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上述措施A. 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B. 有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C. 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 导致朝中大权尽归内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后,使各部门分掌不同的权力,相互牵制,最终集权于皇帝一人,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君权的强化,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明太祖时废丞相,彻底解决了
2、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内阁创立于明成祖时期,排除D项。故选B。2. 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阁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这一变化反映出A.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 内阁已经取代六部C. 内阁权力不受制约D. 君权受到内阁制约【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反映了内阁借皇帝权威获得实际权力,本质上是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结果,故A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内阁已经取代六部,故B排除;内阁权力源于君主,并不是不受制约
3、,故C排除;君权至上,并非受到内阁制约,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明代内阁制度的实质,结合材料信息“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即可从君主专制的角度排除无关选项。3. 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A. 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B. 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C. 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D. 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西周到秦朝,从分封制到集权独
4、断的变化,故正确; B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特点;C中历史必然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主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和皇帝制度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的重点之一。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皇权至上为核心的制度。皇帝制度自秦始皇创立以来,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皇帝独尊,王权神化;皇位世袭,不可转移;总之,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是相辅相成的。【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4.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
5、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A. 等级制度日趋固化B. 创立官僚政治体制C. 监察体制正式形成D. 郡国并行体制终结【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秦朝统一后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及三公九卿制,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官僚政治体制,B正确;题干未强调等级制度的固化,排除A项;监察体制包含在政治管理体系内,排除C;郡国并行制在西汉初设立,排除D项。5. 两汉时的察举制,地方官推举人才主要参考乡闾评议;魏晋时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品评人才等级,中正官须为中央任职的官员;隋唐以来科举制选官由中央部门
6、主持,有时皇帝还亲自参与人才的选考。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反映了A. 才学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B. 科研人才大量涌现C. 官员选拔的标准完全不同D.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选官制度有乡举里选到中央评等,再到中央部门主持科举考试,甚至皇帝直接参与人才选拔,说明中央逐渐掌控了选官权,这反映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D正确;A表述绝对,古代入仕途径较广,如察举制看中德行,而九品中正制看中门第,科举制看中才学,因此才学并不是唯一标准,排除;古代中国科研受限,B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主旨并不是对比不同时期选官标准的差异,排除C。6. 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
7、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直到宋神宗元封年间的官制改革才最后完成。这一调整的实质是A. 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B.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 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 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所谓的使职差遣指的是临时派某官离开其原来的职守去任某事,这实质上是对臣下权力的削弱,对君主权力的加强,故选B;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和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都只是表面现象,却非实质,并不是君主这么做的主要意图,排除AD;监察体系不断完善的实质也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且材料所说的官职也与监察体制无关,排除C。7. 宋代皇子不直接封王,通常先授防御使,然后经由国公、郡王等级别升至亲王。亲王
8、不得世袭,朝会班序居于宰相之下,官属亦从简。宋代这样做的目的是A. 精简官僚队伍B. 防范宗室成员干政C. 制衡宰相权力D. 限制地方势力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宋代规定亲王爵位由低级别缓慢升迁而来且不得世袭,权力地位均在丞相之下,有利于防范宋室宗亲直接干政,故B项正确;题干信息与精简官僚机构无关,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亲王与丞相的权力制衡,排除C项;题干信息未涉及削弱地方权力,排除D项。故选B。8. 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内阁大学士品秩的
9、变化A. 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B. 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C. 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D. 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所以不会出现位高权重的情况,故排除A项;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所以涉及内阁的变化都不能体现中央权力体系的完善,故排除B项;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不能反映清代前期是否是以文治国,故排除C项;清代随着军机处的设置,内阁成为单纯的办事机构,已经不能够对皇权造成威胁,所以清代相继提高了内阁大学士的品秩,说明清代大学士品秩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D项。【点睛】清代沿袭明代的内阁制度,同时也承袭了明朝的票拟制度,但是内阁的权力愈
10、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9. “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这表明古代雅典A. 推行直接民主政治B. 注重维护城邦利益C. 公民缺少民主权利D. 公民道徳高于一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并未提到直接民主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这句话可知,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城邦利益的维护,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民主权利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公民道德要求与其他要求之
11、间的比较,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10. 古代雅典,执政者在阵亡将土的葬礼演说时,往往通过一系列非历史的方法,运用有意的遗漏和夸张虚构的手段,回顾祖先及父辈经历的辉煌战斗以及取得的赫赫战功,讲述阵亡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及对死者的哀悼和亲属的抚慰。这一活动旨在A. 保护公民个人自由B. 扩大统治基础C. 培育为政者的素养D. 塑造城邦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雅典的执政者们利用悼念阵亡将土的机会,发表演说歌颂先辈战功和阵亡将士的英勇、哀悼死者、抚慰亲属等,旨在塑造城邦认同,D项正确;悼亡演说与“保护公民个人自由”无关,A项错误;纪念阵亡将士不能扩
12、大统治基础,B项错误;在阵亡将土葬礼上演说的目的不是“培育为政者的素养”,C项错误。11. 古雅典有关受贿的法律规定:“任何雅典人接受他人贿赂,或本人向他人行贿,或通过承诺腐蚀任何人,损害了人民的总体利益,或以任何方式和方法,损害任何个人的利益,则他将与自己的孩子一道被剥夺公民权,他的财产将被没收。”这从本质上说明古代雅典注重A. 对贪污受贿实行严厉的惩罚B. 维护大多数雅典居民的利益C. 构建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环境D. 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公民权利【答案】C【解析】由材料“则他将与自己的孩子一道被剥夺公民权,他的财产将被没收。”对受贿人的处罚以剥夺公民权和剥夺财产为主,有利于营造民主政治的良好环境
13、,C符合题意;A与材料所述不符;古代雅典维护的是雅典公民的利益,B不正确;D与材料所述无关。12. 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不是总结教训反省自身的原因,而是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其出尔反尔的行为近乎无赖。这反映了雅典A. 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B 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C. 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D. 集体决策成为战败根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可知,雅典公民的做法缺乏对雅典负责的态度,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中的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决
14、策风险,没有涉及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故B项排除;演说是民主政治的表现之一,但蛊惑人心的演说不利于民主决策,故C项排除;D项错在“根源”,且材料强调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排除。【点睛】“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是关键信息。13. 早期罗马的婚姻制度多为“夫权婚姻”,丈夫控制妻子的人身和财产,妻子没有财产权;而帝国时期颁布的尤利娅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财产分开境内的自权法人(妻子)的财产受罗马法全面保护”。这一调整A. 标志罗马法律体系的完备B. 是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C. 实现了罗马境内男女平等D. 标志万民法取代公民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
15、知,早期罗马时期妻子没有财产权,而罗马帝国时期颁布法律规定保护妻子的财产权,这一调整说明罗马法更加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题干信息只涉及了妇女财产权的变化,不能说明罗马境内男女平等,排除C项;题干信息只涉及了妇女财产权的变化,不能标志万民法取代公民法,排除D项。故选B。14. 查士丁尼时代以前的罗马法中有要事物与略事物之分,前者指土地和牛马等,其转移必须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后者则不必。但在民法大全中,两者间的区别已经消失,财产转让更加简单易行。这反映出罗马法A. 有效缓和了罗马阶级矛盾B.
16、不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 有意淡化公民的法律意识D. 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查士丁尼前的罗马法对要事物和略事物权属界定的严格程序从明显差异到后来二者程序差异日益消失,实际上反映了随着罗马帝国商品经济发展,贸易更加频繁,财产转让程序更加简化,故D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涉及罗马阶级矛盾的缓和,排除A项;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排除B项;C题干信息与公民的法律意识无关,排除C项。故选D。15. 罗马法概论记载了公元前4世纪后期的一个法律案例:一个欠债人的儿子,即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遭到高利贷者滥施暴行。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跑到元老院,展示了这
17、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这反映了A. 罗马法注重法律程序正义B. 贵族特权遭到严重削弱C. 法治自觉和斗争的重要性D. 法律对奴隶人权的保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认识,虽然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并不意味着废除了奴隶制。法案的废除得益于群众的法治自觉和斗争。因此正确选项为C;题意主要反映了群众的斗争,没有体现罗马法注重程序正义,排除A;废除债务奴隶并一定使贵族特权遭到严重削弱,排除B;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因此对奴隶人权的保障不符合史实,排除D。16. 1696年和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规定当国王去世的时候,议会仍应
18、继续开会,枢密会议和民政的、军事的官员仍应留在自己的职位上6个月,除非继任的国王将其解职。这说明当时英国A. 光荣革命成果被破坏B. 国王与议会矛盾重重C. 政治发展的趋势加强D. 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信息说明了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的王权继续得到抑制,议会的权力继续得到加强,故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光荣革命成果得到维护和发展,而不是破坏,故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国王与议会矛盾重重,且说法与英国光荣革命后的史实不符,故排除B;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17.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1649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并宣布成立共和
19、国。但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等,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种变化A. 说明了君主制比共和制更有优越性B. 反映了人民革命斗争的必然结果C. 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D. 调动了各阶级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由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到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体现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封建势力妥协,C项正确。材料由共和制到君主制,不能说明君主制比共和制更有优越性,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人民革命斗争的相关信息,排除B。D项说法错误,排除。所以选C18. 据史载,英国“光荣革命”后继任国王的威廉三世曾行使过五次对议会的否决权,此后的安
20、 妮女王仅于1707年行使过对议会的否决权,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对议会行使否决权的 君主。这反映出英国A. 国王丧失了行政权力B. 代议制民主不断发展C. 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D. 健全了民主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安妮女王成为最后一位对议会行使否决权的君主,说明国王干预议会议案的能力下降,反映出英国代议制民主的不断发展,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没有涉及国王行政权的信息,A错误;英国确立议会至上原则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代议制民主的不断发展,不能体现英国健全了民主政治制度,D错误。19. 1714年,詹姆士一世的孙女索菲亚的儿子汉诺威选帝侯乔治
21、来到英国继承王位,是为乔治一世。英国迎来了近代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巩周和初步发展。“初步发展体现在A. 责任内阁制度逐渐形成B. 议会成为英国国家权力中心C. 英国国王世袭制度改变D. 工业资产阶级大量进入议会【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乔治一世不懂英语,所以很少参加英国的内阁会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国王不在出席内阁会议的先例,因此其初步发展体现为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形成,A正确;B是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排除。故选A。20.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
22、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 内阁依旧国王所控制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材料信息体现的是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也就是说国王必须要让议会参加才能行使媾合与开战的权力。本题表明的现象是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权力,但是必须让议会参见才能行使。实质上说明了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
23、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由材料信息可知,关荣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受到侵蚀,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国王专权,故B项错误;此时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国王不能控制内阁,故C项不符合史实。【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权力21. 美国政治家麦迪逊说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为此,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民主政治,选择了(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总统制 邦联制 联邦制 责任内阁制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
24、所学知识,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不符合美国,邦联制与题中强调中央政府权力无关,而符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故本题选D。22. 178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宪法应由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自己来制定,然后把它交给政府,而不应该预先由政府制定它,然后把它“恩赐”给人民。如果一个政府能够制定自己的宪法,那么这个政府也就可以任意改变宪法,从而堕落为暴政。这反映了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A. 反复无常的政府易走向暴政B. 制定宪法要遵循民主的程序C. 联邦宪法的内容要体现民主D. 制宪会议要由地方选举产生【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由制定然后然后”“一个政府能够制定自己的
25、宪法”等信息可得出民众注重的是宪法制订的方法和程序,没有谈到政府的多变性,故A项排除,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联邦宪法的内容,故C项排除;材料强调宪法必须体现人民的意愿,保证民主的程序,故D项排除。23. 17-19世纪,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和法国建立共和制。英、美、法三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点是A. 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B. 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C. 都由首相掌握最高行政权D. 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美国获得立,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联邦共和政体;法国
26、爆发大革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三者共同之处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故D项正确;英国国家元首是国王,世袭产生,排除A项;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英国为君主立宪制,法国为议会共和制,排除B项。英国首相掌握行政权,法国和美国是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排除C项。故选D。24. 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 )A. 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B. 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C. 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
27、位D. 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787年宪法刚颁布时,对司法权的界定并不清晰,以致大法官不愿留任,这说明当时美国的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院与各州间的关系,排除B项;宪法颁布后,联邦政府的权力得以加强,并不是处于无权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各权力部门间的关系,排除D项。25. 由于德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因而,“普鲁士不可避免的湮没了德意志”。下列关于德国王朝战争统一后的表述,正确的是A. 德意志帝国建立了邦联体制B. 普鲁士在帝国中占统治地位C. 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鲁士任命
28、D.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出现倒退【答案】B【解析】据材料“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普鲁士不可避免的湮没了德意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普鲁士在德意志帝国中占统治地位,故B项正确;德意志帝国是联邦体制,故A项错误;帝国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故C项错误;德国王朝战争统一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德意志统一的相关知识,结合普鲁士的相关特点,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普鲁士在德意志帝国中占统治地位的结论。26. 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
29、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A. 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B. 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C. 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D. 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答案】D【解析】材料所述为德国民主政治体制下,国会对国王和首相提出的法案的否定,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D正确;AB与德国史实不符,德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C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27. 1875年,拉布赖艾在议会中说:“我来此不是向你们比较君主制和共和制的优劣。只是对你们说,绳圈正在抽紧外部的危险是巨大的,内部的威胁也并不小,我们只能建立共和国的政府,否则,我们的重任结束了,需要将此重任还给国民
30、。”这说明法国A. 确立共和制是统治者权宜之计B. 共和制的确立充满了曲折C. 确立共和制是维护统治的需要D. 建立了较完善的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我们只能建立共和国政府,否则,我们的重任结束了”说明法国当时实行共和制是维护大革命成果的重要手段,C正确;共和制并不是当时法国权宜之计,是需要,A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曲折性,B错误;法国当时的民主并不是较完善的民主政治,D错误。28. 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节选):“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第六条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联邦成员代表由各邦自主任命获推
31、选。第三十二条帝国议会议员,就其议员职位而论,不得领取任何薪俸或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 实现了权力的有效制约与平衡B. 容克贵族是国家主导力量C. 君主专制获宪法的强化与认可D. 议会民主开始受宪法保障【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德意志法律需要两个议会的多数同意,但两个议会议员产生和待遇又决定了容克贵族更有可能成为议员,故容克贵族是掌握国家政权主要力量,B正确;A说法不符合德国专制体制的史实,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9.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唯一体现者,但各联邦成员仍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帝国军队也是由各邦分担的份额军队组成,巴伐利
32、亚和符腾堡都有自己的陆军部和邮政管理机构。此外,各邦还保留有教育、宗教、部分司法、征收直接税等权利,这一现象A. 植根于长期分裂的历史B. 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C. 推动了统一市场的形成D.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由各邦分担的份额军队组成”、“都有自己的陆军部和邮政管理机构”、“保留有教育、宗教、部分司法、征收直接税等权利”等信息,可以看出在德意志帝国联邦制之下,地方各邦保留较大权力,这一现象同德意志历史上分裂割据状态下各邦长期分裂独立有密切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是表明各邦拥有较大权力,同军国主义传统无关,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
33、的统一推动国内市场的形成,而各邦保留较大权力,如征收直接税,这不利于统一国内市场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是表明各邦拥有较大权力,未体现其浓厚的专制色彩,故D项错误。故选A。30. 1789年之后,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直到1875年才走上相对稳定的民主政治的道路,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艰难的。其影响因素不包括( )A. 专制传统和专制势力强大B. 法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C. 多次遭到外国武装的干涉D. 国家长期分裂政局动荡【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共和政体之所以艰难原因有专制传统和专制势力强大、法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多次遭到外国武装的干涉等原因,故排除
34、ABC项。法国政局虽然长期动荡,但是没有长期分裂,故D项错误,符合题目要求。二、材料解析题3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民大会10天召开一次。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每天可得到2个奥波尔的津贴,但这仅够一人一天的伙食费。广大从事小块土地生产的公民不可能不顾农时,经常去雅典城参加公民大会。只有3000多富有的奴隶主才能经常参加公民大会,有效地行使民主权利。摘编自侯献瑞论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二 除十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公民都能够经常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政
35、治生活成了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影响。【答案】(1)实质:古代雅典的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历程: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雅典民主政治逐渐衰落。(2)特点:直接民主、轮流执政、人民主权。影响:古希腊民主政治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局限性: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解析】【详解】(1)一问根据材料一“只有3000多富有的奴隶主才能经常参加公民大会,
36、有效地行使民主权利”可见古代雅典的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阐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衰历程即可。(2)一问根据材料二“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每个公民都能够经常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政治生活”得出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实质公民直接民主、轮流执政及人民主权的特点;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雅典民主范围的局限进行阐述。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
37、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1)材料一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做了怎
38、样的规定?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答案】(1)规定:国王的征兵权、立法权和征税权转移到议会。影响: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2)趋势:选举权逐步取消了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民主逐渐下移;享有民主的范围逐步扩大。特点:以渐进、平缓的改革为主要方式;从限权到逐渐民主,民主范围不断扩大。【解析】【详解】(1)规定:根据材料中“停止法律”“征收金钱”“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等方面的规定可知,国王的征兵权、立法权和征税权转移到议会。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规定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2)趋势:根据材料中“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等信息,结合所学,从选举权逐步取消各种限制、民主逐渐下移、民主范围逐步扩大等方面分析趋势。特点:根据材料中1832年-1928年英国民主政治的5个渐变历程,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是以渐进的改革为主要方式、从限权到逐渐民主、民主范围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