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鹊踏枝浣溪沙教案 苏科版【教学目标】1能通过对冯延巳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2了解全词含义,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教学重难点】能通过对冯延巳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烈祖李昪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2、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王国维称“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廡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二、朗读全词,初步感悟词的意境三、初步理解词的大意结合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交流大意( 谁道是那愁情抛了又来,久久不能离开。每到那春天,惆怅还是依旧袭来。每天在花下饮酒浇愁,可身体却因酒而坏。镜中的容貌也一天天地瘦来。走上河畔,堤岸杨柳依依,满地碧绿青草在。问心中的愁绪啊,为什么年年在心头徘徊?独自站在桥上,冷风飕飕,只钻袖怀。一轮新月已经升到树梢,可怜人啊,归回步子才迈。)四、赏析。 1你是如何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闲情”一词的内涵的?明确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怀人
3、,词的核心是“闲情”二字,对此,我们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2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 明确这首词的结句最为人赞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 3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 明确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过片
4、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 浣溪沙 (小山重叠金明灭)教学备课人:张红艳 审核人:陆桂珍 备课时间:3月12日【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璟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全词的含义,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教学重难点】了解全词的含义,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
5、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二、品读与探讨1这首词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这首词中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抒发了孤单寂寞之情。2为什么历来人们都称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 明确因为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托深远:“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
6、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后句“玉笙吹彻”为实,“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 3请说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明确词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但南京大学傅庚生先生却别有会心地以“残”字为词眼。他说:“意以为全词固脉注于一残字耳。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也,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也,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残年对残景,诚然其不堪看也。王氏(王国维)之所云有美人迟暮之感者盖如此。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也,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也,人在残年感已多,多少泪珠无限恨,矧(况且)更倚阑干对此残景乎?全阕脉络贯通,若拆散便不可得其解;而意相联属,似亦并不宜摘句以欣赏之耳。” 三、布置作业 背诵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