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111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迈入中后期,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病成为困扰许多城市的突出问题。城市病主要是由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功能过度集中、人口快速膨胀等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拥挤等问题。而城市群建设正是解决城市病问题、防止掉入“城市发展陷阱”的一种有效城镇化模式。在城市群模式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各自功能,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聚集能力、特色发展能力,推动人口和

2、资源要素由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和小城镇有序转移,共同打造优良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镇)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可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不仅能消除城市病、显著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且能拓展城市(镇)发展空间,释放城市(镇)发展潜力,大幅提升城市(镇)运行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城市群,强调相关城市(镇)在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经济地理方面互补共赢,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共建共享,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统筹协同。这就需要完善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分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实施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定位城市功能与产业分工。一方面,防止简单模仿、重复建设造成城市群内部

3、各城市(镇)的内耗甚至恶性竞争,实现各城市(镇)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城市群内各城市(镇)应依托既有产业禀赋和基础,梳理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创新链条,明确分工,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地理空间,实现各城市(镇)百舸争流。单个城市不宜追求“大而全”的产业链条,只需按照产业生态圈的理念,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找到自己在产业链条中的合适位置。构建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群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前提是资源要素能够顺畅流动,而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的基本保障。应在加强能源、通信、交通等实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上,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4、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相关城市(镇)融为一体。构建区域生态保护治理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具有整体性、联动性,在城市群建设中处于优先地位。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低碳、生态、集约的城市运营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摘编自张忠家、马德富人民日报2018年02月06日文章,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规划建设不合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当今困扰许多城市的城市病。B. 发展城市群能消除城市病、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释放城市(镇)发展潜力。C. 城市群中各城市(镇)要科学定位各自功能,实现城

5、市合理分工、联动发展。D. 构建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就能保障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的顺畅流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段以城市快速发展,产生诸多城市病的现状为立论基础,提出城市群建设是解决城市病问题的一种有效城镇化模式。B. 文章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城市群内应该怎样科学定位城市功能与产业分工。C. 文章第四段阐明了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对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性及其构建措施。D. 文章开篇提出观点,主体部分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强调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构建城镇格局,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指明了路径。B

6、. 不仅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群之间也应该注意错位发展,实现产业优势互补。C. 随着新型技术革命的推进,城市群的实体基础设施将被智慧基础设施取代。D. 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优先地位,要求我们在城市群建设中重视绿色发展。【答案】1. C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能力类试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题中A项,“规划建设不合理”是导致城市病的原因,不是“城市病”;B项,“以”不恰当,“以”是目的关系,原文为“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D项,“就能”

7、错误,原文为“基本保障”故选C。【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最后总结强调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有误,本文为总分结构,最后一段与主体部分是并列关系。没有总结强调。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C项,“城市群的实体基础设施将被智慧基础设施取代”错误, 根据原文可知:智慧基础设施是在实体基础设施基础上建设的。总之,这类试

8、题要注意回归文本,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心比对。故选C。【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南京侯发山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

9、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

10、,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

11、中山陵,有雨花台。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

12、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

13、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

14、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B. 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孤寂的晚景和内心的失望痛楚,读来让人心酸。C. 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反映出当代部分青

15、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D. 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与下文儿女的不孝形成对照,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5. 小说中老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小说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一个疼爱孩子、为了儿女不惜牺牲自己幸福的好父亲形象。怕年幼的孩子受苦决定不再娶妻,怕给儿女们增加负担一直没有去过城里。一个勤劳老实、没见过世面的农民形象。一个人含辛茹苦养大孩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一个隐忍寡言、孤独寂寞的空巢老人形象。老伴去世多年,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独自一人寂寞生活。 6. 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明线是老歪

16、收到儿女邀请后内心的期盼和纠结,暗线是儿女在外地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对待父亲日益疏离的态度。先扬后抑,卒章显志(或欧亨利式的结尾)。小说前面极力铺陈老歪收到儿女邀请后的喜悦和村民的羡慕,最后才揭出真相,极具震撼力,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伏笔照应巧妙。小说多处设伏,前后照应,巧妙暗示了小说的结局。如说到儿女的家庭组成的特殊性等等。【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最恰当”“一项”

17、,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A项,“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不对,表明子女都想让老歪过得更好,这样做是为了凸显自己的孝顺,实际上老歪心中的坚持儿女们不懂;C项,文中写儿女有寄钱寄东西,打来电话,所以“不闻不问”不对;D项,“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中“补叙”说法不对,应是插叙。故选B。【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

18、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老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从文中来看,老歪的身上有三个角色,他既是一个父亲,又是一个农民,同时还是一个空巢老人 ,考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筛选概括。作为父亲,老伴去世后,“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 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等到儿女长大工作后想让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 ,却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 这些内容表现出老歪对孩子的疼爱,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一个好父亲的形象。作为农民,

19、“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这说明老歪没见过什么世面。作为空巢老人“老伴走的时候 ,两个孩子还小”,老伴离世多年,两个孩子,一个在南京,一个在北京,只有他一人伴着老妻的照片过日子,这表现出老歪的孤独寂寞,两个孩子一个让他去南京,一个让他去北京,面对这两难的选择,邻居给他出主意,而他只知道“咧着嘴嘿嘿直乐”,而最后接到车票后才知道儿女的真正意思,但他只是对老妻的照片说“我是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 这些内容表现出人物的隐忍寡言。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和赏析小说的

20、谋篇布局能力。小说的布局谋篇类试题要从以下角度考虑作答:一是结构,二是主题,三是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题。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作答时,首先梳理小说的情节,小说中主要包括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可以分为两类,即老歪和儿女,从老歪的角度来看,主要写老歪收到儿女邀请进城的来信时的期盼和纠结,从儿女的角度来看,老歪的儿女都希望老歪到对方那里去,故文章使用了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交织,让小说的情节更为集中。然后分析小说在结尾设计上的特点,本文属于明显的欧亨利式结尾,看前面的情节,我们一直认为老歪的儿女都希望老父亲到自己这儿,而最后“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让我们

21、恍然顿悟,达到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之所以说小说的结尾在意料之中,因为在上文已经有所暗示,如儿子结婚“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如女儿的婚姻“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儿女婚姻家庭的特殊情况也为小说的结局埋下伏笔,这就让小说的结尾不显得突兀。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点睛】解答人物形象赏析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

22、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

23、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24、,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7. 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B. 比及三年 比:比较C. 以俟君子 俟:等待D. 鼓瑟希 鼓:弹奏8.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B. “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C.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是定语前置句

25、。D.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9.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从“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的人。B. 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的人。C. 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的语

26、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人。D. 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只追求个人享受而没有理想的人。【答案】7. B 8. C 9. D【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的根本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提升文言阅读的素养。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B项,“比及三年”,翻译为:等到了三年。可见,“比”并非“比较”,而是“等到”。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

27、查特殊句式。文言文中常见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式、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状语后置是指在古代汉语中,介词结构(介宾短语)或某些副词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的现象。因后置的状语主要是介词结构,所以状语后置句又叫介词结构后置句。A项,正确。“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也”。B项,正确。“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于)沂浴”。C项,错误。“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不 是定语前置句,而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夫三子者之言如何?”。D项,正确。“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

28、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D项,“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只追求个人享受而没有理想的人”曲解文意。“吾与点也!”可见孔子是赞成他的,曾皙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境界更高,所以不能换锁没有理想。故选D。【点睛】解答文言文题型的技巧:扣语境,抓关键,明结构,辨句式。1.着眼全句,找出关键词语,明确得分点;2.把握结构关系,解难释疑,依境定义;3.关注句式,找到标志,准确翻译。参考译

29、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

30、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你为什

31、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桢,辽阳渤海人。五世祖牟翰仕辽,官至太师。桢少好学,尝业进士。斡鲁讨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惧,伪送款以缓师。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既破永昌,遂以桢同知东京留守事,授猛安。天会六年,迁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太子太傅。在镇八年,政令清肃,吏

32、畏而人安之。十五年,加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天眷初,同签会宁牧。及熙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国公,改同知燕京留守。魏王道济出守中京,以桢为同判,俄改行台平章政事,为西京留守,封任国公。是时,奚、霫军民皆南徙,谋克别术者因之啸聚为盗。海陵患之,即以桢为中京留守,命乘驿之官,责以平贼之期。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迁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策拜司空,进封代王,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如故。桢久在台,弹劾无所避,每进对,必以区别流品,进善退恶为言,当路者忌之。荐张忠辅、马讽为中丞,二人皆险诐深刻,欲令以事中桢。正隆

33、例封冀国公,桢因固辞曰:“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及疾革,书空独语曰:“某事未决,某事未奏,死有余恨。”薨,年六十九。海陵悼惜之,遣使致奠,赙赠加等。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B. 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C. 贼平/封河内郡王/海

34、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D. 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举人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称进士。一甲授官,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B.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为正长官。C. 路,我国古代宋元时期最高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最初是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划。D

35、. 薨,古代用于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从汉朝开始太后的死、唐朝以后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也都叫“薨”。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桢少年好学。即使祖上为官,也不曾荒废学业,还曾经学习准备考取进士。B. 高桢不畏权贵。痛打海陵王宠爱之人,以致掌权的人憎恨他。C. 高桢尽责政事。虽然因病免官了,但还惦记着某事还未决定,某事还未上奏。D. 高桢方正严肃,简朴沉静。家里没有供养歌伎,即使和妻子、儿女端坐一整天,也不苟言笑。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言语段划线句子:桢因固辞曰:“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2)课内文言文师

36、说中句子: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3)论语读本中句子: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高桢借故(趁机)坚决推辞说:“我被很多小人嫉妒,恐怕不能免除罪行,怎么还可以接受封爵呢?”海陵王知道他忠诚正直,安慰并且派遣他赴任。(2)李家的孩子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3)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解析】【10

3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其中“尝夜饮干禁”,“干”是冒犯的意思,作谓语,宾语是“禁”。故应在“禁”的后面停顿,排除A项、D项。“(高)桢”作主语,谓语是“杖之”,而“濒死”是说冯僧的家奴李街喜等人被打得要死。故应在“濒死”后停顿,

38、排除C项。“由是”的意思是“因此”,一般在句子的开头。据此推断B项正确。 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疏通语意:盗贼平定后,高桢被封为河内郡王。海陵王到达中京,高桢在夜间戒备森严。皇帝的贴身侍卫冯僧的家奴李街喜等都得到海陵王的宠爱,他们曾经夜里饮酒冒犯禁令,高桢把他们打得要死,因此权贵们很震惊恐惧。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A项,“举人参加殿试录三甲都称进士”错误。举人参加殿试错误,应为举人参加会试;贡士参加殿试。故选

39、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痛打海陵王宠爱之人,以致掌权的人憎恨他”,不正确。文中相关信息有“权贵皆震慑”,可见痛打宠爱之人的结果是震慑恐惧而非憎恨;原文还有“桢久在台,弹劾无所避,每进对,必以区别流品,进善退恶为言,当路者忌之”,可见憎恨原因错,应该是高桢长期在御史台,检举官吏的罪状无所回避,每次到朝廷回报,一

40、定区别官级,推荐好的官员,撤职坏的官员,掌权的人很憎恨他,选项把两件事掺乎一起,杂糅信息;。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

41、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重点词句有:(1)(“因”,“趁机”;“为所”,“被动句”;“尚耶”,“怎么呢”;“遣”,“派遣”。(2)“六艺经传”,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通习”,普遍学习;“不拘于时”被动句;“学于余”,状语后置句。(3) “而”,“如果、假如”;“信”,“信用”;“其”,“他”;“何以”“宾语前置,靠什么”。【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

42、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高桢,辽阳渤海人。他的第五代祖父高牟翰在辽国做官,官至太师。高桢年少时就喜欢学习,曾经从事进士举业。金朝斡鲁攻打高永昌,攻下沈州后,高永昌畏惧,假装送投降文书作为缓兵之计。此时,高桢的母亲在沈州,他于是前来投降,把高永昌送投降文书不是出于诚心一事告诉斡鲁,斡鲁于是进攻他。打败高永昌后,任高桢为同知东京留守事,授予猛安。天会六年,高桢升尚书左仆射,任职广宁尹,

43、加封太子太傅。他在位八年,治政法律清明严肃,官吏敬服而百姓安定。天会十五年,高桢被加封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天眷初年,高桢为同签会宁牧。等到金熙宗到达燕京,高桢兼同知留守,封为戴国公,改任同知燕京留守。魏王完颜道济出兵守卫中京,让高桢担任同判,不久改任行台平章政,任西京留守,封为任国公。这时,奚、霫地军队百姓都向南迁移,谋克别术趁机聚集众人为盗。海陵王对此很担忧,就让高桢担任中京留守,命令他乘驿马赴任,并用平定盗贼的期限要求他。盗贼平定后,高桢被封为河内郡王。海陵王到达中京,高桢在夜间戒备森严。皇帝的贴身侍卫冯僧的家奴李街喜等都得到海陵王的宠爱,他们曾经夜里饮酒冒犯禁令,高桢把他们打得

44、要死,因此权贵们很震惊恐惧。高桢升为太子太保,担任御史大夫,封为莒王。高桢被策授为司空,进封代王,仍为太子太保、担任御史大夫。高桢长期在御史台,检举官吏的罪状无所回避,每次到朝廷回报,一定区别官级,推荐好的官员,撤职坏的官员,掌权的人很憎恨他。就推荐张忠辅、马讽担任中丞。这二人非常阴险邪恶,掌权者想叫他俩找事中伤高桢。正隆年间高桢按照惯例封为冀国公。高桢借故(趁机)推辞说“我被很多小人嫉妒,恐怕不能免除罪行,怎么还可以接受封爵呢?”海陵王知道他忠诚正直,安慰并且派遣他赴任。等到高桢因病免官,他还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独自说:“某事还未决定,某事还未上奏,死了也有遗憾。”高桢六十九岁时死去。海陵王很

45、惋惜,派使臣前去祭奠,加倍赠送丧葬财物。高桢性情威严,家里没有供养歌伎。即使很炎热,也未曾解带脱衣。他和妻子、儿女面对面坐一天,也不谈笑一句,他就是这样缄默无语。(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范成大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诗人说自己翻越山丘穿过幽谷来到照山堂,目的是趁着官场无事赶紧观赏早春季节的景色,其中“闲”字反衬“忙”字。B. 颔联描写照山堂前的池塘景致,池塘被低矮的篱笆墙围绕,水面漂满陨落的

46、荷花,诗人轻摇团扇,各种绿叶的清香扑鼻而米。C. 颈联描写主人高挂窗帘、主客赏景饮酒的欢乐场面,“延”与“纳”意指延请苍翠竹色、迎接美丽山光,是拟人手法的运用。D. 尾联说照山堂所在的园林墙门敞开,距离官署所在的城门也很近,言外之意是留恋园景山光不想急着回城,“鸡啼”以动衬静。E. 全诗四联皆对仗工整,用词造语也浓墨重彩,如“残红”与“众绿”就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整诗意境隽永,蕴含无尽诗意。15. 此诗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答案】14. CD 15. 恋春之情。诗人感慨于落红、众绿、竹色、山光,表达了热爱自然的感情。闲适之情。“官闲”之余,诗人寻壑经丘,踏春访友,主客欢

47、饮,体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眷恋之情。尾联说离城很近、不急于回城,表现了浓浓的眷恋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错在“早春季节”,从诗题“四月五日”和“送春”可知是夏始春余;B项,错在“陨落的荷花”,诗中“残红”当为桃花;E项,错在“四联八句皆对仗工整,用词造语也浓墨重彩”,诗歌首尾两联不对仗,用词造语是清新自然。故选CD。【1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综合赏析诗歌的情感主旨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此诗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文简要

48、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从自己对诗人了解可知范成大是南宋名臣主张抗金,以抗金杀敌为毕生信念,但是一生不得志。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从“官闲”“深斟杯酒纳山光”看出作者对仕途不如意的愁苦和对美好安闲恬静之景的眷恋和追求。【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作答好这类试题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以生动的比喻论述学习

49、可以提高、改变自己的意义时说,笔直的木材经过外力的加工,即使再晒干,也不再挺直,其原因是“_”。接着由“木”“金”的变化得出“君子”通过学习可以达到“_”的结论。(2)荀子劝学中“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3)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_ ,_。”(4)子曰:“为政以德_ , _。”(论语为政)(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 _,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答案】 (1). 輮使之然也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吾尝终日而思矣 (4).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 闻道有先后 (6). 术

50、业有专攻 (7). 譬如北辰 (8).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 敏于事而慎于言 (10). 就有道而正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名句默写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本题包含两类:理解性默写加直接性默写。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灵活地把握试卷中前后语境是否和所背诵的文句相契合。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輮”“知”“矣”“须臾”“术” “攻” “譬”“辰”“焉”等,这些都是容易出问题之处。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

51、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仗关方”,但它并非

52、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庭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B.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C.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

53、,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B.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C.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D.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19. 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备受关注。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C.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备受关注。【答案】17. B 18. A 19. D【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

54、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承接上文“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分析,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除A项、C项。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故选B。【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

55、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修饰“行业”,用“不可或缺”。第二空: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结合语境“政府及主管部门”分析,这是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责任,用“责无旁贷”。第三空: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结合“及时定制”等内容分析,用“迫在眉睫”。第四

56、空:一日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结合“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分析,外卖送餐员,直接接触食物,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很清楚,选用“一目了然”。故选A。【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原句出现的问题:其一,成分残缺,“

57、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其二,搭配不当,“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A项,成分残缺,“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B项,搭配不当,“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搭配不当,“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故选D。【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

58、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下面是一位高中毕业生在“教师节”给自己高中老师发的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虽已毕业一年,但学生仍时不时想念恩师。感谢您曾送了我知识与智慧,也感谢您曾找出我的错误。是您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前路。今天是“教师节”,遥寄鲜花一束,丁点心意,请您收下! _改为 _ _改为_ _改为 _ _改为 _ _改为 _【答案】“时不时想”改为“感念”“送了”改

59、为“惠赐”“指出”改为“指正”“前路”改为“前程”“丁点心意”改为“一片心意”或者“区区此心”。【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本题结合题干“高中毕业生在教师节给自己高中老师发的短信的片段”分析,“时不时想”表述不简洁,改为“感念”。“送了”,不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改为“惠赠”。“指出”,提出论点看法,不符合语境,结合语境内容分析,应该是指出错误或缺点,以便改正,改为“指正”。“前路”,结合“照亮”分析,用词不当。“丁点心意”,口语化,结合“遥寄鲜花一束”分

60、析,不合语境,应该改为“一片心意”。四、写作(60分)21.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阅读材料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着重强调:(1)至少有两个分论点;(2)要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论据使用准确精练。【答案】范文:充实今日,方成就明日辉煌马尔克斯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

61、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剩的全部。”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谁都无法预料到明天与意外,哪一个会先到来,因此我们每一个人更应把握当下,努力充实今日,明日方能成就辉煌。在浩瀚宇宙之间,人类便是最渺小的存在,每一个生命更是显得极其脆弱,谁都无法预料到明天与意外,哪一个会先到来,因此我们每一个人更应把握当下,实实在在地干,努力充实今日,明日方能成就辉煌。犹记李大钊说过一句话:“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迟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的确如此,不去空想明天有多么美好,只要努力奋斗,就不会一无所获。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

62、时刻记得自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追求卓越,永不止步。既然不知道明天会怎样,那就把握好今天,千万不能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从而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时光。有的同学养成了一种坏习惯,喜欢将今天的事推后到明天去做,所有的目标和努力,都是打算从明天开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经常将事情推后,日积月累,许多东西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此时人就会开始抱怨,慢慢地对生活失去希望,最终沦为碌碌无为之人。拖延症患者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幸,其实不过是自食其果罢了。那些看起来的幸运者其实源自坚持不懈的奋斗。俗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青春就是用来奋斗,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倘若港珠澳

63、大桥总工程师孟凡超在面临种种险阻时,望而却步,总去想着未来会有人去解决,那么如此非凡工程也不会圆满成功,倘若FAST之父南仁东,没有呕心沥血、坚韧不拔地去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天眼又怎么会替人类深探苍穹?正是因为他们都知道“明日何其多”,他们才会在今天奋力拼搏。如果他们一味地以困难为借口而去放弃这项工程,去等待明日的年轻一代,那一代等一代,恐怕人类永远都没有探索的可能。“吾行吾道,虽远必至。”纵使今日攀登艰难,但明天的山顶,必会奇丽雄伟。而正因为有了瑰丽雄奇的山顶,才让人向往,才让人不忘继续前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面对未来无比绚烂的星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起一搏?明日星空璀璨,今日的我们

64、更应力争攀上顶峰。只有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化作今日的胸中激情,以奋斗的姿态绽放人生芳华,只剩不多的明日才不会辜负我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审题和写作能力。关于审题:本作文题是属于“名人名言材料+任务”型作文,虽然材料简短,话题简单,但思辨性强,写作空间较大。考生要紧围绕限制性里的三个关键句立意。“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的主题词是“明天”,“明天”代表着未来、机会、希望,整句的意思是希望永远存在,我们在生活中有机会改正错误,可以在明天把事情做得更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的主题词是“今天”,今天代表着现在、当下、眼前,整句的意思是,我们真正拥有

65、的是今天,如果今天把握不好,就没有明天的美好。“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一句中,“巅峰”代表着幸福、成就、梦想的实现,“攀登险阻”代表着付出努力进取的过程,整句的意思是,今天的努力和付出就是一种真正的幸福,也只有通过今天的努力,才能实现明天的辉煌,今天是明天成功的基石。但无论从哪个方向立意写作,都要注意扣住材料含义和“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关系来写。一、限制性1.材料有3个关键句:“永远有一个明天”,“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立意应紧紧围绕这三句。2.“明天”“今天”“巅峰”都是有含义的,分别代表着未来、现在和成功,要

66、在准确理解其含义的前提下,分析“今天”与“明天”的关系。3.写作要求中“明确文体”,要求文体特征要鲜明,议论文和记叙文区分清楚。4.“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写作必须以自己的感触和思考为主,适合写议论文。二、开放性1.写作要求“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未做过多限制,只要围绕今天与明天谈及自己的思考就可以。2.写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作既可以从个人的成长方面来谈,也可以从国家层面来写,还可以从社会的“今天”与“明天”来分析。3.材料本身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虽然各人理解角度和深度可能各有不同,但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参考立意:1.抓住今天,赢得明天。2.今日宽恕,明日流泪。3.今天决定明天。

67、4.把握今天,出彩未来。5.只争朝夕,抓住今天,赢得明天。6.过程比结果更重要。7.珍惜每个今天,才会有无悔的明天8.不要等待,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可用素材:1.马尔克斯告别信中写道:“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做好,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在世间万物的轮回之中,时间是最为神秘且奇妙的存在,但总的来说,看似偌大的概念,也终将逃不出昨天、今天和明天。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昨天代表追忆与反思,今天代表实干和机遇,而明天则是昨天加今天的总和,从人乃至社会的发展层面来讲,我倒认为今天的拼搏是一切成功的基石。2.雪小禅的惜君如常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想逃离于时间之外

68、,都想落后于这个时代。”是啊,这个快节奏的生活步调让我们无所适从。诚然,这句话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人人觉得弦紧绷太久,人人都渴求慢生活。可对于有追求有梦想的人而言,这句话倒显得消极一些。我们既然无法改变环境带来的束缚和不积极,何不在今天用双手来奋斗,来书写明天的辉煌与灿烂呢?3.今天所犯下的错误,不要推给明天去承担;今天未完成的使命,不要待到明天去完成。今日坚持不切实际的乐观,明日带给你的将会是排山倒海的绝望。今天好比一套试题,等待着你拼尽全力作答后,换取优异的成绩来更好地创造明天。明天与我们而言,需要的是“今日事今日毕”,需要的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度过充实的一天。也许在此期间有险峰,有荆棘

69、,有汗水,有泪水,可让人最珍惜最难忘的,也就是攀登顶峰途中的挑战与付出,我们不苛求今天取得多大成功,因为一小步可能成就未来的一大步。4.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科技成果与日俱增,若要说明成就的来源,又怎会少了一代又一代人每个今天的付出,正是有了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的创造,聚集起来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辉煌成就。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若你用希望、坚持、耐心、勤奋来浇灌今天种子,明天生活决不会将你辜负。但遇见困难挫折总是轻易放弃,或者寄希望于下一次,犹如折翼的鹰无法飞翔于天空,常立志的寒号鸟冻死于窝中。愿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有挑战的人生才有激情,有挫折的生活才有深度,以勤奋为土壤,以挫折为养料,

70、抓紧今天,奋斗今天,拥抱明天,创造明天,请坚信明天会更好!行为结构:文章围绕“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立意:如果今天把握不好,不去努力奋斗,那就不会有明天的成功。开始部分先引材料,然后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正反对比,突出学生今日奋斗的重要性。再从正面列举名人事例,证明“充实今日,方成就明日辉煌”的中心论点。全文多处引用名人名言,既加深了议论的深刻性,又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和文学性。【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