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南昌市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测试试题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期末终结性测试卷九年级(初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 A 2. D 3. C 4. A 5. B 6. B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18 分)7. D 8. C 9. C10.(1)适逢,恰巧遇到;(2)通“倡”,首发11.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陈胜。12.鱼腹藏书 篝火狐鸣13.(1)斜晖脉脉水悠悠;(2)人比黄花瘦;(3)会挽雕弓如满月;(4)年少万兜鍪;(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三、现代文阅读(18
2、 分)1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2分)15.作者的结论是:“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要论有无自信力,就不要被统治者的官方文章所蒙骗,要着眼于人民大众,要看到人民大众不屈的斗志和伟大的力量。(2分)16.“埋头苦干的人”指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毕昇,李时珍等;“拼命硬干的人”是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陈胜、林则徐等;“为民请命的人”指的是同情人民、伸张正义的正直的官员,如海瑞等;“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谭嗣同等。(2分)17.反
3、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2分)18.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2分)19.引出中心论点,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20.做什么都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或: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2分)21.对比论证。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强调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2分)22.示例: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年零九个月,从8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一克镭。(凡举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如海伦凯勒、邓稼先、宋濂、司马迁等均可)(2分)四、写作(5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