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1767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3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实验与探究 专题十三考点1 教材基础实验(2016年全国3卷理综)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A.B.C.D.【答案】B【解析】和都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故B项正确;是利用物理因素来诱发生物基因突变,用到的是染色方法,属于颜色反应,因此,A、C、D项错误。(2018年全国3卷理综)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

2、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我国科学家完成的实验,要求对四个实验或事例的完成者很清楚。【详解】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错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C错误;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的,D正确,所以选D。(2019年全国2卷理综)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

3、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断的弯曲程度(角),测得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分组 甲 乙 琼脂块 左 右 角/度 20.4 9.0 9.1(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2)上图中角形成的原因是_。(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角,原因是_。【答案】(1).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2).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角(3).乙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解

4、析】(1)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2)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只能沿着与胚芽鞘的接触面向下运输。图示中的琼脂块放置在去顶胚芽鞘切面的左侧,导致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细胞的生长快于右侧,形成角。(3)表中信息显示:乙组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组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导致乙组琼脂块左、右部分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左侧的量几乎相同,但明显小于甲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左侧的量,所以乙组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组琼脂块所引起的角。考

5、点2 实验设计与分析(2019年全国2卷理综)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实验: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回答下列问题。(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实验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2)实验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子代中有_种基因型。(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

6、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答案】(1).绿色 (2).aabb (3).AaBb (4).4 (5).Aabb、aaBb (6).AABB、AAbb、aaBB、AaBB、AABb (7).AABB【解析】(1)依题意可知: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实验中,绿叶甘蓝甲植株自交,子代都是绿叶,说明绿叶甘蓝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中,绿叶甘蓝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绿叶紫叶13,说明紫叶甘蓝乙植株为双杂合子,进而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实验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2)结合对(1)的分析

7、可推知:实验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有四种基因型,即AaBb、Aabb、aaBb和aabb。(3)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紫叶绿叶11,说明紫叶甘蓝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有一对为隐性纯合、另一对为等位基因,进而推知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至少有一对显性纯合的基因,因此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绿叶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均为AaBb,进而推知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2019年全国3卷理综)动

8、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填“抗体”或“抗原”)。(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

9、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答出2点即可)。【答案】(1).抗体 (2).A和D (3).增殖分化出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 (4).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5).发作迅速、消退较快【解析】(1)抗体、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会引发免疫反应。故要检测小鼠是否发生免疫应答,应该检测抗体水平。(2)A和D组两次注射的抗原相同,故会发生二次免疫,B、C组两次注射的抗原不同,不会发生二次免疫。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再次注射同种抗原,这些记忆细胞可以快速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

10、可以分泌更多的抗体,发挥更强的免疫反应,及时清除抗原。(3)初次注射抗原甲时,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再次注射抗原,机体会产生较多的抗体,血清中含有抗体,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体会与抗原甲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4)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病,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2018年全国2卷理综)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

11、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B组的处理是_。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_。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2)实验结果与分析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_激素和_激素。【答案】(1).手术但不切除垂体 (2).切除垂体 (3).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 (4).生长 (5).促甲状腺 (2018年全国1卷理综)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L,记录尿量。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

12、萄糖溶液15 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答案】(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增加 (3).葡萄糖 (4).下丘脑【解析】【分析】本题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来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理清水盐平衡调节的

13、过程,注意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外界条件,再结合题干信息,就能准确回答各个小题。【详解】(1)b中注射的是垂体提取液,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2)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会使血浆的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血糖水平,过多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同时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使得尿量增加。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实验兔出现腹泻会导致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丢失,使得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抗利尿激

14、素合成和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引起尿量减少。(2017年全国2卷理综)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如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汗液分泌会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

15、会_,分解代谢会_。【答案】(1)舒张 增多(2)增多(3)排除除温度之外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并提供室温中动物甲的相关行为作为参考(4)增加 增强 1.观察类实验操作流程模板 颜色 无色 漂洗 低 2.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 无色 3.调查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模板 样方法 标志重捕 单基因 随机 4.探究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模板 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做“细胞中脂肪检测和观察”实验时,染色后可以用50%酒精洗去浮色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CO2的产生情况C.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需记录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D.设计并制作生态缸时,应

16、将生态缸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进行观察答案:B解析:做“细胞中脂肪检测和观察”实验时,染色后一般用50%酒精洗去浮色;探究酵母菌细胞 呼吸的方式时,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的 产生情况,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为实验的因变量,为观察的对象,所以需记录;生态缸需要由外界环境提供光能因此应将生态缸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进行观察,同时应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温度过高杀死生态缸内的生物。2、下列有关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植物细胞中被染成红(或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生长素类似物促

17、进插条生根时,超过最适浓度的NAA溶液一定会抑制枝条生根C.用盐酸处理细胞,能够加速健那绿染液进入细胞使线粒体染色D.以低温处理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可观察到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答案:A解析:植物细胞中的脂昉颗粒可被苏丹IV(或苏丹ID)染成红(或橘黄)色;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时,超过最适浓度的NAA溶液促进生根的 作用减弱。达到较高浓度时才会抑制枝条生根。健那绿属于活体染色剂,染色时不需要用盐酸处理细胞;洋葱鱗片叶细胞高度分化,不再进行细胞分裂,不会出现染色体加倍现象。3、下列有关鉴定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花生

18、子叶中脂肪的鉴定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鉴定还原糖时,要在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到含样品试管中,且需现用现配答案:B解析:A.斐林试剂甲液与双缩脲试剂A液相同,但斐林试剂乙液与双缩脲试剂B液不相同,因此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鉴定,A错误;B.脂肪需要使用苏丹(苏丹)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C.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需要先混合均匀后使用,C错误;D.双缩脲试剂需要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D错误。故选:B。4、下列关于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

19、胞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B.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C.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D.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两层膜答案:D解析:牙签消毒和实验前漱口是为了避免细菌和食物残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A正确;质量分数为0.9%的NaCI溶液是口腔上皮细胞的等渗溶液.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I溶液可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B正确;健那绿染液能够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不能被染色,接近无色,C正

20、确;光学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线粒体的形态,不能观察到线粒体的双层膜结构,D错误。5、下列不是采用“对比实验”方法的是()A用新鲜的菠菜叶或藓类的叶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B观察NaOH在不同体积的琼脂块中扩散的深度,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C用伞形帽和菊花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探究细胞形态与细胞核的关系D用32P与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用新鲜的菠菜叶或藓类的叶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不是对比实验,A符合题意;观察NaOH在不同体积的琼脂块中扩散的深度,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采用了“对比实验”方法,B不符合

21、题意;用伞形帽和菊花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探究细胞形态与细胞核的关系,采用了“对比实验”方法,C不符合题意;用32P与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采用了“对比实验”方法,D不符合题意。6、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下图甲是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漏斗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溶液浓度大小是a_b。由图乙可知,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_,最终液面不再上升,当液面不再上升时,c

22、两侧溶液浓度大小是a_b。2.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_(填序号),结构中充满的液体是。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_。A.细胞液外界溶液B.细胞液外界溶液C.细胞液=外界溶液D.都有可能3.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当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在_,细胞能否无限吸水?_,原因是_。4.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人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也在增大。当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是否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_。答案:1.小于;下降;小于2.;外界溶液;D3.吸水 不能;植物细胞有细胞壁,限制了细胞的无限吸水4.不一定解析:1.水分从低浓度溶液

23、流向高浓度溶液,故实验初始时c两侧溶液浓度大小是ab。由图乙可知,液面高度增加速率逐渐下降,故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下降。当液面不再上升 时,由于还存在液柱的压力,故c两侧溶液浓度大小是ab。2.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结构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由于细胞壁为全透性的,故结构(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空隙)充满了外界溶液。图丙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这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这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还可能处于平衡状态,这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3.由于细胞壁对原生质层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故细胞不能无限吸水。4.当液泡

24、体积不再增大时,可能是细胞壁的束缚,细胞液浓度不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7、为探究pH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蛋白酶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3)由图可知,该蛋白酶最适pH约是,若pH由13降到7,蛋白质剩余量(填“减少”、“增多”或“不变”),理由是。答案:(1)pH,蛋白质的剩余量(2)大大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更加显著)(3)7,不变,蛋白质失去活性(蛋白质失活)解析:(1)据图示可知,横坐标为不同的pH,纵坐标为蛋白质剩余量,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不同

25、,因变量是lh后蛋白质剩余量.实验的无关变量包括温度、酶浓度、蛋白质的初始量等,由于温度也会影响酶活性,因此本实验的主要的无关变量是温度.(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蛋白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由于蛋白酶是蛋白质,因此不能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是否完全水解.(3)由图可知,该蛋白酶最适pH约是7.蛋白酶在PH为13时已经变性,因此若pH由13降到7,蛋白质剩余量不变.8、如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同时进行无氧呼吸的是()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C.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

26、,装置2中液滴右移D.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答案:B解析:装置1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装置I中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装置2中的清水不吸收气体,因此装置2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与消耗的氧气的量的差值。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吸收了氧气,即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多于消耗的氧气的量,此时酵母菌进行了无锇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正确。9、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都需要用盐酸溶

27、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答案:B解析:盐酸能使洋葱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使小鼠骨髓瘤细胞相互分离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A错误;观察装片时都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观察,B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只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会出现细胞板,D错误。10、下列有关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蝗虫精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进行观察B.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更容易观察到减数

28、分裂现象C.在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答案:D解析:蝗虫精母细胞和蚕豆花粉母细胞都属于原始的生殖细胞,可以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A正确;桃花的雄蕊中进行减数分裂的花粉母细胞数量比雌蕊中进行减数分裂的卵母细胞数量多,故用雄蕊制成的装片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所以在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C正确;洋葱根尖细胞只能发生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发生,D错误。11、下列关于实验中实验试剂的使用、实验结果或结论的叙述,

29、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脂肪的检测、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及判断能力。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所用的是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A错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需要盐酸,B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甲基绿能够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C正确;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纺锤体的形成未受到

30、抑制的细胞,其染色体数目未加倍,D错误。12、某小组进行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实验,结果如下表(由于标签弄混,浓度a、b、c大小未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浓度a、浓度b、浓度c的大小关系可能为bcaB.实验中用于插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C.由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生长素进入到植物体后,对代谢起催化作用进而影响生根组别清水浓度a浓度b浓度c平均生根数7153529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由于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插条生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根据实验结果无法比较浓度a、b、c的大小,其大小关系可能为bca,A正确;由于插条在清水中也能生根,而带芽或幼叶的插条能产

31、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所以实验中用的插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B正确:与对照组(清水组)比较,三种生长素浓度对生根的生理作用都表现为促进作用,所以由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它在植物体内只是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参与植物细胞的代谢,也不起催化作用,D错误。1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相关操作不恰当的是()A.培养时,要定期向试管中添加培养液B.取样时,需将盛有培养液的试管轻轻振荡C.制片时,让培养液沿着盖玻片边缘自行渗入计数室D.计数时,需统计多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数,并求平均值答案:A解析:本题考査“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实验的有关内容。培养时,试管中培养液的量应一定,不能定期或随机添加,以保证实验变傲的唯一;为了让酵母菌在试管中均匀分布,取样时,需将盛有培养液的试管轻轻振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应让培养液沿着盖玻片边缘自行渗入计数室;计数时,需统计多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数并求平均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