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181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20182)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车祸(日本)东野圭吾事情发生前,没有任何预感。那天早上8点半,平介下了夜班,回到家中,他马上打开了电视。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想看的,只是想知道昨天相扑比赛的结果。今年已经步入40岁的平介相信,今天也一定和之前的39年一样,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有一个频道是他每次下夜班后必看的。那是个对文艺界丑闻、体育比赛结果等集中播报的频道,内容很浅,但是涉及面很广。但是,今天画面上出现的,并不是平日里播音员的笑脸,而是一个积雪的山地。出

2、什么事了?平介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不过他并不想详细了解事由。此刻他最想知道的是他所关注的力士赢了没有。平介在一家汽车零件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工作。一年前,他被提升为组长。这周轮到他们组上夜班了。这一年,平介的工厂经营状况出奇地好,像平介这样身在第一线的人变得忙碌不堪,加班一两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会加班3个小时,有时加班费比基本工资还多。但是,在工厂里待的时间长,就意味着在家待的时间短,平介很难和妻子直子、女儿藻奈美一起吃晚饭。如果是夜班的话,早上8点钟就能到家,正好赶上藻奈美吃早餐的时间。边和马上要升入小学6年级的独生爱女聊着天真的话题,边享受着妻子亲手做的饭菜,这对平介来说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快

3、乐。下夜班后的疲惫,在看到女儿的笑容后马上就烟消云散了。正因如此,下夜班后一个人吃早餐让他觉得没有味道。这样无聊的早餐从今天起要持续3天,因为直子带着藻奈美回长野的娘家去了。她堂兄病故了,她要赶去参加堂兄的葬礼。本来说好是她一个人去长野的,但就在快出发时,藻奈美忽然嚷着也要去。她说她想在那边滑雪。女儿好不容易有了个春假,可自己工作太忙,一直没能陪家人游玩。因此,对平介来说,这未尝不是个补偿的机会。于是他决定一个人忍受寂寞,让藻奈美和妻子一起去。他一边享受着熟悉的味道,一边调高了电视的音量。画面中那个主持人在说着什么,但是,他脸上却不见了平日的笑容。平介对此还是没太在意,只是心不在焉地想着,有关

4、昨天体育赛事的报道还没开始吧。画面被切换了,好像是刚才看到的积雪山区。一个穿着滑雪服的年轻男记者,身后有许多身着黑色防寒服的男子正来来回回地忙碌着。“这里是事故现场。今早6点左右,一辆由东京开往志贺高原的滑雪游大巴发生了坠崖事故。这辆大巴属于总部设在东京的大黑交通公司的。”听到这里,平介的脑海里产生了轻微的混乱。因为几个关键词陆续飞进耳朵里志贺高原、滑雪游大巴、大黑交通这次回娘家,直子一直犹豫着一件事,那就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碰巧直子有个朋友在旅行社工作,于是便去拜托她。结果真就碰到一辆滑雪游大巴上还有座位。听到还有空座,直子高兴得直拍手。没错,她说了,是大黑交通,是11点从东京站出发开往志贺

5、高原的滑雪游大巴。想到这里,他全身倏地一下热了起来,随后浑身冒汗。他感到心跳在加快,能清晰地感觉到耳根后面的脉搏在跳动。平介将跪在地上的双膝滑到电视机前,他不想漏过报道的任何细节。平介已经完全没有了食欲。虽然口渴得不行,但也顾不上喝水了。他现在深深陷入了一种切实的感觉之中这场悲剧可能和自己有关。他一面害怕着杉田直子和杉田藻奈美的名字被读到,一面用四分之三的心在想:怎么可能呢,这种悲剧应该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平介伸手拿起了电话台上的电话,想打给直子的娘家。说不定她们已经到那边了,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不,应该说他心里祈祷着事实就是如此。抓起话筒,刚要按号码键,他又停住了。他无论如何都想不起直子娘

6、家的电话号码了。只记得,那是个编成顺口溜之后非常容易记的号码,尽管他也曾经记住过,可是现在,他把那个顺口溜给忘掉了。没办法,平介只好从旁边的彩色整理箱中翻出了电话簿,他终于找到了想找的号码。先是区号,最后四位数是7053。看了之后平介还是没能想起那句顺口溜。平介再次拿起话筒,正要拨号,电视中的播音员又说话了。“据刚刚得到的消息,之前被送往长野中央医院的一对被疑似母女的二人名字应该是杉田”平介放下电话,坐直了身体。女播音员再说什么,他已经完全听不见了,耳边一直有个声音在响,过了良久,他才注意到那是自己喃喃自语的声音。啊,想起来了。7053是直子名字的谐音。又过了两秒钟,他猛猛地站起身来。(选自东

7、野圭吾秘密,有删节)1.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平介相信今天和“之前的39年一样,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这儿的“平淡无奇”四字一语双关,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今天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B. 本来说好是妻子一个人回娘家的,但就在快出发时,女儿“忽然嚷着也要去”。作者这么处理,表现了女儿的任性和不懂事,也同时点明悲剧发生的原因。C. 作者多次写到平介“想不起直子娘家的电话号码”,也想不起电话号码编成的顺口溜,直到最后才想起来,这样写意在说明平介的粗枝大叶和不拘小节。D. 小说笔锋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蕴含着巨大的冲击力。平平常常的生活中

8、,灾难毫无征兆地骤然而至,写出人世的无常,让人印象深刻。2. 小说前半部分却用不小的篇幅写平介看电视的情节,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 小说中的平介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 D 2. 对情节的发展起作用,使下文平介发现“车祸”发生的情节非常自然;也为后文情节突转作铺垫,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对刻画人物形象起作用,刻画了平介这个生活平庸、爱好单一的中年男子的形象,使这个形象显得真实感人。 3. 工作勤奋,不辞辛劳。常常深夜加班,补贴家用,被提升为组长。关爱家人,有责任心。对妻子女儿关爱有加,虽工作繁忙仍抽时间陪伴家人。爱好单一,生活面狭窄。工作之余只喜欢看看电视上的体育赛事。

9、【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强调今天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理解错误,“平淡无奇”暗示对平介来说看起来今天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从后文的情节来看,其实大为不同。B项,“表现了女儿的任性和不懂事”理解错误,主要是点明悲剧发生的原因。C项,“意在说明平介的粗枝大叶和不拘小节”不正确,此时应是紧张所致。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前半部分却用不小的篇幅写平介看电视的情节,为什么”,这是考查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也是考查段落的作用。先找到设

10、题的区域,文章前半部分用不小的篇幅写平介看电视,而平介因看电视而得知“车祸”,这就让平介得知“车祸”这一事情故显得非常自然,为下文情节的突转作了铺垫,同时上文说“有一个频道是他每次下夜班后必看的。那是个对文艺界丑闻、体育比赛结果等集中播报的频道”,工作之余只喜欢看看电视上的体育赛事,这一内容就表现出人物爱好的单一、生活面的狭窄,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分析文段的作用可以从三个角度去思考:首先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然后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

11、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最后应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小说中的平介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这是考查人物形象。考生可以圈出文中直接写人物的内容,也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衬托。从为人的角度来看,如“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想看的,只是想知道昨天相扑比赛的结果有一个频道是他每次下夜班后必看的。那是个对文艺界丑闻、体育比赛结果等集中播报的频道,内容很浅,但是涉及面很广”,工作之余他只喜欢看电视上的体育赛事,可见爱好单一,生活面狭窄;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如“边和马上要升入小学6年级的独生爱女聊着天真的话题,边享受着妻子亲手做的饭菜,这对平介来说是一种无

12、法取代的快乐。下夜班后的疲惫,在看到女儿的笑容后马上就烟消云散了。正因如此,下夜班后一个人吃早餐让他觉得没有味道”,可见他应是一位关爱妻女,有责任心的人;从工作的角度来看,如“平介在一家汽车零件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工作。一年前,他被提升为组长。这周轮到他们组上夜班了这一年,平介的工厂经营状况出奇地好,像平介这样身在第一线的人变得忙碌不堪,加班一两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会加班3个小时”,常常深夜加班,补贴家用,被提升为组长,可见工作勤奋,不辞辛劳。点睛: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概括题目,首先要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有正面和侧面两大种,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侧面主要是环境的衬托,对他

13、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考生可以在文中圈出这些句子,然后进行归纳,就可以概括出答案。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使用文中的事实对人物的特点进行解释和分析。比如本文中,对平介的形象分析可以从家庭、工作以及业余爱好等几个角度分析。(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材料一:进入十月,喜高校的校园招聘陆续升温。与此同时却出现了一种被媒体称为“慢就业”的现象,即部分毕业生不急于求职和求学,而是让自己暂时处于待定状态。事实上,“慢就业”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的客观趋势。面对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部分大学生“错峰就业”,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积蓄力量,或者四处走走、多看看就业市场,这应当是一种

14、多元选择的权利。有些主动“慢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理念方面可能比想象中更成熟。比如,他们会更加着重专业是否对口、薪酬是否合理,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宁愿再等等看,毕竟“入错行”的代价可能会很大。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继续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准备各种资格考试,提升自己的就业台金量,等等。这些选择,都很正当,也大都值得支持。和“拣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就业心态相比,这其实是成熟、理性的表现。如果说“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现实的一部分,那么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在保证大部分人顺利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允许部分毕业生更加从客、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给高校和学

15、生都“松绑”。(摘编自人民日报大学生就业,观念须“松绑”)材料二:(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材料三:面对复杂而困难的现实,不去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却千方百计地生造一些看似浪漫新奇实则容易麻痹大众的新词。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甚至会激化一些矛盾。新近流行的新词“慢就业”和“待定族”,就是典型例子。这两个词其实是在经济就业遭遇双重压力的现实背景下,一些媒体重新包装出来的伪概念。大学生毕业后出去旅游、支教、当志愿者或在家陪伴父母,只要是自主选择,皆无可厚非。人们常说中国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动手能力不足,用一段时同学习、充实、调整,作为个体选择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相关职能部

16、门以此作为说服或者麻痹社会的依据,那就有些令人担忧了。尤其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不断遭遇“最难就业季”,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不难看出,许多所谓的“慢就业”扣“待定族”实际上是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而非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不管是叫“下岗”“待岗”还是“创业人员”,没有工作就是没有工作。不会因为称呼变了,家庭就凭空多出一份收入。同样,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也不会因为他们被贴上“待定族”的标签,就得到任何改变。没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孩子不工作的现实,也没有哪个问题会因为造出了新奇的概念就得到解决。有关部门最该做的,是正视现实问题并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摘编自新华社“慢就业”“待定族”本质是掩耳盗铃)

17、4. 下列对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状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论其所在的学校类别如何,“就业”都是毕业生排在第一位的选项,这毫无疑问。B. 选择“考研”“创业”“出国”等的比例不高说明“慢就业”不是毕业时的最佳选择。C. 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心态各异,有些毕业生主动选择“慢就业”体现了其就业理念上的成熟。D. 某种程度上“慢就业”有其进步性,因为这种方式带给了毕业生自由多元化的选择空间。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慢就业”并不是大学生的主动选择,而是在经济和就业双重压力的客观形势下毕业生的无奈之举。B. 一些媒体重新包装“慢就业”和“待定族”这样的概

18、念掩盖了有关部门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事实。C. 缺乏自主设计和目标规划的“慢就业”是不被支持的,毕竟无论“求学”还是“求职”都要有所追求。D. 承受“慢就业”压力的各方,既有迷茫的毕业生,也有所有学生的家庭,还有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针对大学生“慢就业”问题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发文的立足点有什么不同。【答案】4. B 5. C 6. 人民日报立足于扭转人们“慢就业”的看法,肯定其客观可行性,认为“慢就业”可以给高校和毕业生都“松绑”。新华社立足于批判媒体用“慢就业”一类新词麻痹社会的做法,认为提倡这种观念于事无补,有关部门应该实事求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解析】4. 试题分析:对

19、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文本,圈出相关的文字,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状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慢就业不是毕业时的最佳选择”错误,选项妄加推论,从材料一来看,“慢就业”对部分人来说是最佳选择。5.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A项,“慢就业并不是大学生的主动选择”错误,选项扩大范围,以偏概全,文章是说“不是部分大学生的主动选择”。B项,“掩盖了有关部门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事实”有误,选项夸大事实,材料

20、三中说的是“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以此作为说服或者麻痹社会的依据,那就有些令人担心”,这只是假设。D项,“所有学生的家庭”有误,选项概括不当,材料三中说的是“没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孩子不工作的现实”,可见不是所有家庭都会有收入压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

21、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故有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3),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

22、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悦。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

23、终童”。(选自汉书)注:制,帝王的命令。编,用作通行证的帛。传,凭证。便宜,利益、好处。横草,使草倒下。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B. 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C. 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D. 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

24、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徙,表示-般的调动官职,在此处表示提拔之意,与“迁”相似。B. 擺。提拔、选拔之意,现常用于表达人才出众。用“擺第”以作科举考试得中。C. 辞,此处表示托辞。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辞”和“词”是同义词。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后逐断以“词”代“辞”。D. 属,此处表示写作。通“嘱”时,可表示托付。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

25、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B. 徐偃受命在国内巡视风俗民情,他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办案过程中,徐偃理屈词穷,故被百姓唾弃。C. 皇上要派使者使何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感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D. 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不欲内属,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失石,启前行。(2)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答案】7. A 8. A 9. B 10. (1)边境不时有警报,臣

26、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2)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朝廷。”【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这句话的含义是“返京后,汇报情况,调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称受诏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徐偃认为,春秋经义,大夫出国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张”,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事”“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偃”“大夫”等,然后依据语

27、法关系进行排除,“奏”是动词,“事”是其宾语,二者不能断开,“徙为太常丞”表示变动官职的意思,由此可以排除BD。再看AC两句,C项“大夫出疆有可以”显然有误,“可以”后面缺少内容,句子不完整,所以A更好。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徙在此处表示提拔之意”错误,“徙”,无提拔之意。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故被百姓唾弃”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二段最后说“偃穷诎,服罪当死”,意思是“徐偃理屈辞穷,承认有罪该死

28、”,文中并未提到他被百姓唾弃。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徐偃”快速

29、找到设题区域,在文本第二段,文中只是说徐偃理屈词穷,但没有说被百姓唾弃。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风尘之警”,是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被坚执锐”,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坚、锐”都是形容词做名词。“当矢石”,当,遮拦,阻挡;矢,箭。亲自阻挡敌人的箭、石,不怕牺牲。第二句中,“长缨”,长绳子。“羁”,束缚,拘束。“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参考译文:终军,字子云,济南人。年轻时喜好学习,凭着广博善辩、会写文章,在郡中

30、闻名。十八岁时,选为博士弟子。到郡府接受遣送,太守听说他有奇才,召见了终军,认为他确实奇异,与他结交。终军告别大守离郡,到长安上书论 事。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拜终军为谒者,供职宫禁中。元鼎年间,朝廷派博士徐偃到郡国巡视风俗。徐偃假称受诏,让胶东、鲁固煮盐 铸铁。返京后,汇报情况,调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称受诏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徐偃认为,春秋经义,大夫出国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张。张汤能施加法律,却无法驳倒他。皇上有令让终军去审讯,终军反问徐偃说:“古时候,各个诸侯国习俗不同,百里之外消息不通,不时有朝见天子和参加盟会之类的事情,安危形势,瞬息万变,所

31、以有未得到君主诏令允许就自作主张的道理;现在天下统一,万里风俗相同,你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却说是出疆,什么道理?再说盐铁,各郡均有储蓄,国家不值得当作大事,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为什么?”又反问徐偃说:“胶东南近琅琊,北接北海,鲁国西靠泰山,东有东海,从四郡得到盐铁,徐偃你估计四郡的人口田地数目,日常的用 具器物食盐,不够用来同时供给二郡国吗?竟然假称受诏,自作主张,作威作福,顺从百姓心愿,沽名钓誉,这是圣明天子必须加以严惩的。”徐偃理屈辞穷,承认有罪该死。皇上认为他的反驳很好。当初,终军从济南出发,进入函谷关,守关官吏给终军一个帛边做的符信。终军问:“要这干什么?”官吏说:“作为返回

32、时的符信,回来要用这来合符的。”终军说:“大丈夫西游进京,最终也不会返回合符的。”丢下符信离开。终军巡视郡国,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记下来,返回后上奏皇上,皇上很高兴。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终军主动请求出使说:“我没有点滴之功,却能够供职宫禁,值宿警卫,领取了五年的俸禄。边境不时有警报,臣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但因我能力低下,不会打仗,不能为国驰骋疆场。现在听说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彀,我希望竭尽智谋精力,辅助使者,针对单于出谋划策,趋吉避凶。我年纪轻,才能低,不熟悉侍从官员以外的事,不能担当一方重任,私下很怨恨自己。”皇上认为终军的回答很出色,提拔他为谏大夫。南越

33、与汉朝和亲,朝廷就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想让他入朝,与境内诸侯同等看待。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朝廷。”终军于是前往说服南越王,南越王听从,请求将全国归属汉朝。南越的丞相吕嘉不想归属汉朝,出动军队攻杀南越王,南越王与汉使臣都被害。终军死时,才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为他“终童”。(二)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

34、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1. 下列对这首诗领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联描述了长安黄昏时分从乱云低垂到风急雪紧的天气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B.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乱云和飞雪的状态,表达自己战乱之中内心的愤怒。C. 侧面照应标题“对雪”,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到急雪回风。D. 营造了一种冷清而萧索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室内的最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E. “乱云低”“风雪舞”又暗指社会的混乱动荡,有利丁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12.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结合全诗分析作答。【答案】11. BC 12. 诗歌塑造了

35、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因贫寒交困而愁苦无奈,牵挂亲人,忧国伤事的诗人形象。前三联写诗人独对炉火,室外云低雪急,无限愁苦;最后一联通过“数州消息断”,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国事的担忧之情。【解析】1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领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内心的愤怒”表述不当,从诗中来看,

36、“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这是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C项,“侧面照应标题对雪”错误,正面照应标题,诗人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正面写出标题。(三)默写(14分)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诗人在离骚中这样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2)逍遥游中,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3)李自在蜀道难一诗中“_,_。”两句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惊险场景。(4)杜甫登高“_,_。”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手,写出了

37、自己年老多病漂泊异乡的无尽悲凉。(5)锦瑟一诗的颈联是:“_,_。”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季节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7)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心的名句是:_,_。【答案】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2). 虽九死其犹未悔 (3). 怒而飞 (4). 其翼若垂天之云 (5). 飞湍瀑流争喧豗 (6). 砯崖转石万壑雷 (7). 万里悲秋常作客 (8). 百年多病独登台 (9). 沧海月明珠有泪 (10). 蓝田日暖玉生烟 (11). 海日生残夜 (12). 江春入旧年 (13). 长风

38、破浪会有时 (14). 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第二句中“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第三句中“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惊险场景”,第四句中“从时空两方面着手,写出了自己年老多病漂泊异乡的无尽悲凉”,第五句中“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第六句中“表现季节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第七句中“表达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心

39、”,根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即可。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如“犹”“怒”“翼”“湍”“喧豗”“砯崖”“壑”“作客”“沧海”“济沧海”。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1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由于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频发,新风净化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一些家电巨头嗅出商机,纷纷抢滩市场。一将成名万骨枯,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将士马革裹尸,血染疆场,就不会有将军们的赫赫战功、不朽声誉。现代化社会中,人口流动频繁,可是在古代,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原因,人们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藏有众多瓷器珍品,每当马未都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40、。今年北京天很热,七月流火,暑热难消,许多人纷纷携家带口,来到张家口坝上地区避暑,享受难得的清凉。子女求学在外,对于父母,虽然无法做到冬温夏清。昏定晨省,但每日问声祝福,道个平安,也能尽份不心。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马革裹尸,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如数家珍,好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七月流火,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子女孝顺。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随着移

41、动支付范围的扩大,二维码遍地开花,无论是在大城市的商场和农村的小店,都能看到它形式不一的图案。B. 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符合我国特点的互联网管理法律与法规,研究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活动的特点。C. 参加全运会的河北代表团不仅有望在乒乓球等传统项目上夺得金牌,而且也可能在游泳等项目上有所突破。D.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与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关联词使用不当,把“和”改为“还是”;B项,语序不当,后面两个句子调换语序;D项,搭配不当,“意识”和“提升”搭配不当。点睛: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

42、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蓝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多层修饰语,看谁离谁最近,离得最近就应该紧挨着。关联词语,看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前,不一致关联词语在前。“和”“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

43、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此题B项逻辑语序不当。16.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是传媒学院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通知我。B. 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C. 王大石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我就恭做不如从命了。”马民生脸上堆满了笑容。D. 我收到昔日好友的来信,他在信中问候说:“家严身体安康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

44、析句子运用得体不得体的能力。A“惠顾”使用对象错误。B“抛砖引玉”使用对象错误,用于自己。D“家严”使用对象错误,用于自身。17. 下图是郝延鹏创作的漫画彼此,请仔细观察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漫画内容,并解读漫画寓意。要求90字左右。【答案】漫画彼此画了一双眼睛,左眼瞳孔中是一个在襁褓中的成年人“母亲眼中的孩子”;右眼的瞳孔中是一个化身提款机的妈妈“孩子眼中的母亲”。揭示了过度呵护造成巨婴的畸形的母子关系。【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情景扩写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题,品寓意。本题要求的是描述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

45、探究漫画寓意要抓住“孩子眼中的母亲是一个化身提款机的妈妈”和“母亲眼中的孩子是一个在襁褓中的成年人”关键点分析。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画面以及探究寓意的能力。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18.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谐参照句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民航局将放宽对于飞机上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PED)的管理规定。三年来,有8家国内航空公司对外宣传在部分航线提供空中WiFi服务,这必将为航空公司带来更多的客户。只

46、要提升了航班的上座率,航空公司的收益就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而公司员工的收入也必将水涨船高,得以大幅增加。空中WiFi服务不一定为航空公司带来更多的客户。_【答案】 (1). 提升航班的上座率,航空公司的收益不 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 (2). 航空公司的收益大幅度的提高,公司员工的收入不见得大幅增加。【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语段中表意绝对的句子“航空公司的收益就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公司员工的收入也必将水涨船高,得以大幅增加”。四、作文(60分)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

47、何处无芳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读了上面苏轼的六句诗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少于800字。【答案】换一个角度,人生处处有风景换一个角度,人生处处有风景。题记冰,是坚冷的,但同时也是晶莹的;火,是干烈的,但同时也是温暖的;高山,是险峻的,但同时也是雄奇的;大海,是幽深的,但同时也是湛蓝的自观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矛盾相生?如果我们一生只认得消极,那人生就成了几十年穷山恶水般地险恶。但倘若眼界放开了呢换一个角度,其实人生处处有风景。在一片好水好山好

48、天色中尽兴游览跋涉,谁还会觉得山路艰险呢?古老的“庄周梦蝶”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一桩奇妙的悬案。庄周一日于梦境中恍惚身处花林间,振翅而飞,身轻如蝶。梦醒后,他发问,究竟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他进入了一个“物我混同”的高深境界,美妙的哲学世界向他叩开一扇洞见奇风异景的大门,从此,他的人生一路风景逍遥。试想想,在那个时代,若是普通人定已内心不安,寻医问药解梦去了吧,看不透其中的悬机,一桩怪梦便还是一桩怪梦,难成奇景。近代大洋彼岸的一位伟人林肯,曾因身材矮小而受尽嘲讽,但他如是对答:“我的双腿的确不够长,但却是恰到好处,让我能够步履坚实,看见近处和远方,不因身材过高而不顾脚下,好高骛远。

49、”听到这样一番话,原先嘲讽他的人都哑口无言。正是因为他站在了一个合适的高度,协调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冲破艰难险阻,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站在新的高度,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看到了国家日后光明的前景。他的人生因此变得意义非凡,亦处处都是风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人生处处有风景,风景千姿万态各有其异,只是角度不同;“静能生悟,花开鸟啼间,都是化机”,在美好的风景背后,有更动人的景致,人生不是一陈不变的,翻过了,看透了,一切就又不同了。所以,当你看到面前的阴影时,不要忘了背后就是阳光。人生处处都是风景,只是看你是否愿意驻足观览,是否愿意细心发现,是否愿意摆好心态。换

50、一个角度,人生处处有风景。【解析】试题分析:试题给出苏轼的六句诗词,要求以其中两句或三句为基础来立意,考生构思立意时,应抓住各句诗句的内涵,并建构所选的诗句之间的有机联系,以之为纽带,阐发自己的感触和思考。如选与,谈阅读“有字之书(书籍)”与“无字之书(社会)”的体悟,经典著作值得反复读,需熟读深思,方能得真知,得深知;而阅历社会,常须跳出自我经验之局限,才能体察真相。如选与,谈人生需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调适,涵养浩然正气。再如选与,谈人生处处有风景,要珍惜拥有,热爱生活。又如选。谈人生要达观、自行,坦然面对得失,坚守初心,善养浩然正气。等等。点睛:从作文题目类型角度看,苏轼的六句古诗或名言任选两三句,自定立意,属于给材料作文,且是多则材料。从材料的选取角度看,选择多则古诗或名句(且都是中国的)作为命题素材,无疑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导向,同时极大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提供的材料既有形象鲜明的,也有思想深刻的,不同风格适合不同需求和水平的考生,这是很人性化的命题形式。且考生立意选择范围比较宽泛,可以从六则材料中做多种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理解,但“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立足“这”几则材料,综合其思想情感,无疑是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根本。同时,结合现实,将材料综合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切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