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378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2021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优培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应用 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夜归人美国爱伦坡年轻的妇人静静站在窗台前面,她像是盼望着什么似的,倾听着屋外的动静。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窗外在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喜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妇人隔着窗户痴痴地向外望去,但她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单身孤影投在那锃亮的窗破璃上。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她丈夫常常出门远走,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家里。但是,这次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现在她已确知自己怀孕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把这件喜事早点告诉丈夫。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了,如果知道她已有了身孕,一定不会再出远门的,然而她却不

2、愿意让他为自己而焦灼。她回想起几小时前的一个插曲:他告诉她关于那一包钱的时候,正是站在这个窗台前,双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她丈夫是一个边区的税务员,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为什么呢?”唉,倒大霉了!小两口自己的那一点存款,存在老远的一家农村银行里了,现在银行就要倒闭了,他只好赶快去取回他们的钱。然而他不敢随身带着公款跑这么远,所以把它藏在家里了。“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他说,“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好的,我答应。”她说。现在,他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天色已昏沉下来,夜幕降临了。大雪和黑暗笼罩着孤寂的木屋。她听

3、到了声音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声音很低,但很急促。妇人把脸紧贴在窗户边,只见有一个人靠在门前。她连忙走开,从壁炉边取下了丈夫的手枪,真倒霉,这是一支没有用的手枪,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她只好拿着空枪,快步走到紧紧地锁着的大门边。“是谁在外边?”她喝道。“我是伤兵,迷了路,走不动了,请你做件好事,让我进来。”“丈夫吩咐我,他不在家,谁也不让进来。”年轻的妇人实实在在地告诉他。“那么,我就只好死在你们家门口了。”再过了一会儿,他又恳求说:“你打开门看看我,就知道我不会伤害你的。”“我丈夫是不会饶恕我的”她哭诉着,开门让

4、他进来了。这伤兵的确已筋疲力尽,似乎就要垮了。他高个子,步履踉跄;苍白粗糙的脸,手臂上包扎着绷带,浑身是雪花。妇人让他到火炉边,坐在她丈夫的椅子上,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晚餐给他吃,等他吃完,她已经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一张床,他往床上倒,似乎马上就睡了。真睡着了还是假的?是在骗她,等她去睡觉吗?妇人在自己卧室里走来走去,心里忐忑不安,像是要出什么乱子。深夜里,万籁俱寂,只有炉火劈劈啪啪地低声作响。忽然有一阵非常低的声音,很轻,显然是有人在干什么,鬼鬼祟祟地,比老鼠偷啃东西的声音还要轻。这到底是哪儿来的声音呢?难道是隔壁房里的那个男人?想到这,她拿起灯,轻轻地走到狭窄的通道,站

5、着静听。伤兵的呼吸声音不会那样响,准是故意装的。她把门推开,走进后房,俯身去看伤兵,只见他睡得很甜。她走出房间,立刻又听到了那个声音。这次她知道了。有人在撬前门的锁。妇人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丈夫的一把折叠式洋刀,然后轻轻摸到那伤兵床边,推醒他。他哼了一声,睁开了眼睛,“你快听!”她低声地说,“有人要偷进屋里来,你来帮我一下忙!”“谁要偷进来呵?”他困倦不堪地说,“这又没有什么东西可偷的。”“有的,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那么,你拿我的手枪,我右手伤了,拿不了枪,你把刀给我。”他说。妇人迟疑了片刻。这时,又听到前门被撬的声音。她立刻把刀递給伤兵,自己拿了他的手枪。“你来对付头一个进来的人

6、”,他说,“靠近门边站着,门一开就开枪,枪里有六发子弹,一定要打到他倒下来动不了为止。我拿着刀,在你后边,应付第二个进来的人。我们站好位置就把灯吹灭。”顿时,屋子里一片漆黑。撬锁的声音停止了,传来了扳扭东西的声音,门锁被打掉了,门开了,溜进了一个人来,刹那间,白雪衬托着那人的身影,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脸碰着墙脚,再也不能动弹了。伤兵俯着身子,咒骂了一声,然后叫道:“原来只有一个人!好枪法呵,太太!”接着,他把尸体翻过身来仰天躺着,这才看到这强盗还蒙着一个面革。伤兵把面罩揭开,妇人凑近去看。“认识这个人吗?”伤兵问。“

7、从没见过。”她说。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妇为了不让丈夫担心,而不愿将自己怀孕之事告诉即将出远门的丈夫,而丈夫临行时对妻子的千叮万嘱和温柔爱抚的举动,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夫妻之间的恩爱情深。B文中少妇不顾丈夫的叮嘱,毅然开门让伤兵进屋并悉心照料伤兵,表现出少妇心地善良,充满同情心和人情美的光辉人性。但她后来开枪打死了自己的丈夫且拒不相认,可见她人性中也不乏冷酷无情的因子。C第七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气氛,烘托了少妇孤独惶恐的心情,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

8、发展,为后文伤兵雪夜求助的情节作铺垫。D本文工于细节描写,主要借助大量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推动情节发展,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2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上有何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3本文对比鲜明,请找出文中的三处对比并分析其艺术效果。(6分)【答案】1C2悬念迭起,扣人心弦。本文从标题到结尾处处设悬,比如:“夜归人”是谁?雪夜发生了何事?丈夫为何拿走好枪?又为何回家抢劫?妻子为何不认丈夫?等等,正是这些悬念一步步引人入胜,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先是丈夫离家,留下税款,再是陌生伤员求助入屋,然后少妇、伤员

9、联手击毙神秘强盗,最后是高潮也是结局那个神秘强盗竟是储蓄员自己。情节可谓步步惊心、险象环生,不断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感受,增强了艺术表现力。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丈夫居然回到自己家抢劫,而妻子杀死丈夫后竟说“从没见过”“那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这个结局实在出人意料,令人匪夷所思,但前文伏笔的设置又使得这个结局合情合理,耐人寻味。草蛇灰线,处处设置伏笔。如,小说写丈夫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情绪,写他把一大包税款藏到地板底下,并对妻子千叮万嘱不要让人进来,还写到他把好的枪和火药筒都带走,只留下空枪,其实都在为回家抢劫作铺垫。这些伏笔看似随意,却处处暗示着结局的必然性,使得情

10、节发展合乎情理。3故事情境前后形成对比:开头少妇倚窗望雪的恬静安详的场景与后来让人害怕的敲门声、撬锁声、惊险恐怖的打斗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少妇的前后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少妇之前对丈夫温柔体贴,对陌生伤员善心救助,对处境惶恐不安,但之后对入室抢劫的强盗果断开枪,且得知真相后对伪装的丈夫拒不相认,这前柔后刚的鲜明对比,表现出少妇本性的善良和面对大是大非时的果敢、决绝、刚烈的个性。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立体丰满。丈夫的前后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男子开头部分对妻子“温柔爱抚”的形象与化妆入室抢劫的强盗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丈夫灵魂的虚伪和丑恶。既突出了人物形象特征,又有利

11、于表现主题。少妇对陌生伤员的真诚相助与丈夫对妻子的欺瞒伤害形成强烈对比,深刻的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可信任的恶劣风气和互相欺骗的人际关系,深化了文章主题。(少妇的真善美与丈夫的假丑恶进行对比)【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而丈夫临行时对妻子的千叮万嘱和温柔爱抚的举动,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夫妻之间的恩爱情深”错误,从后文丈夫回家行窃可知,丈

12、夫临行时候的告诫是为了后文回家行窃做铺垫;B项,“可见她人性中也不乏冷酷无情的因子”错误,选取曲解结尾情节的含意,她开枪打死了自己的丈夫是因为丈夫让她守好税款,而且丈夫是带着面罩,她根本没有认出丈夫;“拒不相认”是因为妻子不愿意接受抢劫自己的人就是自己的丈夫这一事实,她对丈夫感到失望、伤心,同时她也是被这一幕吓呆了,所以说从没看见过他,并非“冷酷无情”;D项,“主要借助大量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错误,从文中来看,应该主要是借助伤兵请求进屋休息和强盗入室等突发事件来推动情节发展。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作品结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先了解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

13、特点,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开篇式,就结尾来说,有结尾突转式,有戛然而止式,有喜剧式,有悲剧式,就首尾来说,有呼应式,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有伏笔铺垫式,有相互对比式,有彩线串珠式,有草蛇灰线式;然后梳理小说的情节,明确小说情节结构上的具体特色。首先梳理小说情节,小说先写丈夫留下税款离家,妻子等丈夫归来,接着写陌生人求助进屋,然后夜里妻子和陌生人联手击毙盗贼,最后发现盗贼竟然就是离家的丈夫;然后从全篇来看,小说标题“夜归人”究竟指谁,是陌生人,是盗贼,还是丈夫,设下了悬念,行文中间妻子怕陌生人有不轨之心,拿了一把没有用的手枪,而好的枪被丈夫拿走了,那么丈夫为什么把好的枪拿走,而让一支没有用的枪

14、陪着妻子,这也设下了悬念,同样文章最后拿下面革之后妻子为什么不认丈夫,也也设下了悬念,因为这些悬念吸引读者一步步阅读下去;除此之外,小说情节可以说是跌宕起伏的,每一处情节都足以扣人心弦,如开始丈夫离家的时候,竟然把税款和妻子一人留在家中,还交代妻子“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接着就来了一个陌生的伤兵求助,然后妻子夜间听到动静,发现有盗贼撬门,和伤兵一起击毙了盗贼,最后发现盗贼竟然是丈夫,这些情节可以说让人处处惊心,起伏颇大;最后从小说的结尾来看,结尾发现窃贼竟然是离家的丈夫,丈夫自己把税款藏在家中,结果自己回来盗窃,而妻子杀死丈夫揭

15、开面罩后竟然说“从没见过”,这些可以说都是出人意料的,但这样的结尾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上文已经给出了足够的暗示,如丈夫“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如丈夫离家的时候嘱咐妻子“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并且“真倒霉,这是一支没有用的手枪,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这些内容其实都是暗示,都为结尾的出现做了足够的铺垫,这就让情节的发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3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明确设题的方向,如本题要求考生找出文中的三处对比并分析其艺术效果。题干已经明确了设题的方向,即

16、“对比”,所以考生需要对“对比”有所了解,然后到文中找到能够构成“对比”的内容。所谓“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从文中来看,小说共写了三个人物形象,妻子、伤兵、丈夫,主要人物应该是妻子和丈夫;接着找出妻子和丈夫各自的表现,如丈夫,离家的时候“他告诉她关于那一包钱的时候,正是站在这个窗台前,双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丈夫对妻子的情深意重,而小说结尾丈夫却是准备盗窃税款的盗贼,且丈夫离家的时候带走了好的枪支,留给妻子的是不能用的枪,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丈夫的险

17、恶用心,由此可以看出,丈夫的前后表现是形成对比的,突出了丈夫的虚伪和丑恶;如妻子,妻子面对丈夫和等候丈夫的时候,“妇人隔着窗户痴痴地向外望去”“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好的,我答应”,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妻子对丈夫的温柔体贴,而且她在对伤员的时候可以看出她的善良,如“开门让他进来了”“让他到火炉边,坐在她丈夫的椅子上,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晚餐给他吃,等他吃完,她已经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一张床”,这样的妻子面对来犯的盗贼却是果断开枪,如“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看到盗贼是丈夫的时候说“从没见过”,妻子前后表现

18、构成对比,展现出妻子本性的善良和面对大是大非时的果敢、决绝、刚烈的个性;如妻子对人的态度和丈夫对妻子的态度之间也构成对比,妻子在丈夫要求她不要让人进屋的情况下,仍然让陌生的伤兵进了屋,并且对伤兵悉心照顾,而丈夫准备实施抢劫税款的行为时却对妻子采取瞒骗的手段,这两者之间构成对比,这揭示出当时的人与人之间的恶劣关系;最后还可以看一下故事情境方面的反差,如一开始妻子等候丈夫归来时候的画面“年轻的妇人静静站在窗台前面,她像是盼望着什么似的,倾听着屋外的动静。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窗外在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喜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妇人隔着窗户痴痴地向外望去”,这个画面无疑是安详美好的

19、,而行文过程中,无论是伤兵的敲门声音,还是盗贼的撬门声音,乃至于最后盗贼入室的打斗的场面,这些是让人心惊胆战的,这两者之间也构成对比,让小说的情节扣人心弦。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提分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空船何立伟小船轻揉哗哗涛声好久,将一条大河竟揉得安静了。渐渐,夜从浅浅舱里漫出来,彤云染得就极蓝。此此彼彼灯火胆大跳进水中,作荒唐嬉闹,却不溶没。河水又从容,旷古皆然的来而且去。然而小船并不飘走,固然缆索,业已烂断。抑或没有风的缘故吧。细伢子的纸船,载了些天真和梦想,偏偏为浪颠覆,与邋遢泡沫一同抹在了河滩上,将慢慢归结到无。并且河滩上老渔翁阔大脚印,尚微微的有些暖。收

20、网罾仰天看云时,知他起了多少浩叹?竟是一语不出,在寥阔苍天下渐小渐远去。今夕何夕?日子叠了日子。何况鱼已不多了。水鸟叫得人心里别别跳,出汗。老屋里灯影放大弓曲的背;绕梁有鱼香一带抖抖地飘;待消灭在夜夭里时,木板床上一双阔大脚,便一动不动了。网罾悬着等待着。小船呢自然是微漾,极细声音的呢喃,半截缆索懒懒,蜷伏。对面沙渚,柳烟空濛。似乎有人说话,将湿湿声音递过来,拍独立人耳鼓。然而他似乎不曾听得。只痴痴望河水粼粼地流。思想不在此,在远方,同那河水恰一样。天涯里有歌声,斯人独可闻。他于是浮一微微笑了(自然不晓得脚正将碎纸船,踩入了沙泥里)。却忘了带洞箫,不然便可幽幽地吹。并且自信天底下,会有一个人,

21、在晶莹泪光里侧耳,危坐在碧蓝无限间。“唉”他说。遂用肩膀撞开夜,走了。起细细一阵风,移小小一片云。船就横了横,然而并不飘去。仍复枕住散碎并不流走的灯光。一个黑点晃大来,便站住了一个细伢子(是不是白昼里飘纸船的那个?不晓得)。惶惶地这里那里的看来看去,又将双掌搭拢,喊另一个细伢子名字。嘴巴小去时,便听到自己声音长长短短射远。忽然背上就有了些些冷。就从裤档里,掏出一线尿来。人影子和尿泡子不多时皆不复见。云就停了。先前横过去的船,仍复横了过来。河里灯火是渐渐少了许多热闹。但凫水的人似乎上了沙渚,小小黑点遂为柳烟所没。唯浅浅笑语一朵朵黯然地开。残月如慈眉。阵阵足音响起,自然又来了人。仰头看星月,低首看

22、流水。倏忽觉到两间余一影,甚是寂寞,又无可排解者,于是空得慌大得慌,亦复踽踽走去。剩那小船深深拍水,细而单调的哗哗哗。桨是决计没有的大约也算得不想飘离的缘故吧。但这寂寞不久即为一男一女衔了窃窃细语声音一点一点耐心填,坐在愈见其凉的沙滩上。这夜便是女人长长黑发一部分了。并且她顺手扯了把草,一节节掐碎,一节节扔在水里边。点点黯绿遂缓缓游走。河水啊长又长。女人说:“不。不能够再这样!”这声音也同了那草,于微微起伏间逝远。慈眉的月遂朝这边凝眸了。其时,柳烟里的人站起来,看灯火在水里一颗一颗,仿佛为鱼咬灭。就一阵阵生了凉意,清寂着一张面。何况真是有了细细风,远远来而且远远去。沙渚便也静了。手掌似的摊在水

23、面慢慢眠去。有些足印凌凌乱乱不复识辨,却要什么紧暖暖风自然要熨平了它,给另一些脚们在上面再涂鸦。两个影子尚蓝蓝地塑着。女人身边业已没有了草。冷冷沙从她指缝间,无声泻下去,竟起了小小坟。那男人说了什么?叫女人生了气,空气于是四面惊闪开来好些地方,颤颤着放大一个“不!”复又愈合了静。唯风来摆动她长长黑发了。并且眼眶里添了两颗大星,一闪兼一闪。“好吧不说吧。”“什么都不要说。”“天快要”“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说,听河水呢喃,听草虫轻唱,而一飏一飏长长黑发远去时,就徒剩这一只空船了,载将逝未逝莫大的夜,竟不走。也无缆索也无桨。居然吃水不浅。(选自何立伟短篇小说集,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

24、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情节也淡化到了极点,通篇只写暗夜里一只顺水飘浮的小船,岸上散碎的灯光,惊惶撒尿的小孩和一男一女的窃窃细语。B“对面沙渚,似乎有人凫水,似乎有人说话,将湿湿声音递过来。”因声音是从那些凫水人口中传来,因而想象声音也是潮湿的,这是由听觉引出触觉印象。C这篇小说着力描摹了一种人生空漠、无所寄托的意象,如果拿古典诗词来比较的话,它与“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所描绘的意境十分相似。D作者善用短句,长短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散文化小说的节奏和韵味。另外小说运用丰富的比喻、排比、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为作品平添了些许诗意

25、。2小说为什么要以“空船”做标题?(6分)3作家何立伟曾坦言:“我喜欢古典诗词,尤爱许多的唐人绝句。我以为短篇小说很值得借鉴它那瞬间的刺激而博取广阔的意境且余响不绝的表现方式。”这篇小说诗化的语言深得古典诗词的神韵,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子,从炼字、炼句两方面进行品味。(6分)【答案】1D2(1)“空船”运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空船象征着空旷和孤寂,也象征了梦想与闲适,小说借“空船”这一空旷闲适、逍遥自在的物象;(2)(以空船)表达了作者对尚未逝去的自由、美好、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3)“空船”这一意象贯穿小说始终,串起了朦胧的场景和写意的形象。3这篇小说借鉴了古典诗词中的省略跳接、超常搭配、叠字等

26、语言技法,产生了诗意的审美效果。比如:“小船轻揉哗哗涛声好久,将一条大河竟揉得安静了。”运用成分省略手法,把三句并成一句,从“哗哗涛声”跳跃到“大河的安静”,在跳跃和转换的瞬间形成空白,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味。“起细细一阵风,移小小一片云。船就横了横,然而并不飘去。”运用叠字反复和超常搭配,精心选择动词和叠词,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与抒情性,使句式显得整齐而富有韵味,让读者在深度体味中获得一种空灵而又深邃的审美效果。精心搭配动词,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揉”“起”“移”等。【解析】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其次对选

27、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最后做出判断。错误的设置,有的是手法错误,有的是表达效果的错误,有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一定要静下心来,判断时要仔细认真。D项,“小说丰富的比喻、排比、通感、拟人等修辞的运用”分析错误,小说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故选D。2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标题的能力。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本文标题“空船”,“空船”是小说中最主要的物象,标题抓住了小说中最主要的物象。这篇小说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以描写为主,情节也淡化到了极点,

28、通篇只写暗夜里一只顺水飘浮的小船,借“空船”这一空旷闲适、逍遥自在的物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标题突出了小说主旨,小说中的描写如:“然而小船并不飘走,固然缆索,业已烂断”“桨是决计没有的大约也算得不想飘离的缘故吧”,可见文中的“空船”实际上是一种象征,象征了普通人心目中尚未逝去的美好的生活愿望。标题“空船”也是串连起小说各个朦胧的场景的形象,成了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如开头有“小船轻揉哗哗涛声好久”,中间有“船就横了横,然而并不飘去”“剩那小船深深拍水,细而单调的哗哗哗”,结尾有“就徒剩这一只空船了,载将逝未逝莫大的夜,竟不走”。3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

29、彩语句的表现力的能力。赏析语言可以从五方面考虑:语句的含意和作用。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自然和谐、含蓄、深刻等。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度思考。语言的作用。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本题要求结合文中画线句子,从炼字、炼句两方面进行品味,且赏析的重点在“瞬间的刺激而博取广阔的意境且余响不绝的表现方式”。画线句“小船轻揉哗哗涛声好久,将一条大河竟揉得安静了。”画线句“起细细一阵风,移小小一片云。船就横了横,然而并不飘去。”画线的两个句子借鉴、采用了一些诗的技巧手法,或省略跳接,或超常搭配,或叠字通感

30、,产生了诗意的审美效果。句的“揉”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船与大河的关系。句的“起”“移”,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又轻描淡写地写出了对“风”的刮起与“云”的移动。句中的“哗哗涛声”,句的“细细一阵风”“小小一片云”,运用了叠词,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与抒情性,使句式显得整齐而富有韵味,让读者在深度体味中获得一种空灵而又深邃的审美效果。作者打破了传统的语法规范,以其搭配形式的陌生化增加了感知的困难,延长了读者感知的时间长度,使读者在深度体验与反复体味中获得了一种空灵而又深邃的审美效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惑奸谗抄检大观园(节选)曹雪芹这里凤姐合王善保家的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

31、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一时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待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

32、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周瑞家的便道:“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凤姐便起身告辞。探春道:“可细细的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

33、我就不依了。”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明白了不曾?”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翻明白了。”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他自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

34、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他这样,忙说:“妈妈走罢,别疯疯癫癫的。”一语未了,只听“啪”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巴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么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又说:“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妈妈吃两口酒就疯疯癫癫起来。

35、前儿把太太也冲撞了。快出去,不要提起了。”又劝探春休得生气。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赔礼,该怎么,我就领。”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他说的这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待书等听说,便出去说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你舍不得去。”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冷笑道:“我们做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就还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会调唆主子。”平

36、儿忙也陪笑解劝,一面又拉了待书进来。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凤姐直待服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有删改)1下列对节选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中“惑奸谗”三个字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情感倾向。通过节选文字的印证,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此次抄检行动是持否定态度的。B贾探春对抄检反应激烈,持坚决对抗的态度,认为这是家庭矛盾的结果,终将为家庭招来祸害。C探春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大厦将倾的现实时激发出的悲愤,痛惜之情,比贾府上下所有的主子来得更强烈,更真挚。实可谓一片赤诚!D节选文字中人物语言特点鲜明,不模糊,不雷同,能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探春对王善保家的义正词严

37、的训斥,就表现了她在贾府的地位很高,不容侵犯。2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段内心活动为人物采取行动提供了哪几条理由?反映了该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3作者是怎样写探春打王善保家的那一巴掌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4探春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D2为人物采取行动提供的理由是:一个庶出的小姐并不可怕;自己拥有强大的主子;连王夫人都礼让三分;让探春恼火的应是王熙凤;出头的机会难得。(答出三条即可)反映了她仗势欺人、自作聪明、愚蠢势利的性格特点。3先写声音,再写引发这声音的动作。这样写突出了这一巴掌打得响亮,打得大快人心,打得痛快淋漓,打得扬眉吐气,强化了探

38、春疾恶如仇、不畏强权的性格特点。4伶牙俐齿,能言善辩。探春知道有人来抄检,故意“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公然申明自己的东西可搜,不能搜她的丫头的,步步紧逼,要凤姐明确回答“都搜查明白了”。不畏强权,敢做敢当,打了连王夫人都另眼相看的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痛骂其“狗仗人势”,并声明“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该怎么,我就领”。见识深远,有真知灼见,慨叹大族大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杀不死,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本题,D

39、项,说“就表现了她在贾府的地位很高,不容侵犯”,分析不够准确。原文借王善保家说探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可见“就表现了她在贾府的地位很高,不容侵犯”分析不够准确。故选D。2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分析概括和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作答时要先明确问题指向,情节题干要求对作品内容的分析概括,进而概括人物形象。题干第一问要求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的人物的内心活动,概括这段内心活动为人物采取行动提供的几条理由,从文本内容看“他自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王善保家的觉得探春只是一个小姐,且是庶出的,并不可怕。“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

40、别个”,王善保家的认为自己拥有强大的主子,有靠山,连王夫人都礼让三分。“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王善保家的觉得探春恼的应是王熙凤,与他们没有关系。第二问,由王善保家的这些心理活动,即可以分析其性格特点,如仗势欺人、自作聪明等等。3本题考查赏析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小说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细节描写等,作答时先指明描写手法,然后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最后指出有何效果或作用。本文作答时要先从文中找出描写探春打王善保家的那一巴掌的内容,即“一语未了,只听啪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巴掌”,然后再分析怎样描写的,“一语未了,

41、只听啪的一声”这是先写声音,突出声音之响亮,“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巴掌”,再写动作的发出者,如此有利于表现出人物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4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处主要考查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本题可以到文中找出描写探春的文字,然后分析其特点。如探春“秉烛开门而待”,敢于保护自己的丫鬟,怒打王善保家的,顶撞王熙凤,这些抗议!体现了探春的嫉恶如仇,敢作敢为的性格;对抄检行为,探春议论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42、!”探春的话一针见血,直捣要害,明示贾府的危机,可见探春还是个有远见有胆识的不同凡响的女子。另外,作者也借助王熙凤对侍书的夸赞及写王熙凤在服侍探春睡下后方才离去来侧面衬托探春。(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南方豪路博尔赫斯胡安达尔曼,是科尔多瓦街市立图书馆的秘书,自认为是土生土长的阿根廷人。他的祖父是福音会的牧师,他的外祖父是被长矛刺死的作战步兵,在两个格格不入的家世之间,达尔曼选择了浪漫主义死亡的家世。达尔曼省吃俭用,勉强保住南方的一个庄园,那处产业原是外祖父家族的,他经常回忆的是那些香桉树和那幢已经泛白的红色房子。也许是琐碎的事务,也许是懒散,将他一直羁留在城市。年复一年,他满足于以抽

43、象的观念占有这个庄园,确信他在平原的家在等他归去。一天下午,达尔曼买到威尔版的一千零一夜,他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便匆匆走上楼梯,却不想谁油漆了窗子,忘了关上,害他划破了头。高烧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一千零一夜里的插图在他恶梦中频频出现。大夫把他送到厄瓜多尔街的一家疗养院拍X光片,他坚强地忍受了那些极其痛苦的治疗,但是当大夫告诉他,败血症几乎让他送命时,达尔曼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失声哭了。过了不久,他开始好转,医生说很快就可以去庄园休养。难以置信的是,那天居然来到。达尔曼踏上了去南方的火车。列车启动后,他取出一千零一夜的第一册,这部书同他不幸的遭遇密切相连,他带这部书出门就是要表明不幸已经勾销,是

44、对被挫败的邪恶力量一次暗自得意的挑战。明天早晨我就在庄园里醒来了,他想道,他有一身而为二人的感觉:一个人是秋日在祖国的大地上行进,另一个给关在疗养院里,忍受着有条不紊的摆布。列车吃力地停住了,没有停在惯常的车站,而是停在达尔曼几乎不认识的稍前面的一个车站,周围几乎是一片荒野,站长告诉他远处的一家铺子里也许能找到一辆车。达尔曼步行前去杂货铺,太阳的余辉把深切阒静的平原映照得更辉煌。店主说可以送他,为了消磨等车的时光,达尔曼决定在这里吃晚饭。一张桌子旁有几个雇工又吃又喝,闹闹嚷嚷;一个非常老的男人背靠柜台蹲在地下,达尔曼兴致勃勃地打量着他,心想像这样的高乔人除了南方之外,别的地方很难见到了。达尔曼

45、在靠窗的一张桌子旁坐下,就着菜喝了几杯红葡萄酒,突然觉得脸上有什么东西擦过,是一个用面包心搓成的小球,显然是有人故意朝他扔的。另一张桌子旁的人仿佛并没有注意他。达尔曼有点纳闷,当它什么也没有发生,打开一千零一夜,似乎要掩盖现实。几分钟后,另一个小球打中了他,这次那几个雇工笑了。达尔曼对自己说,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过他大病初愈,被几个陌生人卷进一场斗殴未免荒唐。他决定离开,刚站起身,店主便过来,声调惊慌地央求他:“达尔曼先生,那些小伙子醉了,别理他们。”达尔曼觉得这些排解的话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起初,雇工的寻衅只针对一个陌生人,也可以说谁也不是;现在却针对他,针对他的姓氏,闹得无人不知。那个长相粗

46、鲁的人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满口脏话,掏出长匕首胁迫达尔曼同他打斗。店主声音颤抖反对说,达尔曼没有武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始料不及的事。蹲在角落里出神的那个老高乔人,朝他扔出一把亮晃晃的匕首,正好落在他脚下。仿佛南方的风气决定达尔曼应当接受挑战。达尔曼弯腰捡起匕首,这一几乎出于本能的举动使他有进无退,非打斗不可。然而,这件武器在他手里非但起不了防护作用,反而给人杀死他的理由。像所有的男人一样,他生平也玩过刀子,但他只知道刺杀时刀刃应该冲里面,刀子应该从下往上挑。疗养院里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落到我头上,他想道。“咱们到外面去。”对方说。他们出了店门,如果说达尔曼没有希望,他至少也没有恐惧。他跨过门槛时

47、心想,在疗养院的第一晚,当他们把注射针头扎进他胳臂时,如果他能在旷野上持刀拼杀,死于械斗,对他倒是解脱,是幸福,是欢乐。他还想,如果当时他能选择或向往他死的方式,这样的死亡正是他要选择或向往的。一千零一夜孤独地平摊在酒桌上,庄园在稍前面一站远等他归去。达尔曼手里紧紧地握着匕首,也许他根本不知道怎么使用它,就出了门,向草原走去。(王永年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胡安达尔曼在两个家世之间的选择,为其最终选择赴死的决斗作了铺垫。B一千零一夜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是人物命运转折的关键,也衬托了胡安达尔曼性格天性中的浪漫情怀。C患败血症几乎送

48、命时,达尔曼的失声痛苦哭显示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恐惧。然而在南方的酒店里他却因为琐事拿起匕首去迎接挑战,这实在是外在境遇的逼迫。D本文集中体现作者幻想小说的创作风格:一边用详尽的笔墨描写现实细节,一边用梦幻手法构建文字迷宫,让人在真实和现实之间犹疑不定。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达尔曼这一人物形象。(6分)3请结合全文探究“南方”的深刻意蕴。(6分)【答案】1C2现实中是庸碌的小职员,勉强保住外祖父的产业;性格温和、理性,本无意与人斗殴;但内心顽强,挺过败血症的痛苦;悲剧英雄,天性中隐含反抗现实的浪漫主义情结,向往外祖父一脉的家世,为姓氏而甘愿以生命为代价一战,以生命为代价追寻自我理想中的人

49、生。3“南方”可以具体指代外祖父家族在南方的那处庄园,是达尔曼对于浪漫主义家世的选择与追寻;抽象意义上,“南方”是古老传统的象征,是不容侵犯的尊严,是不畏生死的血性,是达尔曼对庸常人生的反叛,对浪漫英雄的理想人生的向往,是人渴望追求与到达的理想之境;“南方”代表人对自我命运选择与把控的渴望,对浪漫野性的英雄人生的呼唤。【解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项,“这实在是外在境遇的逼迫”分析不全面,他之所以这样做也有他性格的因素。故

50、选C。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小说一开篇,就描述了达尔曼拥有“两个格格不入的家世”:一个是作为福音派教会牧师的祖父,一个是作为作战步兵二团英雄的外祖父。在两个格格不入的家世之间,达尔曼选择了浪漫主义的先辈,或者浪漫主义的死亡的家世。这样看来,小店铺事件,激活了沉睡在达尔曼日耳曼血液里的先辈的英雄精神。达尔曼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市立图书馆的秘书,一次小小的事故让他患上了败血

51、症。在经历了一段生不如死的医院生活后,他幸运地活了下来,然后选择去从祖辈继承下来的南方庄园休养。南方的气息唤醒了达尔曼的生活欲望。在接近故园的一家小店铺里,他却意外地受到了一个恶棍的再三挑逗。他也曾想“忍”一下算了,但当店主莫名其妙地叫出他的姓氏后,面对死亡的再次威胁,他再次做出了生活的选择:毫无畏惧地捡起了一个高乔老头扔给他的一把亮晃晃的匕首。这是一个平日里忧郁孤寂的卑微的人,对死亡的向往式的选择,以及那种决然的赴死心境和勇气!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形式新颖,吸引读者;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

52、,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在作用方面,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角度作答。达尔曼拥有一注从浪漫主义先辈继承的产业的“南方的庄园”,在抵达之前对于达尔曼而言,这只是一个符征,一个抽象概念,一个等待他归去的梦(家,故乡)。“南方”是达尔曼对于浪漫主义家世的选择与追寻。现实的生存状态让他感到厌倦,命运的毫不容情(败血症)使他恨透了一切。他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甚至失声哭泣。死里求生,灵魂深处,他听见了“比较古老塌实的南方”的召唤。于是,在“早晨的黄色光线下”的梦幻般的时光里,他幸福的动身前往南方。达

53、尔曼看见了南方的象征,一个老高乔人:黧黑、瘦小、干瘪,像件一动不动的东西,像块流水磨光的石头,像句几代人锤炼的谚语,超越时间之外,处于永恒。抽象意义上,“南方”是古老传统的象征,是不容侵犯的尊严,是不畏生死的血性,是达尔曼对庸常人生的反叛,对浪漫英雄的理想人生的向往,是人渴望追求与到达的理想之境。达尔曼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所属的南方的集中体现。于是,当小庄园的雇工恶棍一再向他挑衅、店主喊出他的姓氏后,他无畏地捡起了老高乔人扔给他的匕首,紧握着,向平原走去。达尔曼别无选择的选择了“直面死亡”。他内心充满了人生解脱后的“幸福”与“欢乐”。达尔曼向往的“南方”,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是尊严的神圣不容侵犯,

54、是浪漫的英雄主义人生。(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帽子给我戴正了刘正权协警也是警察,你们给我记好了!局长说完这话,走到队列左侧,冲最边上的陈大华瞪圆双眼,举手,敬礼,然后迸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正了!有人想笑,却没敢笑出来。,局长正就警容警纪警风做训示呢。陈大华努力去正头顶的警帽,他头小,警帽总是不愿意配合他的脑袋,自然正不起来。上岗第一天,就在局长那留下不好的印象,陈大华有点沮丧。队长是知根知底的,队长在分配陈大华执勤点时安慰说,工作态度端正,比警帽戴得正,更有说服力。陈大华这才宽了心。春节期间,像鸟儿归巢,在外地上班务工的人全部回来了,车多人多,警力严重不足,协警就成了传说中的革

55、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通常是一个警察带三四个协警镇守交通要道。主要是查酒驾,醉驾。毒驾,陈大华只在新闻里见过,他们这种五线城市,难得一见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城人,想要如同队长所说的工作态度端正,毕竟不那么容易,好几次敬礼完毕,人家车窗摇下,探出一个脑袋,热热落落骂一句,陈大华你狗日的啥时眼睛近视了?骂这句话的,自然非亲即故,好在,闻不见酒气,开车手续也齐全,陈大华挨了骂,心里还美气,说狗日的买车都不晓得请我喝顿酒。小县城规矩,买车是大事,跟搬新家一样,要请喝酒的。陈大华意思很明显,公是公,私是私。不是所有人都守规矩的。初一走父母,初二走丈母,长辈面前,不好放肆。初三初四初五,敞开喝酒的

56、日子,有亲朋故旧知道陈大华所镇守的街道在哪儿,喝酒时就打好了算盘,到时迎着那条路走,陈大华自然晓得网开一面。偏偏,网在那支着,别说一面,半面都没开。自投罗网,简直是,好几个熟人因为酒驾,抓了现行。还让人过节不?陈大华正一下头顶的警帽,就是要让人好好过节,才这么严的。你一个协警,不信你能给人敬一辈子的礼!有人这么口不择言骂他。确实,协警中很多人干着干着,因为没有指望转正,加上得罪人,悄悄谋了新的出路。协警也是警察!陈大华在心里,顶撞了对方一句,以画外音的方式。事是在初五早上出的。值了通宵班的陈大华正准备下班,换班的同事已经在街对面冲他招手,示意他可以走人了。一辆白色轿车疯了般从右边抢过来,绿灯数

57、字明明白白显示只剩下一秒了,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是所有小孩都熟知不过的道理,身为司机怎么可以犯浑。职业习惯令陈大华一边挥手一边上车道上阻拦,示意对方暂停。暂停的却不是那辆轿车,是陈大华的思维。随着一声脆响,陈大华整个身体被撞得腾空飞起来,刚落地随着惯性一个侧滚,惨了,后面一台越野车再度碾上他的腰身。事故现场,局长发现一个特别反常的现象,陈大华的身体都支离破碎了,警帽却端端正正戴在头上,他的手,以敬礼的姿势呈现在大家眼里。队长告诉局长,为了把帽子戴端正,陈大华在帽子里层缝制了两层松紧带子,为的是警帽能端端正正箍在头上。肇事车辆被抓住,白车司机解释是,他的车辆不小心刮擦了后边的越野车,想要逃避赔偿

58、才加大油门抢红绿灯的。越野车司机确实因为追着前面车辆讨要说法才对陈大华造成的二次碾压。看似站得住脚的解释在局长那儿遭到质疑,局长早先干过刑警,白色轿车司机那话太经不起推敲,眼下车辆都购买了强制险,别说一点刮擦,就是撞了车,也犯不着逃逸,有保险公司理赔的。醉驾?肯定不是,司机身上没酒气。莫非是?局长心里一个激灵。检测结果跟局长怀疑的一样,毒驾。在给陈大华追认英雄的会议上,有网站记者提出质疑,一个协警,而且是走在下班路上,追认英雄,合适吗?协警也是警察,请你给我记好了、人民警察的责任担当,有上下班之分吗?局长的声音猛地提高八分,走到那个记者面前,瞪圆双眼,举手,敬礼,跟着迸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

59、正了!帽子,我有戴吗?记者摸了摸光秃秃的头顶,这么情绪化的人,怎么当上的局长。是说你无冕之王的帽子呢!队长上前,轻轻补上一句。我不过是个网站记者啊?网站记者也是记者!队长拍拍手中的警帽,端端正正戴上头顶,会议结束,得出警了。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帽子给我戴正了”为题,强烈的命令语气,既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将小说的意蕴引向深处: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B“毒驾,陈大华只在新闻里见过,他们这种五线城市,难得一见的”为后文陈大华殉职及局长的敏锐做了铺垫。C队长是个次要人物,但总是在适当的时机,以最少的语言,或安抚部下,或

60、反映下情,或阐释、传达局长的未尽之言、言外之意,精当而细致。D“他们这种五线城市”,是故事展开的环境,主人公陈大华的遭遇与这里的区位特点和人际关系特色有一定的关系。2小说中的陈大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3“协警也是警察”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A2答案示例:爱岗敬业。他虽只是一名五线小城的不在编协警,但兢兢业业,责任心强,交班之后不忘职责,不幸殉职;为维护道路安全,他坚持原则,决不徇私,即使是熟人亲朋违章,他也不会“网开一面”。严于律己。为保持警容严整,头小的他在帽子里缝制两道松紧带来箍住警帽,将警帽戴正。待人和善。在执法过程中,陈

61、大华挨了骂,心里还美气,和熟人随和地说笑,哪怕有人口不择言骂他,他也只在心里顶撞。3第一次是在陈大华上岗第一天,局长对协警做训示时提到的,意在提醒协警们应该有正确的身份定位。该句位处小说开篇,既交代了主人公身份,又立刻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第二次是陈大华的内心独白。对责难他严格执法的人,他不当面顶撞,表现了他既坚持原则又待人和善的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第三次是局长对网站记者说的。这是对社会上轻视协警,以身份评判人的不良风气的批评,有力地表现和升华了小说的主题。【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62、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A项,“又将小说的意蕴引向深处: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分析有误,这篇小说更深的意蕴不是“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而是“无论是谁,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站正自己的立场”。故选A。2本题考核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小说中的陈大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人物身份、职业及各种细节入手,解答本题主要根据相关情节内容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概括,本文主要通过陈大华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

63、及侧面描写来叙述的。例如他的身份只是一名五线小城的不在编的协警,但他兢兢业业,再交班之后不忘职责,最终不幸殉职的事,可见其爱岗敬业;从“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城人,探出一个脑袋,热热落落骂一句,陈大华你狗日的啥时眼睛近视了?骂这句话的,自然非亲即故,好在,闻不见酒气,开车手续也齐全,陈大华挨了骂,心里还美气”,可见其待人和善;从队长告诉局长的侧面描写,说“为了把帽子戴端正,陈大华在帽子里层缝制了两层松紧带子,为的是警帽能端端正正箍在头上。”,可见其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3本题考查分析句段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题目要求简要分析“协警也是警察”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的不同作用。然后要到文中找到

64、这三处,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分析这句话是谁说的、对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反映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表现怎样的主题等。最后结合语句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内容上第一次在文章第一段的首句话,结合下文知是陈大华作为协警上岗第一天,局长对协警做训示时提到的,意在提醒协警们应该有正确的身份定位。第二次在文章第二十二段,结合下文“陈大华在心里,顶撞了对方一句,以画外音

65、的方式。”知这句话是陈大华的心理独白,根据上文可知此话是针对责难他严格执法的人的无声反驳,表现了他是个坚持原则又待人和善的人。第三次在倒数第六段,结合上文可知是局长在给陈大华追认英雄的会议上,面对网站记者的质疑,而对网站记者说的。结合下文,可知此次表现小说的主题:对社会上轻视协警,以身份评判人的不良风气的批评。(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最幸福的事张爱国课堂上,钟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事是什么?”“受到老师的表扬最幸福。”刚刚受到钟老师表扬的李大雷第一个站起来,得意扬扬地说。“最幸福的是考了第一名!”张明明说着还挑衅似的看了看李扬这两个孩子一直在学习上较劲,而上周的考

66、试,张明明获得了第一名。“最幸福的是过周末!”陈志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因为周末,外婆会为我做很多好吃的。”孩子们哄堂大笑,陈志磊真是个“贪吃鬼”。“今年春天,我爷爷的腿好了,又重新能挑水的时候,我感到最幸福。”龙小刚进入了回忆状态,“去年下大雪之后,有一天我爷爷摔了一跤,躺在床上不能动。我奶奶又挑不了水,每天都逼着我和她一起抬。地上滑,好几次,我和奶奶都摔破了手,还摔坏了几只桶呢。那时候,我、爷爷、奶奶和弟弟真苦啊,舍不得喝水所以,爷爷腿好了,能够一跛一跛地拎水的时候,我感到特别幸福!”“你爷爷奶奶真笨!看我爷爷奶奶,建了个大水窖,趁天晴把水窖挑满水,就够一家人过冬了”说话的孩子还想取笑

67、龙小刚,被钟老师制止了。“去年,邻居莲奶奶病了,睡在家里好几天没人知道,我最先发现的,是我给她儿子打了电话,她儿子才从外地赶回家里带她治病的,不然她就死掉了。”班上有名的“调皮鬼”刘洋大声说,“现在莲奶奶总夸我是好孩子,还常常给我糖吃。要我说,我才是最幸福的。”孩子们显然不屑。“这也算幸福啊?哼!”“我还帮一个老爷爷打过电话呢”“我也是”“我也有一次”“我那次帮了一个小妹妹打电话,她想她爸爸妈妈了”教室里哄闹起来,钟老师拍了拍讲桌,启发孩子们再换换角度。“我最幸福的事是在今年暑假。”柳静尽力说得有文采一些,“我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到了我爸爸妈妈打工的深圳啊!深圳真大啊,比我们镇上大多了。那天晚

68、上,我爸爸没上班,带我到大街上啊!深圳的大街真亮啊,各式各样的灯都有。逛完街,爸爸还带我吃了肯德基啊,肯德基真”“嘁!深圳算什么?”同桌郭童很不服气,“深圳有东方明珠塔吗?有海洋世界吗?有世博园吗?没有吧?但上海都有。我暑假去的时候,我爸爸妈妈一整天都没上班,带我看东方明珠”“老师,郭童撒谎!他根本就没看到东方明珠塔。”一个叫刘洋的同学站起来,又冲着郭童叫道,“我爸爸打电话和我说了,你爸爸刚走出工地不远就迷了路,然后随便找个地方说是东方明珠塔,你其实连东方明珠塔的影子都没看到”“我看到了,我看到东方明珠塔的塔尖了,我还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好几天呢。”郭童气呼呼地反驳道,“你嫉妒我,因为你爸爸妈妈从

69、来都没带你去过那儿”“你们别吵了,要我看,去深圳,去上海都比不上我去我姑姑家幸福。”杨鑫博眉飞色舞地说,“姑姑和姑父都忙,很少在家,我一去,就能和我表哥整天打游戏、上网,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这时,钟老师叫起很少发言的郭素素,问:“郭素素,你来说说最幸福的是什么。”“我其实我觉得每天都很幸福。”郭素素淡淡地说,“每天下午放学后,爷爷坐在院子里抽烟,奶奶在厨房里烧饭,妹妹和我一起写作业。等爸爸妈妈从地里回来了,全家人就坐在一起吃饭”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郭素素还在说着,突然,不知谁哭出了声,一个,两个,一大片。(选自小小说)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老

70、师这一形象文章虽然着墨不多,但是通过他制止孩子取笑小龙、启发孩子们转换角度思考等细节,可以看出他教育有方。B小说设计孩子们围绕帮人打电话而引发争议的这一情节,主要是为了塑造乡村孩子们乐于助人、朴实善良的群像特点。C小说善于运用短句,这既符合孩子们口语表达的特点,结构简单,句意明晰,也使文章具有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特点。D孩子们对幸福的理解虽然各有不同,但都真实地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作者并没对孩子的幸福观作出直接的褒贬评价。2郭素素的发言为什么会引发一片哭声?作者以此作为文章的结尾,蕴含了怎样的情感和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3文章主要采用孩子们的对话来进行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71、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B2郭素素介绍的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幸福情景,是班上大部分孩子期望而又难以实现的,因而引发哭声一片。以此结尾表达了作看对农村留守孩子及留守老人生活现状的反思与同情。作者用这种言有尽向意无穷的方式结尾,唤起读者(或社会)对留守家庭进行关注与思考,以增强文章的现实批判力。3(形象角度)能够充分展示留守儿童的形象特点,真实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内容角度)能够广泛地展示现实生活,通过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能够折射出城市农民工、农村留守老人等的生活状况。(艺术效果角度)便得叙事助集中,通过不同孩子的讲述把不同家庭的生活状态集中展示出来。【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

72、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主要是为了塑造乡村孩子们乐于助人、朴实善良的群像特点”错误,选项的解读偏离本文的中心,从文中来看,小说设计孩子们围绕帮人打电话而引发争议的这一情节主要展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来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并非是展示孩子的乐于助人和朴实善良。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小说情节,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

73、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郭素素的发言为什么会引发一片哭声?作者以此作为文章的结尾,蕴含了怎样的情感和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然后找到小说中郭素素发言的内容,并分析其他孩子的发言的内容,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别,这就是孩子哭泣的原因,最后分析作者这样收尾的用意。先看第一个问题,郭素素感到幸福的事是“每天下午放学后,爷爷坐在院子里抽烟,奶奶在厨房里烧饭,妹妹和我一起写作业。等爸爸妈妈从地里回来了,全家人就坐在一起吃饭”,而且“每天”都如此,说明这对于郭素素来说,是常态,即一家人守护在一起,再看其他孩子,有的是与爷爷奶奶相守,有的只能在假期见到父母“几天”,对于郭素素来说是常态的事情,而对于其他孩子来

74、说都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引发孩子们的一片哭声。再看第二个问题,作者用郭素素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幸福情景和引发的一片哭声收尾,揭示了留守孩子和留守老人的普遍现象,“哭声”既然是孩子的伤感,也有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以此收尾可以引发人们对这种现状的关注。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文章主要采用孩子们的对话来进行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然后概括对话的内容,分析这些内容在塑造形象、凸显主旨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分析这种方式的艺术效果。从文中来看,老师“自己感到最幸福的事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发出同学诸多回答,如“因

75、为因为周末,外婆会为我做很多好吃的”“那时候,我、爷爷、奶奶和弟弟真苦啊,舍不得喝水所以,爷爷腿好了,能够一跛一跛地拎水的时候,我感到特别幸福”“邻居莲奶奶病了,睡在家里好几天没人知道,我最先发现的,是我给她儿子打了电话,她儿子才从外地赶回家里带她治病的,不然她就死掉了我才是最幸福的”“我还帮一个老爷爷打过电话呢”“我那次帮了一个小妹妹打电话,她想她爸爸妈妈了”“我最幸福的事是在今年暑假我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到了我爸爸妈妈打工的深圳”“我暑假去的时候,我爸爸妈妈一整天都没上班,带我看东方明珠”“你嫉妒我,因为你爸爸妈妈从来都没带你去过那儿”“都比不上我去我姑姑家幸福姑姑和姑父都忙,很少在家”,这些对话反映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孤独无依、思念家人,同时也展示出留守儿童的特点,反映了他们真实的内心需求与父母在一起,而且这些是不同孩子的讲述,这样就把事情普遍化了,把不同的家庭展现出来,反映了社会的共性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