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1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2669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11.26(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结尾两句。(4分)答:诗的结尾两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诗人赋予笔下的蝴蝶以人的感情,彩蝶翩跹,为和煦的春风所陶醉,为野草花的芬芳所吸引,以至沉醉花丛,流连不去。(2分)自然流露出诗人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1分)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小园 (清代)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你认为这首诗的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答:“窥”字,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地突

2、出了小园景物的魅力,(1分)把山光的意态神情写活。(1分)“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2分)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1分)“深”,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的深浅层次,(2分)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1分)本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人的形象特点。(4分)答:后两联描写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2分)寄寓了诗人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描写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2分)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3、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1)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2分)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1分)(2)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4分)答:本词反映了词人苏轼抑郁寂寞、孤独痛苦的心绪;(2分)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2分)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注 耒阳:地名;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招魂:楚辞的篇名。 借用杜甫的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3分)答:上阕营造了凄冷(萧瑟)的意境。(1分)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的云飘然不定,“鹧鸪悲叫(1分)烘托作者的忧苦。(1分)(2)下阕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运用对比或用典的手法,( 1分)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诗人形象。(2分)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苦闷与郁愤。(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