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吉林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2分,计80分)1.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 “诸侯朝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B.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 “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薛无别,则宗族乱。”D.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ACD分别反映了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等内容,而B礼乐征伐开始出自于诸侯,说明了分封制遭到了破坏,王权衰微,所以B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2、下列不属于受封诸侯王义务的是A. 镇守疆土,以蕃屏周B. 征派赋役,管理人民C. 朝觐述职,效忠朝廷D. 互相征战,开拓疆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分封制即是“封土建国”,即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分封的目的是让他们建立封国和军队,保卫中央,收买人心。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称为“诸侯王”、“君”或“国君”,也使用“国王”的称谓。但是分封制到了后期却导致了地方的封建割据,各诸侯国
3、各自征战。所以“互相征战,开拓疆土”并不是诸侯的义务。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 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B. 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 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D. 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时期是我国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是指当时政治方面的表现之一是分封制崩溃,诸侯割据争霸、礼崩乐坏,周王室日益衰微,周王室力量衰微,但不是完全没有军事力量,故C项正确,A不对;当时诸侯力量强大而王室衰微,王命不行,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而不是将权力下放,故
4、B项错误;D不对,说法与史实相反,诸侯割据争霸威胁周天子的地位而不是巩固。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分封制在周朝初期巩固了周的统治,发展了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A. 井田制的破坏B. 生产关系发展C. 诸侯争权夺利D. 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分封制在周朝初期巩固了周的统治,发展了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导致井田制破坏,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破坏了
5、,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分封制也就瓦解了,故D正确;A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诸侯争权夺利是分封制破坏的表现,不是分封制瓦解的最主要原因,排除C。5.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密切的是A. 端午B. 清明C. 七夕D. 元宵【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法制强调以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财产和权力的继承顺序,当然也包含祭祀权力,清明节表达对先祖的祭祀哀思是宗法制对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影响体现,所以答案选B,A项是为了祭奠爱国英雄屈原,C项表达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D项强调合家团
6、聚之情。6.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重要的原则是A.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 “节用裕民以德服人”C.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 “尧舜之道,不以仁治,不能平天下”【答案】A【解析】【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中央集权制,是针对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而谈的;另一方面是专制主义,针对皇权至高无上而言的。根据选项,只有A选项能够反映出皇权至上的含义,故选A;“节用裕民以德服人”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无关,排除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秦朝的治国思想,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重要的原则,排除C;“尧舜之道,不以仁治,不能平天下”体现儒家仁政思想,而秦始皇建
7、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体现了法家的思想,排除D。7.如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左才(在)阳陵。”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才(在)”后空玦部分应是A. 皇帝B. 太尉C. 御史大夫D. 丞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一切军国大事最终都取决于皇帝。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
8、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 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B.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 中央集权制建立D. 王位世袭制确立【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提到的第一次革命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结合所学可知,这正是秦朝建立的年代,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在秦朝以前就有了,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排除A;西汉时期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B错误;王位世袭制确立是在夏朝,故D项错误。9.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咸阳宫居中,四周有许多通道,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咸阳城的修建,反映了当时社会:A
9、. 天文历法知识的发达B. 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 君主专制,皇位独尊D. 神化皇权,万世一统【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一建筑风格象征权力向中央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表象,材料也没体现神灵神化皇权,故BD两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10.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点是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世卿世禄制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 B. C. D. 【答案】
10、C【解析】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再是世卿世禄制,本题凡是含均是错误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有关的是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C. 龙生龙,凤生凤D. 立嫡以长不以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B项“金榜高悬”与科举制有关;A项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有关;C强调出身,与考试无关;D是宗法制的特点
11、。故选B。12.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 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C. 扩大了封建统治社会基础D. 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科举制有助于将地方官员的选拨权利收归于中央,这就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D。A、B、C选项都是科举制的作用,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3.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政治作用是A. 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B. 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C. 为抵抗少数民族进攻筹措军粮D. 防止人民反抗【答案】B【解析】
12、试题分析:本题设问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的政治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有利于中央集权,防止藩镇割据的局面,符合题意,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集权【易错警示】本题考查宋代集权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的材料阅读归纳能力。学生容易错选AD,关键在于材料信息的提取。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是其一。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13、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14.西汉初期,丞相集决策、行政、司法各项大权于一身。相权的膨胀不可避免地会侵夺皇权,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具体表现为A. 郡国并行制度B. 颁布“推恩令”C. 创设刺史制度D. 形成中外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实行中外朝制度,即将相权分为决策权和执行权。皇帝借助“中朝”掌控决策权,“外朝”只剩下执行权,皇帝借此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都是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符合中央官制涉及君臣关系的要求,排除;【点睛】备考启示: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5.两汉
14、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宋朝,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清朝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护膝。以上礼仪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封建纲常礼教的强化B. 封建官员成为皇帝奴仆C. 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D. 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丞相和皇帝的关系来看,丞相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故选C。A错,君臣关系并非纲常礼教的关系,而是政治等级关系;B错,不符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错,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不是 中央集权与地方
15、分权的关系。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特点16.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享有崇高的声誉,曾任侍中等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依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当时魏征应供职于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枢密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的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从题干的意思可以推断出魏征供职于门下省,故选
16、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7.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 唐朝设政事堂B. 元朝设中书省C. 明朝废除宰相制D. 清朝设军机处【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指皇帝越过宰相直接管理行政事务,由此可知此时丞相制度已被废除,作为皇帝秘书机构的内阁出现,答案选C项,A、B还没真正做到材料所说的程度;D选项时间过晚。点睛:解答本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17、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一再强调的是内阁的作用,因此本题的选项就基本上锁定在明朝上面,、选项都不是明朝的内容,故可以排除。18.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削弱地方为了将权力收归中央,例如汉武帝推恩令和宋太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是;削弱相权为了加强皇权,例如朱元璋的废丞相和清代的军机处都是;加强对于边疆的控制,元代和清代都有。故选A
18、项。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权与相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行省制度19.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梭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 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雍正年间设立
19、军机处,ABD表述正确,C表述错误,内阁设立是在明成祖时期。因此选C。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复习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从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历史影响;归纳北宋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当时西方政治状况,分析不同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比较不同时期中央制度、地方制度的异同,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内容。20.“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从“独相到群相再
20、到兼相”这三个阶段依次是A. 分封制、三省制、军机制B. 分封制、六部制、内阁制C. 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D. 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答案】D【解析】秦建立三公制,三公之一的丞相总领百官,位高权重,所以是“独相”。唐朝时承隋制,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是为“群相”。明成祖朱棣设内阁制,而内阁成员基本为“兼相”。故排除ABC,正确的选项是D。点睛:中国古代战争主义中央集权存在两对基本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基本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从丞相数量的递增反映了相权的不断削弱
21、,而相权的削弱意味着君权的增强。21.西方人对古希腊文明有着无法释怀的感念。西方人感念的是古希腊的A. 独特的地理环境B. 发达的商品经济C. 高大宏伟的建筑D. 城邦的民主制度【答案】D【解析】古代希腊对世界的主要贡献就是她的民主制度,故本题答案选D项;ABC是古希腊的特点,但不是最主要的。22.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然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A. 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B. 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C. 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D. 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
22、组织。”说明希腊各个城邦之间没有整体性,各自为战。说明希腊城邦独立自主的特点。B不是材料反映的内涵。C和D属于民主政治,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A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城邦特征23.在雅典城邦时期人们认为,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由此可知雅典A. 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B. 直接民主制度排斥人文主义C. 文化传统深刻影响政治生活D. 民主实质上是多数人的暴政【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雅典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的文化传统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说明了文化传统已
23、经深刻的影响了雅典的政治生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雅典并非政教合一,直接民主制度也不排斥人文主义,选项A、B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民主实质上是少数人的暴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24.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对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人的资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通过继承获得的财产的人都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这主要反映出A. 雅典的民主存在虚伪性B. 民主与道德要求的统一C. 家庭是雅
24、典民主的基础D. 财产是享有民主的前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通过继承获得的财产的人都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说明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人要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A D两项不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C说法明显错误,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政治、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故选B项。考点:古代希腊、雅典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25.古希腊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决策方式的根本区别是A. 公开性B. 民主性C. 效率高低D. 有无辩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古希腊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
25、最高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这种决策方式体现了民主性的特点。中国封建朝廷实行的是皇帝的个人专制独裁。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希腊政治文明两大文明比较决策方式26.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 重视法律程序B. 保留习惯旧俗C. 强调法官至上D. 体现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特征。依据材料可知,罗马法规定,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这说明罗马法高度重视法律程序。因此A选项正
26、确。B选项错误,习惯旧俗下贵族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材料中并未体现;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而非要强调法官至上;D选项错误,罗马法律强调的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而公民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人人平等。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7.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 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B. 奴隶地位有所改善C.
27、 材料体现的是公民法的内容D. 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可知,罗马法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结合所学知识,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推进社会进步。故答案为A项;是平民而非奴隶地位改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适用范围的信息,排除C项;是平民而非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排除D项。【点睛】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28.十二铜表法的编纂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 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B. 给平民带来了好处C. 按律量刑,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D. 维
28、护了平民的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十二铜表法尽管在内容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但仍然维护贵族的特权,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A错误;给平民带来一定的好处,只是表面现象,从本质上讲,他还是为了维护贵族的利益,排除B;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使得法律有了量刑的依据,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受到了制约,克服了习惯法的弊端,故C正确;十二铜表法实质是为了维护贵族利益,而不是为了维护平民,排除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要求学生结合罗马法从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原因以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来分析。29.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并成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的是A
29、.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B.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D. 查士丁尼新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形成完备的体系,对近代欧洲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故B项正确;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都不是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的标志,排除ACD。30.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A. 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B. 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C. 说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D. 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答
30、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旨可以看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对妇女政治权利的限制和歧视,这是这部法律的局限性,选项B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排除;选项C偷换概念,材料中针对妇女而非人民,排除;选项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31.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其影响是A.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B. 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C. 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D. 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及规定议会任期,从法律上确立了议
31、会限制王权及常设性立法机构的特点,故选D。1689年的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所以A说法与史实不符;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所以B与1694年时间不符;C在材料中未体现。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代议制32.光荣革命后,在威廉的加冕仪式上,议会当众宣读了权利法案。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A. 英国议会B. 英国贵族C. 英国民众D. 英国王室【答案】A【解析】【
32、详解】根据材料“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说明议会制定法律,法律限制王权。结合所学知识,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英国议会。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主旨,排除。33.从1689年的权利法案到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再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这一进程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A. 发展资本主义B. 实行民主共和C. 实行民主政治D. 实现自由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从1689年的权利法案到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再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反映了英国政治民主化不断完善,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诉求,故C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33、;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B错误;材料信息与自由平等无关,排除D。34.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A.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 1787年美国宪法C.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D.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保留了君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君主的妥协,但与设问不符,排除A。美国1787年宪法,承认黑人奴隶合法,在算人口以确定国会代表名额分配时,把每5个南方黑人折算成3个白人,这是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的妥协,但与设问不符,排除B
34、。1776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谴责了英王对殖民地人民的种种暴政,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彻底与英国脱离关系,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这体现了美国人民对独立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坚决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决心,符合设问,C项正确。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互相妥协的产物,但与设问不符,排除D。35.国家就像身体,社会转型就像治病救人,通过缓慢的新陈代谢,让血液更新,这就使历史性不被中断,使文明和生活方式在既有生命的延续中变化。这种说法形象评述了。A. “百日维新”后的中国B. 美国联邦政府建立C.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D. 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答案】C【解析】【
35、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通过温和的方式完成了社会变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与材料相符,C项正确。“百日维新”因为清廷顽固派势力的阻挠而夭折,没有实现社会转型和救亡图存,排除A。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与材料不符,排除B。法国大革命之后成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来确立共和政体,与“缓慢的新陈代谢”不符,排除D。36.2017年初,特朗普签署了禁穆令。三天后,华盛顿州检察院向法院起诉联邦政府,认为这一行政令明显违反了美国宪法精神。负责此案的法院决定在全美范围内冻结这一行政令,特朗普虽不甘心但禁穆令遂告终止。这可以看出A. 美国总统对联
36、邦法院负责B. 联邦法院拥有宪法解释权C. 联邦法院是美国权力中心D. 联邦法院拥有最终立法权【答案】B【解析】美国最高法院负责司法解释权,B正确;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A错误;美国是三权分立政体,C错误;美国立法权是国会,D错误。37.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类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据此,美国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遵照了以下原则联邦制分权制衡消灭奴隶制度民主原则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你必须首先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强调了
37、权力制衡的原则的重要性,结合史实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和分权制衡原则,项1787年宪法中没有出现,所以答案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38.华盛顿希望制宪大会抓住邦联条例的缺陷,“直中要害,并提供根治的办法,不管大家是否一致赞成,这种做法将给大会带上明智和尊严的印记”。美国l787年宪法为弥补“缺陷”所采取的主要办法是A. 确立并不断完善民主共和制B. 贯彻三权分立的原则C.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D. 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美国的1787年宪法。根据“华盛顿希望制宪大会抓住邦联条例的缺陷”可知,华
38、盛顿首先希望要克服的是邦联体制的缺陷。所以针对邦联体制下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问题,美国1787年宪法是将美国的邦联体制转变为联邦制,对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进行了合理划分。民主共和制属于政体形式,与国家组成形式无关,故排除A项;三权分立是权力构建的原则,不能解决邦联制的缺陷,故排除B项;总统的产生方式与国家组成形式无关,故排除D项。故选C。39.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认为,17811787年这一时期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危急时期”,在这段时期里,爱国者以大公无私的精神把国家从即将陷入的无政府状态中拯救出来。由此可推定的结论是A. 华盛顿决定了美国的发展B. 美国政权受到英国的威胁C. 邦联之下各州都独立自主
39、D. 联邦制能适合美国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17811787年”“把国家从即将陷入的无政府状态中拯救出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邦联制不适合美国的发展,1787年宪法的颁布“把国家从即将陷入的无政府状态中拯救出来”,说明联邦制适合了美国的发展,故D项正确,AB项错误;1781年美国独立,故B项错误。40.1865年美国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其中规定:“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为合众国而受其管辖的人,皆为合众国及其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这一规定A. 为南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B. 加强了美国州政府的权威C. 加强了公民与联邦政府的联系
40、D. 消除了美国种族歧视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是在南北战争以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得出限制州的权利,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是规范合众国与公民之间的关系,限制州对公民权力的限制和滥用,保障公民的权利,故C项正确;从这个法律条款中能够保障黑人的权利,但是没有消除美国的种族歧视,故D项错误。二、材料分析题(2小题,计20分)41.从古罗马到近代欧美,西方法制进程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
41、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材料二 美国的宪法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才是美国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和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文件,美国宪法集中表现了美国人民的民族特性和美国人的政治智慧,它创立了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开辟了人类社会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历史新纪元。美国宪法是美国人民对世界政治的最大贡献,是奉献给人类最宝贵财富,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袁明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材料三 议会改革法案(1831年5月通过)把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至80.8万,从人口总
42、数的大约2%上涨至3.3%.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议席的重新分配可以视为一种对选举制度的修正,选举权的扩大不仅改变了社会等级制的旧原则,而且致力于把政治权利赋予新的社会阶层。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指的是什么?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对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的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议会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这一法案的颁布对英国当时哪一“新的社会阶层”最为有利?(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价值【答案】
43、(1)法律:十二铜表法;理解: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2)原则和制度:三权分立;联邦制;共和制;影响: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起到保障民主、防止专制的作用(避免权力过于集中)。(3)内容:扩大选民人数、重新分配议席;工业资产阶级。(4)价值: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民主,限制独裁;保证社会公平公正。【解析】(1)法律:根据“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可知是十二铜表法;理解:结合所学,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2)原则和制度:根据所学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即可。影响:根据“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
44、法”“开辟了人类社会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历史新纪元”概括得出。(3)内容:根据“把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至80.8万”“议席的重新分配可以视为一种对选举制度的修正”得出扩大选民人数、重新分配议席。阶级:根据“议会改革法案(1831年5月通过)”结合所学英国议会改革可知,议会改革对工业资产阶级最有利。意义:结合所学,英国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保障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4)价值:可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民主、限制独裁,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等角度分析回答。4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詹姆斯门罗,美国第5任总统。从1787年起,美国就批准宪法问题分裂
45、成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门罗积极支持以杰斐逊为首的、反对批准宪法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当时称之为反联邦派,以抗衡汉密尔顿为首的、拥护批准宪法的大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集团的保守派当时称之为联邦派。在对外政策上,汉密尔顿坚持执行亲英政策,门罗则追随杰斐逊,主张摆脱英国政治和经济的羁绊,坚持反对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杰伊条约,并大力宣扬法国革命,提倡与法国保持友好关系。1816年门罗当选总统,在政治上坚持推行折中调和的方针。为了团结联邦派,曾南北周游,使两派没有分裂,在一定范围内趋于合作,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的“和睦时期”。1823年,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这就是门罗宣言,提出“在已经获得、并维护自由独立情况下的
46、美洲大陆各国,今后不得被任何欧洲列强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受到拉丁美洲各国的欢迎。摘自朱庭光主编世界历史名人谱(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门罗的政治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门罗宣言的作用与实质。【答案】(1)政治主张:反对批准宪法反对联邦主义;外交上反对亲英,主张亲法;执执行折中主义,调节国内不同政治派别;提出门罗宜言强调美洲独立(2)作用:有利于防止欧洲对美洲的干预,实现美洲的独立性;拉近美国与其他美洲国家的联系,有利于美国提出对拉丁美洲的政策。实质:把美洲国家作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门罗的政治主张和门罗宣言的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门罗的政治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门罗积极支持以杰斐逊为首的、反对批准宪法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提倡与法国保持友好关系”“在政治上坚持推行折中调和的方针”“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门罗宣言的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受到拉丁美洲各国的欢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有利于防止欧洲对美洲的干预、拉近美国与其他美洲国家的联系等方面来回答。联系所学可以看出,其实质是把美洲国家作为美国的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