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课堂新坐标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专题八第一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845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课堂新坐标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专题八第一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课堂新坐标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专题八第一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课堂新坐标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专题八第一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课堂新坐标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专题八第一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课堂新坐标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专题八第一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2课堂新坐标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专题八第一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2课堂新坐标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专题八第一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课堂新坐标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试题一、选择题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如下图)。读图,完成13题。中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图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指标是()A气候B地形C洋流D植被2以下省区全部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A新疆、青海、甘肃、宁夏B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C新疆、西藏、云南、甘肃D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3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解析】第1题,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以是综合指

2、标;既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以按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洋流不能作为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指标。第2题,由图可知远西部地带主要包括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第3题,抓住关键词“经济原因”,西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答案】1.C2.B3.A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水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回答46题。4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距海远近C气温D地表植被5该区域的自然灾害主要是()A沙尘暴 B泥石流C地震 D水土流失6关于a河段的叙述,错误的是()A流域面积扩大,河水水量显著减少B工农业用水较多C地势平坦,水流平缓D下游纬度高,有凌汛现象【解析】第

3、4题,由图可知降水量由东往西逐渐减少,是由于跨海远近不同造成的。第5题,图示区域多荒漠,沙源充足,离冬季风源地近,多大风天气,沙尘暴多发。第6题,a河段流经沙漠地区降水稀少,流域面积狭小。【答案】4.B5.A6.A读我国自然灾害致灾指数和成灾指数分布图,回答78题。7甲地区成为双最高值区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活跃,农业机械化水平高B石漠化面积广大,工业化水平高C水旱灾害频发,经济发展水平高D气候干旱,城市化水平高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致灾指数和成灾指数成正比B自然环境过渡地带致灾指数较高C乙地为最低值区,生态环境良好D丙地成灾指数高, 不适宜农业发展【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甲地区是我国的江淮

4、地区,涵盖了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旱灾害频发,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因此致灾指数和成灾指数较高;乙地区为青藏高原,无人区面积广大,故致灾指数和成灾指数均低;丙地区为我国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自然要素的变化大,致灾指数高。【答案】7.C8.B读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910题。9关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B西部各省区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10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部地区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B西部

5、地区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C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解析】第9题,西北地区接近冬季风源地且昼夜温差大,风能资源丰富。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总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产出效益增长最快;进入21世纪产出效益呈下滑趋势。【答案】9.A10.D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回答1112题。11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12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遇到的

6、最大地形障碍及图示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分别是()A秦岭山脉地表崎岖B昆仑山脉水源缺乏C祁连山脉光照不足D巴颜喀拉山脉热量不足【解析】第11题,为了缓解我国北方缺水问题,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第12题,本题考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地理背景概况。西线方案将穿过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在青藏高原上气候特征为高寒,对农业发展不利的是热量不足。【答案】11.D12.D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5题。13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14珠三角石

7、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影响可能有()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C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15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四种典型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属于()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D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解析】该题组考查区域产业的转移及影响。粤东处在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珠三角地区次之;粤西和粤北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资源、劳动力丰富。一般从发达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地区的是资金和技术,从欠发达地区转移到发达地区的是资源和劳动力。珠

8、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会减轻对珠三角的环境污染,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促进了工业化,进而推动了这里的城市化。【答案】13.B14.C15.A二、综合题16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1)说明A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2)第二“亚欧大陆桥”在图中的干线铁路从西向东依次是_、_。(3)比较附近及以上河段与B岛最长河流浊水溪水文特征的异同点。(4)两图所示区域除耕地外,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方面有何差异?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向。【解析】解答此题应调动和运用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并对区域问题进行描述、阐释。第(1)题应从自然条

9、件的四大要素分析有利条件。第(2)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域图中的兰州这一城市位置,因为该城市是“兰新线”和“陇海线”的交会点。第(3)题应抓住河流的水文特征概念入手,比较两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4)题从两区域各自的土地资源类型中找出“差异”,图甲所示区域的草场资源丰富,图乙所示林地分布广阔。【答案】(1)有利自然条件:光照充足,夏季热量条件好;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黄河提供灌溉水源。(2)兰新线陇海线(3)相同点:汛期主要在夏季;流速较快,水能资源丰富。不同点:结冰期:河流附近有结冰期,B岛河流无结冰期;含沙量:河附近较小,B岛河流较大;流量:河附近较大,B岛较小。(4)图甲:草场(草地

10、)分布广;发展畜牧业。图乙:林地分布广;发展林业为主。1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下图为皖江城市带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经济活动不同环节的附加值示意图。(1)设立示范区是更好地发挥皖江城市带综合优势,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试分析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2)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发展产品制造业会存在的问题。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解析】本题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

11、为背景,综合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等。第(1)题,分析区域的区位优势主要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市场、交通、政府政策、经济基础、协作条件等)进行。第(2)题,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该题应结合皖江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迁移。第(3)题,根据材料二可知,加工环节利润较低,再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制造业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注意环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

12、,紧邻长三角,是长三角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和辐射的最佳区域;自然资源(土地、水、矿产、旅游等)丰富,环境容量(承载力)大,环境优美;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产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场广阔(内需拉动);交通便利(如长江“黄金水道”);政策优惠等。(2)提供资本、技术和国家优惠政策,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推动皖江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合理化,促进城市发展;为皖江地区注入市场经济活力,改善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促进劳动力就业)。(3)发展产品制造业会存在的问题:制造业在整个设计、生产、销售环节中所获得的利润最低;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注意的问题:注重可持续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和协调发展;产业转移与技术转移相结合,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