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农耕文明的进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2、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以及礼制的初步形成。3、城的出现反映了阶级对立尖锐化的社会现实。4、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反映了社会权力的集中,体现出早期政权和神权的结合5、在仰韶文化时期不同的墓葬中,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出现了差别,表明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的迹象。6、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篇五帝本纪,其
2、中记录了有关黄帝、尧、舜等最早的帝王们的事迹。7、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王位世袭制产生)。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8、商王朝的统治历时六百年作用,历史遗存相当丰富,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系统、制度文化和经济生活。9、商代政治的突出特点: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B、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商王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 行决策。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国政。10、在牧野之战中,周击败商王朝的军队主力,占领朝歌,商王朝灭亡。1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内容:周天子将子弟和功
3、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 各领一方的诸侯。(如: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在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于最东;亲周的商代旧贵族微子封于宋)12、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1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14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15、西周的宗法制的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特点:嫡长子继承最高执政权力 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16、西周“礼乐秩序”:A、
4、“礼”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B、“乐”辅从于礼C、“礼”“乐”的作用:“礼”“乐”的使用有一定的社会范围,实质上是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是西周文化的精髓,保证了社会安定和谐。17、春秋时代,社会动荡,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出现了“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18、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采取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秩序来维护统治19、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灭六国的过程:韩、赵、魏、燕、楚、齐2、采取的战略方针:“远交近攻”3秦灭六国的意义:结束
5、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秦国的对外扩展:向北 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后又占高阙、阴山。修直道、长城 与边防军相匹配,形成有效的国防体系 向南:修灵渠,平岭南,在岭南置郡 西南: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5、秦朝版图的拓展带来的影响:不仅扩大了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7、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道”8、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6、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命,调动,不得世袭 。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9、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10、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11、三公九卿制度对秦朝的影响: A、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 B、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减少君主专制制度下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C、但是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12、秦朝实行“挟书律”的目的:防止有学识的士人,以传统的知识体系为思想工具,对时政
7、展开批评。是秦朝的暴政之一。13、秦朝统治者颁布“焚书令”以及“挟书律”,都与欣赏和实践法家专制思想有关。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是封建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 皇帝制 外朝 中 汉武帝 隋唐 宋 明 罢丞相 清 央 三省六部制 增加参知政事 权分六部 军机处 三公 内朝 内阁形成 九卿制 东汉 元朝 明朝地方:郡县制 州、郡、县 行省制度 废行省设三司3、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影响?表现:A、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与一身。B、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C、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任
8、何制约影响:A、君主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君主的个人意志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和司法B、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4、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5、皇权与相权是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举例说明秦、汉、唐、宋、明是如何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答:A、中国古代宰相、丞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在执政的过程中,因为决策和行政的倾向和方式不同,帝相难免发生矛盾。B、秦朝和汉初,丞相的权力相当大。C、汉武帝年幼时,丞相把握行政大权。汉武帝主持政务后,频繁任免宰相,还形成中外朝制度,“中朝”官员参议要政,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分割了丞相的
9、权力。东汉出现了尚书台。D、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与宰相,宰相的权力有所分散。E、宋代设中书门下,为了分散相权,又增设了“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F、明朝,明太祖废宰相,明永乐帝时,设立内阁,皇权加强。6、清朝设立军机处,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7、元朝设立行省制的原因,作用?原因:元朝的统一,统一后幅员辽阔的疆域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作用:A、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了中央集权; B、省制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8、清朝地方机构最高一级为:省9、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0、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10、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的权力空前加强。11、清朝通过哪些措施加强统治?中央设立军机处、地方采用密折制、完善加强各部门的规章制度。12、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措施:A、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 地制宜地进行行政管理。B、机构:清朝设中央机构理藩院专门主管边疆事务。;C、对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中央政府也给予了特殊的
11、重视,并且效果明显。D、在西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影响:A、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B、也巩固了统一的的多民族国家,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13、进入19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相比为什么落后了?答:历史进入19世纪,从世界范围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暴露出明显的陈腐和落后性。中国社会的进步因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力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而受到严重的阻碍,以致无以抗御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概述列强侵略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国际背景主要战争侵华方式爱国官兵人民群众工业革命完成开辟国际市场鸦片战争
12、商品输出(略)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边疆危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过渡;从瓜分狂潮到“以华治华”。左宗棠收复新疆(略)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海战爱国官兵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略)义和团运动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侵华军事侵略殖民统治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高涨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国门洞开(一)原因1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二)经过1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并通过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
1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美、法等国也加入了侵华的行列。21894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战后,列强争先恐后地对中国进行政治借款和经济投资,疯狂在中国设厂开矿,修建铁路,以攫取利润。4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等1l国签订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三)危害1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杀害了数以百万计的无辜百姓;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丧心病狂地毁灭中
14、华文明遗产。2政治上,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3经济上,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原因: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先后侵占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根本原因)腐败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中国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承担起反侵略战争的重担。2、经过导火线:1841年5月,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两次包围四方炮台3、意义:它是中国近
15、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1、黄海海战:海战的爆发:日军蓄谋已久,清军仓促应战海战经过:了解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叶祖硅等英雄人物的事迹。结果:日舰率先逃离战场。北洋水师伤亡惨重,但主力尚存。李鸿章有意夸大战败程度,命北洋水师避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后海陆两路夹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经过:参加台湾保卫战的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以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16、。结果: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加上清政府的腐败,台湾全部沦陷。意义:坚持斗争了五个月,歼灭了三万多名日军,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侵华日军的罪行 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中国内战的局势给日本造成了可乘之机。日本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2.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日军失踪,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很快,平津沦陷。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3.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
17、,八一三事变爆发。11月,上海失守。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了长达6周的杀戮,30万人被害,其中包括惨遭蹂躏的2万名妇女。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打通津浦路。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到华南的大片领土。4.日军在侵华过程中,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残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还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为巩固和扩大占领区,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政策,进行殖民统治、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5.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军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显示
18、出了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 随着日军侵略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发展过程详见“教学过程”部分)2.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共产党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关于本目请关注并充分利用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4.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组
19、织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期间,国民政府还组织了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一一五师在平型关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1938年春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国共间虽有摩擦,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继续抗击日军的进攻。1940年5月,枣宜会战,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与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5.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
20、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扫荡”、“蚕食”和“清乡”。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歼敌4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在反“扫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背景下中国抗日战争最后阶段大事记:194
21、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1942年1月,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1945年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关东军;美、英等国在太平洋集结重兵,准备在日本登陆。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
22、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2.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3.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
23、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辛亥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发生的反对清政府的革命,武昌起义是其中的一部分。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从孙中山开始革命至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止。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中国人面前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纷纷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3、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为总理。4、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
24、装起义。1911年4月,黄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最后失败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5、保路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加的一场反对清政府卖国的铁路政策的运动。6、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建立(3)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4)文学社和共进会的的长期宣传发动工作(5)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6)人民群众的配合(7)清政府调集湖北军队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湖北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取得成功, 提供了有利时机。7、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
25、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8、武昌起义的影响: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10、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11、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A、主权在民 B、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 C、责任内阁制(防止袁世凯个人专权)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影响: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
26、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12、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逐渐攫取了清政府的大权13、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同时 也标志着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14、辛亥革命的影响:A、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的统治,承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辛亥革命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措施有利于民族资
27、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运动中心:前期北京,后期上海先锋队:学生主力:工人阶级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端影响:五四运动的实践和十月革命的成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宣传,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3、
28、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毛泽东等13位代表,共产国际也列席会议 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4、中共二大:1922年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 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5、国民党“一大”:1924年初,广州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7、1926年7月,开始北伐,取得了巨大成功8、1927年,蒋介石
29、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9、国民革命的作用:A、是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下,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B、它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10、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A、主观上: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B、客观上: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1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贺龙、叶挺、朱德、周恩来等 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 内容: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0、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13、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率领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4、在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作用:A、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 B、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广大农民积极参军作战,努力发展生产。15、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6、1930到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围剿”。前四次“围剿”均被红军粉碎。17、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王明的“左”倾教条
31、主义路线,致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 转移,开始长征(1934年10月)。18、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 内容:A、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C、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评价:A、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B、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9、长征:1934年10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长征结束影响:A、传播了中共的革命思想,扩
32、大了中共的影响 B、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大批骨干20、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妄 图消灭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2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在此期间,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22、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作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23、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24、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26
3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课本P56 )2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点梳理:1.新中国成立的条件:政治军事: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理论路线: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年月;地点:河北西北坡;内容: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组织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年月;内容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
34、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结束半殖半封社会性质,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展开奠定了牢固的基础。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意义:它
35、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是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共同纲领代行临时宪法的职能结束。71954年9月后,由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的任务宣告结束。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仍然存在,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背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目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依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文件,确认民族区域自
36、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意义:对少数民族而言,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国家而言,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9中共八大: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时间地点:1956年,北京。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认为当前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与民主党派“长期工存,互相监督”;健全国家法制,依法治国;强
37、调全党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意义:它是中共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文化大革命:原因: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党内“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毛泽东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导火线: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全面发动的标志: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五一六通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文革的指挥机构: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等组成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一月风暴(一月革命):年,上海;揭开了全面夺权的序幕。后果:全国陷入空前的社会大动乱之中。文革期间
38、民主与法制的破坏:政治体制的倒退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人大和政协基本停止活动文革的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1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在徘徊中前进(徘徊的原因?由于未在思想上彻底纠正文革的错误。)老一辈革命家纷纷提出要彻底纠正文革的错误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内容: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改革开放决策;拨乱反正。意义: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国就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
39、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1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表现:提出初步的构想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治国安邦总章程:全国人大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提出:年中共十五大;写入宪法: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一国两制含义:一是指同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指两种政治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形成背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形成过程: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40、年叶剑英提出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世纪年初,邓小平提出构想并全面阐述;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成功运用: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分别是年月日、年月日)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问题见三个不平等条约,教材注释;澳门为葡萄牙占领)回归条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国力增强;“一国两制”理论和各项政策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回归意义:对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对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世界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两岸间的真正停火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停止炮击金门。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年后。“九二共识”:
41、年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协议,史称“九二共识”。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年月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当前两岸关系的阻碍: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世界形势: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且走向对峙。2、
4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 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就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4、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A、苏联等10个国家相继与新中国建交。B、1949年12月,毛泽东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访问。C、1950年2月14日,中苏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签定了中苏友好同
43、盟互助条约(对于加强忽然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D、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E、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省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F、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并且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5、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1)“同”:与会各国在近代大都有着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
44、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2)“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等等(3) 背景: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面临歧途的严峻情况下,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6、“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7、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8、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成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9、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
45、的合法席位。10、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华,同周恩来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中美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毛泽东主席,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1、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再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12、1972年9月,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中日双方签署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46、的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13、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不结盟是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14、1985年3月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15、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标志着中国在国际性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16、参加和主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在推动和开创新型区域合作方面的重要成就。17、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18、200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江泽民在大会上阐述了中国关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强联合国作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总之和原则立场。 会议期间,在中国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m- 1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