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7-2008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育才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040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2008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育才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7-2008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育才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7-2008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育才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7-2008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育才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7-2008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育才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07-2008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育才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泰顺育才高级中学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三历史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命题人:宋逸如 审核人:朱恒高) 2007年9月1日第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不断,井田制崩溃,封建制确立。回答13题。1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最能从根本上反映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A井田制进一步推广 B公田转化为私田 C周王室势力衰微 D诸侯争霸2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在黄河流域修建的有 A芍陂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3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

2、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冶铸业出现金银错技术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各国纷纷变法,封建制度确立。回答46题。4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直接触犯旧贵族政治利益的是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耕织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5推动秦国封建化进程的核心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 D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6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无为”秦朝是中国历史

3、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朝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回答79题。7秦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的职责不包括A执掌群臣奏章 B下达皇帝诏令 C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D兼理国家监察事务8.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政治作用是:A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B便利了经济发展C巩固了国家统一 有利于民族团结9商鞅推行县制和秦始皇实行郡县制都属于A经济制度的改革 B军事制度的改革C监察制度的改革 D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汉承秦制”,汉朝在废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又有损益变化。回答10-13题。10汉代实行的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 B编户齐民制度 C察举制度 D刺史制度11下列对汉朝选官察举

4、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而建立的选官制度 B内容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 C察举是两汉选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D西汉选举的主要依据是门第族望12下图揭示的历史信息主要说明了汉武帝 张骞出使西域 匈奴反击战A.好大喜功,征伐无度 B.目光远大,走向世界C.开拓疆域,巩固统一 D.滥用民力,不得人心13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A实行刺史制度 B派窦固出兵匈奴 C赐予滇王金印 D颁布“附益之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调整关系到封建国家的兴衰。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4-17题14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主观目的是A富国强兵以称雄诸侯 B变土地国有制为土地私

5、有制C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 D繁荣商品经济扩大国内市场15能够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广泛使用铁制工具 B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C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D各诸侯国普遍推行了郡县制16西汉在地方实行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的最大特点是A 实行赋役与行政管理一体化 B 税种单一C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D 实行的是秦朝的征税办法17对西汉的编户和赋税制度的分析,正确的是A编户农民没有独立的身份 B依据资产的多少承担国家的赋、役C农民的田租和赋税都较轻 D郡县和封国征收的赋税都要上缴中央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都得到长足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8-23

6、题。18西汉和东汉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相同之处有:打败了对两汉有威胁的匈奴 建立发展了同西域各族的友好关系 统治者重视发展民族间的友好关系 建立了同西南各族的联系A B C D19两汉与匈奴的战争实质上反映了 A.民族之间的冲突 .农牧两种文明的碰撞C.发展生产的需要 .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20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是在A公元前1世纪早期 B公元前1世纪中期 C公元1世纪后期 D公元1世纪中期21汉代对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维持有着积极意义的重大事件包括张骞沟通与西域的联系 班超经营西域都护甘英沟通与大秦的关系 西域都护的设置A B C D22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在过秦论中说:“却匈

7、奴700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蒙恬率30万大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窦固带兵出击北匈奴23两汉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的技术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是缫丝技术 B井渠法 夹纻技术 D造纸术先秦文化与秦汉文化的重大发展不但丰富了中华文明,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答24-26题。24下列我国古代杰出医学家中,被后人誉为“脉学之宗”的是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孙思邈25两汉时期,我国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是A甲骨文的发现 B青铜器上铭文 C造纸术的发明 D简牍26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秦汉时期新发展的是:留下了世界上有关太阳黒子的

8、最早纪录 形成了中国古代完整的数学体系 奠定了祖国医学理论基础 兴起了新的文学体裁赋A B C D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科技、文化在不少领域都有较大的发展。据此回答2730题。27魏晋时期,冶炼技术的进步的表现是A夹纻技术 B铸铁柔化技术 C灌钢法 淬火技术28范缜的思想与王充相比,一个重要的发展是A强调自然规律,反对天降灾祸B更深刻认识并阐述精神和肉体的关系 C对迷信鬼神思想进行坚决的批判D科学地奠定了无神论思想的理论基础29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文学艺术的发展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这一观点的作品是A陶潜作桃花源诗B顾恺之画洛神赋图 C王羲之作兰亭序D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0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9、文化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艺术风格相近B南北民歌风格差别不大 C农学与地理学没有取得新的成果 D崇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常不避亲近。法及大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日:“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仂

10、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三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泰顺育才高级中学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三历史答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

11、30答案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第31题11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5分,共40分)31、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3分)(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 (4分)(3)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 (4分)32、 (14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荚水萆,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材料二 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 (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12、 材料三 对来到敦煌的西城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 (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 材料二、三据三国志回答: (1)两汉时,途经祁连山、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被称为什么?材料一中匈奴人离开此地是由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4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及突出的社会现象。(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33、(15分)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

13、的统治范围,向四周开疆拓土,蒙恬、卫青、霍去病数次出兵,远征匈奴,匈奴远遁。汉族王朝的疆土北面到了河套、阴山,西面到了河西走廊、青海湖边,包括有原为匈奴民族畜牧区的鄂尔多斯高原。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属于旱半干旱区,可耕可牧,适宜于半耕半牧。汉族政权占有这一大片空旷地区以后,大量移民,屯垦戍边,多达数十万、上百万,大大超过原有的匈奴人口。大批汉民一到便将可耕地尽辟为农耕地。自此以後,河套、银川平原、河西走廊的绿洲便成为传统的农耕区。汉武帝时还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远征大宛,西域诸国纷纷来朝,西汉王朝的势力开拓至新疆地区。 与此同时汉王朝势力南下,据有了闽浙粤原先越人居住的沿海地区,在西南控制了西南夷族聚

14、居地,开拓至云贵高原 摘自邹远麟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请回答: (1).据材料,归纳秦汉时期领土开拓的方式。(5分)(2)举例说明秦汉如何加强对新拓边疆地区的管理。 (6分)(3)秦汉开拓边疆有何积极意义?(4分) 泰顺育才高级中学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三历史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DDCABCCDCDCBA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DBDBACACBAD二、材料解析题31、(1)理论基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3分)。(2)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秩序被废除,社会各阶层地位发生巨大

15、变化。(4分)(3)(4分)A、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柱。B、改变旧的制度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会换取社会进步。(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32、(1)丝绸之路。汉(武帝)派霍去病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4分) (2)由畜牧业转为农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4分)(3)促进通商,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西域各族与内地的友好交流。(6分)33、.方式: 远征、移民、屯垦、出使交流、政治控制;(5分).管理: 秦:设桂林、南海、象郡管理越族人地区; 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地区,保护商旅往来;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郡县;(6分).意义:保护中原农耕文化(或农耕区);促进边地经济发展;打通与中亚、西方的陆路交通;巩固和扩大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