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十四)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发生疫病的次数明显低于长江以北地区,其中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C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疫病多少主要和人口密度有关,南方经济未完全开发,相对疫病频率低;北方经济开发程度高,人口密度高,疫病次数自然较高,故选C项;西汉时期南方开发程度低,统治相对薄弱,发展程度远不及北方,故排除A、D两项;同时期,北方(主要指中原地区)也相对稳定,故排除B项。2人类与瘟疫的抗争从未停止,一些世界名
2、画记录了“战疫史”。 意大利画家皮耶特布鲁格尔在1562年绘制的板面油画死亡的凯旋,记录了这场让人类历史陷入绝望的黑死病瘟疫。这场疫情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许多人开始信奉科学胜过信奉上帝B欧洲社会从中世纪走向了文艺复兴C改变了欧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方向D使人们更加信仰天主教的说教D中世纪欧洲黑死病的蔓延,大量人口死亡,人们陷入绝望,对天主教的说教产生了怀疑,D项错误,符合题意。3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
3、而祈福禳灾。下列关于明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积极应对疫病B重点是灾后赈济救助C防疫措施体现理学主张D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B材料“疫情出现后,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表明明政府对疫病主要是以灾后赈济为主,故B项正确;A项表述不全面,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理学主张,故排除C项;材料“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说明D项错误。4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蔓延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卫生部及时组织广大医学工作者结合长期以来的中医药学经验进行有效防控。在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工作者要研究古代中医学必读的书
4、籍不包括()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 D氾胜之书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都是中医学必读的书目,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汜胜之书是农学著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此解释准确的是()A肘后备急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B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性C“东方药物巨典”对中医药学发展作出贡献D中医药学至今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据中心地位B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启发提炼出了青蒿素,说明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具有启发性,故选B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的是伤寒杂病论,排除A
5、项;“东方药物巨典”指的是本草纲目,排除C项;“至今占据中心地位”的说法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6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针灸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医的精华C以经络学为基础D受到全世界的青睐C针灸的发展与商品经济关系不大,A项错误;中医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针灸是中医的重要成就,但不能全面体现中医精华,B项错误;针灸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临床经验丰富,C项正确;针灸不仅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也备受青睐,但不能说受到全世界的青睐,D项错误。7“古有本草一书,自炎黄及汉、梁、唐、
6、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这是古代某书的序言,这本书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D根据材料信息“本草”“自炎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判断这本书是宋代以后的,在前朝的基础上编写的药物学著作,结合教材可知只有本草纲目符合题意,故选D项。8“中土医书,方论浩繁。每论一病,必浮举阴阳五行,缠绕不休;每用一药,必为色香形味,分配脏腑。更或高谈脉理,妄事神巫。”这说明中医()A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B诊断和治疗带有迷信
7、色彩C不受重视,医生地位低下D发展受到阻挠,作用较少B“阴阳五行”“神巫”说明古代中医治疗从阴阳五行诊断,借助神学巫术进行治疗,体现出诊断治疗的迷信色彩,B项正确;材料中中医治疗时借助迷信,不是科学,A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治疗方案,未说明医生地位低下,C项错误;中医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明显,D项错误。9明清两代,传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 ()A明清医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B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本质C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D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C材料中称“明清两代,传染病流行”,
8、但是医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然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为了解决传染病流行的问题,医学家们只能“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于是才有了温病学说。这则材料表明医学理论的进步是“传染病流行”的社会现实推动的,故选C项;A、B两项说法与“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不符,D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10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白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中医长期领先欧洲医学B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C西药阿司匹林源
9、于中医D中医药需要现代科学验证B中医只是认识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但认识止于此而缺乏更深入的探究分析,说明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信息“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可知,中医并不是长期领先欧洲医学,故A项错误;合成阿司匹林是欧洲科学家的功劳,与中医无关,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信息“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可知近代医学重视通过理论研究而深入本质,而不是中医药需要现代科学验证,故D项错误。11晚清时期的点石斋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其中有一幅图画西医治病中注释道:都中施
10、医院之西医某君,未谙语言,而治病给药必需详询,方知病之原委西女某教中人亦好善为怀者愿代某君喉舌之赴院病人,日以百计。这反映了()A中医中药渐趋衰弱 B西医西药广泛传播C报刊商业功能增强 D西学东渐有所发展D根据晚清时期点石斋画报刊登的西医治病画中文字解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中国人对西医作用和影响的认可,说明“西学东渐”已有所发展,D项正确; 中医中药渐趋衰弱材料中未体现,一个看病的画面无法证实西医西药“广泛”传播,这幅画体现的不是报刊的“商业”功能,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2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鸦片战争后不断受到西医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
11、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A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B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C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D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B由材料内容可知西医传入中国后,冲击了传统中医,推动了西式医院的筹建和大量中医人士学习西医,说明西医传入中国后推动了近代医学的进步,故B项正确;由“感于西医的功效”可知A项错误;材料没有对中医否定,C项与信息不符;中国人办医院学西医不是西方的侵略,而是主动学习,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传”本指疾病从人体的一个部位转移至另一部位。“染”本指人际交往的影响,与疾病无关。
12、魏晋时期,“传”或“染”开始具有疫病传播的意义。人们相信,生病是因为“自作不仁”,所以病人死后,疾病还会转移至家人甚至后代。宋代学会使用药物、咒语处理死者的用品,以防传染。朱熹认为,个人的心术正与不正决定得病与否,而照顾患病的亲人不会得病。明清时期,传染成为说明疫情传播的主要用语。医生认为病灾之后,大量死尸产生的疫气导致人们生病。民间助葬组织大量出现,地方士绅和政府出资安葬弃尸以减少疫气。梁其姿“传染”概念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古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19 世纪末期,传染病在世界肆虐了12 年之久,霍乱连续18 年侵袭美国。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问题,努力控制疾病传播。
13、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他机构的研究,法律强制公民接种疫苗。白喉、痢疾、猩红热和伤寒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日益降低,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减少传染病的发生。1977 年随着索马里治愈了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人类消除了第一种恶性传染病。美丽贝卡弗格森影响人们生活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人对“传染”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传染病肆虐的原因及人类战胜天花的条件。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魏晋时期,传或染开始具有疫病传播的意义”可知发现传染现象较晚,根据材料一“生病是因为自作不仁”可知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根据材料一“朱
14、熹认为,个人的心术正与不正决定得病与否”可知受到道德影响;第二小问,从材料一看出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说明迷信会使人们长期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根据材料一“使用药物、咒语处理死者的用品”可知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根据材料一“照顾患病的亲人不会得病”可知增强了道德约束力,根据材料一“民间助葬组织大量出现”可知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可知政府没有及时关注公共卫生事业,根据材料二“19 世纪末期”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形成和城市化加深,人类居住密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
15、大学和其他机构的研究”可知政府的关注、人们观念、教育的影响等。答案(1)认识:人们发现传染现象较晚;受到宗教影响;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有一定科学道理,或者科学性与迷信交织);受道德影响明显。 影响:迷信使人们长期以来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一定程度上推动人们采用防疫措施;增强了道德的约束力;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 (2)原因:政府没有及时关注公共卫生事业;世界市场的形成(或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城市化加深,人类居住密集。 条件: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现代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人们卫生观念的加强;世界性卫生协调组织的成立。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
16、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开办医院、设立诊所、翻译西医书籍和兴办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至19世纪末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李鸿章认为:“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西药化学格物微眇、务尽实用,物性由尤中土医工所束速者。”时人称“西人东渐,余波荡憾,侵及医林,此又神农以后四千年来未有之奇变也”。材料二在19世纪末,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医学著作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简明中西汇参医学图说中医学堂1885年浙江成立利济学堂;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医学研究1904年医学研究会;1905年中国医学会;1910中西医学研究会
17、;1931年中央国医馆,“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改善疗病及制药方法为宗旨”医药改良仿效西法,“请求化学以精泡制”。用科学的新法研究中药。上海的粹华药厂、佛溪药厂,即秉此原则而开设,制成了改良的中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医学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奇变”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传统医学的应对措施。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侵及医林”等信息可从西方列强侵略、西方的科技文化的冲击、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等方面思考作
18、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简明中西汇参医学图说”“中医学堂”“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改善疗病及制药方法为宗旨”“上海的粹华药厂、佛溪药厂,即秉此原则而开设,制成了改良的中药”等信息可从提出中西汇通的思想并著书立说、吸收西方医学、开办中医学堂培养中医人才、改造和创新传统医药理论和方法、改良传统医药等方面回答措施即可。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的科技文化对传统的“中学”形成冲击;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将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逐渐形成中西医并存的局面,传统医学面临严峻挑战。(2)措施:近代以来,传统医学提出中西汇通的思想并著书立说;中医积极吸收西方医学的优点,借鉴西方医学弥补不足,开办中医学堂培养中医人才;创办学会并借鉴西方近代科学研究方法改造传统医药理论和方法;仿效西医药物方法改良传统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