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 能在阅读过程中识记“寓、矛、盾、锐、哑、掩、盗、铃、铛、零”10个生字;重点读准“铃、铛、零”的字音,识记 “寓、矛、盾、铃”的字形;运用不同方法理解并积累“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夸口、锐利、哑口无言” 等词语。2、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能根据提示完整讲述故事的重点内容。3、能初步感受两则寓言的寓意:自相矛盾告诫我们不要做语言或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的事情。掩耳盗铃告诫我们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两则寓言的主人公言行中的可笑之处。会说一说或演一演故事的重点内容。 教学媒体ppt 生字卡片课前学生准备1、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记一记生字的字形。
2、 2、边读边记两则寓言故事的题目。教学过程一、看图回忆成语故事的题目,引出课题1、看图,回忆几个成语故事的题目。 师:这里有三幅图,描绘的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成语故事,谁还记得它们的名字是什么?(媒体出示课后练习)2、简单介绍 “寓言”,逐步揭示课题,识记“寓”。 师:这几个成语都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所以它也叫y yn(指板书)(1) 指名拼读y yn。(2) 板书“寓言”,识记“寓”。(3) 在自己手心里写一个“寓”,在同桌手心里默一个。(4) 板书“两则”。3、齐读课题。二、反馈预习,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反馈预习,了解两则故事的题目,集中学习生字“矛、盾、铃”。 师:昨
3、天我们都预习过课文了,要求大家边读边记住寓言故事的题目,你都记住了吗? (1) 指名回答,卡片出示: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齐读并随机正音。 (2) 识记生字“矛、盾、铃”。 “矛、盾”(强调“矛”第2笔。“盾”第1笔) “铃”(形声字)铃铛( “铛”轻声) 2、小结。 4、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自读课文。 (2)初步交流读文感受。三、深入学习,了解主人公的可笑之处,学习讲清故事重点部分的内容。(一)学习自相矛盾,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可笑,并试着将这部分内容讲述清楚。 1、明确学习任务。 师:你们是不是都觉得这两个人很可笑呀?那么他们究竟可笑在哪里呢?让我们读读故事,进一步了解内容。 2、指名
4、分句朗读故事。 (开火车分句读文,重点正音:戳) 3、自由读文,画出表现“可笑”的句子。 指名学生交流,媒体出示相关语句。 4、运用各种形式练读句子,熟悉内容,体会人物的可笑之处。 (1) 同桌练读。 指名同桌分读两句话。 (2)师生配合朗读,梳理要点,随机理解“锐利”。 (3)借助图片,了解矛和盾,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可笑之处。 (4)自由练读这两句话,边读边记。 5、讲讲演演,深化感受。 (1)同桌互相练习表演。 (2)指名上台表演,随机理解“夸口”。 (3)通过情境对话,引导学生表达感受,随机理解“哑口无言”。 师:看着他傻愣愣的样子,你想对他说什么呀?(小结寓意)(二)学习掩耳盗铃,抓住人
5、物的想和做,体会人物的可笑之处;学习把重点部分的内容讲述清楚。 1、读题,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理解“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 师:第二则寓言题目是你从题目上就知道这个人做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节朗读故事,随机正音“丁零丁零、铃铛”。 3、反馈交流,板书梳理相关要点。 4、小结,明确学习任务。 师:其实,小朋友们交流的内容都在课文的第2小节,所以这一小节的内容咱们要读熟记牢,把他可笑的想法和做法讲给大家听。 5、自由练读第2节,注意读准“丁零丁零、铃铛”的字音。 6、同桌互读第2节。 7、看媒体引读。 8、借助板书讲述第2节内容。(指名2、3人交流) 9、引读结尾,根据提示想象说话,表达读文感受。 师:他后悔极了,想:我真傻呀!(媒体出示,练习说话) 10、小结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自 相 矛 盾 掩耳盗铃 锐利 坚固 明明知道不论都 想(戳得穿) (戳不穿) 做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复习巩固)1、完成写字本2、完成书后填空练习。回家作业:1、听课文(22)录音3遍,通读一遍。回家作业预计完成时间:1530分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