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244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论述文文本阅读(9分)美研制出新型半导体墨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半导体墨,这将使生产商向着制作柔性电脑屏幕或更低价的感应式标签(帮助零售商跟踪库存)又迈进一步。伊利诺伊州化学品公司百代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稻垣说,这项发现来自一种新型材料一种可携带负电荷的可溶性半导体墨。通常情况下,半导体有两种基本形式: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负电荷的N型。研究人员说,迄今为止,大多数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在自然周刊上发表的文章中说,

2、这种新型半导体墨为N型半导体。稻垣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在同时拥有这两种半导体的情况下,你可以使芯片和电路运行得更快、更可靠、更有效。这非常了不起。”他说,新型半导体墨可以用改造过的喷墨打印机印在柔性材料上,例如塑料薄膜甚至纸张。稻垣说:“我们真正想做的是像印报纸一样进行印刷。它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成本相当低。”这可能有助于实现在大部分消费商品上打印便宜的射频识别(RPID)标签,帮助零售商对库存进行更好的跟踪。他说:“它还能帮助制造更复杂、更有效的灵活显示器一种实际上可以弯曲的显示器。它还能使一些新的感应器技术成为现实。”该公司技术主管安东尼奥法凯蒂说,在设计这种新材料时,他利用了类似于制药公

3、司开发新的药物配方的方法。他说:“你在寻找一种新分子。”在此次研究中,他研究出一种核心不带电的分子,使之成为负电荷的极佳携带者。法凯蒂说:“它可以非常有效地携带电子。”他说,这种分子可以溶于溶剂,因此可以被用作一种墨。公司计划以“Ac“vhk”为商标出售这种墨。稻垣说:“我们还处于这项产业的极早期阶段。第一批产品刚开始出现。”“我们有可能取得像当前的硅技术一样伟大的成果。”(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1月23日第7版)1下列关于新型半导体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前的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而这种新型半导体墨属可携带负电荷的N型半导体,具有可溶性。B 新型半导体墨可以制作柔性电脑屏幕,也

4、可能用它来制作更低价的感应式标签帮助零售商跟踪库存。C 新型半导体墨可以用改造过的喷墨打印机印在柔性材料上,例如塑料薄膜甚至纸张。D 新型半导体墨可以让我们提高印刷速度,降低印刷成本。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研制新型半导体墨的真正目的是要提高印刷速度。B 这种新型半导体墨,使生产商向着制作柔性电脑屏幕或更低价的感应式标签(帮助零售商跟踪库存)又迈进了一步。C 柔性电脑屏幕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弯曲的显示器,有了这种显示器,我们使用电脑将更加随意和方便。D 新型半导体墨的生产还处于极早期阶段,它的广泛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5、 文中提到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感应式标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B 新型半导体墨同时拥有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负电荷的N型半导体的特点,所以它可以使芯片和电路运行得更快、更可靠、更有效。C 安东尼奥法凯蒂研究出一种核心不带电的分子,使之成为负电荷的极佳携带者,并且这种分子可以溶于溶剂,因此可以被用作一种墨。D 新型半导体墨的研制成功,意味着我们取得了像当前硅技术一样的伟大成果。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需要秋天的人 尹向东长命的家门前有棵苹果树,结的苹果味道酸,没人喜欢吃,没人采摘。长命抬起头来,看树上又结出不少苹果,这些被人遗忘的苹果半青半红地坠在枝上,被虫叮,被鸟啄,似长了

6、雀斑一样布满斑点,要多丑有多丑。它们的模样和此刻的长命很像,想到这个,长命的心就灰暗了。长命的家在农村。他把自己这样的人叫城市的农民。这些年,他们都去城里打工,收入与在城里工作的亲戚相比高出不少,却比单位里的人更自由。不过长命仍然不喜欢农村人的身份,像这名字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这些奇怪的想法是长命在工地上闪了腰后才出现的。腰给伤了,长命只能在家干些轻松的事。而养猪、种菜却不为支撑家里的生活,干这些杂事儿,只为家人吃上安全食物。但长命总觉得自己没被派上用场,像城市的农民这个群体,生存和土地失去关系,丢掉主业后与千百年来农民的定义相隔甚远。但城里人不管这些,一样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农民,

7、长命常常为此觉得尴尬,虽然生活好了起来,他们却被城市和土地同时忽视。养了猪,每日里就得去城里大小餐馆收泔水。这是长命最讨厌的活,得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骑上三轮摩托,拖着两只大油桶改装的泔水桶穿越城市,这形象活脱脱就是在头顶写上“我是农民”四个大字,让他特别难受。正值放学的时候,孩子们自校门蜂拥而出,散到街上,散到陡峭的坡边。长命的儿子也在这所小学读书。这时候有可能会碰上儿子,这不是好事,十二岁的儿子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中碰见拉泔水的他。他将头低下来,只看前面的路,快到街口,听见儿子叫他的声音,他有点惊喜,忙刹住车,看见儿子跑上前来,儿子不看他,也不看油腻的摩托车,只望着身边的人流,细声细气地说:“

8、老师让买升学考试的模拟试题,记住了,数学和语文都要,就在新华书店里。”长命把三轮摩托车停在一家面馆外。面馆里已经有两三桌客人,长命进面馆的时候他们都回过头来看他。长命熟悉他们的眼神,也就是嫌弃而已,没啥大不了。他直接去了厨房,长命提着桶出来,他看见临门的一个女人独坐一张桌,他走过时,女人尽力挤向墙边,女人的眼神中不仅仅是嫌弃,明明白白地表达着讨厌。长命骑着摩托车离开时心情糟透了,他不想再去拉泔水。长命忘不了女人隔着玻璃窗瞪他的那一眼,岂止是一个恶毒所能囊括的。长命后来把车停好,准备给儿子买模拟题。他看见一个微胖的女人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女人蹲在书架边,翻着一本画册给小女孩讲,她的神态安详而

9、恬静。长命觉得她周身都散发着一种气息,一种让人温暖的气息。长命有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他想听听女人在给孩子讲些什么,他把车推到边上,进了书店。长命踱到儿童书柜的另一侧,他听见小女孩指着画册问:“这是秋天?”她母亲说:“是啊,秋天,多漂亮的秋天。” 小女孩说;“秋天有什么用,秋天一来,气候就一天天变冷,我们不需要秋天。”她母亲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小声说:“不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秋天,别人还需要。”小女孩说:“谁会需要秋天?”她母亲说:“你看,你对面的人,他就需要秋天。”他看出小女孩的微笑中包含着对一个需要秋天的人的崇敬。他的心莫名地跳动起来,鼻子深处微微发酸,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买了模拟题,跨出书店时

10、,严谨而和蔼地对那对母女笑了笑。他跨上摩托车,像背负一道使命,向远处驰去。一路上他想他是需要秋天的人,全世界的人都不需要秋天了,而他们需要。这是个沉甸甸的嘱托,这样的使命让他全身都暖洋洋的。他努力在脑子里搜索,要干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东西,几亩地支撑不了他这个愿望,他继续想,总算从记忆的角落里将门前那棵被遗忘的苹果树想起来了。(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小说描写了长命的矛盾心理、行为,他虽生怕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去餐馆收泔水而被人看不起,但又每天走街串巷去收泔水。B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如长命路遇儿子,但儿子却怕被人看见自己有个不体面的

11、父亲而遭到鄙视,所以不看也不喊长命“爸爸”。C 小说将面馆里那两三桌客人的眼神与那个独坐一张桌的女人的眼神进行对比,突出了那女人的眼神对长命的沉重打击。D 书店的那个微胖的女人有一定的修养,她的神态感染了长命;她与女儿的对话,不仅教育了女儿,也启发与激励了长命。5小说在刻画长命这个人物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6小说为什么要以“需要秋天的人”作标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材料一:根据一份针对全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就业走向的分析报告得知,从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间,我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毕业生预计将达到一亿人,而同期,我国白领行业仅

12、能提供4600万个工作岗位,白领岗位将严重短缺。大学毕业生被迫向蓝领岗位流动将成为必然趋势。如今许多蓝领岗位,从当前和未来要求上看,“靠力气和经验干到退休”的想法已经显得很天真了。蓝领岗位的要求正在“高端化”,许多岗位都要求,或将会要求智能化操作。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级技工缺口很大,且这一状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给我们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强国”的转变带来不小的困难。要解决这一难题,仅靠高职和技校是明显不够的。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高校理应依靠自身的科研和教学优势,主动承担起为国家培养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当然,要让更多的青少年乐意学技术,乐意加入“技

13、术蓝领”和“青年工匠”的行列,还需要政府部门对相关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必要的倾斜,为大学生“技术蓝领”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当前,大学毕业生不愿加入“技术蓝领”行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公务员、白领相比,蓝领职业的“体面指数”还远未达到让人乐意接受的程度。(摘编自裴龙翔门槛不低,职业发展不差,应届生择业何必抗拒蓝领) 材料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更多融入企业要素,强化校企合作,这是世界各国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遍经验。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主要有两类:一是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另一类是职业院校渗透企业要素,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例如澳大利亚的TAFE职业教育

14、。目前,在我国校企合作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要不断提高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积极吸引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主动将企业要求反映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在校园形态上也要努力营造企业的情境与氛围。例如,按照企业的要求实施“订单培养”,在企业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吸引企业进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安排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提供实训岗位,引入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等等。(摘编自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材料三:(数据来源:智联招聘网 数值代表简历投递所占比例)材料四: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之首,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而作

15、为GDP全球第二的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并没有多少百年企业。其中,原因之一是工匠精神没有能够得到有效传承。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工匠精神是指作为工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有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我国提出了大国工匠的概念,“大”,一是凸显在“大国”上,与我国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紧密相连,与工业、农业、科技、医疗、国防等领域的重大项目紧密相连;二是凸显在大情怀、大格局、大担当上。他们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但心有理想,追求极致,敬业爱岗,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

16、精神,在本行业担大任、干大事、立大功。据此,大国工匠精神主要概括为: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心系国家六个方面。2016年3月5日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摘编自刘向兵弘扬工匠精神,高校当重视“大国工匠”研究)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从材料一可知,我国技术人才十分短缺,而许多大学生却不愿从事技术工作,原因之一是技术工作不够体面。B 从材料二可知,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还不够理想,原因是既没有让企业参与自己的教学,也没

17、有在教学中渗透企业因素。C 从材料三可知,我国本专科层次人才在坚守岗位,持之以恒,将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做精方面不及更高层次的人才。D 从材料四可知,在我国,工匠精神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已影响到我国企业的长足发展,这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大国工匠”不能理解为“大的国家的工匠”。“大”字应有两层含义:一是应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使命,二是要有心系国家的大情怀、大格局。B 我国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又有政策引导的不够,还有高校教育理念的偏差,因而解决此问题应该多方面努力。C 我国的GDP超过许多制造业较为

18、发达的国家,但与经济规模很不相称的是,寿命在两百年以上的企业却远少于日、德,原因之一是工匠精神没能有效传承。D “工匠精神”既包含技术层面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也包含态度层面的严谨、细致、专注、负责,还包括精神层面的爱岗敬业、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9从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在人才供求方面出现严重问题,请概括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哪些。(4分)四、文言文阅读(19分)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

19、,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

20、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B 葛怀敏败于定

21、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C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D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 岁时取字。B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C 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D 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

22、、表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B 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C 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D 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

23、画像来祭祀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五、诗歌鉴赏(10分)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注: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饱含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B “十千沽一斗”是

24、倾注豪情的比喻,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情景,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C 这首诗题为闲饮,表面上抒写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深藏的却是闲而不适、醉而不能忘忧的复杂情感。D 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E. 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这里的“闲”是怡养天性的悠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15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分)六、语言文字与文学常识1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

25、 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如庖丁解牛中的“ 庖丁”, “丁”是名,“疱”是厨师,表明职业。B 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代指官吏。C “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汉皇”非指汉代皇帝,而指唐玄宗,这是唐诗中的以汉代唐现象。如杜甫兵车行中“武皇开边意未已”。D 庙号是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宗庙祭祀,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唯一名号,如高祖、明宗、太宗。1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被称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B 古者五十

26、岁知天命,称为“艾”;六十岁花甲,称为“耆”;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之寿称为“期颐”。C 官职的升迁一般可用拔、擢、迁,官职的调动一般可用改、转、徙,官职的降级一般可用陟、贬、谪、左迁,官职的罢免一般可用罢、黜、免、废。D 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小题。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类节目如_,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 探索新的方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

27、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而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了定义“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也曾_。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冰冷的历史,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而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_,是因为它使那些尘封于历史的文物活了过来 请来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又在表演的各个方面精准要求演员,(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

28、的;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我们许多人的生命_。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比比皆是盛极一时脱颖而出休戚相关B 雨后春笋风靡一时红极一时息息相关C 比比皆是风靡一时红极一时休戚相关D 雨后春笋盛极一时脱颖而出息息相关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纪录的气质、综艺的外壳,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B 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

29、模式,是全新创制的。C 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D 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演员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B 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C 尘封于历史的文物被这些演员演活了D 演员的表演把这些文物真正演活了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为了能在新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30、从现在起到明年五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B 为什么许多人厌恶香菜?据科学研究调查的数据显示,这不仅与OR6A2嗅觉受体基因接收香菜中大量含有的醛类物质信息相关,文化因素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C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上演了非法“购岛”的闹剧,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已经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D 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百年之际,华夏地理4月号刊载了卡梅隆的文章登泰坦尼克号与幽灵漫步,这篇文章讲述了他在深海之下考察泰坦尼克号残骸的种种经历和感悟。22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首小诗: (4分)示例:只是一颗孤星罢了!在无边的黑暗里,已写尽了宇宙的

31、寂寞。七、默写(6分)1.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2.又前而为歌曰: , 。3.淇则有岸, 。4. ,子无良媒。5.女也不爽, 。八、材料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 美国时代周刊在2017年11月13日发售的杂志,除美国本土版外,封面都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写上“中国赢了”(China Won)。据封面文章作者伊恩布雷默介绍,这是时代周刊封面第一次出现两种语言。 材料二: 以法国世界报、美国时代周刊和英国卫报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强势话语媒体,对十九大前后的中国接连做了密集度很高的报道。已有70年历史的德语世界老牌政论性杂志明镜周刊,于2017年11月11日推出了重量级的

32、封面文章醒来!,对中国崛起的现状进行了多方位评述。 材料三: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前,人们缺吃少穿,而现在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改革开放前,人们不敢奢望养生,而现在讲营养讲养生;改革开放前,都在供销社买东西,现在都是网上买东西。请根据以上两则或三则材料,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D2B3B4(1)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2)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解析】1试题分析:D项,葛怀敏败于定

33、川,贼大掠至潘原, 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名词“定川”、“ 潘原”、“关中”“山谷间”(地名)“仲淹”(人名)、“贼”、“民”,动词“败、大掠、震恐、闻”等。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B项,冬至介于大雪和小寒之间。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 小大寒。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

34、这需要考生平时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3试题分析:B项,易衣而出是指为了出门,更换衣裳。形容家境非常贫困的窘相。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本题

35、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第(1)句中,况,况且,进退,提拔和黜降,格,标准,委:委托。第(2)句中关键词:及,等到,以,率领,“哭之如父”翻译: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去,离开。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他昼夜不停地刻苦

36、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晏殊掌管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范仲淹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之士,几个儿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37、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顺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个人意愿。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吕夷简很不高兴。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范仲淹

38、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于是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仁宗皇帝当时正一意要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急需办理的大事,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给皇帝上奏十件事。仁宗皇帝正专意信任范仲淹,因而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凡适宜立为法令的,都用诏书统一颁布下发。只有府兵法,大家认为不能施行而最后作罢。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御寒和充饥。范仲

39、淹对人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 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祭祀他。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当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长时间。又派人去慰问其家人,下葬后,仁宗皇帝亲自题写了墓碑,叫“褒贤之碑”。5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

40、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题中D项,“唯一”错,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故选D。6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

41、题中,A项,“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错误,“由低到高”应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C项,“官职的升迁一般可用迁,官职的降级一般可用陟”错误,“迁”表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陟”表示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D项,“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错误,“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字”,又叫“表字”,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

42、重或供朋友称呼,选项中“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错误。故选B项。7 B 8 D 9 B 【解析】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雨后春笋”,褒义词,指新生事物大量涌现;“比比皆是”,形容非常常见。“雨后春笋”与横线前面的“如”、横线后面的“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搭配合埋,可排除A项、C项“风靡一时”,形容一种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风行;“盛极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二者为近义成语,均符合语境。“红极一时”,指往一段吋间内受人追捧;“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对象为人。排除D项。“

43、休戚相关”,强调福祸相关联;“息息相关”,强调关系密切。故选B。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

44、,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介词残缺,添加“以”,排除C项。前后对应关系应当一致,“纪录的气质”对应“纪录片”,“综艺的外壳”对应“综艺”,排除A项。宾语残缺,缺少“创造”的宾语,添加宾语“纪录式综艺”,排除B项。故选D。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该句的主语为“国家宝藏”,A项,把主语偷换为“演员”;C项,把主语偷换为“文物”;

45、D项,把主语偷换为“表演”,本身有语病,“表演”“演活”搭配不当。故选B。10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语序不当,“从现在起到明年五月份”放在“宣布”后。 B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删去“据”。C项,结构混乱暗换主语,“了”改成“的”。故选D。【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

46、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句式杂糅,C项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11 A 12 B 13 C 【解析】11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错,原文是“迄今为止,大多数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故选A。12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使生产商向着制作柔性电脑屏幕或更低价的感应式标签又迈进了一步”错误,原文是“将使迈进一步”。故选B。1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

47、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错误,“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感应式标签”是一种东西;B项,“新型半导体墨同时拥有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有负电荷的N型半导体的特点”错误,原文是“在同时拥有这两种半导体的情况下”,而不是说“新型半导体墨同时拥有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有负电荷的N型半导体的特点”; D项,“取得了像当前硅技术一样的伟大成果”错误,原文是“有可能取得”。故选C。【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

48、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14 C 15 自卑但又自尊。为自己的农民身份感到自卑;当饭店里一个女人瞪了他一眼后,便不想再去拉泔水了。勤劳。腰受伤后,在家里养猪种菜。有理想。他不甘心碌碌无为,决心要干点事,收获点什么东西。 16 运用象征(或比喻)手法,用“需要秋天的人”象征(比喻)“需要理想,有成就的人”,使题目具有形象性。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城市中的农民不能仅满足于温饱,还应树立更高的理想,在农村创造新的业绩,在土地中收获更多的成就。 【解析】14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

49、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项, “进行对比描写”分析有错,应是衬托手法。故选C项。15该题考查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特点。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

50、系小说主题分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长生的形象特征。文中长生自从到城里打工后,就为自己是农民而自卑,当他到一家面馆拉泔水时,一个女人对他厌恶的眼神更让他自卑。但当书店里的那个母亲说需要秋天时,他又找回了自尊。因此,他自卑又自尊。他在城里打工受伤后,就在家里养猪,表明长生很勤劳。书店里的那个女孩的母亲说他是需要秋天的人,这让他有了使命感,全身暖洋洋的,他他不甘心碌碌无为,决心要干点事,收获点什么东西。说明他有了理想。16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或者好处。小说标题的作用很多,具体作用要结合文本内容来理解,大致可以从题目反映的内容、人物、情节(线索或在文中推动情节的发展等方面)、主题和题目本身的

51、表达效果等角度来考虑。“需要秋天的人”,是比喻需要理想的人,运用比喻手法,题目比较生动形象。以“需要秋天的人”为题,能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会思考,“需要秋天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需要秋天。 “需要秋天的人”在文章结尾揭示含义,意思是农民不应仅仅为生存,为满足生计而活着,还应该有理想,有追求,在农村也可以有更多的收获。以此为题,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点睛】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哪些呢? 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

52、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17 B 18 A 19 (1)理工高校应承担起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 (2)高职类院校应该与企

53、业合作,从而更好地培养技术人才 (3) 政府部门在政策上应该调整政策,为青年加入技术蓝领营造良好的环境 (4)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培养其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的品质。 【解析】17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让企业参与自己的教学”是德国高职教育的经验,“在教学中渗透企业因

54、素”是澳大利亚高职教育的经验,这两点不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不是必须这么做才是正确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主要缺陷是,与市场(或企业)严重脱节。故选B项。1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大国工匠不能理解为大的国家的工匠”分析有误。“大国工匠”也含有“大的国家的工匠”的意思。故选A项。19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仔细审题,明确问题方向,然后确定答题范围,抓住

55、重点词句进行归纳,分点概括。本题要求概括解决我国在人才供求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方法。材料一第三节“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高校理应依靠自身的科研和教学优势,主动承担起为国家培养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可概括出理工高校应承担起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材料二中“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更多融入企业要素,强化校企合作,这是世界各国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遍经验。”表明高职类院校应该与企业合作,从而更好地培养技术人才。材料一最后一节中“当然,要让更多的青少年乐意学技术,乐意加入“技术蓝领”和“青年工匠”的行列,还需要政府部门对相关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必要的倾斜,为大学生“技术蓝领”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

56、的环境。”能概括出政府部门在政策上应该调整政策,为青年加入技术蓝领营造良好的环境。材料四中提出要有工匠精神,要培养年轻人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0答案示例:只是一朵野花罢了!在无禁的春色里,已诠释了春天的朝气蓬勃。【解析】【详解】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

57、,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从内容注意“大”“小”的关系,句式上注意“只是,在,已”的格式。21 BE 22 尾联表现了刘、白之间深厚的友谊。诗人在醉乡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极为

58、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写法上借助想象,虚写菊黄酒熟,共醉陶然的情形。或答:以乐写忧,悠然的心态更显出哀伤之情。 【解析】2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注意认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手法,然后和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选项B,“倾注豪情的比喻”理解有误。应为夸张;选项E,“怡养天性的悠闲”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应为身闲心不闲。故答案选BE。2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分析作答。本题题

59、干问的是: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第一问问的是情感,第二问问的是手法,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诗句做简要的分析。根据对诗歌最后一联的理解,“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可以看出作者想要与友人同醉,说明二人感情的深厚,也表达了作者对晚年交友的欣喜和淡淡的忧伤。从手法上看是以欢乐的场景衬托内心的淡淡的忧伤之情。【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

60、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23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上的讲话振聋发聩。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40年。40年的时间里,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跨越,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世

61、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40年的实践铿锵有力的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纵观历史,唐朝之所以出现盛世,无不依赖于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往形式多、范围广,既有人员往来也有经济文化交流,即包括亚洲周边国家,还包括欧洲和非洲。诗人张惟俭赋得西戎献白玉环一诗中提到“当时无外守,方物四夷通”,讲的就是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并在开放中成就伟业,彪炳千秋,所谓“大业来四夷,仁风和万国”,唐王朝的开放和繁盛,吸引了周边众多的国家,

62、从而出现空前的盛世。反观清朝,闭关锁国、闭目塞听,统治者愚昧无知、妄自尊大,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不可一世的东罗马帝国和大清帝国有过相似的命运,也有过辉煌璀璨的文明,也是因为陶醉于已有的成就,不思进取,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反观近代俄国、日本,分别通过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列强俱乐部中的新成员。历史告诉我们,封闭保守必然导致贫穷落后,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要发展、要飞跃,就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大潮中去,坚持与时俱

63、进、改革创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必须坚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因为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因为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坚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说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中国将凝聚起亿万人民力量,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解析】【详解】试

64、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本作文题材料新颖,不仅时效性强,而且图文结合。选取中外三则材料,旨在促使考生思考十九大所提出的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问题,让考生当一个讲好“在国际发展中的中国特色”“在改革开放历程中的具体感”的中国故事的讲述人。三则材料,都充满启示。或令人欣慰,或催人奋进,或令人坚定信念,或引导人们埋头苦干,都引人深思。第一、二则材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性质一致。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对中国发展、中国崛起的肯定,告诉读者要重

65、新认识中国,甚至有可能会提示读者警惕中国发展和中国崛起。但无论怎样,考生应当站在积极、正面的立场上,阐述中国自己的内在发展是赢得国际声誉的根本,把中国的发展变化、如何发展变化,尤其是党如何带领人民群众实现这种发展变化,进行有观点、分层次、有证据的论述。基于此,选取前两则材料,在进行组合而立意时,可选用的立意角度有:“中国的声誉从何来”“外国媒体为何给中国点赞”“中国崛起,世界瞩目”“令西方刮目相看的中国”“西方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国”“实干才能兴邦,发展是硬道理”等。第三则材料,与前面的两则材料内涵不同,其主旨是中国发展成就巨大,需要埋头实干、继续前进,决不能因为一点点成绩或进步就被冲昏头脑。既要

66、看到成就,又要保持奋斗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选取材料,无论是选取第三则和第一则的组合,还是第三则和第二则的组合,或者是第三则和第一、二则的组合,都应当兼顾第一、二则和第三则的区别不同。组合后,可以选用的立意角度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学会归零,重新出发”“用更大的成绩赢得更高的声誉”“练好内功,自有好评”“改革创新,努力发展”等。【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