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文.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2455 上传时间:2025-10-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拔萝卜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通过朗读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3.感受拔萝卜的故事。(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1.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萝卜是长在什么地方的?”等待孩子的回。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着重指导“拔萝卜”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1)分部分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来

2、源:(2)让学生选读课文,重点引导说说姑娘和小狗一起帮奶奶拔萝卜的故事。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1、带着问题观看课件“拔萝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 播放故事开头至“拔牙拔,可是他拔不动”请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2、萝卜拔不动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3、让我们继续观看课件,看看老公公是怎么做的?请了谁来帮忙?四、细读课文、回答问题1、老公公一个人拔起来萝卜了吗?他找了谁来帮忙呀?(老婆婆)老婆婆是怎么回答的?2、老公公和老婆婆两个人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他们请了谁来帮忙?小姑娘是怎么回答的?来源:ZXXK3、老公公、老婆婆和小姑娘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他们请了谁来帮忙?小黄狗是怎么回答的?来源:

3、学科网ZXXK4、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他们请了谁来帮忙?小黄狗是怎么叫小花猫来帮忙的呀?小花猫是怎么回答的?5、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他们请了谁来帮忙?小花猫是怎么叫小老鼠来帮忙的呀?小老鼠是怎么回答的? 来源:6、大萝卜有没有拔出来?是被谁拔出来的呀?他们高不高兴呀?7、为什么老公公一个人拔不动萝卜,很多人一起就把萝卜拔出来了呢?来源:学&科&网Z&X&X&K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出示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二、掌握方法,积累背诵。1.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4、读课文。2.引导回顾每部分词语的内容,教师适时板书。3.出示每部分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尝试背诵。4.组织学生用其他方式背诵课文。5.组织展示背诵,讲故事。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1. 讲述拔萝卜的故事。2.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编词语。3.出示词语,引导学生抄写词语。4.采用开火车、猜字谜等方式引导学生巩固生字。五、布置作业1.回家把拔萝卜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

5、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

6、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2.将词语自己写一遍。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六、板书设计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七、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