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52(人民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2158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52(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52(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52(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52(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历史功过。知识与能力探讨战国末年的基本形势,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通过了解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的事迹,评价秦始皇个人在这场统一战争中的作用,在评价人物时引导学生注意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关系。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从秦始皇的境遇、言行和功绩当中,深入了解秦始皇的突出特点和性格,理解秦始皇与时代的关系,从而深刻感悟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手段,收集有关秦王朝留下的历史遗迹的图片和相关的文字研究资料,并能透过秦始皇去感受他所处的

2、那个时代,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始皇的了解,认识到作为古代中国一个极具特点和争议的人物,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既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一面,也有着偶然性的因素在起作用。秦始皇崇信严刑酷法,以为这样能够使他子孙万世相传,但在广大民众的反抗怒涛中,这也仅仅是一个幻想而已。从长远的历史发展看,是否顺应民心是政权稳固的基础,而民众则是真正主宰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教学重点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 如何客观辩证地评价秦始皇。教学过程设计 一、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现在的长城等图片。目的:营造轻松氛围,帮助学生联想,感受历史的沉淀。 二、介绍评价历史人

3、物的标准与方法。为评价历史人物作准备。 (一)标准: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从正面推动历史的发展. (二)方法:1.知世论人2.就事论人3.评估标准: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相结合。 三、引入课题千秋功过秦始皇, 问题导入:说说秦始皇所处的时代特征、主要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必修课程所学相关知识回忆、讨论、概括,使新旧知识相结合。 四、传授新课 (一)秦王扫六合(是课标要求掌握的内容,从三方面分析) 1过程及军事谋略。(以历史图片为媒介进行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历史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通过自主学习,概括秦始皇扫六合的策略。) 2原因:(提出问题“探究一:争说秦王扫六合的原因”,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由

4、浅入深,引导分析,展现学习成果) (1)客观需要: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人们渴望统一;生产力发展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民族、地域间的联系加强,这一切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必然性 (2)主观可能:国家实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个人因素:嬴政的雄才大略。偶然性 3评价:(创设情境“博客论谈: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引导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人物,感受历史,遵循发展学生个性化思维理念)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发展经济和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与交往,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但其发动战争的动机仍然是兼并

5、,统一的手段依然是战争,当然这与时代的特征有关。等等。(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给出问题,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回忆概括,教师点评展示成果。目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原则)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 探究二 A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三公之间如何制衡?这种制衡的目的是什么? C评一评以皇帝制为核心的封建中央专制集权的影响。 (这是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结

6、合教材的历史材料,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深化知识、巩固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评:秦始皇通过这一整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的一切大权控制到皇帝手中。这种专制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但这种制度也成为秦王朝迅速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一方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 (采取直观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历史信息,并通过活动“战国时期各国人民欢聚一堂由学生分别扮演七国中不同国家的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感受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的意义)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民族关系:北拒匈奴,修筑长城,修直道(驰道);

7、征服越族,设郡管辖。开凿灵渠。(通过图片展示,贴近生活,巩固知识,探讨秦始皇的民族政策的影响,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培养开放性思维)兴安灵渠:是为了平定百越,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秦统一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设桂林、南海、象郡。迁民戍守。为解决运输困难,开凿灵渠。战国末年,匈奴强大起来,占据河套地区。将军蒙恬率军从匈奴手中夺取了河套地区。迁民戍守。为防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三)历史的余音 1、相声 “无道暴君” 与“千古一帝” (以相声的形式,通过学生正反两面的角色表演,来评说秦始皇) 2、给出文物图片,丰富学生的历史信息,把历史引向生活。 (民谣小结:儿时历难 少年成帝王。励精图治 十年灭六国。政治改革 建立大秦国。焚书坑儒 苛政猛于虎。向东求仙 寿终却归西。) 五、作业 历史小论文:“我眼中的秦始皇”教学反思 1、利用丰富的图片展示历史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 2、分散难点,把评价秦始皇功过的难点分散到各个教学环节,最后利用活动“相声”和“小论文”等形式解决难点。 3、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实现历史的现实意义。 4、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个性思维为的教学原则,自主探究,合作互动。.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