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30分,共70分)1.列宁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鲜明的时代特色”指的是()A.帝国主义时代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D.国际共运高涨时期【解析】选A。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故A与题意相符。2.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正确的看法应该是()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C.俄国十月革命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D.俄国十月革
2、命的发生与马克思主义无关【解析】选C。A、D说法本身错误;十月革命前,俄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革命的爆发有其必然性,所以“早产”之说是错误的,排除B。3.杨会军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史中说:“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格勒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位,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这场“起义”()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标志着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D.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迫使沙皇退位”,可知这次起义是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A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
3、B错误;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故C错误;成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十月革命,并非二月革命,故D错误。4.“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是指()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解析】选C。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选C。5.有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
4、)A.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B.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 D.否定了西方的民主政治【解析】选B。根据材料“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知,俄国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故B正确。6.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其目的是()A.应对国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B.解决现实中新的困难和危机C.引进外资恢复资本主义制度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解决现实中新的困难和危机,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A、C、D不符合史实。【补偿训练】下列有关苏俄新经济
5、政策内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大型企业仍由国家管理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D.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内容有大型企业仍由国家管理,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实行余粮收集制,故选A。7.1920年,苏俄农业总产值约为战前的一半,到1924年则达到战前水平的87.3%,1925年的播种面积为1913年的99.3%。这主要得益于()A.余粮收集制 B.社会主义的确立C.新经济政策 D.集体农庄的建立【解析】选C。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困难,苏俄政府自1921年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使得苏俄工农
6、业生产都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与发展,故C正确。8.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D.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解析】选A。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A正确。【补偿训练】斯大林执政时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优先发展()A.农业B.商业C.重工业 D.轻工业【解析】选C。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故选C。9.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
7、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析】选B。从题干时间“1931年”可知,正是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一时期斯大林领导工业化建设,推动了苏联模式的形成,故B符合题意。10.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苏联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解析】选C。斯大林时期,从1929年开始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7年参加集体农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3%,所以材料中的个体农户的锐减和集体农庄农户的剧增与苏联模式的确立有直接关系,故C正确。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说:“社
8、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1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从苏俄(联)经济政策的调整和
9、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18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回答第一问;结合教材知识可以回答第二问。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二问,从国情、客观规律角度解读。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启示:在进行社会主义经
10、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等级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5分,非选择题20分,共30分)12.(2019天津高考)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目的是过渡到
11、社会主义,是通过妥协让步来维护工农联盟,是“农民的布列斯特”,故C正确,A、B错误;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指的是苏联模式,D错误。13.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解析】选B。材料中没有体现恢复经济任务的完成,故A错误;根据材料中“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说明当时许多领导
12、人对新经济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只能是在特殊时期实行的特殊政策,故B正确;据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反对新经济政策,因此不可能认为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C错误;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D错误。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学者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为科学,在于它始终把自己视为一个开放的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并不断根据新的实践经验予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还应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理论,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向前进。 赵湘江把社会主义作为科学来看待和研究 提炼一个观点,结合20世纪初列
13、宁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史实加以论证。(20分) 【解析】首先提炼观点一定要从材料出发,“科学社会主义还应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理论,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向前进”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要与各国的革命和建设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本题要从俄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寻找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答案:观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各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完善。 论证:20世纪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俄国,成功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把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丰富了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实施新经济政策,初步探索了在落后的农业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苏俄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