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068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1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T单元 选修T1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6T1、C2、E12012安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c,往)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魏书卷21献文六王列传材料二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

2、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材料三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孝文帝为何责备“留京之官”?说明了什么?(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3)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

3、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36答案 (1)仍有人穿鲜卑服装;留京官员执行改革措施不力。旧的风俗习惯难以彻底改变;孝文帝力主全面改革。(2)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成员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民”;中国共产党完善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得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抗战。(3)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列举相应

4、史实,亦可酌情给分。)解析 第(1)问为何责备“留京之官”根据材料一归纳作答,语言要精炼,不要摘抄原文;“说明了什么”可以从守旧势力(或旧俗的顽强)、孝文帝对推动改革的决心等角度作答。第(2)问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根据材料二“五族共和”“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等句概括作答;进步意义要从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中国共产党两个角度分别作答。第(3)问的原则根据材料概括;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言之有理、价值观正确即可。40T12012北京卷 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

5、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1)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欧洲中世纪和中国古代地图的功用。说明两种地图所反映的社会思想背景。40答案 (1)欧洲中世纪地图主要用于宗教宣传;中国古代地图主要用于世俗事务。欧洲中世纪地图反映出当时基督教神权思想居于社会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地图反映出中国中心论的思想。解析 欧洲地图的作用及思想背景结合中世纪天主教一统天下进行思想控

6、制这一角度作答;中国古代地图的作用直接根据材料作答,背景要结合中国中心论作答。T12012福建卷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 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

7、,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答案 (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权实行政教分离。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技术的应用。(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及其影响。第(1)问,第一小问要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凡属世俗的事只

8、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概括得出结论。第二小问的“原因”难点在于除了能够答出公开书适应了当时人们的需要之外,还要考虑短时间内能够印刷出那么多册书的原因,这主要得益于印刷技术的进步。第(2)问,第一小问要结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目的和带来的巨大影响思考。第二小问要结合当时欧洲的社会关系进行思考:天主教会与世俗封建主、人民群众和新兴资产阶级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29T12012海南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30%, 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

9、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的工资可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职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政府还着手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有大约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法郎被转往国外。与此同时,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

10、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1937年2月,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指出勃鲁姆改革的措施与罗斯褔新政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鲁姆改革的作用。29答案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活动猖獗;左翼力量形成联合。共同之处:针对经济危机;实行国家干预政策;提高工人待遇和福利;监管银行。(2)对法国经济复苏起到一定作用;遭到大资产阶级反对,未取得明显的改革成果;阻止了法西斯势力上台。解析 本题考查法国勃鲁姆政府的改革。第(1)问可从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1、左翼的联合三个角度作答;共同之处根据基础知识回答。第(2)问从对经济的复苏、改革的结果、对法西斯势力的阻止等角度作答。T12012江苏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

12、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答案 (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解析

13、 解答第(1)问,首先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寡头政治的弊端,主要涉及平民的地位与影响;然后分析对雅典政治、经济的影响。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政治权益的措施。第(3)问首先从雅典社会的矛盾分析原因,然后从对当今政治制度借鉴的理念考虑,不外乎是平等、公正、依法治国等具体内容。T12012课标全国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

14、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答案 (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解析 解答第(1)问,只要概括出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后期社会矛盾加剧与王莽政权需要解决的问

15、题即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答案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解析 第(2)问则是要根据材料概括王莽改制的特点、货币改革引发的矛盾,再结合所学有关王莽改制的知识综合回答。35T12012山东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

16、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35答案 (1)商鞅变法: 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在回答第一小问时,关键是能够根据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分别得出“创立新制度”和“学习汉族(或中原)文化”的结论。

17、在回答“相同作用”时,关键是要从经济、政治、民族关系等几个角度进行概括。9T12012浙江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8、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2)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9答案 (1)政府要不要“理财”。祖宗之法是否可变。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2)措施: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T2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1B1、T22012安徽卷 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19、这表明他主张()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权利21B解析 本题以华盛顿的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费城会议(1787年制宪会议)前,美国联邦制尚未建立,实行的是松散的邦联体制,各州权力巨大,中央集权微弱,内不能稳定局势,外不能替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争取有利的条件,故排除A、C、D三项;华盛顿希望“强制力量的干预”,实际上是指加强中央权力,答案选B项。21T22012北京卷 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21D

20、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不得找任何借口随意征税;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常备军;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因此A、B、C三项不正确。国王仍保留部分行政权,选D项。22T22012北京卷 巴黎著名的协和广场曾几度更名,见证了法国革命的曲折历史。1793年时它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改名为“协和广场”,1826年又改名为“路易十六广场”,1830年最终定名为“协和广场”。将这些名称与下列历史时期相对应,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七月王朝时期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督政府时期A BC D22C解析 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进程。1793年

21、是雅各宾派专政时期,1795年督政府统治建立,1826年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因此选C项。23T22012北京卷 下图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下列各项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A普法战争爆发B第二国际建立C两德统一完成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23B解析 本题考查史地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普法战争爆发时,德国有许多邦国;C项错误,两德统一时,苏联还存在;D项错误,独联体成立时,其西部应分裂出许多小国。B项第二国际建立于1889年,此时奥匈帝国强大,德国已完成统一,符合图中要求。T22012福建卷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2、一享受英国习惯法的保护,包括由附近地区陪审团审讯的权利、举行公开集会以讨论群众疾苦的权利、向英王请愿的权利,是殖民地人民的天赋权利。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地权利宣言(1774年)材料二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1)指出材料一所述宣言与独立宣言对美洲政治属性认识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2)材料二所述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局面,是如何通过“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改变的?答案 (1)差异:前

23、者是殖民地;后者是独立国家。原因:前者对宗主国英国存在幻想;后者幻想破灭,走上独立战争道路。(2)改变:改邦联制为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体制。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近代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程。第(1)问,其“差异”依据材料信息和独立宣言的内容进行对比回答。“差异的原因”要结合美国人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认识变化来思考。第(2)问,要结合美国独立后的形势考虑。独立后初期,美国既面临着在一个大国建立民主制度、防止独裁的任务,又面临着邦联制带来的弊端要解决。1787年宪法通过建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两大难题。30T22012海南卷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

24、体致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致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成立,则政体终古不脱于专制”。鉴于目前的政治状况,“君主代政府负责任之结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诿卸,而政治未从改良;一方面使君主丛怨于人民,而国本将生摇动”。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材料二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延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谘议局报告清延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

25、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30答案 (1)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建立国会和责任制政府。背景: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立宪派与革命党论战。(2)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民主潮流高涨;领导立宪运动,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在宣传斗争中具有妥协性。解析 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第(1)问注意看清题意,是“政治主张”,主要从君主立宪反对专制制度角度作答;

26、历史背景从“新政”和“论战”两个角度根据基础知识作答。第(2)问既要看到其积极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积极性从宣传民主制度,推动民主运动及为推翻清朝统治创造有利政治条件角度作答,局限性从立宪派的妥协性角度作答。T22012课标全国卷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第三十条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第七十二条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材料二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

27、民政府组织法(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附注:(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1)根据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答案 (1)以宪法形式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职权,国民政府委员全部以国民党人充任;以各党派政治协商形式确认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国民政府委员中

28、国民党人和党外人士各占一半。解析 解答第(1)问,直接阅读材料,概括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即可。(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答案 (2)实质变化:改变国民党一党独裁,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变化;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与国内民主运动高涨;国际因素制约。解析 第(2)问首先在明确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其变化实质应从阶级属性角度把握;分析原因要从1946年的时代背景出发,从抗战后的形势、国共力量对比、民主力量的壮大、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二战后的世界形势等角度分析。36T22012山东卷 近代社会的民

29、主思想与实践以下是选自1911年11月2日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36答案 (1)他们认为袁世凯做临时大总统,有利于调和矛盾,稳定局势,有利于推翻帝制,实现民主共和,可以避免外国干涉。(2)没有真正实现。袁世凯践踏民主,实行独裁,中华民国名存实亡;(或答出两条具

30、体史实也可)袁世凯取消共和,复辟帝制。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武昌起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和建立民主制度的艰辛历程。第(1)问,关键是能够理解材料第一层描述的形势、任务来理解第二层中“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第一层的意思是说,武昌起义后,中国面临着救亡图存、缓和各种社会矛盾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任务。而第二层意思是说,袁世凯做临时大总统,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经过这样解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第(2)问,要结合袁世凯上台之后“反民主”的所作所为,来思考“共和立宪国”的愿望没能够真正实现的原因。37A2、C2、T2、T42012重庆卷 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31、料一留学生享受唐政府的优待。为了照顾外国和其他民族的学生,特设宾贡科,考中者称宾贡进士。宾贡进士以新罗、大食、渤海等国的留学生为多。宾贡进士在唐朝可入仕做官,如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在唐淮南节度使军中任职。各国入唐学生对国际交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在长安招聘人才,交结其他国家使节,搜集或出资购买书籍,特别是他们将学习、了解的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从而更增加了盛唐气象的国际色彩。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材料二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学习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玻利瓦尔研究者比拉认为:“近代法国作家和哲学家的作品给了他以最坚实的文化知识。孟德斯鸠的

32、作品主要给玻利瓦尔以思想上的启迪,而卢梭的著作则引起他感情上的共鸣。”玻利瓦尔访问意大利期间,到蒙特萨克罗远足,想到罗马的光辉和贫困,激动得脸色骤变,宣誓要为美洲的独立献身。可以说,这就是解放者诞生的时刻。摘编自委内瑞拉奥古斯托米哈雷斯解放者材料三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摘编自周勇主

33、编重庆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入唐留学生增加唐朝国际色彩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罗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受到唐朝哪些影响。(2)根据材料二,回答玻利瓦尔的思想来源和奋斗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玻利瓦尔作为“解放者”的巨大贡献。(3)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4)简要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应如何发挥留学归国人才的积极作用。37答案 (1)入唐留学生来自多国;宾贡进士在唐朝入仕做官;推动了国际交往;将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设立国学,教授儒学;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

34、技艺。(2)欧洲启蒙思想;争取美洲的独立。领导了西属南美独立运动,推翻了西班牙在南美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3)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历史;投身民主革命斗争;著革命军。为以后革命军的兴起制造了舆论;为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了思想准备。(4)略。解析 第(1)问考查唐朝时期留学生和唐朝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答题时要紧扣材料、归纳概括,主要从留学生来源广泛、留学生可以在唐入朝为官、将唐文化传播到各国等方面组织答案。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应抓住“教育”和“科技”两方面,结合教材主干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玻利瓦尔思想的来源及奋斗目标。从“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

35、泰等人”和“孟德斯鸠的作品主要给玻利瓦尔以思想上的启迪,而卢梭的著作则引起他感情上的共鸣”可知,玻利瓦尔的思想来源于欧洲的启蒙思想;由“宣誓要为美洲的独立献身”可知,玻利瓦尔的目标是立志驱逐殖民者、争取美洲独立。第二小问要求回答玻利瓦尔在反抗外来侵略方面的贡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要注意整合、归纳。第(3)问考查邹容留学历程和对民主革命的贡献。由题干材料可知,邹容在日本主要是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邹容等留学生的思想影响结合辛亥革命的进程来回答,其思想唤起人们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认同,为革命政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第(4)问主要从史论结合、以史为鉴的角度回答,主要联系

36、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充分调动人们建设祖国、促进祖国统一等角度来回答。T3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2T32012全国卷 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22C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丘吉尔所说话的含义。丘吉尔本人是一个坚定的反社会主义分子,在十月革命时期,就坚决主张干涉俄国革命,但在此时却采取了支持苏联的立场,并在与罗斯福总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促成

37、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这说明在外交领域,外交政策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德国入侵苏联后,德国成为英国和苏联的共同敌人,一定程度地支持苏联是对英国有利的,故本题选C项。丘吉尔并不主张绥靖政策,A项不正确;开辟第二战场发生于1944年,B项不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建立反法西斯同盟,D项不正确。10T32012天津卷 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谈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的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B通过了租借法C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0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前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调

38、整。注意题干提供的信息“1940年12月底随后不久”和“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后者表明准备向其他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据此判断,应该指的是1941年3月通过的租借法,故选B项。通过新中立法是1939年11月、1941年8月签署大西洋宪章、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些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22T32012浙江卷 下边漫画提供了极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军22A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从图中时间看

39、,是1943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是1944年,故本题选A。北非战事结束是在1943年5月,紧接着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在1943年2月结束的;库尔斯克战役是1943年7月开始的。21T32012重庆卷 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A BC D21B解析 本题考查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作为战败国,德国被迫接受了承认奥地利独立,并支付大量赔款给协约国,故正确

40、。凡尔赛和约规定不准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二战后美英等国对德国实行了分区占领,故不符合题意。22T32012重庆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此事始于()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C英国遭受空袭之际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22A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德军对波兰进行了闪电战,苏联为保护自身利益趁德军入侵波兰之际开始了向西扩展疆域,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故本题选择A项。31T32012海南卷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

41、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停

42、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31答案 (1)德国战败;波茨坦公告发布;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抗日力量大反攻;日本已无力抵抗。(2)回避了侵略中国和东南亚的事实;美化战争目的;掩盖侵略本质,推卸战争责任;没有写明“无条件投降”;将投降辩解为挽救人类文明;不利于反思战争罪责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满分)解析 本题考查日本的投降及二战。第(1)问历史背景根据基础知识从德国战败,波茨坦公告的发表,美国、苏联、中国的措施等角度作答。第(2)问从回避侵略、美化战争、推卸战争责任、不利于反思战争罪行等角度作答。T32012课标全国卷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

43、,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

44、之处。答案 (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解析 解答第(1)问,要解读材料并结合相关内容回答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答案 (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解析 第(2)问则要结合凯恩斯主张提出的背景,即一战的教训,以及材料中“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所体现的欧洲一体化精神、“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体

45、现的可能引发的战争等角度分析。37T32012山东卷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并且也是徒劳的。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要求:主题明确,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37答案 略解析 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

46、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以本题为例说明(仅供参考):我同意作者“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而且也是徒劳的”观点;然后结合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短暂和平、繁荣”局面、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德国、日本等国为转嫁危机采取的扩张政策,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产生的影响等史实进行论证;最后,总结经验教训:要想从根本上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大力发展经济,缓和社会矛盾,反对穷兵黩武,铲除战争的社会土壤等。14I2、T32012天津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

47、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材料二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

48、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三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14答案 (1)垄断组织。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汽车

49、工业。(2)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老牌国家:1913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但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低于英国。德国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德国殖民地少,所占世界市场份额相对小。(3)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市场。扩军备战、结成军事同盟。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但要理解“卡特尔”实际上是垄断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第(2)问,在回答“特点”时,关键是能够用辩证思维全面归纳材料信息,既要看到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在对外贸易领域相对落后的一面;针对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再联系所学知识全面分析原因。第(3)问,

50、第一小问要从材料信息中归纳概括,其难点在于要准确解读出“建造大德意志帝国”的本质意图是重新瓜分世界和抢占殖民地、世界市场这一结论;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他两小问即可。T4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T42012海南卷 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8B解析 本题考查清代的西学东渐。题干仅反映康熙通过比较“复用西洋历法”,只局限于历法这一狭隘范围,故A、C、D三项与题干及史

51、实均不符,答案选B项。16T42012浙江卷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崇尚儒家文化着力提升满族文化延揽汉族文士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 BC D16B解析 本题考查康熙帝。题干中康熙帝通过崇尚儒家文化的举动,可以获取汉族士大夫的好感,获得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汉族人民的认可,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故正确。这些是康熙帝的个人行为,与着力提升满族文化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32T42012海南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公元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与南宋之间的和议,击溃宋淮河一线守军,直赴长江北岸的西采石。中书舍人虞允

52、文奉宋高宗之命前往东采石犒劳长江南岸的宋军。“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宋军溃散之余,新的指挥系统尚未成立,军无斗志,部队“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虞允文“立招诸将,勉以忠义”,部署防御。有人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虞允文表示:“危及社稷,吾将安避!”在其感召下,“士殊死战”,最终连败金军,挫败其渡江南下的企图。虞允文随后拜访养病的两淮宋军统帅刘倚,刘倚说:“朝廷养兵三十年,一技不施,而大功乃出于一儒生,我辈愧死矣。”诸路宋军继续出击,宋金重新走向和谈。据宋史虞允文传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采石之战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简评虞允文在

53、采石之战中的作为。32答案 (1)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激发了南宋军民抗金斗志;阻止了金军的南下,有助于江南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2)面对危局,指挥得当,以少胜多;勇于担当,敢于突破体制束缚,不计较个人得失。解析 本题考查虞允文。第(1)问的意义可从战场局势的扭转、激发抗金斗志、阻止金军南下等角度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概括,语言要精练。T42012江苏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

54、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请回答:(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两个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答案 (1)

55、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解析 解答第(1)问,首先根据材料一,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两个方面找出共同性;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孔子的“礼”在明确等级秩序和“仁”在缓解矛盾两个不同角度的作用;最后列举出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内容。第(2)问原因分析的角度是东西方的社会矛盾与社会转型等。T42012课标全国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

56、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放烟馆,文职地方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将何所终极。嗣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同心合力,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办理。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答案 (1)认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

57、吏,白银外流危及财政。措施: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办吸食者。解析 解答第(1)问,阅读分析材料,进行概括即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答案 (2)措施较全面,取得一定成效,虎门销烟;具有正义性;鸦片战争后具有妥协性。解析 第(2)问评述道光帝的禁烟政策,一要注意材料,二要结合鸦片战争爆发背景中的林则徐禁烟,然后进行综合分析。39T42012北京卷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1)20世纪上半叶,孙中山和甘地分别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经济主张。请比较两者经济思想的异同。39答案 (1)相同点:两者都反对西方殖民掠夺,主

58、张本民族的经济独立。不同点:孙中山希望实现国家现代化;甘地则希望回归传统经济生活。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甘地则主张发展传统手工业。孙中山有比较系统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方案实业计划;甘地发展经济的方案稍显简略。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的异同即可,注意关键限制词“经济思想”。T42012福建卷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五年(1727)台湾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二1684

59、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1)材料一中的“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2)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答案 (1)背景:镇压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统一已成历史趋势;殖民势力的入侵,威胁清王朝的统治。意图:加强对台湾的管辖。(2)作用:经济上,大量移民进入台湾,缓解了福建沿海人口和生活压力,促进了台湾经济开发;文化上,输送

60、福建教育人才,促进台湾文化教育发展。解析 本题以清代“台湾归统”为切入点,隐性考查了当今的祖国统一与两岸的交流问题,紧贴时代脉搏。第(1)问,“背景”要结合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的史实来理解“台湾归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可以从清代在当时逐渐步入鼎盛时期,国力强大角度完善答案。“意图”容易回答。第(2)问,要注意按照题目规定的两个角度“经济”“文化”回答,但同时要注意每个角度还要从对闽和对台分别进行思考。37A2、C2、T2、T42012重庆卷 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留学生享受唐政府的优待。为了照顾外国和其他民族的学生,特设宾贡科,考中者称宾

61、贡进士。宾贡进士以新罗、大食、渤海等国的留学生为多。宾贡进士在唐朝可入仕做官,如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在唐淮南节度使军中任职。各国入唐学生对国际交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在长安招聘人才,交结其他国家使节,搜集或出资购买书籍,特别是他们将学习、了解的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从而更增加了盛唐气象的国际色彩。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材料二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学习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玻利瓦尔研究者比拉认为:“近代法国作家和哲学家的作品给了他以最坚实的文化知识。孟德斯鸠的作品主要给玻利瓦尔以思想上的启迪,而卢梭的著作则引起他感情上的共鸣。”玻利瓦尔访

62、问意大利期间,到蒙特萨克罗远足,想到罗马的光辉和贫困,激动得脸色骤变,宣誓要为美洲的独立献身。可以说,这就是解放者诞生的时刻。摘编自委内瑞拉奥古斯托米哈雷斯解放者材料三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入唐留学生增加唐朝国际色彩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

63、,说明新罗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受到唐朝哪些影响。(2)根据材料二,回答玻利瓦尔的思想来源和奋斗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玻利瓦尔作为“解放者”的巨大贡献。(3)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4)简要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应如何发挥留学归国人才的积极作用。37答案 (1)入唐留学生来自多国;宾贡进士在唐朝入仕做官;推动了国际交往;将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设立国学,教授儒学;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2)欧洲启蒙思想;争取美洲的独立。领导了西属南美独立运动,推翻了西班牙在

64、南美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3)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历史;投身民主革命斗争;著革命军。为以后革命军的兴起制造了舆论;为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了思想准备。(4)略。解析 第(1)问考查唐朝时期留学生和唐朝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答题时要紧扣材料、归纳概括,主要从留学生来源广泛、留学生可以在唐入朝为官、将唐文化传播到各国等方面组织答案。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应抓住“教育”和“科技”两方面,结合教材主干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玻利瓦尔思想的来源及奋斗目标。从“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和“孟德斯鸠的作品主要给玻利瓦尔以思想上的启迪,而卢梭的著作则引起他感情

65、上的共鸣”可知,玻利瓦尔的思想来源于欧洲的启蒙思想;由“宣誓要为美洲的独立献身”可知,玻利瓦尔的目标是立志驱逐殖民者、争取美洲独立。第二小问要求回答玻利瓦尔在反抗外来侵略方面的贡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要注意整合、归纳。第(3)问考查邹容留学历程和对民主革命的贡献。由题干材料可知,邹容在日本主要是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邹容等留学生的思想影响结合辛亥革命的进程来回答,其思想唤起人们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认同,为革命政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第(4)问主要从史论结合、以史为鉴的角度回答,主要联系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充分调动人们建设祖国、促进祖国统一等角度来回答。T5选修5探

66、索历史的奥秘T52012江苏卷 探索历史的奥秘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考古文化遗存标本编号标本年代(公元前)龙山文化晚期SA9812220301965二里头文化第一期XSZ10418801840二里头文化第二期ZK525316851610二里头文化第三期ZK524916101555二里头文化第四期ZK525515601529(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材料二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砦期的地层。新砦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

67、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赵青春新砦考古的回顾与展望请回答:(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2)据材料二指出,新砦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砦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在哪里?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因此探索夏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答案 (1)文化遗存:龙山文

68、化晚期;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一、二、三期)。(2)文化现象:城堡;祭台;铜器(青铜器)。价值:新砦文化把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紧密连接起来:为了解夏代早期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3)中心区:河南中部(西部);山西南部(西南部)。方法: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解析 解答第(1)问注意时间“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直接根据材料一进行提取即可。第(2)问首先根据材料二概括,然后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首先根据二里头文化的时间即可得出当时为夏朝时期,夏的地域范围就是答案;然后注意这一时期文献有限,对考古材料尤为重视,要注意考古文物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T6选修6世

69、界文化遗产荟萃T62012江苏卷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孙中山先生曾说:“长城之功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城之利,烽燧明而野易清也,攻拒久而兵易集也,粟入多也,生息繁也,小举之莫能犯也,大举之易于调伏为应援突击也,虏归之难而不敢深入也。(明)尹耕塞语材料二南京罗缎铺,苏杭绸缎铺,潞州绸铺,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明)万历宣府镇志材料三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70、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世界遗产委员会材料四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复。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惟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失却了历史,同时失却了灵魂!我就只喜欢拍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因为,那是历史,那是美的语言,那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陈长芬仰望长城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长城关口张家口互市贸易的情形,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历史信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样评价的依据。(4)据材料四,指出保护长城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及其原因。

71、答案 (1)作用:便于军事防御;保护边民正常生产生活。(2)历史信息:边关贸易繁荣。原因:长城内外经济的互补性:历朝政府设置边贸市场。(3)依据:长城是建筑艺术的典范;长城诞生了众多传说故事;长城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4)原则:真实性。原因:尊重历史。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作用即可。第(2)问首先根据材料二可以概括出张家口互市贸易发达;原因一是边关人们生活的需要,二是政府行为,意在增加政府收入。第(3)问从长城的军事、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两大角度把握。第(4)问据材料四,概括保护长城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原因即可。10T62012浙江卷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

72、以来,山西这一带商贾之迹遍于全国。清代中叶,产生了一种专营钱钞汇兑业务的机构,称为票号,以后这个行业逐渐为山西人所包揽,后来它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摘编自阮仪三旧城新录材料二清道光三年,山西商人雷履泰在平遥城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经营异地汇兑业务的金融商号日升昌票号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方行说:“既办理存放款,又进行汇兑,这就基本上具备了早期银行的特征。”纪录片晋商日升昌解说词材料三飞钱又称便换,唐后期商人在长安把钱交给某道进奏院(驻京办事处)或某军、某使、某富家,然后带着当事人付给的文券,到目的地凭文券取钱。这种文券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作为世界文

73、化遗产平遥古城有机组成部分的日升昌票号的历史价值。(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二,比较唐后期进奏院兼事的金融活动和清代票号业务的异同。10答案 (1)日升昌票号是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具备了早期银行的特征;是平遥票号甚至晋商的代表;是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2)同:都进行汇兑。异:票号尚能存放款。22012保定调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德,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自代(诠: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74、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始班体样。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魏书高祖纪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魏书食货志材料二对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分裂局面的根

75、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跋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1)材料一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请加以说明。2答案 (1)改鲜卑姓为汉姓;让鲜卑族学说汉话;实行俸禄制;均田制。(2)(可任选一种观点作答)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他通过改革,学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用汉人的文化改造了鲜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致了鲜卑族军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速了北

76、魏的衰亡。不同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下,其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解析 第(1)问理解材料的信息,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进行归纳。第(2)问提炼观点,可以从同意或不同意两方面,或者任选一种观点,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影响和作用等方面解答,注意有论有据,言之有理。32012宁夏海原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征伐四夷,国

77、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通典食货典材料二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宋会要辑稿职官(1)根据材料一

78、、二,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3答案 (1)背景: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旧制存在诸多弊端;市场物价不稳定使赋输之物贬值。方式:不受地域限制,依据市场价格变动采购或抛售货物。(2)保证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节省购物钱钞和运费(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抑制(防止)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解析 第(1)问提取材料观点,紧扣“相同之处”从“背景”和“方式”两方面归纳。第(2)问据材料信息,从措施的积极作用方面归纳。42012丹东四校联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

79、用之。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耶律)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讲义,俾知圣人之道由是文治兴焉。”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摘编自元史材料二“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反杜林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遵用汉法”的措施。(2)根据材料说明“汉法”的含义,并分析汉法

80、与旧俗之争的实质。4答案 (1)重用汉族知识分子,任用汉人做官;重视农业生产,采用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学习接受儒家思想理论。(2)汉法是指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是不同发展水平的文明之争(即先进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与落后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之争或落后的征服民族必然被他们所征服的先进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从用人、发展经济措施及政策及思想等方面归纳“遵用汉法”的措施。第(2)问含义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角度理解;实质从文明的先进与落后及文明的融合角度分析。52012河南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1年俄

81、国农奴制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同时他又说:“1861年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就完成了欧洲某些老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完成的转变。”(1)依据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上述认识的基本依据。材料二1904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惨败,由此导致了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1905年革命。对此列宁评论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2)结合有关史

82、实分析,为什么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5答案 (1)前者的依据:颁布解放法令,使农奴成为自由的人。后者的依据:农民必须通过“赎买”才能获得土地,没有满足农民无偿获得土地的要求;农奴的“解放”和“赎金”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一定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1861年改革后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落后的农奴制残余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仍然面临着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解析 第(1)问理解材料评论的对象,结合农奴制改革措施的影响,分析其认识的基本依据。第(2)问从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及消极影响角度分析。12012荆州质检 阅读下

83、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卢梭出,以为人也者,生而有平等之权,即生而当享自由之福,此天之所以与我,无贵贱一也,于是著民约论大倡此义。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以众力而自保其生命财产者也,各从其意之自由,自定约而自守之,自立法而自遵之,故一切平等。若政府之首领及各种官吏,不过众人之奴仆,而受托以治事者耳。自此说一行,欧洲学界,如平地起一霹雳,如暗界放一光明民约论者,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摘自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材料二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伏尸二十九万,变法三次君权变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城市为墟;至夫路

84、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盖大地杀戮变乱之祸,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大自法肇也。摘自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1)依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主要政治观点。指出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特点的概括及康有为的政治用意。(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革主张上的主要不同点。1答案 (1)卢梭的政治观点:“天赋人权”说和“人民主权”思想。法国大革命的特点:革命进程具有反复性、长期性;充满了暴力和血腥。政治用意:对光绪屈服于顽固派压力,不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发出的警示。(2)不同点:康、梁主张进行自上而下的和平改革,孙中山主张进行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康、梁主

85、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孙中山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康、梁主张仿效英、日,孙中山主张仿效美、法。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归纳卢梭的观点;从材料二中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历程、革命的激烈程度等方面归纳特点;从康有为代表的阶级利益及变法的社会环境等角度说明其政治用意。第(2)问不同点可以从康梁与孙中山主张的政治体制、实行方式等方面归纳。22012唐山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

86、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1)据材料一,概括独立宣言确定的政治原则及其历史作用。(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对此,你有何认识?2答案 (1)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鼓舞美国人民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战。(2)变化:取消了选举权在种族、

87、肤色和奴隶身份上的限制;取消了选举权在性别上的限制;放宽了选举权在年龄上的限制。认识:美国公民的选举权利历史上长期受到限制;美国的选举制度日趋完善等。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总结出体现的政治原则;其作用从宣言发表的背景角度思考。第(2)问解读材料理解美国公民的选举权的变化,从选民资格方面分析;从选举权的历史角度和发展角度谈认识。62012武汉调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氏之所谓法,治国之经制也。其立也虽不必参用民权,顾既立之余,则上下所为毕有所求。若夫督责书所谓法者,直刑而已矣。所以驱迫束缚其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夫知是,虽有法亦适成专制而已。严复法意案语

88、材料二夫人类之力求进步,固也,而颠隋瞀乱乃即在此为进之时。其进弥骤,其途弥险。新者未得,旧者已亡。怅怅无归,将以灭绝。是故明者慎之。其立事也,如不得已,乃先之以导其机,必忍焉以须其熟。噫!此轻迅剽疾者之所以无当于变法,而吾国之所待命者归于知进退存亡之圣人也。严复政治讲义(1)归纳材料一、二中严复的主要观点。(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析严复对革命的认识。6答案 (1)法制应与民权相结合;变法(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途径。(2)态度:否定革命。原因: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深重;清政府还有一定的权威;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严复受到社会进化论的影响;维新派强调社会的渐变。影响:为戊戌变法的兴起和

89、发展提供了舆论准备。解析 第(1)问提取材料关键信息,从严复生活的时代和所站的阶级立场及主张等方面归纳。第(2)问紧扣“革命”谈其态度,原因和影响从社会背景角度分析。72012淄博一模 2012年2月12日,是清帝退位100周年,溥仪成为中国的末代皇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1912年中华民国参议院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溥仪留居故宫。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引起反响。孙中山:“复辟祸根既除,共和基础自固。”胡适:“我是不赞成清室保存帝号的,但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条约的关系。条约可以修正,可以废止,但堂堂的民国,欺人之弱,乘人之丧,以强暴行之,这真是民国史

90、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王东成(现代文史学者):(此事说明)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有一个契约精神的流失,这种契约精神的流失,使中国历史形成了以“权谋”为特色的厚黑学。(1)依据上述材料,说明三人对冯玉祥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一事的态度及其理由。(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冯玉祥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的历史背景。7答案 (1)孙中山支持,认为有利于消除复辟祸根,巩固共和。胡适反对,认为违背国际信义。王东成反对,认为违背契约精神。(2)国民大革命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全国革命形势高涨、民主思想传播与影响等。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分别说明三人的态度和理由。第(2)问从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环境、革

91、命形势、思想传播等方面归纳背景。12012保定一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战爆发前,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竞相粉墨登场,支配了这些国家的外交政策,其中最突出的是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法国的复仇主义、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与“大塞尔维亚计划”等。正是这些民族主义思潮,激化了各国的矛盾,导致了一战的爆发。(1)结合一战历史背景对上述观点进行简要评价。(2)部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的民族主义有了新发展,请对此加以说明。1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实质原因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是因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引起的。战争挑起者煽动民族主义,以驱使民众参战。(2)巴黎和会上,

92、协约国将德国在中国攫取的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的行为在中国激起民愤,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广大市民参加进来,爆发了群众性五四爱国运动。迫于压力,最终中国代表未在和约上签字。解析 第(1)问从一战爆发的实质、原因等角度分析评价。第(2)问结合巴黎和会引发中国的革命运动等史实分析说明。22012河南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和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材料二英法等列强在签署非战公约时,都提出了所

93、谓的“保留条件”。英国对加入非战公约的“保留条件”是“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策之工具,使我想提醒阁下注意,世界上有些地区的繁荣与完整,对我们的和平和安全具有特殊而重大的利害关系”。英国政府在过去曾极力说明干涉这些地区是不能容许的。保护这些地区不遭攻击对大英帝国来说,是一项自卫措施。必须清楚了解到:英国政府是在明确理解到条约不会损害他们在这方面的自由行动才接受新条约的。法国对加入非战公约的“保留条件”是每个国家都保留有合法的防御权;如果一国破坏了他的不进行战争的保证,则所有其他国家应自动解除义务;条约无论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抵触法国以前在国联盟约洛迦诺协定或各项中立条约中所承担的义务。以上材料均摘自非战

94、公约(1)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提出的两大原则,简评其积极意义。(2)依据材料二,回答英法两国参加非战公约最主要的“保留条件”是什么?它们提出的“保留条件”的实质是什么?而它们各自的借口又是什么?2答案 (1)原则: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家争端。积极意义: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2)在必要条件下,放弃履行非战公约的义务,发动战争。实质:英法可以视自身的情况决定是否应该诉诸战争,非战公约对它们没有约束力。借口:“自卫”或“防御”。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提炼非战

95、公约的原则;积极意义从制止战争、战后处理战犯提供依据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材料中提炼英法两国参加非战公约最主要的“保留条件”;从英法两国的自私性角度分析其实质;借口从材料信息中提炼。32012湖北重点联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死于纳粹之手的神父的墓志铭上写道:“当纳粹要对付共产党时,我不是共产党,所以,我不说话;当纳粹要对付犹太人时,我不是犹太人,所以,我不说话;当纳粹要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了”这位神父,为自己的冷漠,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材料二希特勒要建立大德意志帝国,把所有日耳曼人居住的地方都划归进来。希特勒幼稚且疯狂地认为“国界既由人们设定,也自然可以由人来更改”。“

96、土地是为有力量占有它的人而存在的,所以不能用和平的方法取得,一定要用拳头!”纳粹德国侵略扩张的文化根源(1)二战前,哪些国家与这位神父犯了同样的错误,使局部战争最终演变为世界大战?(2)概述材料二体现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的言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3答案 (1)国家与错误: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英法主导的国联没有对其真正制裁;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其实施有限制裁,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西班牙内战爆发后,面对德意法西斯的干涉,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英法等国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观点:民

97、族主义;领土要求;武力扩张。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遭受巨大打击;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掠夺激起了德国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纳粹党势力迅速增强。解析 第(1)问结合二战前夕法西斯侵略史实及英法美绥靖政策的表现来说明。第(2)问据材料提炼观点,背景可以从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危机、一战后的帝国主义矛盾及法西斯势力的发展等角度归纳。72012宁夏海原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5年,联邦德国提出了“哈尔斯坦主义”。根据这个主义,除苏联外,联邦德国拒不承认或终止承认那些承认民主德国政权的政府。这个不承认政策不是基于法律考虑,而是基于政治考虑。如果认为推行这一政策的动

98、机是法律上的形式主义,那将是一种误解或者是歪曲。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材料二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的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德国政府的政策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几个世纪来,德国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我们正在努力重建这个遭到破坏的桥梁,把它建得更好,更牢固,更可靠。维利勃兰特关于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的论述(1969年)(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新东方政策是对“哈尔斯坦主义”的重大修正。(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背景

99、和影响角度评价新东方政策。7答案 (1)“哈尔斯坦主义”的本质就是联邦德国在国际上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民主德国,不同任何与民主德国建交的国家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与苏联、东欧长期对立)。新东方政策旨在改善与苏联、东欧的外交关系,并以实现德国统一为目标。(2)背景:国际形势相对缓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联邦德国意图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影响:对20世纪70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起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联邦德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说明对“哈尔斯坦主义”的重大修正措施。第(2)问从国际局势、联邦德国自身的发展要求及与美国关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等方面评

100、价新东方政策。82012淄博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材料二1997年美国国家安委会发表声明:“要实现中东地区的全面和平,就要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与幸福。这些都为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中东黑血: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东(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萨达特、阿拉法特和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巴以和平难以实现的因素。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中东和平进程。

101、8答案 (1)主要原因:萨达特率先谋求以和平方式解决中东问题。阿拉法特和拉宾签署巴以和平协议,极大地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2)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插手中东事务,支持以色列;巴以运用极端手段相互报复,导致冲突不断。战争无法解决阿、以矛盾,和平谈判与政治解决是必由之路;国际社会应加大斡旋力度,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取得更多成果;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调解作用。解析 第(1)问从材料信息,结合中东局势、巴以协议等方面说明原因。第(2)问从大国插手、巴以矛盾等方面说明巴以和平难以实现的因素;从和平角度、国际力量、联合国的作用等方面说明其主张。12012荆州质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皇帝诗

102、三首滇平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瀚海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摘自张玉书、张英等御制诗集材料二同胞们,只要你们还有一点尊严,只要你们承认自己是世代相传的高尚传统的后裔和维护者,你们不支持不合作运动就是违反宪法,同这样一个变得如此非正义的政府合作就是违反宪法。我不是一个反英主义者,不

103、是一个反不列颠主义者,更不是一个反政府主义者只要当政府保护你们自尊心的时候,合作才是你们唯一的职责。同样,当政府不但不保护你,反而剥夺你的尊严时,不合作就是你的天职。这就是不合作之真谛。摘自甘地论不合作(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涉及的主要历史事件。(2)依据材料二,指出甘地不合作主张的主要特点和本质特征。并从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康熙的政治行为和甘地的政治主张。1答案 (1)事件:平定三藩的叛乱;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的叛乱。(2)主要特点:运用非暴力反抗方式进行反种族歧视的斗争。本质特征:反抗英国在印度野蛮的殖民统治,谋求印度的民族独立。评价:康熙的政治行为打击了分裂势力,维

104、护了民族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甘地的政治主张是从道德上、从个人解放的角度,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他利用传统的宗教形式宣传民族主义,为印度民族民主运动实现重大突破作出了贡献。解析 第(1)问分别理解诗歌的含义,迁移所学知识判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第(2)问据材料二判断甘地不合作主张的主要特点;从英国殖民统治和印度人民的愿望等方面指出其本质;结合康熙帝、甘地的活动,立足于民族国家的发展角度分别评价各自的主张。22012河南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英国尊贵的先生们不剥夺美洲的自由就不满足的时候,看来有必要采取某种措施,避开这一打击,并维持我们祖先给我们的自

105、由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但是,拿起武器应该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华盛顿材料二乔治华盛顿全靠他在独立战争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才使各个殖民地保持了一致的目标。他在战后的贡献也是同样伟大的。他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他的为人和影响制止了美国人要对英宣战或对法宣战的危险倾向。他使自己的职责具有无上的尊严,并且用自己的才智鼓励他的政府。联邦政府顺利地组织起来,建立了国家信用机构,制定了外交政策,这些都是他担任总统的功劳。他拒绝第三次任职,为美国开创了只能连任两届总统的传统。英温斯顿丘吉尔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以

106、看出华盛顿对英国持怎样的态度?而他拿起武器的依据是什么?(2)丘吉尔是怎样评价华盛顿的?2答案 (1)态度:反对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但又对英王存有幻想。依据:天赋人权。(2)取得民族独立,维持国家统一,争取和平环境,建立高效政府,制定相应国家政策,树立任期制榜样。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华盛顿对英国的态度;注意启蒙思想对华盛顿的影响,分析其拿起武器的依据。第(2)问结合材料观点及华盛顿的主要功绩说明丘吉尔的评价。72012唐山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设自己的路,

107、由于我成了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材料二“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詹天佑(1)材料一中“如此艰巨的重任”指什么?外国人为什么认为“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天佑对中国铁路事业所作的贡献。我们可以从詹天佑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108、7答案 (1)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原因:中国科技发展落后,没有自行修筑铁路的经验;沿线重峦叠嶂;修路工具简陋,拨款有限,时间紧迫。(2)贡献:参加津沽铺轨工程;成功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并发明新式气压沉箱法解决工程难题;主持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积极参加保卫路权的斗争,捍卫中国铁路主权。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解析 第(1)问据所学知识,指出詹天佑的主要活动;原因从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问从詹天佑的主要活动及影响说明其贡献;精神从科学发展及爱国主义等方面说明。82012西安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位太太从维特

109、来,走得比光还要快;她有一天出门早,沿着相反的方向跑,却在头天晚上回来了。一个时代的神话爱因斯坦的一生材料二在1931年的一次采访中,爱因斯坦说:“我首先承认我的政治信念:国家是为人而设立的,不是人为国家而存在。这对科学也适用。有一些多年前的表述是由这样一些人作出的,在这些人看来人本身才具有最高的人类价值。我相信国家的最重要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并使他有可能发展成一个创造性的人。”一个时代的神话爱因斯坦的一生材料三我从不追求舒适和奢侈的生活,说起来我还有点蔑视它。我对社会正义的激情常常使我开罪于人,而且我同样坚决反对任何不必要的束缚和人身依附。我向来重视作为个体的人,我极端仇视暴力和党同伐异。综上

110、所述,我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和平主义者和军国主义反对者,拒绝任何种族主义,尽管它总是把它打扮成爱国主义。我坚信社会地位和财物带来的特权不公平且败坏道德,过分夸张个人崇拜同样如此我认同民主的理想,虽然我深知民主国家的痼疾国家这个共同体的重要目标就是社会正义和对个人经济的保护。爱因斯坦我的信仰声明(1)材料一用风趣的小诗形式揭示了爱因斯坦的哪一项科学成就?这一成就有什么重大影响?(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爱因斯坦。8答案 (1)相对论。推动了现代科学革命,使自然科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有利于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2)国家是为人设立的,国家的重要目标是保护个人的自由;科学的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的幸福;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军国主义,主张和平;反对个人崇拜;主张实行民主制度。爱因斯坦是一个热爱民主,拥护个人自由的民主主义者。解析 第(1)问理解小诗的含义判断其成就及影响。第(2)问提炼材料中爱因斯坦的观点,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评价爱因斯坦。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