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比中日两国改革在政治体制、领导力量、实施过程和国际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学生了解和认识中日两国近代改革的差异以及对中日两国发展的不同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解析史料、列表比较、组织课堂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学生逐步养成发现问题、分析比较、最后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探究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相互合作、论从史出的方法,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从根本上改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实现真正近代化的基本前提;在非常不利的国际环境下,只有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积极主动走向世界,才最有利于实现
2、本国的近代化教学重难点重点:中日近代改革之比较难点:中日两国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过程【导入】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比较新课导入:师: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这深深刺痛了国人的心,很多人都在思考,一个泱泱大国为何败给了一个弹丸小国呢?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以日本为师,中国也要走维新这条路,变法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加速了变法的步伐,戊戌变法匆匆到来。但是,中日两国都是在封建社会落后、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变法,同样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机,实现近代化,为何结果却是一
3、个成果辉煌,一个壮烈失败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其中缘由。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比较 一、从政治体制上看,两国改革遇到的阻力不同(投影)幕藩体制 PK中央集权投影末代幕府将军和明治天皇的图片师:改革前的日本,天皇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上,真正掌握中央实权的是幕府。投影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统治着地方上200多个藩国,各藩的首领是大名。大名有什么权力呢?下面通过一段材料来看一下。日本各藩大名在自己的藩内是独裁者,具有相对独立性。诸如设置藩厅管理行政,决定领地内的租税率,乃至设置关卡,征收赋税和拥有相应数量的武士军队等。 米庆余明治维新大名有什么权力?生:师:大名是藩国的独裁者
4、,拥有很大的权力。日本的政体实际上是幕府与藩国联合执政,也就是幕藩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藩国拥有独立世袭的军政大权。中央与地方相互依赖又彼此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就有转化为相互对抗的可能,这就为维新势力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因此,当西方列强相继入侵,日本内忧外患,而幕府又无法摆脱这种困局时,主张革新的力量就首先在长州藩夺取政权,宣布改革,成为全国武装倒幕的大本营。随后,萨摩、土佐等强藩也先后加入倒幕的队伍。倒幕运动推翻了守旧的幕府统治,这就为改革扫清了障碍。维新派在明治维新过程中大刀阔斧地对旧的体制进行了改革,确立了近代天皇制,保证改革顺利进行。投影清代中央机构示意图师:但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与日
5、本就大不相同了。我国的中央集权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中央集权更是发展到了顶峰,封建君主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统治网,致使革新力量很难独立发展起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也很难出现大的分化。在封建 “大一统”天下,地方不可能独立发展军事、政治力量。那么,在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晚清不是出现了湘军和淮军这样的地方军队了吗?大家来看一段材料:投影材料湘军、淮军并不具备日本幕府末期的藩那样有比较牢固的统治地区和主从关系,而是寄生于清朝的统治机构,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因而不可能取代清王朝而称霸全国,创建新的国家机构。 况且,湘军、淮军等地方势力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根
6、本问题上,他们的立场和清廷是一致的。戊戌变法前的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尽管腐朽,但是力量依然强大。维新派要想冲破罗网,进行革新,其所面临的阻力要比明治维新大得多。在戊戌变法过程中,维新派无力也不敢不敢触动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结果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强大的顽固势力,其他改革措施也不可能顺利推行。总之,日本幕藩体制下中央权力并不强大,幕府统治的垮台使明治维新搬掉了最大的绊脚石,而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却对戊戌变法形成了强大的阻力。二、从领导力量来看,两国改革派的势力不同改革主将大比拼师:领袖人物是否具有政治远见和执政经验,敢于和善于开展斗争,是改革成败的重要条件之一。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成员,如木户孝允、大
7、久保利通及伊藤博文等都是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的精英分子,具有政治家的谋略和执政才干。明治维新前,他们就通过“藩政改革”掌握了西南诸藩的政权,从中经历了改革风浪的考验,积累了政治斗争经验和改革经验。他们很清楚,只有推翻幕府夺取政权,才能维新改革,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倒幕斗争中,他们善于利用形势,争取和团结各方面的力量,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幕府。在建立和掌握了新政权的前提下,以五条誓文为施政方针,逐步维新改革。中国维新派主要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都是些什么人呢?生:读书人师:他们都是读书人,虽然有进步的思想和丰富的知识,但缺乏斗争经验。维新初期,他们只是因为李鸿章名声不好,就将他
8、拒之门外,这就使得很有实力的李鸿章虽然对他们很是同情,但是也只好加入顽固派阵营,成为维新改革的阻力。还有,对于在改革中出现的障碍,维新派却简单地认为杀一两个二品以上反对大臣就可以扫除障碍了。因此,在官场混了多年的顽固官僚们根本就不把维新派放在眼里,跟我们斗,维新派还嫩了些。维新派在没有掌握实权的情况下,只求“全变”、“速变”,急于求成,不讲谋略,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最终因顽固势力强大,自身实力弱小而导致变法失败。两国的改革的主将存在着差异,那么,支持改革的两国皇帝呢?他们又是什么情况呢?投影明治天皇VS光绪皇帝明治与光绪,一个是狭小岛国“万世一系”的天皇,一个是泱泱大国“九五之尊”
9、的皇帝,同样都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变法图强,力挽狂澜。然而,历史老人似乎对于明治太过恩宠,而对光绪过于残酷。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使日本一跃成为近代强国;而戊戌变法仅历103天就惨遭失败。当明治天皇以“民族之父”的形象光芒四射时,光绪皇帝却被囚瀛台。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同为一国之君,命运却大相径庭。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明治天皇是狼奶哺育,光绪皇帝是羊奶驯化。明治16岁亲政,光绪17岁亲政,同样是少年天子,勤于学习,本来都应大有作为。然而明治在武士的拥戴下即位,光绪在慈禧的控制下成长。明治崇尚勇武,好勇斗狠,对身边的武士师傅佩服有加。光绪对慈禧敬若神明,又畏之如虎。明治在武士们的精心塑造下
10、成为果敢勇武、具有强烈武士道精神的新型天皇。光绪长年在慈禧的冷酷威压下,养成懦弱动摇,乖戾任性的矛盾性格,截然相反的性格,埋下了他们后来不同命运的人生伏笔,也造就了两国改革的不同结果。明治天皇大权在握,淡定指挥,从容改革;光绪皇帝却被顽固势力的疯狂反扑而抱头痛哭。改革主体力量师:那么,两国实行改革的主体力量是否相当呢?生:不是师:日本改革的主体力量是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他们即是武装集团,又是政治集团。他们深受幕府的压迫,对幕府不满。他们组织了武装倒幕运动,首先夺得长州和萨摩等藩的政权,并进行维新改革,而且还争取到了一些对幕府不满的资产阶级化的豪商豪农和大名的支持,同时,还获得了天皇的支持,
11、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一举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新政府。在明治初期,一些大商业资本,如三井、住友、鸿池、小野和安田等成为政府的财政支柱。因此,资产阶级化的豪商豪农是明治维新成功的社会基础,他们和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共同推动着社会改革,是明治维新的主要力量。而中国维新派的力量却很薄弱,他们只是整个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极少数的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从未掌握实权。他们只是在三年之内创办了24个学会,19个学堂,8个报馆而已,没有考虑过,也没有机会创建自己的军队,在危急时候只有寄希望于袁世凯这样的阴险小人。他们主要是在官僚和知识分子中寻求力量支持。在中央,希望联合以翁同龢为首的帝党来对抗以慈禧为
12、首的顽固派。然而,翁同龢虽为军机大臣,但也无实权,慈禧一张旨谕,即被革职回家了。在地方,他们始终没有和地方实力派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他们寄予厚望的张之洞等地方实力派,关键时候也未能出面拯救。况且,维新派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变法时,中国的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强大,心有余力不足;光绪皇帝,英雄气短;广大的人民群众,没有发动起来,因此,在改革的关键时刻,维新派“举目无亲”、孤立无援,在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击下,归于失败。三、从实施过程来看,两国改革推进方式不同明治天皇为首的维新派较为有条理、有序。改革过程中,他们采取强制和赎买相结合的方式,用了十年时间,坚决、慎重及稳妥地解决了废藩置县和取消身份制度等历史问题
13、。他们没有采取激进的方式,把守旧、落后势力推向敌对面,而是,在政府中给旧藩主留有许多位置,还留用了大量旧藩臣,这就大大减少了贵族反抗的激烈程度,降低社会内耗,成功地把与维新政府为敌的势力尽量转化为现代化的助力,保证了改革所必须的稳定的政治环境,使所颁布的政策得到较为顺利的实施。中国维新派在短短的103天内,雪花般地颁布了100多道诏令,改革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企图在一夜之间把中国变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国家。他们急于求成,不讲谋略,对统治阶级的各派别不加区别,全面打击,裁撤官员,废除八股,改官制,触犯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维新派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反对势力,导致改革归于失败。四、从
14、国际环境来看,两国改革时代命运不同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正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形成。西方殖民主义者大多将目光投注在印度、中国这样既有广阔市场又有丰富原料的国家。何况当时美国正忙于南北战争,英法忙于侵略中国,中国的太平天国也极大地牵制和削弱了西方列强的力量,使他们无暇干涉日本的维新运动,再加上为了争霸,英法之间、英饿之间最为矛盾重重,这一切都有助于日本摆脱半殖民地危机进行变法维新。而30年后中国戊戌变法时,国际环境却大不相同,此时资本主义正在由自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迫切需要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殖民侵略扩张更加猖狂,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焦点,他们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要变法图强,这是列强所不容许的,更谈不上对整个维新运动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援助了。和日本相比,中国维新运动缺少外力支持的条件,国际环境对中国变法极为不利。七嘴八舌:日本因为明治维新改革成功,一跃成世界强国;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使我们失去了一次自我拯救的机会。假如上天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该如何做呢?学生回答板书板书设计一、政治体制改革阻力不同二、领导力量改革势力不同三、实施过程推进方式不同四、国际环境时代命运不同