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的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2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3)根据典型确
2、定措施即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如参照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治理、江西千烟洲和河南商城县农业资源开发、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等的成功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问题,分别提出我国某些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区、荒漠区等的发展措施。练习1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读“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2)措施: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
3、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解析第(1)题,该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沙漠广布,面临土地荒漠化的问题。第(2)题,采用退耕还林还草、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方法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因素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
4、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所占比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化土地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
5、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练习2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表示()A土地盐渍化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2)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原因有()燃料短缺砍伐森林不合理灌溉盲目扩大耕地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A BC D答案(1)C(2)B解析第(1)题,由于用水量增加,直接导致下游河流流量减少。第(2)题,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地表覆盖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植被覆盖率差。人为原因(决定作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重
6、视环保。三、荒漠化的防治措施练习3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读图,完成(1)(2)题。(1)有关图示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的土地问题是草场退化B土地利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C土地利用不当的后果是草原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D草地退化会导致沙化面积扩大(2)针对上述土地利用问题,科尔沁地区恢复生态环境的正确措施有 ()控制人口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发展单一放牧,规定只放牧一个畜种实行轮牧,严禁过度放牧建设饲草料基地,改
7、舍饲养畜为游牧依法加强草原保护A BC D答案(1)B(2)D解析第(1)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第(2)题,要恢复草场生态,应控制人口、发展经济,轮牧,发展人工草场,保护草场。四、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 效应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对应的意思是: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净化空气;美美化环境;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尘吸烟除尘;沙防风固沙。特别提醒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但由于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也有所不同。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能起到
8、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在城市中则会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削弱噪声等作用;在沿海地区可防止海风(海浪)的侵袭。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练习4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植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1)(2)题。(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森林树种越
9、丰富,生态效益越优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 BC D答案(1)D(2)B解析第(1)题,结合表中三项降雨强度,可以判读出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第(2)题,由于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混交林地的泥沙量小于油松幼林地,因此正确。坡耕地泥沙量最大,开垦坡地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油松幼林地保持水土的作用比荒草地小。五、亚马孙雨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1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原因2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毁灭,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
10、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3)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3雨林的保护(1)保护放在第一位(2)国际社会共同保护练习5读“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地区城镇稀少的原因_。(2)亚马孙横贯公路全长达_多千米,从_横跨亚马孙地区,一直延伸到_。(3)简述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对亚马孙雨林产生的影响。答案(1)气候湿热,不利于人类生活;丛林密布,通行困难;殖民经济的影响,开发较晚(2)5 500大西洋沿岸西部秘鲁边境(3)随着公路的铺设,大量东部移
11、民进入雨林区,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沿线新建了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建起了造纸厂、炼铝厂等,对雨林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的破坏。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为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气候湿热,丛林密布,交通极为困难,开发很晚,所以地广人稀,城镇稀少。第(2)题,主要是从图中判读,或者是据图回忆教材知识,得出亚马孙地区的分布。第(3)题,公路本身的修建对雨林影响不大,由公路铺设而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对雨林的破坏是巨大的。六、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1水土流失的成因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
12、形式。具体成因如下表所示:影响因素具体影响自然因素(基本条件)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开挖露天煤矿等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练习6读“我国北方某地区部分资料统计表”,回答
13、(1)(2)题。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km2)年降水量(mm)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亩产(kg)粮食总产量(亿kg)20001933352038102051.02520121047845042201350.975(1)该地区在此时期内粮食平均亩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2)目前,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C酸雨危害严重 D土地盐碱化严重答案(1)B(2)B解析(1)读表可知,该地区在此时期内,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说明毁林开荒现象严重;与已有耕地相比,在林地上开发的耕地粮食亩产较低,这导致整个地区平均亩产下降。(2)读表可知,该地区河流含沙量明显升高,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