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4806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2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基础巩固卷).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_姓名:_得分:_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鲁枢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俊(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

2、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

3、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4、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摘自鲁枢元教授在台湾淡江大学的讲演,原文有删节)1

5、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B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C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D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解析:C项理解错误,由第二段结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可知。答案:C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A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B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6、,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解析:B项是说陶渊明的思想值得现代人借鉴,并不是说“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答案:B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C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7、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解析:B项,强加因果,“所以”说法不当。C项“一概”说法绝对,原文是“普遍”。D项“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当,原文是“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答案:A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归田赋张衡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8、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注】蔡子,战国时燕国的辩士蔡泽;唐生,即唐举。蔡泽游学诸侯,未发迹时,曾请唐举看相,后入秦,代范睢为秦相。王雎(j),鸟名,即鱼鹰。仓庚(cn n),鸟名,即黄莺。颉颃(xi hn),鸟上下飞翔的样子。曜(yo)灵,太阳。俄景,日影偏斜,指天色将暮。4下列语句中加

9、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明略以佐时佐:匡扶B俟河清乎未期 俟:依靠C尔乃龙吟方泽 方:大的D虽日夕而忘劬 劬:劳苦解析:B项,“俟”的意思是“等待”。答案:B5下面六句话中,全部能表现“归田之乐”的一组是(3分)()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原隰郁茂,百草滋荣仰飞纤缴,俯钓长流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知A BC D解析:是归田的想法。是议论句,不表现归田之乐。排除这两句即可。答案:A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赋文开篇交代了归隐的真正原因是在京都做官时间已久,没有高明的谋略辅佐君王。B“交颈颉颃”“

10、关关嘤嘤”,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C“触矢而毙,贪饵吞钩”,既反映了作者野外捕获猎物的悠闲之情,又颇含自诫之意。D这篇小赋虽然篇章短小精悍,却准确地表现了张衡在仕途遇到挫折后归隐田园之志。解析:A项,“真正原因”说法不当。“在京都做官时间已久,没有高明的谋略辅佐君王”只是张衡归隐的借口,不是真正的原因。答案:A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5分)译文:_(2)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5分)译文:_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于是”,在这时;“苟”,只要;“安”,怎么,哪

11、里;“乏”,的。“所如”是“所字结构”。答案:(1)正是仲春二月的好天气,气候温和,天气晴朗,在野外,无论平原还是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2)只要我置身于世俗是非得失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参考译文:在京都做官已经很久了,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正是仲春二月的好天气,气候温和,天气晴朗,在野外,无论平原还是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

12、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我心情欢畅。于是我就如蛟龙长吟于大泽,如猛虎咆哮于山丘一样,自由自在。仰首上射空中的飞鸟,俯身往河里撒下钓丝;鸟不高飞则中箭而死,鱼若贪饵必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游鱼。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经极乐,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法度。只要我置身于世俗是非得失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89题。访城西友人别墅【唐】雍陶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13、8诗歌描绘了友人别墅的哪些特点?(5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景物特点的能力。作答时需要抓住诗歌中的景物“澧水”“桥”“小路”“村园”“门巷”“枳壳花”等,此外还要抓住题目中的“城西”“别墅”等关键词,概括出“幽远”“优美”“质朴”等特点。答案:写出了友人别墅地处幽远、景色优美的乡村,格调质朴的特点。9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哪几次情感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情感变化”四个字。“变化”包括情感的加深及情感的转移,就这道题来说是情感的四次转移,可谓一句一变。答案:全诗体现出作者四次情感变化:先写作者见到城外的郊墅

14、美景而产生的新奇之感,既而写到会友的急切心情,然后是面对极为相似的村舍庭院的焦急迷惘,最后是面对洁白素雅、芳香四溢的枳树花而产生的惊叹与陶醉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2)_,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_ _。(3)悟已往之不谏,_。_,觉今是而昨非。答案:(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3)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乙选考题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雨中登

15、滕王阁熊召政登高骋目,总以晴好的天气为宜。遗憾的是,此刻我登滕王阁,周遭是一片淅沥沥的雨声。5月下旬,江南开始进入梅雨季节,站在滕王阁的七层之上,但见槛外浩茫的赣江,罩在濛濛的烟雨之中,虽然胭脂色的波浪显得湿润,但江的对面已是模糊一片;而飞阁之下车水马龙的十里长街,除了喇叭声的清脆,一切,也都幻化为浮动的剪影。但我仍觉得,眼下这雨中的凭栏,乃是别一番感受。虽然见不到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但雨来风掠,雾卷云飞,更平添了登临者怅然怀古的思绪。在滕王阁的楼下,正准备登临时,有人说“这是一个假古董”。言下之意,既为赝品,你何必登上这水泥浇铸的楼梯?是的,昔日的滕王阁早已倾圯,眼前的这一座,是1989年动

16、工修建,历时三年而成。比之旧制,它更加峭拔,也更加壮丽。珠帘晃动在天阙,檐马叮咚于青空。置身其中,哪怕是烟雨如潮飞云似梦,你依然会有那种望尽中原百万山的感觉。中国的古建筑,都是砖木结构。它的好处是质朴、浑厚,沉静中透出空灵的禅意。人住在里面,若饮酒,则窗牖的花影可以助兴;若弹琴,则木质的板壁可以让弦音更加柔和。但是,砖木结构的建筑,特别是使用了太多的木材后,不但易燃,而且耐腐性也很差。那些著名的亭台楼阁,保存百年尚且不易,何况它们的建筑年代,非唐即宋,都在历史的烟雨中浸泡了千年呢!就说这座滕王阁吧,自公元653年即唐永徽四年建成以来,已经历了将近14个世纪。无论是霜天画角下的铁骑,还是暗夜秋风

17、中的野火,都不可避免地一次次侵蚀它、焚毁它。所有香艳的记忆,其尽头都不可避免是一把劫灰。滕王阁首建至今,已经历了数十次的毁灭与兴建。除了初唐的王勃,登临层榭并为之留下千古美文,是正宗的滕王版的楼阁之外,自他之后的韩愈,自韩愈之后所有的文人骚客,所吟咏的滕王阁,都是在歌颂赝品。这些年来,各地的名胜古迹都在恢复,这是民族复兴的特征。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人,若只能“苟全性命于乱世”,则哪里还有可能恢复名胜呢?乱世逃命,盛世建楼,这都是历史的必然。眼前的滕王阁,虽然是假的古董,但却是真的名胜。王勃的美文已经成了千古绝唱,我们岂能让他的满纸珠玑无法印证,让后来人徒生惆怅呢?因此,南昌不能没有滕王阁。它

18、的千百年来的每一种版本,都不是赝品,都是南昌人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机缘以及不同风情的真实写照。如今,我站在最新版的滕王阁上,在枇杷黄连叶青的季节,眺望变幻不定的江山风雨图,沐浴天地间流动的勃勃生机,心情便如茶烟深处的月色,那份诗意,那份惬意,想压抑都压抑不住了。滕王阁留给我的记忆,一直与歌舞有关。盖因修建此阁的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生长于钟鸣鼎食的帝王之家,李元婴的手不必磨剑,却可以捉捏彩笔,绘出人间的富贵。据传,李元婴擅画蛱蝶,阁中留有他的滕王蛱蝶图,满眼风华、一片缤纷。当然,李元婴的耳,也听不到杀伐之声,他生命中的岁月,被一场又一场的歌舞填满,脂粉气、楚腰身

19、、霓裳曲,使他贪欢、使他迷醉、更使他对国计民生了无兴趣。据说,李元婴从苏州刺史的任上迁转洪州都督,就因为任职不专,或可套用近时语,即因为执政能力的低下。在南昌,他又因“数犯宪章”再次被贬,谪置滁州。看来,称他风流王爷完全称职,若以官身评判,他恐怕只沾得上一个“庸”字儿了。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南唐李后主,论当皇帝,他只是庸君,论诗人,他却高居上游。这李元婴同样如此,他若不当官,而专心致志当一名歌舞团的导演,必定完全称职。李元婴自苏州迁来南昌,走的虽是贬谪之路,仍不忘声色。他从苏州带了一班乐伎前来,于是,这赣江边上的南昌故郡,平添了夜夜笙歌。李元婴好游冶,某日来到章江门外的荒阜,面对茫茫江

20、水,他突发奇想,让随从在榛莽中治酒席,起歌舞。燕麦免葵之中,离草荆棘之上,怎搁得住弱不禁风的舞衣?于是,谄其事者,投李元婴所好,在这岗峦之上建起一座高阁,这便是滕王阁的由来。登临送目俯瞰江山,只是它的附属功能,开绮筵,演歌舞,才是建阁者最初的动机。于今,风流的滕王早已灰飞烟灭,但阁上的歌舞却一直不曾消歇。远古的吴趋曲,盛唐的柘枝舞,虽然不再演绎,但我在这阁上,却听到更为古老的编钟,以及渗透了赣南风情的十送红军,这熟稔的旋律,立刻让我想到这槛外的苍茫河山,曾经是红旗漫卷的苏区。更由此感叹,没有这一片土地,没有这一片土地上浴血奋战的人民,今天,我们就不能在这滕王阁上,欣赏到令人陶醉的盛世歌舞。(1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A作者在第一段中说“雨来风掠,雾卷云飞,更平添了登临者怅然怀古的思绪”,但紧接下来,作者并没有倾诉“怀古的思绪”,而是讲述“有人说这是一个假古董”的事,这就使文章起伏跌宕,平中见奇,同时延续了第一段中的“遗憾”。B作者把他“站在最新版的滕王阁上,在枇杷黄连叶青的季节,眺望变幻不定的江山风雨图,沐浴天地间流动的勃勃生机”时的“那份诗意,那份惬意,想压抑都压抑不住了”的心情比作“茶烟深处的月色”,是将抽象化为具体,因而生动美妙。C今日的滕王阁,不仅峭拔壮丽,而且蕴含着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写照着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精神,象征着民族的复兴和昌盛,

22、因此,作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D这篇散文以“滕王阁”为线索,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古今对比,揭示主旨,教育人们要珍惜今天的“令人陶醉的盛世歌舞”,要关注国计民生,否则,今日的滕王阁就会像历史上的滕王阁一样会被毁灭。E这篇散文,其语言具有真切的表现力、感染力和浓厚的抒情性。如第二段中:“比之旧制,它更加峭拔,也更加壮丽。珠帘晃动在天阙,檐马叮咚于青空。置身其中,哪怕是烟雨如潮飞云似梦,你依然会有那种望尽中原百万山的感觉。”(2)在第一段中,作者说“遗憾的是,此刻我登滕王阁,周遭是一片淅沥沥的雨声”,这“遗憾”具体表现在(6分)答:_(3)作者在第一段中说“雨来风掠,雾卷云飞,更平添了登临者怅然

23、怀古的思绪”,但紧接下来,作者并没有倾诉“怀古的思绪”,而是讲述“有人说这是一个假古董”的事,其作用是(6分)答:_(4)在第三段中,作者说“眼前的滕王阁,虽然是假的古董,但却是真的名胜”的原因是(8分)答:_答案:(1)AD(2)见不到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或:罩在濛濛烟雨之中的赣江的对面已是模糊一片;阁下车水马龙的十里长街,除了喇叭声的清脆,一切,也都幻化为浮动的剪影。(3)引出古事,抒发感慨。使文章起伏跌宕,平中见奇。(4)能让王勃的美文得到印证;是南昌人在如今时代的机缘以及风情的真实写照。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给德国人留点面子王安大雨骄傲了德

24、国人。当北京、武汉、上海、长沙、成都、扬州等大小城市,见雨必软,看海免费时,青岛显出了威风。7月2日3日,青岛降雨超过100毫米,是近3年来最强。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处长安宝月说,雨势渐停后,一般道路只用10分钟左右水就排净了,低洼地半小时也就没事了。青岛市排水的底子是德国人打下的。1898年德国人强租胶州湾后开始城市建设,德国人在主要街道按雨污分流的方式,铺设地下排水管道和暗渠。排水管道上宽下窄呈V字形,管道上半部分是水泥抹面,下半部分则贴上白色瓷砖,这样,当雨水较少时,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流速,减少污泥的沉淀,光滑的内壁也可以减少污物的刮挂,这就为日后清污降低了成本。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德国人

25、强租了青岛,以为就此能永远占领下去,于是认真地修下水道?不知道德国领导是怎么跟自己的农民工交代的,反正德国人在家怎么干活,在青岛就怎么干。其二,青岛V形的下水道不是秘密,但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国的下水道大都依然是圆的?中国人勤劳聪明,模仿个物件几分钟的事,怎么就看不上个下水道,而宁肯去看海?正当我感叹中国人怎么变得这么不认真,这么没长性时,忽然被惊着了,一篇文章称不能全都归功于德国人,青岛地下水道真相。我想,怎么又碰到一篇假新闻?也许,青岛地下水道本是咱中国人设计的,那年代中国不也出了詹天佑一类大名鼎鼎的工程师嘛;也许,有资料证实,是中国三千民工建造了青岛下水道,而德国只来了俩半人,指手画脚一番中

26、国人本来就是红花,至少是小红花和肥绿叶。细看文章,却原来是鸡对鸭说。青岛当地文史专家鲁海对网上借青岛下水道“美化殖民统治”的言论很反感,“德国人当年搞雨污分离的出发点不是造福青岛人民,而是让殖民者享有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他们在华人居住区修的下水道仍然是雨污合流”。鲁专家的说法甚是,所有殖民者和侵略者都应该从中国滚出去。但如果从这个思路生发开来,以目的论衡量,中国许多引以为骄傲的物件都令人起疑。比如李春设计赵州桥,就是为了广大劳动人民?不许县令权贵过?再如威名远扬的郑和七下西洋,他是为了传播中国人民的友谊?发展中国人民的航海探险事业?明明是奉旨追杀皇位竞争者嘛。回绝外来物件,会让很多人伤心。上海

27、外滩曾是老外及冒险者的乐园,现如今是恋人的爱地。法国斗牛犬、美国可卡犬、爱尔兰水猎犬被许多国人当孩子养,如果因为是洋犬种而被驱逐,对他们的“父母”该是何等残忍?改革开放后,中国得到的第一笔外资是德国、日本技术武汉一米七轧机,能说资本家的出发点是为了侵略中国而拒绝吗?反过来,当今中国许多城市还没有做到雨污分流,能因此推断人民政府是为了谁的利益吗?倒是安宝月缓和许多,他认为青岛不怕雨主要有三个原因:青岛丘陵地势不易内涝,青岛在后来的发展中吸取和承袭了德国人的排水系统设计理念,政府行之有效的排水维护运行机制与防汛应急机制。天帮忙,人努力,给德国人留一点面子。(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

28、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5分)()A“细看文章,却原来是鸡对鸭说。”这句话是一个独句段,在文中主要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B作者在驳斥鲁专家的荒谬论点时主要采用了以归谬法为核心的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C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狭隘的民族自尊和盲目的民族自大心理进行批判,至于“中国人怎么变得这么不认真,这么没长性”只是文章的一个分论点。D本文的语言极富大众化色彩,耐人寻味;又洗练精妙,生动形象。同时作为新闻评论,其语言的精当确切、幽默诙谐也使本文在语言上别具一格。E安宝月认为青岛不怕雨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自然优势,二是人为努力,三是继承了德国人的设计理念。作者对安宝月的这个观点也是赞同的。(2)文章的题目是

29、“给德国人留点面子”,作者在第一段却说“大雨骄傲了德国人”,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开头的效果。(6分)答:_(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天帮忙,人努力,给德国人留一点面子”这句话的?(6分)答:_(4)新闻评论工作者不仅要将生动的事实概括和抽象成深刻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深刻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浅显化和大众化,使读者能够接受和乐于接受这种深刻的道理。本文在语言上就典型地体现了上述特点。请结合本文内容至少从两个不同方面探究本文的语言特点。(8分)答:_解析:(1)C.作者先前立论不是为了批判中国人“不认真”“没长性”,只不过是为后文批判盲目自大的社会心理作铺垫而已。E.原文中作者只是认为“安宝月

30、缓和许多”,这并不表示对安宝月的观点的赞同。(2)本题考查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的能力。文章评论的重点是狭隘的民族自尊心理和盲目的民族自大心理,所以这样的开头方式能更好地凸显这一主题。(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关键在于对这段话表层和深层意思的全面把握,信息范围主要集中在文章对鲁专家的批判这一部分。考生在作答前需要对作者情感好恶有清醒客观的理解和认识。(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文本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深刻性关键在于作者如何驾驭语言。纵观全文,文本借助语言的大众化、口语化、形象化和幽默化将这些深刻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浅显化,从而有了激愤昂扬的思想血

31、脉。答案:(1)CE(2)这样的开头很恰当。中国人自建的城市排水系统在大雨面前不堪一击,而德国人以前留下的排水系统却发挥奇效,这当然“骄傲了德国人”,开篇先声夺人,悬念顿出;然而有些人却对德国人的这一历史杰作不以为然,找出各种理由极力贬低甚至否认,使得作者在文章最后不得不要求国人“给德国人留一点面子”。这破立之间把看似矛盾的两个论述有力地指向了对“盲目自大”的民族狭隘心理的批判主题,符合内容推演的内在逻辑。(3)从表面上来看,这段话的意思有三点:“天帮忙”是指青岛丘陵地势不易内涝;“人努力”是指政府行之有效的排水维护运行机制与防汛应急机制;“给德国人留一点面子”,实际上是作者运用反语批判那些罔

32、顾事实、盲目自大、一味给自己贴金的民族狭隘心理。“给德国人留一点面子”的言外之意实际上是指不要极端自大,还要给我们自己留点面子(每点2分)。(4)善于运用丰富多彩、洗练精妙的口语化语言,如“青岛市排水的底子是德国人打下的”“正当我感叹中国人怎么变得这么不认真,这么没长性时,忽然被惊着了”“回绝外来物件,会让很多人伤心”等口语的巧妙运用使本文的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巧妙运用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形象化的“活”语言。如“当见雨必软,看海免费时,青岛显出了威风”“中国人本来就是红花,至少是小红花和肥绿叶”“细看文章,却原来是鸡对鸭说”等大量形象化语言使受众如临其境,从而增加了语言的表

33、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每点2分)(从修辞和词类活用的角度回答问题,如果事例充分、分析合理全面也可酌情给分)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问征夫以前路B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C腹犹果然D零丁孤苦解析:古今义都是“孤单无靠,生活困苦”的意思。A.行人/出征的人;B.指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学位;C.很饱的样子/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答案:D14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B襟三江而带五湖C水击三千里 D凡在故老解析:B.襟、带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带;C.水,名词作状语,在水

34、面上;D.老,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老的人。答案:A15下面两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与句的“且”字相同,句与句的“矣”字不同。B句与句的“且”字相同,句与句的“矣”字也相同。C句与句的“且”字不同,句与句的“矣”字也不同。D句与句的“且”字不同,句与句的“矣”字相同。解析:连词,表转折;副词,姑且,暂且;、都是句末语气助词。答案:D16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6分)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_

35、答案:(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17请以“全球能源行业”为开头,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5分)在着力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背景下,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实现了连续十年接近30%的年均增长速度,创造了全球能源行业的奇迹。答:_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题干要求以“全球能源行业”为开头将原句改写成一个长句,首先要确定主语、谓语和宾语,即句子的主干。观察原句子,根据要求,句子主干可确定为“全球能源行业创造了奇迹”,然后把其他部分作为修饰成分插进去即

36、可。答案:全球能源行业在着力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背景下创造了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实现连续十年接近30%的年均增长速度的奇迹。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根据漫画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漫画上,一名学生面对考卷发问:“我的手呢?”这反映了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现象。由于长时间上网,许多人已经不会写汉字及汉语拼音了。这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虽然生活在网络时代,但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应该被继承并发扬下去。因此,以下立意可供考生参考:警惕“鼠标手”;保护汉字,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守住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