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一中 2019-2020-1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代表整个大圆包含。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A.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组织液B. 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C. 核酸 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 信使RNAD. 免疫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仅包括和,包括。【详解】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又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故A项正确;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而突触小泡存在与突触小体中,将化学信号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并不包含于突触前膜,故B项错误
2、;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其中RNA又可分为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和核糖体RNA(rRNA),故C项正确;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D项正确。故选B。2.下图是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分析正确的是() A. 中的物质释放到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 若刺激A点,图B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 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 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答案】B【解析】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到突触间隙,A错误;若刺激A点,图B电表指针会发生
3、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神经兴奋的传导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C错误;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或者糖蛋白,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或者物质,并且明白刺激A点,电流会先后经过B的两侧,所以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3.将成熟的雄性小白鼠的甲状腺摘除,从第三周开始,每周注射激素a,结果激素a和激素b在血液中浓度变化如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曲线代表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B. b曲线代表促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C. a曲线代表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D. b曲线代表甲状腺激素
4、,由垂体分泌【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依题意可知:切除甲状腺后,小白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下降,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当人为地补充甲状腺激素后,小白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上升,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据此,依题意和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a曲线代表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b曲线代表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A、B、D均错误,C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实线箭头所示)和反馈调节过程(虚线箭头所示)。
5、4.下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图中细胞的种类相同,均有肝细胞和肌细胞B. 饥饿时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比值将会变大C.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三种激素之间都是拮抗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图中表示肝细胞和肌肉细胞,表示肝细胞,所以细胞的种类不相同,A错误;饥饿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比值将会变小,B错误;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D错误。5.如图为某
6、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抗体1和抗体2都能与相关受体结合导致调节异 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和胰岛素作用于相关细胞都是通过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完成B. 两种抗体都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这在免疫学中称为自身免疫缺陷病C. 两种抗体引起血糖升高都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D. 由图看出糖尿病并不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抗体1通过作用于葡萄糖受体,引起胰岛B细胞对血糖浓度变化不敏感;抗体2通过作用于组织细胞上胰岛素受体而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详解】A、葡萄糖和胰岛素的受体均位于细胞膜上,A错误;B、两种抗体都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C、抗体
7、2引起血糖升高不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C错误;D、由图看出糖尿病并不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如后者是由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造成的,D正确。故选D。6.如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物质,其中B为细胞表面的受体。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A. 禽流感病毒N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B.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 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D. 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免疫过程是效应T细胞
8、起作用,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细胞免疫的过程是: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抗原。【详解】禽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启动细胞免疫,T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变短,A正确;B物质是细胞膜表面的受体,本质是糖蛋白,B错误;图中物质A是由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而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C错误;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是在胸腺中成熟的,D错误。7.下列各项关于正常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而导致靶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B. 激素、神经递质一经靶细胞接受
9、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或回收C. 健康人因低血糖而惊厥昏迷的直接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D. 激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种类完全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通过体液运输等。【详解】A、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而导致靶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B、激素、神经递质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或回收,故需要不断合成,B正确;C、健康人因低血糖而惊厥昏迷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含量过低,C错误;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均可作用于肝细胞,D错误。故选B。8.如图所示,若根 a 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的
10、 A 点(为 1010 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D 属于生长抑制范围B. 在太空中根的生长将不同于图中的弯曲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 生长C. b 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 a 侧,相当于曲线 FE 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作用效果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对应的浓度为最适浓度,D点抑制生长,C点之前促进生长。【详解】A、AC段促进生长,A错误;B、在太空中无重力,平放的植物根将水平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仍适用于根的生长,B错误;C、b 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 a 侧,相当于曲线CD段浓度,C错误;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作用
11、效果相同,如E、B对应的浓度,D正确。故选D。9.为了验证浓度为104mol/L的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的生理作用,应该选取的材料是完整幼苗 幼苗的b段 幼苗的a段 幼苗的c段 10mL浓度为104mol/L的生长素溶液10mL浓度为102mol/L的生长素溶液 10mL蒸馏水A. 甲组:,乙组:B. 甲组:,乙组:C. 甲组:,乙组:D. 甲组:,乙组:【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是生长素作用的实验,通过对实验题目的分析找出自变量并进行对照实验的设置。【详解】由于验证的是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的生理作用,所以应选取幼苗的b段;该实验为验证浓度为10-4mol/L的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的生理作用,自变量为生
12、长素的有无,故选B。【点睛】对照实验的设计要围绕实验题目进行,从题目中可以得出实验是探究实验还是验证实验以及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10.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一致的是A. 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一一促进种子萌发B. 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获得无子果实C. 用一定浓度的2,4一D溶液除去双子叶作物田间的单子叶植物杂草D. 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快叶片的黄化速度【答案】A【解析】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A项正确;未成熟的果实已经有种子形成,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精的子房,才可以获得无子果实,B项错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
13、的敏感程度高于单子叶植物,农业生产中可用一定浓度的2,4一D溶液(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C项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可延缓叶片的黄化速度,D项错误。11.科学家研究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A. 年龄组成直接决
14、定种群数量B. 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稳定型C. 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 该营养级能量输出的方向包括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答案】A【解析】【分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2、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
15、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出生率、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年龄组成只能用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400:420:400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属于稳定型,B正确;C.鱼的个体较大,活动范围广,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C正确;D.根据试题分析,该鱼处于某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该营养级能量输出的方向包
16、括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D正确。故选A。12.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 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 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D. 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最终呈“S”型增长,故A错误。第5年的时候增长速率达到最大(K/2
17、),是200只,所以K为400,故B正确。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数量是在增加的,故C错误。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则在该条 件下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 只以下,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信息提取分析运用能力。13.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t1和 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B. 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C. 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D. t2t4甲种群密度先
18、上升后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增长的相关知识。据图分析,曲线标志(=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当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当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当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详解】t1和t4时刻乙种群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但t1之后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则t4时刻种群密度大于t1时刻,A错误;t2时刻,甲、乙种群的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并不是比值,B错误;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并不是比值,C错误; t2t4时段内,甲种群先大于1后减少到小于1,则种群密度先上升后减少,D正确,所以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出生率/死亡率,而
19、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4.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C. 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 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种间关系、种群的增长曲线。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学会从图像判断种间关系,特别要把捕食跟寄生、互利共生区分开。【详解】由图可知ab之间为竞争关系,初期生活资源充足,竞争强度较弱,后期资源不足,竞争强度逐渐增加,最后b被淘汰;故AB错误;a种群为S型增长,到达一定程度后,由于
20、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不再增加,C正确。b种群表现为S型增长,D错误。15. 如图a、b、c、d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B. 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最强C. 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 则b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D. 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则a是最高营养级【答案】ACD【解析】试题分析: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植物,b 的基因多样性最丰富,则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
21、淘汰,A正确;若 M 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 表示不同生态系统,b的丰富度最大,则b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最强,B错误;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b的种群密度最大,种内斗争最激烈,C正确;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是最低营养级。能量最少的是最高营养级,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16.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20 世纪 90 年代初,F 区
22、豹种群仅剩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 F 区的A.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B. 群落垂直结构明显改变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该地区豹种群数量增多,其致病基因频率减少,A错误;B、该地区群水平结构明显改变,B错误;C、豹未消失,物种丰(富)度未下降,C错误;D、豹种群数量增多,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D正确。故选D。17.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狼彻底消
23、失,则兔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B. 和属于兔的同化量的一部分C. 狼和兔依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反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 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区域狼的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区域狼的数量估计为60只【答案】B【解析】狼彻底消失,兔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数量增加,一定时间后因食物减少,种内斗争加剧而导致兔的数量减少,A正确;是兔的粪便能,属于草的同化能,是兔的同化能的一部分,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区域狼的数量,该区域狼的数量估计为203010=60只,D正确。【点睛】
24、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每个营养极的能量的来源和去向,确定属于其同化的能量部分。18. 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 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C. 若B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比例适中,则该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明显变大D. 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A 正确;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第三、第四、第五3个不同的营养级,B正确;C.若B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比例适中,属于稳定型种群,则该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
25、对稳定,C错误;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H种群可以通过其他食物链获得食物,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正确。故选C。19.下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的同化的总能量为a ,其中字母代表了能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从麻风树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B. c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C. 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 a到e的箭头中含有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能量【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图只包括两个营养级,麻风树是第一营养级,则a只能代表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26、,c是指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e则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被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b,所以从麻风树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A错误;c=同化量b-呼吸消耗的能量d,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B正确;由图可知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正确;a到e的能量有一部分来自a的粪便,a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生产者同化的能量,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能量流动的去向,总结如下:特别要注意:(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2)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量。(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一部分。【点睛】2
27、0.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B. 种群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约为6.95107kJC. 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D.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部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
28、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种群同化的能量最多,其次是种群I,最少的是种群,所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I,错误;B、种群全部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少于6.95107kJ,错误;C、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正确;D、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015.0100%=20%,错误。故选C。21.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
29、单向、逐级递减的B.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过程D. 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明辨图示中的数字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进而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判断。【详解】图中、和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A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过程固定的能量,B错误;根瘤菌
30、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过程,C错误;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和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均以CO2的形式进行,碳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过程都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正确。2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D.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有: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
31、地保护: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关键,要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是栖息地环境被破坏,使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利用,否则会导致资源和能源的浪费,D错误。2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种限制酶一般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B. 基因工程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
32、突变C. 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分子水平的设计施工D. 基因工程能够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性状,培育出新品种【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详解】A.一种限制酶只能特异性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两个核苷酸之间切割,A正确;B.基因工程是将目的基因移植入受体细胞,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错误;C.基因工程要对基因进行切割和连接,属于DNA分子水平的操作,C正确;D.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使之表现出目的性状,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培育出新
33、品种,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24.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菌质粒和真核细胞DNA的基本结构单位不同B. 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是在细胞外独立进行的C. 质粒是原核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 质粒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据此分析。【详解】A. 细菌质粒和真核细胞DNA的基本结构单位相同,都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B. 有的质粒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
34、上,如Ti质粒的T-DNA,B错误;C. 原核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D. 质粒是细菌细胞质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D正确。25.现有一长度为1 000碱基对(bp)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 000 bp,用Kpn单独酶切得到400 bp和600 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Kpn同时酶切后得到200 bp和600 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by,由此可推知该D
35、NA分子为环状DNA;用Kpnl单独酶切会得到600by和4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和用EcoRI,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知答案D符合要求。【详解】A、A选项中的DNA用Kpnl单独酶切会得到600by和2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不符,A错误;B、B选项中的DNA用EcoRI单独酶切会得到800by和2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不符,B错误;C、C选项中的DNA用EcoR1酶切后得到200by和8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不符,C错误;D、D选项中的DNA用Eco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是1000by,用Kpn1单
36、独酶切得到4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I、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相符,D正确。故选D。二、非选题26.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叏菟丝子茎 顶端 2.5cm 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实验分为 A、B、C 三组,分别 培养至第 1、8、15 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 30 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的分子。(2)图 2 数据显示,GA3 和 IAA 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_的作用,GA3 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3)植物伸长生长
37、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_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 复制后,GA3 诱导的茎芽生长生长被抑制了 54,说明GA3 影茎芽生长的方式是_。(4)从图 2 中 B 组(或 C 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 用是GA3 单独处理的_倍、IAA 单独处理的_ 倍,由此可推测GA3和 IAA 在对 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_关系。(5)A 组数据GA3单独处理和两种激素联合处理效果接近,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 芽中_的量较高。【答案】 (1). 信息 (2). 促进 (3). 细胞长度 (4). 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5). 3.6(3) (6). 18(60)
38、(7). 协同 (8). 内源 IAA【解析】【分析】图2中:GA3及IAA处理对茎芽的长度均有促进作用,GA3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且二者共同处理的效果大于二者单独处理。【详解】(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不直接参与代谢。(2)图 2 数据显示,GA3 和 IAA均可以促进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3)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细胞长度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 复制后,细胞不能分裂,GA3 诱导的茎芽生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茎芽仍能生长,只是促进作用减弱,说明GA3可以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影响茎芽生长。(4)从图 2 中 B 组中,两种激素联合处理的效果是G
39、A3单独处理的(13-4)(6.5-4)=3.6倍,是IAA单独处理的(13-4)(4.5-4)=18倍;C组中,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 GA3 单独处理的(10-4)(6-4)=3倍,是IAA 单独处理的(10-4)(4.1-4.0)=60倍,由此可推测 GA3 和 IAA 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同关系。(5)A 组数据 GA3 单独处理和两种激素联合处理的区别在于有无IAA处理,二者效果接近,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内源生长素的量较高。【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4)的计算,需要注意两种激素联合处理或单独处理茎的伸长量均需要减去未处理时的长度。27.下列有关生态系
40、统的问题,请回答:(一)假如某草原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食物网中,草属于_,食虫鸟是第_营养级, _消费者。草原生态系统除图中的成分外,还应包括_和_该食物网中,含能量最多的是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若猫头鹰增重 100g所需的能量 1/2 来自兔,1/2 来自食虫鸟,则猫头鹰增重 l00g,至少需要消耗草_g。在对该生态系统中兔的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捉了 40 只,将它们标记后放回,并不 该种群的其他个体混合在一起。数日后,又捉了 36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12 只。则 该生态系统中兔的总数为_ 。(二)生态学者对某弃耕荒地不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单
41、 位:略)营养级1同化能量2未被利用能量3分解者分解量4呼吸释放量A471.829312.596.3B12.65微量7.5C7036.52.118.8(1)由表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原因是下一营养级不能获得表中的_方面的能量(填序号)。(2)据表分析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_。该荒地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3)生产者的绿色吸引消费者前来捕食,这属于哪种类型的信息传递:_;体现 了信息传递的_作用。【答案】 (1). 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2). 三 (3). 次级 (4). 非生物物质能量 (5). 分解者 (6). 草 (7). 草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8). 7500 (9).
42、 120 (10).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1). 3、4 (12). 18% (13). 次生演替 (14). 物理信息 (15). 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分析】图中食物网共含有2条食物链,草草食昆虫食虫鸟;草兔猫头鹰食虫鸟。【详解】(一)食物网中,草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食虫鸟以草食昆虫为食,属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即草含能量最多;该生态系统为自然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草固定的太阳能。若猫头鹰增重 100g所需的能量 1/2 来自兔,1/2 来自食虫鸟,则猫头鹰增重 l
43、00g,按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时,消耗草的量最少,为1001/220%20%+1001/220%20%20%=7500g。该生态系统中兔的总数为361240=120只。(二)(1)由表可知,3分解者分解的能量和4该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均不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A是第一营养级,C是第二营养级,B是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670=18%。该弃耕荒地原本有生物存在,故属于次生演替。(3)生产者的绿色属于物理信息,可以吸引消费者前来捕食,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点睛】食物链和食物网
44、中只含有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失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8.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功能各不相同,构成不同的功能群。同一功能群中的植物则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为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生态学实验。(1)空心莲子草是外来物种,引入后由于在本地物种中缺乏_的制约,因而得以迅速繁殖。空心莲子草与本地植物之间为_关系,导致本地植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下降,威胁生态安全。(2)科研人员将一个圆形样地划分为A区、B区和C1C5区,除A区外,其余区域大小相同。各区种植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C3C5区中植物功能
45、群数目相同但物种数目分别为4、8、16种。第3、7和13天测定B、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状况,得到图2所示结果。科研人员种植顺序应为_。a.A区和C区同时种植b.先种植A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C区c.先种植C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A区据图2分析,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均低于B区,说明_。分析C1C5区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 (1). 天敌 (2). 竞争 (3). 抵抗力 (4). c (5). 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减缓空心莲子草入侵 (6). 植物功能群丰富的群落不易被入侵;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而物种数目不同,则被入侵程度没有显著差异【解析】【分析】本是以“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
46、入侵的影响”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基础知识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群落的种间关系中有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其中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生物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物群落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性性越强。【详解】(1)空心莲子草是外来物种,引入后之所以能够得以迅速繁殖是因为在本地物种中缺乏天敌的制约,再加上环境条件的适宜而造成的。它在大量繁殖过程中占据
47、了大量的生存空间,使得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限制,这样空心莲子草与本地植物之间由于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而发生了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导致本地植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威胁生态安全。(2)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自变量是植物功能群的多少,因变量是空心莲子草在一段时间内的入侵状况。因此科研人员种植顺序应为应为c先种植C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A区。这样才能看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也即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从结果来看,B区不种植任何植物,对于空心莲子草来说,没有任何竞争者,因此在该区域空心莲子草的入侵速度最
48、快,而随着区域中功能群数量的增加(C区),空心莲子草的入侵速度在降低,因此据图2分析,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均低于B区,说明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减缓空心莲子草入侵。分析C1C5区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功能群丰富的群落不易被入侵;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而物种数目不同,则被入侵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点睛】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依据题目要求,明确实验目的,找到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并从实验结果来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并把相关的结果加以归纳即是实验的结论。29.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自然进化污水、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区域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
49、芦苇、破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2)红树林是一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某地区红树林虫害频发。为控制其种群密度,科研人员通过_法调查虫卵的密度来估算昆虫的种群密度。经过连续五年的监测,发现昆虫A和昆虫B 的数量关系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为有效防治害虫,研究人员利用信息素诱捕害虫,从而通过破坏其种群正常的_来降低种群密度。【答案】 (1). 水平 (2). 样方法 (3). 捕食 (4). 性别比例【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群落的结构、种群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 某区域湿地由浅水
50、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说明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存在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 调查虫卵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昆虫A和昆虫B 的数量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据此可判断二者属于捕食关系。利用信息素诱捕害虫,可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点睛】识记并理解群落的结构、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种间关系的种类及其内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0.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 ae 代表过程,AC 代表能量)。(1)图甲中草原群
51、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 (填图中字母),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 _ (填生理过程)。(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调查宜采用_ 法;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 型。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增加,这将直接导致_ 大量减少,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3)图乙中的 A 表示_ ,B 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_。(4)现有三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所示。如果丙所需的能量有 1/2 直接 来自甲,若消耗甲 360KJ,至多使丙增加能量为_kJ。【答案】 (1). d (2). 光合作用 (3).
52、标志重捕法 (4). 稳定 (5). 牧草 (6). 鼠同化的总能量 (7). 未被利用的能量 (8). 24【解析】【分析】甲图中:a表示牧草的光合作用,bc表示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d表示该生态系统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乙图中:A表示鼠的同化量,B表示鼠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丙图中:幼年个体大于老年个体,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详解】(1)图甲中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通过d生物的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群落。(2)鼠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应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发,说明该鼠种群在一定时间内
53、几乎不变,则其年龄组成很可能是稳定型。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即为增长型,该鼠种群数量增加,鼠要食用更多的牧草,这将直接导致牧草大量减少,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3)图乙中的 A =鼠的摄入量-粪便中能量,故A表示鼠的同化量,B表示鼠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能量一部分如图中所示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还有一部分在一定时间内属于未被利用的能量。(4)如果丙所需的能量有 1/2 直接来自甲,则有1/2直接来自乙,若消耗甲360KJ,按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时,丙获得能量最多,设丙最多获得的能量为a,则a1/220%+a1/220%20%=360,则a=24kJ。【点睛】已知生产者的量,求最高营养级最多获得多少,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求最高营养级最少获得多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