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370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总体说明: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 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

2、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故事导

3、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

4、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

5、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

6、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v自学课文15页内容。 v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上台汇报自学成果。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

7、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8、,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4反馈 (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练一练的作业) 说明: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三:知识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

9、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教学反思:“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在听课时隋老师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实施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说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石头放入水中问什么水会上升呢?等等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但如果仅此一例证,还不足以支持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接着又通过实

10、验,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放入同样多的水,如果放入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所占据空间的大小,引入体积的概念,这部分教学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2、联系实际,提取学习资源。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找、摸、想、说等活动,让学生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从而感悟出体积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3、组织活动,探究感受新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11、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组织了有效的数学活动。如在认识m3、dm3、cm3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大小的体积单位,形成各种体积单位的表象,并能识别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课中隋老师设计了钻一钻等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练中开发思维。4、引发矛盾,产生问题意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课堂上,如果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现“矛盾”的机会,学生就会主动产生解决矛盾的心向,主动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

12、办法。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主动“探究者”。因此,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现“矛盾”的机会,可以真正扩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课堂教学来看,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 通过创设具有现实性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生活性的教材,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事物组织教学,学生比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 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形成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在交流中,使各自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隋老师充分提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实际操作是获取知识、形成观念的重要手段。摸一摸、量一量、动一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体积单位,它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这一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高潮阶段,教学效果比较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听这节课,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好概念性的课有一定挑战性,教学中,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才能很好地为学生积累知识,形成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