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其中卷面分10分)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借脸 曾颖凤明在茶馆里喝茶,远远看见一个年轻人笑呵呵地向他走来,很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并自作主张地拉张椅子在他对面坐下,和他从天气开始寒暄起来,其亲切微笑着的表情,仿佛是饥饿者面对丰盛的饭菜。这表情凤明是熟悉的,近年来,常有类似的场面,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遇到一个或几个陌生人向他微笑甚至跑过来和他握手问好,让他既感到惊奇,又觉得惶恐。因为他确信面前那张可掬的笑脸,确实是没见过的,他
2、可不是贵人,记忆也没衰退到见过谁没见过谁都不记得的地步,他惟一的解释便是对方认错了他可能恰好与某个人缘极好的人长得很像,对方误把他当成别人了。今天可能也是这种状况。堂倌给年轻人泡上茶。年轻人用茶杯盖轻刮了几下茶水,把茶叶搅匀,轻吹了一口气,然后浅尝了一口说:我终于找到你了。凤明说:你可能认错人了吧?我好像不认识你。年轻人说:是啊,你不认识我,但我早就知道你了。我?我一个中年下岗工人,又没什么长处,你怎么知道我?年轻人笑笑说:反正我知道嘛。年轻人的笑让凤明有一种心发虚的感觉。他自问自己没做什么亏心事,而且身上和家中也没什么值得让别人惦记的东西。于是很坦然地笑笑说:我有什么值得让人知道的?年轻人说
3、:不瞒大叔说,我知道您,是因为您长得很像我的一个长辈他死了?不,不,他挺好!不,不,他现在他需要您的帮助。帮助?我能帮他什么?他他老人家最近出了点事不不不,是他老人家最近遇到点事,需要您帮忙。什么事?他他有个女儿在国外读书,最近生病了,他想去看看孩子,可是可是什么?可是他他是国家公务人员,出国手续比较繁琐。国家公务人员?出国怎么会繁琐,应该更方便,简单才是!他他不是任了点职吗?现在干部出国,不是那么方便了,而且,他不想让大伙知道他女儿的病,因此,他需要你帮忙。帮忙?我能帮什么忙?咱们就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了,请你帮忙,把护照借出来用用,你放心,不白用,一定重重感谢!护照?我一个下岗工人,哪有那玩意
4、儿?可以办啊!我们帮你,钱我们出,你只需要借出你这张脸就行了,护照到手,就付你一万元租借费。一万元?凤明听了之后,脚趾禁不住抓了一下鞋底。半年来遭遇的各种没来由的热情,终于找到答案,但小伙子的提议,还是让他有些震惊。他说:你不是在开玩笑吧?我是认真的,不信我们马上去拍照办手续付定金。别急别急。我还得想想,至少要知道需要我帮助的人是谁吧?这个嘛你放心,不是坏人。我没说他是不是坏人,我只想知道那个长得像我的人是谁?没准是我认识的亲戚呢!这话让年轻人很为难,迟疑了半晌,他拿出手机到远处一阵嘀嘀咕咕之后回来,说:好吧,我告诉你,你要帮的是县国土局陈局长,你和他长得很像,只要理理发换件衣服,就一模一样了
5、。现在情况也说明了,你快确定吧,我待会就开车送你去取户口和身份证,今晚就去市里办护照。凤明说:等等,容我想想。大叔,你是不是嫌钱少,可以再加点的,一万五,不!两万吧!我想你也是有儿女的人,就帮帮他吧!凤明说:这事,容我想想,好好想想。年轻人叹口气,说:好吧,你再想想,这是我的名片,想好尽快打电话给我!凤明接过名片一看,名片上写着“翔龙房产公司董事长陈翔龙”,这名字好像在电视广告上听到过,据说是本县首富。按平时,凤明要走近他身旁5米都很难。 这天夜里,凤明失眠了,他把白天的奇遇给妻子讲了。妻想了想说:兴许不是看女儿吧?那是?出逃!如果是那样,你可就是帮凶。不过也没啥,谁没有受骗上当的时候啊?一个
6、护照, 就当是被偷了,卖两万元,够咱家吃三年了。兴许人家真是去看女儿呢?我听说他老婆女儿都在国外呢!老婆的话,让他原本就悬着的心拎得更紧了。他眼前闪过2万元人民币、手铐、以及几年前被强拆了的老宅,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这夜的床板如烧烤架之于鱼一般,令他难受。天刚亮的时候,他跑出门,找了一部离家很远的公用电话对半梦半醒的陈董事长说:对不起,我不能帮你!是不是钱的问题?我们再商量!不,不是!咱这一辈子,穷得只剩这张脸了,我借给你,就没法出门见人了。两周后,电视上报道,国土局陈局长因贪污和收受贿赂被捕,他是在用假护照登机时被扣下的。凤明看着屏幕上局长那张垂头丧气的脸,觉得和自己一点都不像!1.下列对小
7、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第二段既承接上文,为年轻人向凤明打招呼提供了合理性,又为后文年轻人向他提出借脸的要求作了铺垫。B.小说中出现的主动握手问好的人和年轻人都从侧面反映出了官商勾结、攫取利益的社会丑恶现象,隐含着深刻的理性批判。C.凤明在年轻人提出请他帮忙的要求之后,心理上多次变化,先后经历了疑惑-震惊-矛盾-拒绝的过程。D.小说成功塑造了凤明这一家境贫寒、小心谨慎,虽在利益面前有所动摇但却最终坚守做人原则的形象,让读者看到了社会的光明面。2.陈局长因贪污受贿受到调查,年轻人为他出逃做准备。请在文中找出三处能表现他们心理的内容,并结合词句进行分析。
8、(6分)3. 分析小说以“借脸”为标题的好处。(6分)(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4-6题。冯其庸的“大国学” 1924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常说,自己是“稻香世家”。后来,他家的客厅里高挂着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匾额瓜饭楼,那是冯先生的书斋名,为的是不忘早年“以瓜当饭”的艰难岁月。 因为家贫,加上时局动荡,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学校关闭,冯其庸失学了。后来他又曾几度失学。就是上学期间,也是半农半读,无法专力读书。兵荒马乱中,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来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后来,他千方百计地
9、借书看,书给冯其庸打开了另外一扇门,让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读论语孟子史记精华录三藏法师传古文观止聊斋志异等,都是在小学之后、初中之前。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冯其庸经济上虽然贫困,但在无锡这个小小的角落里,得益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他的国学基础逐渐牢固。 1946年初,冯其庸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在当时西风劲吹的大环境下,无锡国专在中国传统学术的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最强调经典教育,通识课与经典课并重。比如国学概论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等都是通识课,而论语孟子史记楚辞等都是选修课,此外还有各类专题学术讲座。 在无锡国专,冯其庸
10、亲承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的教诲,领略了大师们学术的深厚与精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后来,冯其庸在总结无锡国专对自己的影响时,深情地写道:“生我者父母,长我者母校也。” 1954年,冯其庸从无锡女中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所有成绩,都从这里起步;所有的磨难,都在这里发生。在历次运动冲击过后,冯其庸留下了累累硕果。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用任何现代学科来概括这些都很困难,或许,只有用“国学”这个词语来概括最为合适。 2005年,冯其庸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他一生的国学积累,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作为首任院长,冯其庸
11、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一是导师制,加强师生的联系;二是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三是办国学论坛,领略大师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冯先生当初倡导的三个规范,至今都在人大国学院施行,对于国学的未来,冯其庸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学术成绩永远是有限的,教育的希望才是无限的。他认为,后生才是国学的希望,中国文化的希望。这是学者的情怀,也是教育家特有的情怀。(摘编自孟宪实冯其庸的“大国学”、叶君远冯其庸传等)相关链接 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
12、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其平生书破万卷,路行万里,追随玄奘,十上天山。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有一些学者认为,传统的经史子集、乾嘉以来的经学学派等等才是国学;但是我觉得,经史子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学问。凡是我们民族的、自己的学问,都成该算国学。今天的国学要更新,更新不是排除里头什么东西,而是要吸纳更多的兄弟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到我们的国学的范畴罩来,使我们研究国学的人能够视野宽阔,不是仅仅拘泥于传统的乾嘉以来的经史子集。(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3、)A.冯其庸称自己是“稻香世家”,与“书香世家”相对,既能表明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又能表现他对早年农村生活的怀念。B.无锡国专在当时的教育大环境下,非常重视国学教育,且最强调经典教育,因而冯其庸认为母校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影响深远。C.因为家贫,又加上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冯其庸的读书生活变得艰难和奢侈。他从来无法专力读书,唯一可读的只有三国演义。D.冯其庸百折不挠,在遭受多次运动冲击后,仍能笔耕不辍,留下了累累硕果。这些成果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涉及诸多领域。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在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学术
14、的深厚精良,让冯其庸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B.因为冯其庸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并且关注教育,积极推广国学教育,所以,他不只是著名学者,也是教育家。C.冯其庸倡导国学,为高校学习国学的人设汁了游学制的规范,并率先垂范,最终因成就突出而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D.冯其庸的“大国学”理论,体现了传承民族特色与兼收并蓄、开拓创新的研究精神,是正确的国学观,而固守乾嘉学派的则不科学。6.成为一代国学大师,冯其庸经历哪几个成长的阶段?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二、 古诗文阅读(33分)(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5、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余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墨,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
16、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石公曰:胡公世间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
17、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袁宏道徐文长传,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B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C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D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
18、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以表德”,名是字的阐义。名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名出于礼貌和尊敬。有时候,人们也以姓名与字连称表示尊重。B山阴,山阴县,是浙江绍兴古县名。秦朝始设,得名于南部的会稽山,为会稽郡二十六县之一。王羲之等文人兰亭集会便发生在这里。C永陵,明十三陵之一,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本文以永陵代指明世宗。D疏,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的文书。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分析问题的奏章也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19、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我年轻时怀疑署名为“天池生”的北杂剧四声猿是元人作品,后来才知道是徐文长先生所作。B我无意间发现诗集阙编,印刷质量低劣,内容却极精彩。知道为徐文长所作以后,常常称表文长先生。C总督胡宗宪聘请徐文长做幕客,徐文长随心所欲,丝毫没有畏惧顾虑,后来徐文长统率兵将,威振东南一带。D石篑认为徐文长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正的定论。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 分)(1)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5分)(2)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5分)(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20、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诉衷情晏殊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1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词的起句芙蓉金菊斗馨香选取了芙蓉、黄菊竞相绽放、争香斗艳的景致,体现了重阳到来的季节特征。B.上片的天气欲重阳则是更进一步点明了节气,直言重阳将至,为后文的登高写景与抒怀做出了合理的铺垫。C.下片起首三句,
21、画卷舒展于天地之间,意境旷达又略带感慨情绪,景象描写由上片的动态描写转为静物刻画。D.这首词通篇以写景为主,通过对重阳节时登高所见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闲适中略带感慨的情绪。写得极富情致。12.本词在写景方面很有特点,结合全词进行赏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 10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2)再别康桥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康河里的水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3)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认为“_”是不仁义的,“_ ”是不明智的,以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就退兵了。(4)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和而歌,
22、_,_”通过音乐和听着的感受渲染了凄怆的氛围。(5)观沧海一诗中“_ ,_。”描绘了一幅水波荡漾,峰峦竦峙的景象。三、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
23、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_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_ ,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继
24、往开来B.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薪火相传C.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薪火相传D.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继往开来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C.创新中有
25、传承,循古中有发展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17.国庆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您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烟酒,请笑纳。_改为_改为_改为_改为_改为_18.下面是某校为高中学生提供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22.写作(总分60分,其中卷面分10分)请以“别了,_ ”为题写一篇
26、记叙文。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明确体裁,立意自定 (3)不少于800字。高一第二次月考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B; 解析:主动握手问好的人不能必然说明是官商勾结,只能表现出这些人对手握权力官员阿谀奉承的态度2.“我终于找到你了”“终于”二字表现了年轻人找到救命稻草后的如释重负和喜悦。“他不想让大伙知道他女儿的病”表现了贪官秘密潜逃的心理。“付你一万元租借费”“你是不是嫌钱少,可以再加点的,一万五,不!两万吧!”。表现了犯罪分子紧急外逃的急切心理以及拜金思想。“今晚就去市里办护照”“尽快打电话给我”表现了陈局长等人出逃的迫切心态。3.情节上: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借
27、脸”展开。人物形象上:主人公坚决不“借脸”,体现了主人公对人格和尊严的坚守。陈局长“借脸”出逃,则揭示了他们肮脏的灵魂。主题上:“借脸”一事,暴露出的是本人犯罪之后想潜逃国外的肮脏想法和年轻人对陈局长的巴结讨好,批判了官场商界的某些丑恶现象,揭示了“做人要有原则底线”这一深刻道理。形式上:题目新颖别致,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C解析:三国演义是最初唯一可读的书,后来千方百计借书看,读了一些国学经典。 5.B; 解析:A项并未具体提及几位大师的学术研究领域。B项“最终因成就突出而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原文并未提及。D项“是正确的国学观”与“固守乾嘉学派的则不科学”无中生
28、有,原文并未给出客观评判。6.少年之时艰难求学,国学基础逐渐牢固。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国学研究广涉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推广国学教育,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二、古诗文阅读7(3 分)C8(3 分)A(字是名的阐义。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9(3 分)C(统率兵将、威振东南一带的不是徐文长,是胡宗宪。)10(10 分)(1)(5 分)徐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让我做幕客的话,要具备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就能够自由进出。”(译出“若、客、具”各 1 分,句意通畅 2
29、 分)(5 分)恰逢捕得一头白鹿,胡宗宪嘱托文长代他写贺表。表章呈上后,世宗皇帝看了很高兴。(译出“会、属、甚”各一分,句意通畅2分)(5分)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戴者白色衣帽来送他。到了易水,已经祭祖,就要上路。(译出“宾客知其事者、白衣冠、既祖”各一分,句意通畅2分)11.答案:1.C; 解析:C “由上片的动态描写转为静物刻画”错,上片是静物描写,下片是动态景物刻画。12.景物色彩浓淡相宜。上片选取木芙蓉、黄菊、红树等景物,色彩鲜明,体现了盎然游兴,下片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写出水天澄碧的淡雅,相映成趣,写出了诗人隐约的伤感。观察角度富于变化。上片先写近景,再写远景,由近及远;
30、下片从陆上写到水上,从地面写到天上。近观、远视、仰望相结合。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芙蓉金菊斗馨香”运用了拟人手法,的修辞手法,“远村秋色如画”是比喻,景物描写生动形象。13、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3)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4)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三、语言文字运用答案:14.C; 15.D; 16.B解析:14.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精益求精:指(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励精求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31、。应选用“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多用于某人取得显著成绩。第二空强调给人一种新鲜感,而不是强调用新旧眼光看问题,故应选用“耳目一新”;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强调“美”。 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强调“量”。第三空所言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给人的是审美感受,故应选用“美不胜收”;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此处为女红针黹“女红针黹”技艺,故应选择薪火相传。14.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
32、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A项,语序不当,同一主语,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的后面;B项,搭配不当,介词使用不当,将“给” 改为“让”或“使”;C项,关联词位置错,应当是“这些作品不仅”,介词使用不当,将“给”改为“让”或“使”。15.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
33、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结合语境“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按时间顺序:先古后今;按工艺流程:先继承学习,后创新发展;按语言艺术:“传承”与“循古”对仗,“创新”与“发展”对仗,气势更足,更加积极向上。17. 答案:莅临改为到 寒舍改为府上或贵府 家父改为令尊 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惠赠改为送18、答案:(高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本题所给的图属于流程图,流程图答题时,要先按照图文流程的顺序,根据箭头的指向,进行表述
34、,要注意每一项与其它项之间的联系。例如本题,要先从自学开始,由下一个“问题”可联想到自学中发现的问题,以此类推即可。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经过家乡的店铺,看见有北杂剧四声猿。意趣和气概豪放旷达,与近年来书生所编写的传奇大不相同,署名为“天池生”,怀疑它是元代人的作品。后来到越地去,看见人家单张的书幅上有署款“田水月”的,笔法刚劲有力,一种郁结在胸中的不平之气,透露于字画中,仿佛可见。心中十分惊讶,却不知道田水月是谁。一天晚上,坐在陶编修家楼上,随意抽阅架上陈放的书,得阙编诗集一函。纸张装订都很差,刷板墨质低劣,字迹模糊不清。略凑近灯前阅读,看了没几首,不由得惊喜欢跃,连忙叫石篑,问他:“阙编是谁
35、作的?是今人还是古人?”石篑说:“这是我同乡前辈徐天池先生著的书。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靖、隆庆间人,五六年前才去世。现在卷轴、题额上有署田水月的,就是他。”我方才明白前后所猜疑的都是文长一人。再加上如今正当诗歌领域荒芜浊污的时候,得到这样的奇珍秘宝,犹如在恶梦中被唤醒。我们俩跳起来,在灯影下,读了又叫,叫了又读,睡着的佣人们都被惊起。我从此以后,或者对人家口说,或者写书信,都标表文长先生。有来看望我的,就拿出文长的诗给他读。一时文学界著名的人物,渐渐地知道向往仰慕他。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被录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讲定:“如果要我做幕客
36、的话,要按照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好象旁边没有人一样。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着几个方面的兵将,威振东南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象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而文长作为部下一秀才而对他高傲自得,随心所欲地行事,任意谈论和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正逢捕得一头白鹿,胡宗宪请文长代作贺表。表章上达,世宗皇帝看了很高兴。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石公说:胡公这样的不世之豪杰,世宗这样的英明帝王都赏识他。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是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上奏表文博得皇帝的欢心,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致身显贵而已。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人生不得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