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范围: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人工取火的发明 B建筑技术的进步C生产工具的改进 D种植和饲养水平的提高21953年在陕西半坡,发现了仰韶文化聚落遗址,挖掘出一些粮食作物、房屋遗迹、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该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土地私有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3在左传国语等文献记载中,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用诗
2、经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目。由此可见()A礼乐制在楚地广泛传播 B楚文化体系完全形成C楚人华夏认同意识增强 D楚文化神秘色彩浓厚4“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这充分表明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等级关系严格 B世卿世禄 C神化专制王权 D家国一体5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民间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皇帝制6史料关于西周的土地制度有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这反映了()A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
3、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7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 B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8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 B C D9荀子提出人可以分为四等:一为大儒(先知先觉);二为小儒(后知后觉),需要学习;三为众人(不知不觉),需要教化
4、;四为奸人,杀无赦。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逍遥自由 B隆礼重法 C以柔克刚 D人性本善10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秦朝“钱范”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A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 B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C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 D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11秦朝统一后,大量原六国贵族心怀灭国之仇,时刻图谋复立;六国百姓也并不习惯秦国的严刑峻法,尤其对秦二世沉重的劳役、兵役极为不满。材料表明()A郡县制难以巩固统一局面 B分封制影响较为深远C法家思想激化了社会矛盾 D秦亡是多种因素所致12据史书记载,汉武帝以后,名为诸侯王,实
5、际辖地不过数县,等于列侯,其支脉疏远之人,更如一般富室了。“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A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B诸侯王的利益得到保障C平定了诸侯王的叛乱 D“推恩令”的贯彻实施13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繁荣思想文化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大一统14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A分封
6、制 B算缗令 C察举制 D告缗令15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有()A分封制和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D三省六部制16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A外戚宦官专权 B地方豪强并起 C军阀割据混战 D黄巾起义爆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郡县制追求权力集中和行政效率,其势在合,官僚取代贵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郡县制萌芽于春秋,成熟于战国,完善于秦汉。春秋时期,在外部威胁加剧的情况下,一些诸
7、侯国国君因为战事需要,遂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制度。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材料二秦统一六国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直至汉朝,郡县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分封制不同,郡县制确立有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中国郡县制(1)材料一中的“官僚政治”的实质是什么?周代实行的什么地方政治制度体现了“贵族政治”?(4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后长期实行的根本原因。(8分)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
8、治理想,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各国君主均未采纳他的主张。人民版历史必修1材料二(孔子的学说)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周游列国、主张未被各国采纳之后,孔子晚年回到了哪一诸侯国?他又以何种特殊方式继续致力于“政治理想”的实现?(8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孔
9、子的学说成为“国家正式教义”的标志及其原因。(8分)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它的贡献与影响,仅仅从开拓疆土,确立中国腹地的大格局中来寻找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养成国家统一的心态历程中加以阐释,统一国家所形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之大,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根据材料,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0(12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10、海上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材料二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的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1)“
1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主要历史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我们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6分)参考答案1.解析: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劳动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因此C项正确。2.解析:C。材料“挖掘出一些粮食作物、房屋遗迹、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体现的是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出现了定居的农耕生活,C项正确;土地私有制是在战国时期确立的,A项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D项
12、排除。3.解析:C。楚地本为南方楚文化,楚人引用诗经说明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中原文化得到楚人认同,也说明文化的同一性增强,选C。礼乐制体现在礼记中,而不是在反映民风的诗经中,因而材料中楚人引用诗经不能说明礼乐制在楚地的传播,A项错误。楚人引用诗经只能体现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不能说明楚文化体系的完全形成,B项错误。楚文化多鬼神,而材料中楚人引用诗经只能体现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无法体现楚文化中鬼神的神秘色彩,D项错误。4.解析:A。据材料中的“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选A。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分封制等级森严,B项错误。材
13、料未涉及神化王权和家国同构,C、D两项错误。5.解析:A。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等级名分制度。材料中的“祭祀祖先、祖宗”体现的主要是一种血缘关系,这一传统的形成和宗法制有关,故选A项。B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一种政治隶属关系;C项是权力传承制度;D项是秦朝以后实行的政治制度。6.解析:D。根据“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诸侯不得专地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奴隶制时代,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应该是井田制下地权分离的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周王对土地实际占有的情况,故B项错误;“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表明诸侯不能将公田据为己有,故C项错误。7
14、.解析:C。春秋时期奴隶制走向瓦解,封建制度兴起并发展,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荒地被开垦出来,未直接反映井田制的瓦解,且B项只是其原因之一,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荒地之所以被开垦,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C项正确。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在春秋时期,但只是其原因之一,D项错误。8.解析: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大量荒地被开垦,提升了土地使用率,促进了土地私有化,提高了农作物产量;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产生,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所以正确,故选C项;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井田制瓦解,动摇了周王朝统治,而不是强化,所以错误,排除A、B、D三项。
15、9.解析:B。荀子认为“小儒”“众人”需要学习,需要教化,提倡“礼”的作用;面对奸人则是杀无赦,这体现了“法”的作用,故B项正确。逍遥自由与以柔克刚都属于道家思想,材料没有体现,故A、C两项排除;荀子主张性本恶,排除D项。10.解析:D。据题干中“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可知,“钱范”有利于秦朝提高铸币能力,适应当时大一统后商品经济的需要,选D。题干未提及秦朝“钱范”与后世钱范的关系,A项错误。B项只是“钱范”本身的作用,非重大的意义。题干未提及“钱范”的形制,且不是最重大的意义,C项错误。11.解析:D。材料体现的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六国贵族蠢蠢欲动、严酷的刑
16、法及沉重的劳役、兵役,说明秦亡是多种因素所致,D项正确;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A项排除;材料与分封制无关,B项排除;C项仅是材料的一部分原因,排除。12.解析:D。据材料中的“汉武帝以后,名为诸侯王,实际辖地不过数县,等于列侯,其支脉疏远之人,更如一般富室了”可知,这是汉武帝推行“推恩令”的结果,选D。西汉通过“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诸侯王的利益被削弱,B项错误。汉景帝平定诸侯王的叛乱,没有解决王国问题,C项错误。解析:D。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因此诸侯国的势力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以壮大;又实行“罢黜百家
17、,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在思想文化上实现了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央统治。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大一统,D项正确。13.解析:D。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因此诸侯国的势力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以壮大;又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在思想文化上实现了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央统治。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大一统,D项正确。14.解析:C。材料反映的是“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史料反映的是“举孝廉”的察举制,故C项正确
18、;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制度,故A项错误;算缗令、告缗令是汉代向商人及高利贷者征税的法令,故B、D两项错误。15.解析:A。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部落时代是指原始社会,封建时代是指奴隶社会,郡县时代是指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故选A项;三公九卿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都是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排除B、C、D三项。16.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时期,政治腐败,经济崩坏,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而题干中“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现象正是外戚、宦官操纵朝政的表现,故A项正确;东汉后期出现的“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发生在中央,而
19、不是在地方,故B项错误;黄巾起义爆发后,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这不是材料现象印证的结果,故C项错误;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是黄巾起义爆发的背景之一,不能印证黄巾起义的爆发,故D项错误。17.答案:(1)实质:中央集权体制。政治制度:分封制。(2)历史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根本原因: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18.
20、答案:(1)政治理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诸侯国:鲁国。特殊方式:专注于教育和编订文化典籍。(2)标志: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设立太学。原因: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汉武帝对新儒学的推崇;儒家思想适应巩固“大一统”国家的需要(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19.答案:示例秦汉大一统格局的形成与巩固。论述:秦朝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统一岭南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修筑长城。汉代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经济上统一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20.答案:(1)朝代:西汉。历史作用:(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2)与沿线各国平等互利、包容互信,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和贸易发展,共筑“中国梦”与“世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