反映了人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攻克新型冠状病毒,符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历多次反复才能获得,但不等于经历反复曲折之后就能获取真理,错误。:材料强调实践具有历史性,不强调实践具有社会性,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19现代科学诞生之前,人类用肉眼观察世界;后来科学家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我
55、们第一次看到了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观世界;再后来出现的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更小的物体。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越来越走向深入。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ABCD【答案】B【解析】: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越来越走向深入,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未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排除。:材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而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20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于2020年6月1日起实施。条例完善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56、体系,坚持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遵循了“全面保护、严格监管、保障安全”的原则,有利于树立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条例蕴含的思想尊重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改造了客观世界发挥了上层建筑的调节作用,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适应了人们实践的需要,有助于人们实践活动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存在,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ABCD【答案】D【解析】:条例蕴含的思想属于意识,并不能改造客观世界,错误。:该条例蕴含的思想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说法错误,排除。:针对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捕杀、滥食,北京市出台相关条例,引导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树立全社会保
57、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适应了人们实践的需要,有助于人们实践活动的发展,也反映了社会存在,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二、非选择题。21恩格斯说:“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该事物的观念,并产生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这就肯定证明,在这一范围内,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符合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摘自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92年英文版导言。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答案】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
58、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并在这一过程中,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解析】本题以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的一段话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真理的含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本题设问指向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该事物的观
59、念,并产生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这就肯定证明,在这一范围内,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符合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解答时首先明确真理的含义,然后分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22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坐标和轨迹,奏响人生的乐章。材料一 J市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实施全民阅读工程,大力推进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书香家庭建设;加强阅读优质内容的供给,实施图书精品出版工程,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多文化产品;注重方式创新,大力推进“互联网十出版”“互联网十阅
60、读”,构建全方位、全媒体阅读格局,实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目标,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激发了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1)结合材料,分析J市实施全民阅读工程的做法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 材料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用电脑、手机以及其他多媒体终端看书等电子阅读方式越来越被更多人认可。延续千年的纸质阅读虽然受到电子阅读的冲击,但也仍然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围绕“你将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方式”这一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也可以
61、综合论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250字左右。【答案】(1)J市通过加强阅读优质内容的供给,实施图书精品出版工程,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J市通过方式创新,大力推进“互联网+出版”“互联网+阅读”激发了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J市实施全民阅读工程实现以文化人,催人向上、使人奋进,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中,体现了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答案示例一:只选择一种阅读模式: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
62、特殊本质,纸质阅读(电子阅读)具有各自的特点,选择阅读方式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条件等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于选择。答案示例二: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电子阅读继承和发展了纸质阅读的内容,又在传播手段上进行了发展;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特色,因此能形成良性生态互动。答案示例三: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承认矛盾,一分为二全面分析矛盾。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特长、各有利弊,两种阅读方式可以相互补充、弥补不足。【解析】本题以“阅读”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意识
63、能动作用、辩证的否定、矛盾特殊性等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1)本小题要求结合材料一,分析J市实施全民阅读工程的做法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属于体现类主观性试题。材料中“加强阅读优质内容的供给,实施图书精品出版工程,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多文化产品”体现了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材料中注重方式创新,大力推进“互联网十出版”“互联网十阅读”,构建全方位、全媒体阅读格局,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材料中“实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目标,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激发了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将理论结合材
64、料进行阐释即可。(2)本小题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围绕“你将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方式”这一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也可以综合论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250字左右。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只要注意题干要求的角度,可以就某一角度深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回顾98年的辉煌历史,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如此重视哲学思维、思想方法、理论建设。在党和红军经历长征、刚刚在陕北站稳脚跟的时候,毛泽东潜心撰写实践论矛盾论,对中国革命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在“文革”结束不久
65、,各项事业在前进中徘徊的时候,“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成为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先声。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结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理论创造,指引着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伟大航程,读原著、学纲要、上“强国”、神州大地正在展开“思想之光”转化为物质力量的生动画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或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试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高度重视哲学思维、思想方法、理论建设?【答案】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们党坚持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运用哲学思维,解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成功。坚持把发挥主观能
66、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运用哲学思考,进行理论创新,推动国家民族不断进步。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党立足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运用哲学思维,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指导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真理是客观,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运用哲学思维,不断解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进入21世纪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具有反复性、
67、无限性和上升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运用哲学思维,不断深化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哲学思维、思想方法、理论建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论、认识论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或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试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高度重视哲学思维、思想方法、理论建设?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唯物论思考,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三个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
68、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关系,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我们党坚持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运用哲学思维,解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成功。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
69、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运用哲学思考,进行理论创新,推动国家民族不断进步。第二步,认识论思考,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三个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党立足于中国
70、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运用哲学思维,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指导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真理是客观,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党运用哲学思维,不断解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进入21世纪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运用哲学思维,不断
71、深化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24材料一:武汉是这次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实施“封城”: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得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材料二:通过调查研究,确认新冠肺炎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存在人际传播,这是武汉“封城”举措的最直接原因,并随之派生出一系列抗疫举措。武汉“封城”后,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对确诊病人实施科学救治;医学工作者在实验室昼夜奋战,进行疫苗研制
72、;各行各业、网上网下开展了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育和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中国之治”彰显了无比伟力和制度优势。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分析武汉“封城”举措所蕴含的辩证法智慧。(2)“中国之治”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的?【答案】(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武汉是这次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封城”有利于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武汉实施“封城”,能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遏制疫情
73、蔓延势头,从而确保“湖北胜”和“全国胜”。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武汉“封城”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能防止出现不可控的“质变”。(2)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在抗疫过程中,我国通过调查研究,确认新冠肺炎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这是采取一系列抗疫措施的原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抗疫过程中的调查研究、医务工作者的科学救治、医学工作者的疫苗研制等,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医务工作者
74、的科学救治、医学工作者的疫苗研制、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体现了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解析】本题以武汉抗疫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量变与质变、整体与部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等相关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1)本题要求分析武汉“封城”举措所蕴含的辩证法智慧。本题考查知识范围是辩证法,属于中观知识考查。题型设置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材料中“武汉是这次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体现了主要矛
75、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体现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本题要求分析“中国之治”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的。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题型设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材料中“通过调查研究,确认新冠肺炎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
76、过调查研究,找出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对确诊病人实施科学救治;医学工作者在实验室昼夜奋战,进行疫苗研制”,体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各行各业、网上网下开展了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育和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体现了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牵动着14亿中国人民的心,拉近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距离,数千人、上万人舍弃春节期间与
77、家人的团聚,投入到防疫一线,为了让更多的家庭平安和团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战斗在防疫一线。各省人民始终同湖北、武汉同胞心连心、共命运,各地选派33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务人员出征湖北,29个省市“一省包一市”,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借用火神驱瘟、雷神惩恶的神话寓意,鼓舞人民坚定了抗疫必胜的信心。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主动破局迎变,科学抗疫,及时引入方舱医院,创造了抗击疫情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答卷。每一次攻坚克难,每一场重大灾难,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抗疫斗争中形成的抗疫精神是鼓舞和激励人民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又一次精彩迸发。(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
78、知识,说明抗疫精神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相关知识,说明抗疫精神的作用。(3)学校要求各班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办一期宣传抗疫精神的板报,请画一简图,说明你班本期板报的主题思想及其主要栏目设计。【答案】(1)抗疫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疫斗争中的突出体现,激励中国人民为国家分忧、为民族担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数千人、上万人舍弃春节期间与家人的团聚,投入到防疫-线,体现了伟大奋斗精神。各省人民始终同湖北武汉同胞心连心、共命运,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体现了伟大团结精神。借用火神驱瘟、雷神惩恶的神话寓意,鼓舞人民坚定了抗疫必胜的信心
79、,体现了伟大梦想精神。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主动破局迎变,科学抗疫,体现了伟大创造精神。(2)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抗疫精神为中国人民战胜疫情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抗疫精神能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战胜疫情,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抗疫胜利而奋斗。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抗疫精神能激发中国人民的斗志,给中国人民以强大的精神力量。(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本题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
80、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疫精神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试题设问的关键词是中华民族精神,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考生将材料信息与知识要点对应分析,形成答案要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抗疫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疫斗争中的突出体现,激励中国人民为国家分忧、为民族担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
81、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数千人、上万人舍弃春节期间与家人的团聚,投入到防疫一线,体现了伟大奋斗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各省人民始终同湖北武汉同胞心连心、共命运,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体现了伟大团结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借用火神驱瘟、雷神惩恶的神话寓意,鼓舞人民坚定了抗疫必胜的信心,体现了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主动破局迎变,科学抗疫,体现了伟大创造精神。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相关知识,说明抗疫精神的作用
82、。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意识的相关知识,主要涉及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其中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生理活动的调控,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意识活动的特点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抗疫精神为中国人民战胜疫情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抗疫精神能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战胜疫情,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抗疫胜利而奋斗。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抗疫精神能激发中国人民的斗志,给中国人民以强大的精神力量。第(3)问,题要求考生画一简图,说明你班本期板报的主题思想及其主要栏目设计。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要确定主题:围绕抗疫精神的形成、表现及作用;做好栏目布局:让党旗高扬在抗疫第一线、抗疫中的“90”后,科学巨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