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测试(人教版)一、选择题(选择题答案写在题首,每题4分,共80分)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2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
2、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请回答:剧本、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A秦朝汉朝 B汉朝宋朝 C秦朝唐朝 D唐朝元朝3、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避讳的原因有多多种,其中有这样一条: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秦朝初年改“正月”为“端月”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4明太祖朱元璋说:“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
3、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吸取这一教训,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消除地方割据 B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C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D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5、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6 与下图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 ) A分封制、郡县制 B分封制、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D郡县制、行省制7
4、“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宋朝统治者大力提倡科举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 8在淮安农村,我们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龄大的人倒向年纪轻轻的人称“小叔”“小老爹(爷爷)”,坐席位时,辈份高的年轻人坐在首席,人称这些辈份高的年轻人“人小骨头重”。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A强调血缘纽带B强调尊老爱幼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D有利于凝聚宗族9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制和18世纪英国形成
5、的内阁制的相同之处是 A都制约了君主的权力 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 C都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10 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此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11.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
6、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 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12 安徽宣城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棱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7、”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13. 姓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生动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最新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中,古今中外中国人使用过的汉字姓氏多达23813个,但中国人最常用的还是李、王、张、刘、陈、杨等常见姓氏。下列中国古代制度中,与姓氏有最直接关系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14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宗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和氏的含义是不同的、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由此可见与“氏”的产生这一最为相关的制度
8、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15.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政府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16春秋公羊传中主张“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主张“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两者共同论述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17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加防止皇帝决策
9、失误的“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 A隋朝中书省B唐朝门下省 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18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 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秦朝皇印为玉玺 B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C玉玺为皇帝独用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19 官僚政治指机能专业化、讲资格、按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贵族政治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 A分封制的推行 B“皇帝”制度确立 C郡县制的确立 D科举制
10、的完善20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21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范浚五代论指出:“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材料二 北宋东京梦华录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
11、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南宋梦粱录载:“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陆游在杂赋中提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2007年12月,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1)材料一范浚的话揭示了当时的什么实质问题?北宋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4分) (3 )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至少2例,2分)22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
12、。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备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图竞争之世诚非所宜”。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9月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
13、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图一 清代的长袍马褂 图二 中山装与西装 图三 “文革”时期的衣着 图四 当代绚丽多彩的服饰(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4分)(3)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4分)1-5 ACABB 6-10 CDADA 11-15ACBCC 16-20 CBDCC21 (1)揭示的问题:兵权在五代政权更替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影响:消除了
14、地方权重的弊端,加强了中央集权;影响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导致地方困弱。 (2)突破坊市界限;打破时间限制;“草市”上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贸易兴盛。 (3)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 (4)儒学发展为理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宋词(个性化的书法艺术、风俗画)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文人山水画的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22 (1)严格的等级制度。 (2)主张易服。 理由: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适应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需要。 (3)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近代化);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 精神追求:从图一到图二反映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从
15、图三到图四反映的是追求富裕、发展、个性和文明。 1-5 ACABB 6-10 CDADA 11-15ACBCC 16-20 CBDCC21 (1)揭示的问题:兵权在五代政权更替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影响:消除了地方权重的弊端,加强了中央集权;影响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导致地方困弱。 (2)突破坊市界限;打破时间限制;“草市”上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贸易兴盛。 (3)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 (4)儒学发展为理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宋词(个性化的书法艺术、风俗画)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文人山水画的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22 (1)严格的等级制度。 (2)主张易服。 理由: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适应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需要。 (3)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近代化);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 精神追求:从图一到图二反映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从图三到图四反映的是追求富裕、发展、个性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