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942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讲义.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五年命题报告全国卷命题点考题统计题型命题分析整体性2014课标,89题,8分选择题1.命题规律:全国卷近五年对本专题内容考查较少,主要集中在环境整体性和水平分异规律方面,试题难度中等,以选择题形式呈现。2.命题趋势: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问题,以区域图或自然带垂直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差异规律。今后命题热点是:人类活动对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影响及环境变化过程、问题或解决措施。水平分异规律2014全国文综,45题,8分2013课标,6题,4分2013课标,8题,4分选择题垂直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知识体系构建高频考点突破

2、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真题领悟命题角度1地理环境对动物影响1(2014新课标,89)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审题专练】 图像信息解析第(1)题,本题强调该地生物种群的独特性。由于科隆群岛长期与世隔绝,动植物自行生长发育,从而形成了独自的特点,造就了岛上独特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3、第(2)题,气温日较差大,一般是大陆性强的地区所具备的特征,该地四面环海,A项错误。该地远离大陆,与世隔绝,也确实有部分动物迁徙从此经过,但与“耐寒”、“喜暖”无关,B项错误。该地地处赤道附近,温度较高,符合“喜暖”动物要求,同时秘鲁寒流会影响到该地,又符合“耐寒”的要求,故C项正确。该地地处热带,最高海拔1 707米,垂直分异不显著,D项错误。答案(1)B(2)C命题角度2贝加尔湖与湖区环境的相互关系2(2015四川文综,1112)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1)(2)题。(1)贝加尔湖()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4、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解析第(1)题,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应是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湖面中心结冰应晚于边缘;位于山谷气温应偏高不会导致冰层较厚;北部纬度高于南部,气温比南部低,封冻期长于南部,A、B、C项错误,D项正确。第(2)题,贝加尔湖与陆地相比,湖水热容量大于陆地,故夏季增温慢,气温低,冬季降温慢,气温高,减小了气温年较差,A项正确。结冰时放热不会使气温降低,融冰时吸热不会使气温升高;湖水结冰冰层使水汽含量少,不会增加空气湿度,A、B、D项错误。答案(1)D

5、(2)C命题探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地理环境整

6、体性的分析思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该类型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地理环境整体性答题模板分析角度解题方法(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

7、象的形成原因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对点演练题组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分析1(2015

8、北京文综,12)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1)(2)题。(1)太白山()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为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 BC D解析第(1)题,太白山为秦岭的主峰,其北侧为温带地区,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项错误;从山麓向山腰林木越来

9、越密,说明山麓比山腰降水少,B项错误;根据山地垂直地带性自然带变化规律,由山麓向山腰自然带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转变为针叶林带,所以C项正确;稀疏草原为热带草原带的自然带,不可能出现在太白山区,D项错误。第(2)题,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可知,如果过度猎狼,将会使狼数量减少,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正确;狼数量的减少和环境承载力关系不大,错误;过度猎狼不可能是形成不良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错误;过度猎狼严重影响了狼的自然存在,破坏了公平性原则,正确,所以答案选D项。答案(1)C(2)D2(2015黄冈中学4月模拟)读图,回答相关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太阳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从

10、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兴建水土保持林对黄河三角洲的影响。解析第(1)题,受夏季风影响,该区域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云量减少,大气透明度增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太阳辐射量逐渐增多。第(2)题,黄土高原兴建水土保持林后,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增强,黄河含沙量降低,黄河三角洲泥沙堆积作用减弱;加上海洋对沿海侵蚀作用,最终可能使海岸线后退。答案(1)特点:年太阳总辐射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增,大部分地区在35亿至60亿焦耳/平方米年之间。原因:自东南向西北受夏季风影响渐弱,降水渐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逐渐减弱。(2)黄土高原兴建水土保持林,植被覆盖率增加,流水侵蚀作用减弱,黄河含沙

11、量减少;黄河河口流水堆积作用减弱,加之风浪和潮汐侵蚀作用较大,三角洲推进速度减缓,海岸线可能后退。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真题领悟命题角度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规律判断1(2015广东文综,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审题专练】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信息解读信息题干信息文献表述是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的

12、地带性规律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选项信息A纬度地带性现象B山地垂直地带性现象C经度地带性现象D非地带性现象答案A命题角度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2(2015山东文综,910)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解析第(1)题,山麓自然带可以反映该山所在的大致纬度和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由图可知该山脉北坡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即可选出正确选项C;秦岭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岭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喜

13、马拉雅山北坡为青藏高原,不可能有温带荒漠分布,所以,A、B和D都错。第(2)题,该区域为昆仑山北坡,处于背阳坡,光照和热量不足,所以对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影响小,故A和D错误;在甲地有森林的分布,而乙、丙没有森林的分布;甲处冰原带分布的海拔低,由此说明影响三地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条件,B正确;海拔高度主要通过影响热量条件而影响垂直自然带分布,故C错误。答案(1)C(2)B 命题探源一、一个概念自然带1形成2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二、两个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4、。【技巧点拨】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西海岸南北延伸);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看主导因素: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看主导因素:水分。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受水热组合条件影响,自然带呈“水平延伸,垂直更替”;高山、高原分布明显。【特别提醒】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 m,气温下降约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

15、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技巧点拨】 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

16、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下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右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温度(热量或纬度)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降水因素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呈负相关地貌因素坡度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季节因素一般地,同一山地的雪线,夏季高、冬季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

17、暖、臭氧层破坏,以及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都会使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三、非地带性的判断思路1非地带性的判断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2非地带性成因分析首先,清楚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分等。其次,分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最后,分析非地带性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对点

18、演练题组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015天津文综,5)读下图,回答第3题。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3结合上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解析水系的分布特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显著,不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A项错误;地形和矿产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影响,属于地质构造规律,B、C项错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据图可知,澳大利亚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其对应的自然带热带荒漠带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属于地带性分布规律。答案C(2015江苏地理,7)下图为

19、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第4题。4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解析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经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亚热带再到热带,自然景观依次是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C项正确。答案C题组三山地垂直分异规律(2015江苏地理,12)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5牧民转场主要受()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聚落分布的影响解

20、析由图中可看出新疆冬、夏牧场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天山中部有一森林带,其上下都分布有草原作为牧场,这主要是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所决定的,故A项正确。答案A专题提升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5江苏地理,1516)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

21、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解析第1题,影响林线高低的因素包括气温、降水量、风、土壤等。喜马拉雅山东端,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植被生长条件差,不会导致林线较高A、B、C项错误;但东端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水热条件好,利于森林生长,故D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乙地位于大兴安岭,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应高,A项错误;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水分较多,气候湿润,B、D项错误;而河谷地带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发育,排水不畅不利于森林生长,故C项正确。答案1.D2.C(2015烟台市高三模拟)下图反映了鄂尔多斯地区在湿润期和

22、干燥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3影响图示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海拔4气候变化导致鄂尔多斯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地带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C周期性特征 D整体性特征解析第3题,图中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延伸,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第4题,图中从湿润期到干燥期,气候的变化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3.A4.D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从

23、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 BC D6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A垂直地带性气候 B纬度地带性热量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 D经度地带性水分解析第5题,由图示可知,沿途的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因而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以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6题,这种由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分异规律类似于由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即自然带是沿着纬线方向更替,沿着经线方向延伸,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水分。答案5

24、.C6.D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79题。7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南部 B华北地区北部C西北地区西部 D西南地区东部8山地苔藓带在南坡位置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较高,且为背风坡B气温较高,且为迎风坡C气温较低,且为背风坡D气温较低,且为迎风坡9该山地未出现积雪冰川带,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 B气候干旱C海拔较低 D坡度较小解析第7题,该山地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选项中只有西南地区东部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第8题,南坡从山麓到山顶,各自然带相对宽阔,且各自然带的下限相对较高,说明南坡为阳坡,气温高;为迎风坡,降水充足。第9题,纬度位置和海拔是决定山

25、地能否出现积雪冰川带的主要因素。该地山麓地带出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地纬度并不低。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海拔2 000多米,海拔较低。答案7.D8.B9.C(2015泉州模拟)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回答1011题。10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11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从

26、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10题,琵拉大沙丘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读图,根据沙丘移动方向,盛行西风会将海岸的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A对。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在迎风坡会有较多降水,不会形成沙漠,B错。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错。沿岸有暖流经过,D错。第11题,该地景观只是局部小范围内的情况,不属于地带性分异规律,A、B、D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规律,C对。答案10.A11.C二、综合题(共56分)12(10分)(2014海南地理,2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要求。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

27、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下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解析第一步,获取信息:注意文字信息:冷湿、成因,以及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第二步,运用原理或知识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是一个整体,冷与高纬度及海洋洋流相关,湿与气候(降水多、蒸发弱)及地表水多密切相关;第三步,科学组织语言,书写答案。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或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13(24分)读中国三座名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

28、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_、_。(4分)(2)在三座山峰中,天山的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天山雪线较低的山坡是_,原因是什么?(8分)(4)分析造成贺兰山山腰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解析第(1)题,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大兴安岭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降水增加,在草原草甸之上发育落叶阔叶林;海拔继续升高,热量减小,植被演变为针叶林。第(2)题,影响山地自然带丰富程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图示三座山地纬度位置相近,因此应主要从海拔和相对高度方面分析垂直带谱存在差异的原因。第(3)题,同一山体,降水较多的山坡雪线较低。第(4)题,贺兰山山腰东

29、西两侧自然带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变化所致。答案(1)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2)天山的海拔比贺兰山、大兴安岭的高,相对高度比另两座山脉的大。(3)北坡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其水汽主要来自于大西洋和北冰洋;其北坡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多;加之北坡又是阴坡,因此雪线低。(4)贺兰山山腰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能够满足森林生长;西坡是背风坡,降水较少,只能发育灌丛草原。14(22分)读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中热带雨林带的主要分布区及各自的形成原因。(8分)(2)引起自然带ABCD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非洲南部D自然带分布纬度低于35的原因是_。(4

30、分)(3)美国科学院院报一份报告中称,2000年到2009年,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层已经持续快速消退了26%。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层快速消退的主要原因是_,体现了地理要素的变化会_的特征。(4分)(4)乞力马扎罗山雪线较高的是_坡,原因是什么?(6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A为热带雨林带,分布在刚果河流域和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原因分别从气压带和风带、地形、洋流方面分析。第(2)题,自然带ABCD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非洲南部D自然带分布纬度低于35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第(3)题,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层消退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这体现了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第(4)题,主要从坡向方面分析。答案(1)刚果河流域。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且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2)热量海陆分布(3)全球气候变暖“牵一发而动全身”(4)北北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2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